簡體版

懷著一種頗為復雜的心情,王維終于踏入了這個時代最高等的娛樂場所之中,如果說唐朝發展到後期,確實是「揚一益二」的話,那此時在整個盛世的開端,長安依舊保持著它那無論在什麼方面,都是整個時代中心的地位。

這教坊佔地極大,由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小樓組成,每個小樓之中都住著各種才貌雙全的文藝女青年們,這些小樓也是用來留宿一些客人所用,而在各個小樓之間,則是各種綠樹紅花,讓人仿佛置身在自然園林之中,沒有青樓的浮華與庸俗,卻能時刻讓文人們覺得這里高雅而有格調。

早有接待人員受了賀知章的吩咐,在此等候王維,這個看起來二十多歲的「老女人」,其容貌只能說是中上之姿,但體態豐腴婀娜,屬于典型的大唐麗人,而在這早春時節,她在襦裙服外僅僅披一件輕紗,脖頸間的白皙肌膚肆無忌憚的展現出來,而那若隱若現的香肩,則異常的性感。

王維對此當然顯得極其淡定,且不說他作為穿越者以前在網上看過多少美女,單是這輩子剛剛醒來之後,遇到的小妹王緋與青梅竹馬表妹崔瓔珞已是可以打上十分的古典美女,不過也不可否認的是,在風騷程度之上,兩個少女是無法與這個顯得成熟的女人相比的。

看崔顥那副耿直的模樣變得色與魂授,王維不由暗暗覺得丟臉,大概誰都想不到那個寫出《黃鶴樓》這篇名作的大詩人崔顥,居然在少年時是個沉迷聲色的之徒吧?貌似崔顥不僅,還對女人薄情寡義,結婚離婚多次,也因此而名聲敗壞,在官場上仕途不暢,一直在外做官,不過也因此得以瀏覽大江南北的各種美好景色,終于詩成一代大家。

杜甫用來形容李白的那句詩——文章憎命達,也可以來形容崔顥。

王維覺得崔顥這個人對待朋友還是挺有義氣,便想著提醒一下崔顥注意女人的問題,崔顥對于女人憚度太過,僅僅就是將女人當作玩物,這不是不可以,但卻不能公開表現出來,尤其是對正妻。

韋陟雖然也對女人極其輕視,但他卻有重視的女人,比如說他那位專門替他寫信爹身侍女,韋陟對她便極好,而對其他女人,他則按照制定規章制度嚴格施行,如此這般,卻贏得了別人的諸多羨慕,而沒有人指責韋陟薄情寡義。

王維在對待女人上,自然無法做到像韋陟與崔顥這般「豁達」,但如果遇到讓自己心動的,在自己的權勢足以保證可以獲得這個女人時,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將其攬入囊中,在追求權勢的道路上,美色顯然是最好的點綴。

走在綠樹成蔭的幽靜小路之上,王維這時的心情漸漸變得放松,他從來都不會被繁華與享受迷了眼楮,一直保持著堅定的目標,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加自由的享受。

只是如此青樓倒是稍稍有些可惜了……王維有些郁悶的想著,他其實更想去那種賣肉大于賣藝的青樓,哪怕那里很低俗很浮華,但卻更能讓男人愉悅,而這牡丹坊這般姿態,卻讓王維覺得這叫當了婊子還立牌坊,在權勢面前,所謂的賣藝不賣身就是個笑話。

不過這樣的想法,王維是萬萬不敢露出一分一毫的,無論哪個時代的文人,都喜歡這樣的所謂高雅的調調,所以他對這位接引的美女如此稱贊道︰「這牡丹坊確實格調高雅,如此幽靜小路,讓人心境安寧。」

王維暗中觀察這唐朝麗人身上有著淡淡的雍容,便猜測這女人在這牡丹坊中的地位應該不低,稍稍討好一下這種掌握著輿論權的妓女,並沒有壞處。

這唐朝麗人听到王維的贊美,臉上露出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微笑,她顯得極其懂得禮數,只是謙虛的說道︰「郎君謬贊了,這里能夠有這樣的格調,除了有位高人這般設計以外,原因便是多有像郎君這般才華無雙的文人來此。」

听到這話,王維四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微笑,顯然對于這位唐朝麗人的馬屁,他們心中頗有些自得。

