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噌」得一聲弦響,一支長箭激射而出,眾人正要歡呼^H小說

「哈……」崔瓔珞沒心沒肺的笑了出來,旁邊的看客也發出了噓聲,嘲笑王維前後那種「反差萌」,明明之前一副英勇無比的模樣,但關鍵時候卻掉鏈子。

王維對眾人的嘲諷視若不見,只是不爽的瞪了戴著帷帽的崔瓔珞一眼,然後繼續拉弓,說起來第一支箭射不中的原因,自然是他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具身體,雖然接受了原來王維十幾年練習弓馬的技藝,但使用出來,倒還是有些偏差的。

果然,等到王維再次射出一箭,此箭以比之前更加迅猛的速度向車邊的那只餓狼射去,那只狼仿佛察覺到了危險,剛剛抬起腦袋,箭矢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射入了狼的眼珠之中,一時鮮血四濺,還有一聲極其淒厲痛苦的狼吼之聲。

可這匹被射中的狼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擊之力,吼過之後,便毫無懸念的倒下,而其余諸狼也不在意,依舊啃食馬尸。

王維這一箭的表現,瞬間就征服了剛剛喝倒彩的看客,噓聲變成了贊美之聲,而崔瓔珞則神色興奮,覺得剛剛王維射殺餓狼的動作實在是帥氣,而餓狼那痛苦的吼聲也讓崔瓔珞覺得由衷的痛快,她覺得自己內心深處似乎覺醒了什麼。

不過讓王維有些頭痛的是,他的箭術雖準,但箭矢卻不過五支,已經射出兩支,還剩三支,可剩下的餓狼卻還有數十之多。

王維也沒空多想,只是將剩余的三支箭冷靜射殺三頭餓狼,然後下馬,提劍悍然往車隊中沖去,他自忖可以通過精妙的劍術力敵,剛剛一共射殺四頭餓狼,已經讓其余諸狼惴惴,看到這個穿著純白漢服的人,便有幾頭膽小的餓狼退去。

顯然這其中有些狼並不是一個族群的,要不然以狼的團結,才不會有先退去的狼。

崔瓔珞捂著嘴巴,難以置信的看著那個白色的背影,只覺得自己似乎看到了這個儒雅男人的另一面——勇猛、凶悍,那種與他清俊外表極大的反差感,讓崔瓔珞心神動蕩,連提醒王維要小心的話語都忘了。

而諸位看客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整個官道上,只有那呼呼的風聲,那個充滿霸氣的白色背影,讓他們產生了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有勇氣被激發的看客,想要直接提起手上的農具沖上去屠狼,卻又被理智的親人攔住……

終究有幾頭凶悍的狼敢于沖上前來圍攻王維,它們的速度極快,模樣駭人,而王維卻神色不變,只是用長劍冷靜的刺擊,他的劍術並不以快為特點,反而顯得精準而穩健,可以穩穩的刺中撲上前來的餓狼的眼珠,喪失視力的餓狼往往便失去了戰斗力。

並不是沒有章法的硬拼,樸實無華的劍術也無法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但那冷漠的刺擊是那般讓人心頭震撼,這個白衣劍客的無敵高大形象,深深的留在了所有看客心目之中。

餓狼的鮮血不可避免的濺射在王維那純白漢服之上,如同一朵朵盛開的紅牡丹……

僅僅一會兒,遭受屠殺的餓狼似乎喪失了向王維進攻的勇氣,動物那敏銳的直覺告訴它們這個煞星不是它們可以對付的,所以剩余的幾頭餓狼叼了塊肉後便匆匆逃離,仿佛喪家之犬。♀

看客們都紛紛歡呼起來,而原本被包圍的車隊中的人也終于從驚恐中恢復過來,望向王維時都露出感激之色。

「啊,終于得救了,多虧了這個太學生!」

「不愧是在太學就讀的學子,文武雙全,可謂國之棟梁!」

……

而車隊的主人終于在一位美貌侍女的攙扶中從馬車中走出,這是一位約三四十歲的婦人,姿色尋常,身材也不怎麼樣,不過觀其衣衫服飾,顯然是富貴人家。

看到王維身上的制式漢服,這中年婦人露出了然之色,顯然已經知曉這個英勇的年輕俊才是太學生,她向王維行了個禮,然後頗為感激的說道︰「奴家呂氏,多謝英雄救命之恩。」

聲音並不動听,卻顯得莊重大方,王維面不改色,也鄭重的回了個禮,淡然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既然夫人無恙,王某還要趕路,就不作陪了,還請勿怪。」

