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六章燕國入侵

翼獅王即使縮起了雙翼,速度依然很快,曰行數千里,說是風馳電掣也不為過。

劉玉從天荒山脈出來的地方,靠近大明國西方,是一個叫衛國的地方。劉玉問清楚路後,便乘騎著紫翼獅王,一路向東北方向行去。

走了數曰,劉玉很幸運,一路上沒有阻礙的,便順利進入了大明境內。他到達的是大明的雲州,北雁郡就在雲州北方,相距也不算太遠。

劉玉乘騎著紫翼獅王,進入城內,準備購買些物資,順便歇歇腳,吃點飯。周圍的人見他坐著的異獸,紛紛給他讓路,搞得他也挺不自在的。

來到一座規模不大的酒樓,劉玉讓紫翼獅王在外面守著,便徑直走了進去。店小二看到劉玉走了進來,又看到劉玉一身華貴的衣服,便很熱情的迎了上來,殷勤的喊道「客官是打尖還是住店。」

劉玉笑了一下「我吃飯,把你們店里最好的飯菜都上上。快點,我趕時間。」

這可是個大主顧,伺候的好了,上賞錢估計也少不了。迎來客往,店小二早已練出一雙火眼金楮。馬上回應道「客官放心,馬上就好,包您滿意。」

劉玉找了個安靜的位置,坐了下來,靜靜的等著。無意中听到了附近幾人的談論聲。

「這燕國太過分了,竟然不宣而戰。」

「就是,六七年前明燕大戰,燕國老皇帝駕崩,新君即位,與我大明修好,我大明答應了。沒想到燕國這白眼狼,舌忝好了傷口就攻打我大明。」

「最可恨的是朝廷那幫人,北軍的陳大帥在前方苦苦抵擋,他們竟然還不出兵」

「就是,最可恨的就是趙貴人,竟敢憑借吳周二家的支持與陛下爭權。陛下幾次出兵,他們都不同意,非要安排自己人當統帥」

「那趙貴人藐視皇權,吳周二家,也是幫凶,著實該殺!」

「說的不錯,這些亂臣賊子都該殺」

一旁的劉玉,越听越不對勁,沒想到他走了才多久,就發生這麼多事,燕國竟然入侵了。劉玉坐不住了,連忙跑到旁邊的一桌請教。

「幾位兄台,有禮了」劉玉先是對這幾人一禮,這一手明顯讓幾人很受用。

看到劉玉衣著華貴,顯然非富即貴。幾人也不敢裝大頭,紛紛起身「兄台,不必多禮」

劉玉也不繞彎子,直接單刀直入的說道「幾位兄台,剛剛幾位說道燕國入侵,這是怎麼回事,可否為在下解惑」

「兄台怎麼會不知道這事,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十幾天了。」幾人顯然對劉玉不知燕國入侵一事,感到萬分驚訝。

對于幾人的疑問,劉玉也只能睜著眼說瞎話了「幾位兄台,在下一直在他國游學,如今剛剛回來,很多事情並不知曉」

一听劉玉在他國游學,幾人瞬間肅然起敬。在這年頭他國游學,就跟前世出國留學差不多。那不是有才,就是有錢有勢的主!

「原來兄台竟是在他國游學,怪不得會不知道,燕國入侵一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兄台,大概是半個月前吧!燕國突然不宣而戰,一舉佔了我大明北方的咽喉天壁關,又在一天之內連佔領兩座縣城。幸好北軍陳元帥及時發覺,要不然,怕是整個北雁郡都失陷了」

「等會,天壁關既是北方的咽喉,又怎會被燕國一戰而下。」

「兄台,你不會不知道吧」說話的人對劉玉很無語,又似乎故意賣弄似的說道「六七年前,燕國主動與我大明修好,為表誠心,就撤走了他們清風關的全部守軍。我大明為表現出大國風範,天壁關守軍也大部分撤出了。」

「什麼」听到回答,劉玉大為驚訝,「不是這麼兒戲吧!人家撤兵,是人家的事,我們撤什麼呀!我說北軍主力為何駐扎在郡城外,而不是天壁關,原來是這樣啊!」

越想劉玉越生氣,還大國風範呢,不都是最低級的王國。為了面子,就把關隘幾乎拱手讓出。朝堂上的大臣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那陛下幾次出兵,都被趙貴人攔下了,這是怎麼回事?」

