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一章(下)民政發展與歐洲情報

海軍也從來沒有讓張華漢失望過,中華革命軍建立以來披荊斬棘無往不利。在帝國國內軍事改革中,海軍從來都是無條件的服從張華漢的命令。張華漢和海軍之間默契的關系已超越了某種特殊的聯系,無數從教育城出來的孤兒成為了一個個海軍軍官,如今的海軍幾乎成了他張華漢的「教子部隊」。從某種程度而言中華帝國海陸之早就走過「軍費之爭」的階段,甚至雙方的青年軍官都沒有什麼海陸之爭,因為雙方的領域都要大的太多了。

隨著內燃機的研發成功,張華漢知道內燃機遠比蒸汽輪機更有展潛力,不要說現在研發廠家已經可以倚靠實力為軍方新式戰艦提供內燃機做到自食其力,就是虧本再多只要能夠聚合人才不斷追蹤和展新技術,張華漢也是把自己貼進去,也不會放棄內燃機的,內燃機在軍事的用途將會引爆。

建國第十七年,中華帝國已經在美洲北方建立了相對完善地鐵路網,只要張華漢一聲令下,三個月之內保證數千萬移民如同洪流一般從北美洲北面的阿拉斯加開到北美洲南面的墨西哥城。

葡萄牙非洲殖民者在邊界沒有構築任何永久軍事工事,這也是因為海面的封鎖後,葡萄牙殖民者所在的地方已經完全成了與世隔絕的地方,經貿無法交易,殖民者的經濟已經不堪重負,他們根本沒有實力修建針對中華帝國的永久軍事工事,就連槍炮也因為缺乏彈藥而無法支持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其實為了表示誠意,中華帝國也沒有修建永久國防工事,開始是為了讓葡萄牙人主動和談就避免戰爭了,但是後來葡萄牙人倒是很堅決的,由于非洲土地廣闊人口眾多,目前只有少量的中華帝國移民和武裝開拓商團的根據地,所以非洲的中華帝國勢力根本顧不這群葡萄牙殖民者。

在美洲新海,張華漢得到了約翰送來的消息,「歐洲情報部每天會得到大量的情報,尤其是各國軍工部和軍隊配備裝備與集結兵力的軍部等部門,這些敏感部門多半都會被情報部門關注,但是由于所獲得的信息量很大,各種內容是要交給帝國國內來完成的,德意志諸國雖然沒有在邊境地區增加部署軍隊,但是神聖羅馬帝國方面一直都在加強邊境附近地區的戰爭物資儲備工作,尤其是中華帝國與奧地利邊境地區更是如此……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出德意志諸國有大規模兵力調動的跡象,但是考慮到德意志諸國听命與神聖羅馬帝國,事實只要有很短的時間便可以集結大量的兵力發動進攻。荷蘭集結大量海軍艦隊意向不明,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集結了海軍艦隊。法國、葡萄牙聚集了大量海軍艦隊和陸軍,西班牙由于戰艦幾乎損失一空,所以只調集了大量陸軍。」

「命令部署在歐洲的各處情報部門和情聯絡地點做好撤離的準備工作,歐洲越來越不安全了,如果神聖羅馬帝國真的要聯合英、法、荷蘭、德意志諸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來對付中華帝國的話,那後果將會極為嚴重,也許歐洲陣營真的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準備撕破臉皮對中華帝國大打出手了」張華漢對約翰下達的命令如是說道。

事實中華帝國歐洲情報機構已經成為情報行業最大的「賣家」,在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法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諸國、意大利、丹麥、奧地利、匈牙利等等地方和國家,都會有中華帝國情報人員和一些外國情報機構交易的影子。情報交易的內容也是極為廣泛,不過中華帝國又交換情報又賣情報,尤其是各國在邊境的兵力部署情況、武器裝備等方面,甚至約翰發現他的原籍國英國已經開始對步槍和步槍子彈這種武器進行研究了。

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和西海岸都有殖民地,他們一直在策動一些非洲黑人部落與中華帝國作對,其實中華帝國陸軍可以輕易地摧毀葡萄牙在這些殖民地地駐軍,這遠比中華帝國進軍葡萄牙本土要容易地多,從資源和為以後打算地角度也是非常值得可取地。

就在中華帝國艦隊在得到張華漢的指示下對葡萄牙的里斯本、雷阿爾城、波爾圖、阿威羅等重要港口攻擊不過才三天,非洲中華帝國脅從軍軍隊正式向葡萄牙軍隊進攻,盡管在此之前葡萄牙殖民者一直做著戰斗準備,但是面對強大的數十萬拿著清一色的燧發槍脅從軍士兵,葡萄牙殖民者部隊一退再退,他們只能淪為中華帝國強大軍隊餐桌地一道菜而已!

中華帝國脅從軍只用了不到六天的時間便佔領了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葡萄牙殖民地,只不過可惜的是,讓大量的葡萄牙人逃竄到非洲內地,又成了讓中華帝國頭疼的流竄軍隊出現了,不過由于這次盡量的包圍和圍殺,只有不足百人逃跑掉了,這支缺少彈藥的葡萄牙人成不了大氣候。

中華帝國的陸軍和海軍兩大軍事集團都拔出了已經不能再銳利地戰爭利劍向葡萄牙刺去,兩個龐大的軍隊勢力終于在歐洲對葡萄牙拉開了制敵于死地的戰爭。

葡萄牙的作戰計劃早就從幾年前便開始制訂了,在中華帝國咄咄逼人的態勢下,為了防止中華帝國的入侵,葡萄牙人修建了大量的永固國防工事。

做為中華帝國的海軍也自然不會閑著,時刻打算敲開葡萄牙的烏龜殼,一次又一次的炮轟下,葡萄牙八成的港口都被轟炸成廢墟,九成的葡萄牙商船和戰船被擊沉,剩余的一成也惶恐不安的試圖躲避開中華帝國的軍艦,有的葡萄牙商人甚至取下葡萄牙國旗掛其他國家的國旗。

與戰火紛飛的歐洲不同,在張華漢美洲新海地別院中這里還是一片寧靜的氛圍,基本每個星期張華漢都會來這里一趟,來檢查各種信息。

說起來對于兩黨的設立,張華漢並非有著「自我毀滅」的情結來專門培養自己的對手,而是采取順應歷史潮流地做法—隨著中華帝國慢慢恢復元氣,國家越來越向趨于穩定的方向發展,個人獨裁對這個國家只能在早期創立的時候最適合,越穩定個人獨裁對這個國家的損害就越大。別的不說,現在就是張華漢對幾個超大型財閥就已經開始心存顧忌了,雖然這些財閥都是順應張華漢資本發展起來的,對比張家和陸家的基業他們也就算是國內二流的財閥罷了,但是即便是二流財閥,他們所發展出來地勢力,都強大的有些離譜,甚至超過了幾百年後的歐美財閥,一旦自己失去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很難說在這些財閥的聯手動作下,整個國家無可扼制的被他們掌控帝國。

所以張華漢建立了兩黨,讓財閥們自己選擇,反正要麼是為老百姓牟利,要麼是為中華帝國的崛起而奮斗,黨章代表著你的奮斗方向,還避免一家獨大的情況。

當然張華漢並不認為這是一個「陰謀」而是一種手段——他並不是聰明絕頂、縱橫捭闔地政治家。說實在地面對這麼一個地域龐大、情況復雜地大帝國。想要讓這個龐然大物在一個正常軌道穩穩當當地運行下去並且漸漸地走向興盛。這絕非是一件易事。在萬般無奈地情況下。張華漢只能先後布置了數個後手,然後根據不同地情況來做出選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