王維的聲音總是顯得清正平和,能安撫人心,他很快便翻身上馬,在上馬時他的目光卻像車隊最後那輛不同標記的馬車看了一眼,神色微訝。

那位美貌的侍女用羞澀熱切的目光看著他,顯然已被這位文武雙全但學生所迷,倒是中年婦人見王維這姿態不似作偽,只是微微一愣,然後連忙叫道︰「這位恩公且慢一步,還請留下姓名,奴家夫君在長安為官,恩公若至長安,奴家也可讓夫君一酬救命之德。」

「施恩望報豈是君子所為,夫人有心了,卻是不必,王某告辭。」王維在馬上拱了拱手,帶著微微遲疑的崔瓔珞瀟灑離去。

那美貌侍女望著王維漸漸小去的背影,悠然神往,中年婦人也感嘆道︰「這小郎君還真是有君子之風……」若此時李白那首《俠客行》已經流出的話,這婦人定然會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來形容王維了。

美貌侍女忍不住幽幽道︰「真想知道那人叫什麼名字。」

「老夫倒是知曉。」一個略微蒼老的聲音響起,循聲望去,卻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他的氣質極好,和藹慈祥,還給人一種「月復有詩書氣自華」的味道。

「老人家你怎麼知道?」這美貌侍女倒是活潑,一點都不懼老人身上顯露的淡淡官威。

「綠珠不得無禮,這位老人家可是太學的賀博士,文動天下,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弟子叫什麼。」呂氏卻是已經替這位宮女解答了。

賀知章听到「文動天下」四個字,也不推辭,他為人本來就曠達不羈,自號四明狂客,少時便以詩文聞名,而且還在唐武後證聖元年(695)中了乙狀元,被授予國子四門博士後,又升遷了太常博士。

不過賀知章顯然對這位呂夫人微微敬重,倒也可以看出這呂夫人的那位夫君確實權柄顯赫。

沒有賣關子,賀知章便用贊賞的語氣說道︰「此子名為王維,出身太原王氏,如今年已十七,據說他九歲便能寫詩了,在太學已經學習了兩年,其文采風流,讓人驚艷,確實是個才子,不過老夫知其文采,卻不知他還有如此勇力,真不愧是太原王氏的名門世家子弟。」

賀知章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顯然是有在呂氏面前推薦王維的意思,他身為博士,自然明白如今科舉考試中的一些貓膩,能夠中進士的,除了才華以外,還要名聲與人脈,要知道唐朝時期的「行卷」可是極其普遍的。

行卷便是把自己的詩賦等作品制成卷軸,向社會賢達人士投遞,恭請他們評點提攜、制造輿論並向主考官(禮部侍郎)進行推薦,行卷以精為要,只要詩幾首、賦幾篇即可,也有連篇累牘者,如杜牧行詩一卷,一百五十篇,皮日休則有十卷二百篇作為行卷,都是驚人之舉。而歷史上那位「詩聖」杜甫在長安閑居十年,此事也沒少做,不過他名聲是有了,但人脈不行,所以科舉並不怎麼順利。

而在進士考試之前,為了制造聲名,應試者不擇手段,如原是浪蕩不良少年的陳子昂,就是寫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初唐詩人,他忽然發奮讀書而進長安城考試,他刻意制造了一次新聞事件,即他在人們極度關注之下買來一名貴古琴卻當眾摔毀于街上,其聲名頃刻傳遍長安城。

綠珠听了賀知章的話,對王維更加犯花痴了,只覺得那個出身名門,文武雙全的青年真是太出色了。

呂氏微微頷首,也附和道︰「這小郎君德行操守確實不錯,賀博士教的好弟子啊。」

賀知章撫須輕笑,其實他這個太常博士當得異常隨性,平日里更愛與一些名士清談飲酒,哪會真的去教授學子,況且太常博士一職更偏重于祭祀這樣的事情,他能知道王維,最大的原因便是王維在太學生中極其耀眼優秀,詩才雖然還稍顯稚女敕,但那種雅致淡然的韻味已漸漸形成。

不過賀知章對王維那種豪門子弟的繁文縟節很不爽,覺得太拘束麻煩,與他那曠達不羈的性格不符,所以也沒有刻意去結交王維,但經此一事,他對王維的形象大為改觀,覺得此子雖然迂了些,但確實算得上真君子,有俠客之風。

而這次偶然被王維所救,他當然要投桃報李,在呂氏面前說王維的好話,雖然他並不是掌握實權的官員,但在緯確實挺有聲望,說話很有分量,所以呂氏對賀知章的話深信不疑。

=============

求收藏票票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