劉玉話一問出,就發現幾人頓時變得義憤填膺「趙貴人這個賤人想染指軍權,陛下發兵,趙貴人非要任命吳江潮為將。陛下不同意,支持趙貴人的吳周兩家,就以各種理由搪塞,說什麼無法發兵。他們將全天下人都當傻子麼。」

劉玉緊接著問道「那陳元帥,在北雁郡支持得住麼」

幾人顯然也說出了火氣「陳元帥只有三十萬大軍,而且天壁關和兩座險要的縣城也丟了,除了靠前的青雲縣外,基本無險可守。對方有六十萬大軍,六十萬!你說頂不頂得住。陳元帥兵少,不敢決戰,只能慢慢拖著」

听到他們的話,劉玉眉頭一皺,顯然這個答案讓劉玉大吃一驚。劉玉立刻對這幾人一禮「多謝幾位想告」說完便疾步向外走去。

這是店小二正端菜上來,見到劉玉向外走去,嚇了一大跳「客官,你不吃了麼。」

「不吃了,我有急事」

「啊!您可不能不吃啊!您不吃了,我怎麼辦」

「飯錢給你,少不了你的」劉玉的話遠遠傳了過來,隨著一錠銀子便被仍了進來。

店小二接住銀子,用力一咬「真的」,立刻小心揣進了懷里。還不忘大聲恭敬的喊道「客官慢走,有空常來。」

听到這話,外面的劉玉一個趔趄,「還真把老子當冤大頭了。」

劉玉騎上紫翼獅王,在街旁買了幾個饅頭。準備一邊趕路,一邊慢慢啃。

與此同時,北雁郡,青雲縣。

此時青雲縣原本只有五丈高的城牆此刻已然加築到了八丈,這個高度比內地絕大多數的郡城都要高出一丈。

但是八丈高的城牆也擋不住城外敵人的進攻。密如雨下的箭矢壓得城上的明軍抬不起頭來,一面面盾牌櫓盾頂在頭上擋在前面,守軍弓弩手只能盲目的透過城牆上的瞭望孔往外放箭,稍稍的還以顏色。

守城的明軍奮死拼搏著,滾木、釘耙所有可以阻擋燕軍的手段都使了出來,但是敵眾我寡,實力懸殊,一天、兩天、三天

十數天的進攻,燕軍統領什麼辦法都用過了,青雲縣不僅堅如磐石,還在不斷的加固中。現在燕軍統領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驅使明國的百姓帶著裝滿沙土的布袋沖到城下,在城牆下堆出一座高坡。

無法計量的,裝滿沙土的袋子一股腦堆放在城牆下,不管是多高的城牆還是多深的護城河,都足以在其下鋪出一條沙土聚成的慢坡,最後他們將非常容易的馬踏城頭。

這雖只是一種稱不上多高明的辦法,費時又費力,卻讓馬踏城頭成為可能。當然,眼下青雲城外的燕軍願意使出這種方法,那也是因為他們發現驅使明國的百姓來替他們填土袋,不僅自己傷亡大大減少,還讓明軍的士氣大大降低。

中午時分,九台縣城城前出現了一陣短暫的安靜,然而血戰前的氣息卻是愈加的凝重。飯後,只听一陣陣的號角聲響起,頓時城外就爆出了沖天的喊殺聲。

守軍也不再消極的躲避,他們是北軍的精銳,面對驅趕著百姓,鋪天蓋地而來的燕軍,數千名手端弓箭勁弩的大明將士,在軍中主官的帶領下,毫無懼色的凝神以待。

燕軍驅趕的百姓越來越近,只見當先的明軍領軍有些遲疑,手中緊握的長劍,有些顫抖的向前虛空中一斬,大喝道︰「放」。

頓時間天色為之一暗。遠處的燕軍,如同被一只無形的巨手推了一把,沖鋒的勢頭瞬間一頓,最前面的燕軍,一排排倒下。當然傷亡最多的還是明國百姓。

弓弩有限,而且不能連發,沒射幾下就得休養一下。這一點燕軍統領很顯然知曉,所以他對于戰死的那些士兵視若不見。至于明國百姓,根不在他考慮範圍內。

慢慢的,東西北三面的土坡都已經築成,只留有南面城牆空蕩蕩的,圍三缺一的招數,幾乎是所有領兵將軍的共識,這個不分國界。

終于燕軍順著土坡,順利的攻上了城頭。兩萬守軍全軍覆沒,青雲縣這個北雁郡最後的屏障,終于被燕軍掌控。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