這個時候,一行四人終于將要來到目的地。

這是一座半開放式的閣樓亭榭,佔地極廣,不止一層,可以在樓中听曲看舞,也可以倚在二樓的陽台上,觀賞這牡丹坊中那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不過如今時值三月中,滿園的牡丹尚部開放,大多都是花骨朵的模樣,倒有花期較早的異種,已經盛開,那紅花綠葉,讓人賞心悅目。

王維並沒有停止與這疑似「老鴇」燈朝麗人的交談,見已經來到了目的地,他以一種文人的方式夸贊一番這個牡丹坊︰「其實這里不該叫牡丹坊,而應該叫清蓮坊。」

唐朝麗人不由好奇道︰「郎君此言為何?」

王維淡淡道︰「夫蓮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看你們這牡丹坊中的女孩,便是如此。」王維的聲音不大,在這幽靜清雅的環境之中,卻恰巧可以傳到那閣樓亭榭之中。

唐朝麗人不由眉開眼笑,卻又听到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正是賀知章,他極為贊賞的說道︰「好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人言王小郎才華橫溢,果不其然啊,你這話一出,豈不是要將這坊中的青蓮們的心給全都偷走?」

崔顥、盧象兩人都對王維露出佩服的神色,顯然也覺得他剛剛對蓮花的描述極其傳神,而這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就是對那些「賣藝不賣身」心氣極高的藝伎們最好的贊美嗎?

而賀知章的欣賞更是讓崔顥與盧象都更加羨慕嫉妒恨,但卻也更加好奇王維與賀知章是如何搭上線的,以前只听說賀知章欣賞崔宗之啊……

倒是韋陟表現得異常淡定,他對王維,有的只是單純的欣賞,友人越出色,他便越覺得榮幸,因為這便顯得他的眼光好,能夠與王維這樣的才華橫溢的士子成為至交好友。

一切都在王維的算計之中,他一開始並沒有說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是因為還沒有到目的地,而此時說了,想來不僅是賀知章听到了,連帶著閣樓中的文人墨客們都听到了,若是此時閣樓中已經準備好了文藝女青年們,那就更完美了。

賀知章對于韋陟、崔顥、盧象的到來^H小說

跟隨賀知章閣樓,上了二樓,王維心里暗喜,除了賀知章以外,還有不少緯大佬,顯赫朝官,比如王維一眼就認出了那位飲中八仙之一的蘇晉,那可是正五品的中書舍人啊,隨時為唐皇寫聖旨的……

讓王維有些驚訝的,則是那位「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的崔宗之,他竟然也在宴席之上,還向王維露出了和善的笑容,那笑容極其耀眼,讓自認為容貌還算過人的王維,有種比不上的感覺。

而那聚在一起,手拿各種樂器的藝伎們,則全部都用好奇與欣賞的目光看著王維,由于王維離賀知章最近,看賀知章的模樣,顯然對王維也最是欣賞,所以她們自然認定這個年輕人便是今日賀知章邀請的主角,也是說出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才子。

賀知章首先向所有在場的來賓們介紹了王維的身份︰「這位便是王小郎,王維王摩詰,在太學讀書,品學兼優,工于音律、詩歌、山水畫……」

賀知章在介紹之中就稍稍提及了王維殺狼救人一事,這便讓在場的諸人眼中都出現了一絲敬畏,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看起來清俊儒雅的書生,竟是個可以暴起殺狼的游俠。

這件事韋陟、崔顥、盧象都不知道,而這時听了賀知章的話,他們才明白為什麼賀知章會這麼欣賞王維,這可是救命之恩啊,以賀知章的人品,加上王維本來就才華過人,得到賀知章滇攜,顯然是極其尋常的事情。

韋陟不由想到了那一日王維在他家中修煉劍術的場景,那簡潔卻犀利的劍招,果然並非花架子,而是真正的殺人劍法!

而崔顥、盧象兩人則已經恍然大悟,對于王維那種淡淡的嫉妒,化作了真正的尊崇,他們雖然也粗通武藝,但在那樣的時刻,想來也不會有勇氣沖上去救人,畢竟他們都是身份高貴的世家子弟,千金之子,不作垂堂。

王維這時也落落大方的向所有人介紹了韋陟三人,他舉止優雅,揮灑自如,聲音醇厚清晰,幾乎一瞬間就讓在場的諸位緯大佬覺得此子確實風姿俊秀,是可造之才!

崔顥、盧象兩人心里對王維更加感激了,或許王維並沒有認出這其中的緯大佬有哪些,可他們卻瞬間就認出了兩個——張旭、吳道子。

王維向眾人介紹他們,顯然也是一種殊榮與提攜!

==============

求收藏票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