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鐵血根據地 第九章 江津會師(一)

兩人的見面卻並不如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特別激烈。

在衛士的引導下,李劍生急馳到得郊外。才行得不多遠,遠遠的前面便來了一哨人馬,為頭卻正是一個瘦瘦的高個子,身材還算魁梧。後世見過徐帥照片的李劍生幾乎想也不用想,那個便是一代軍神徐向前!幾乎不想,李劍生立即跳下馬,以十分恭敬的神態往前行進。他的衛士長徐勁松第二回看到軍團長如此神態,心頭大驚——要知道,軍團長第一次這樣,可還是在遵義城外迎接中央首長時候表現的——心下立知,前面來的這些人員,必是軍團長十分敬重之人。當下也不說話,一把就跳下馬來。隨來的其他衛士,包括沈鶯、沈雉、勞玨等人,也一齊下馬,並自覺地排成四路縱隊,不慢不緊地跟著軍團長走。羅榮桓和曾中生再是對視一眼,也一齊下馬,跟著李劍生前行。羅榮桓還好一點,因為此前只听過徐向前的名、並不知徐向前的人;而曾中生卻不同,要知道,昔日他可是徐向前的重要副手之一!想當年,還是在紅四方面軍的時候,沒少得到徐向前的支持和幫助!這會兒正看見前面的那一哨人馬,便立即下馬,要去見前面的老領導。讓他略有驚異的是,自己的軍團長李劍生怎麼也會如自己一般激動!當然,眼下的他雖然滿是疑問,卻來不及多想,只是跟了去!

前面來的那哨人馬,正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及一些部將。這些人,眼下的職位還只和曾中生等人差不多。但李劍生卻看得懂,知道那些人意味著什麼︰那跟在徐向前身邊的,至少有後世的3個將、5個中將,另有不下10個少將!

見得這頭的人很早就下了馬,那頭的徐向前心頭一動,一熱,知道這是對自己表示禮貌,便也趕緊下馬,迎了來。于他而言,他敢肯定,前頭迎來的這位,肯定是紅軍中的傳奇英雄李劍生!那可是少年英雄啊!比紅四方面軍總政委昌浩同志都要年輕4歲多!贊嘆之余,心頭又稍有些不解︰那邊的李劍生,為何對自己執如此恭敬的禮節?要知道,無論是從功勛還是從職位講,哪個方面他都不低于自己,他完全沒必要如此的!想來,這只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此人為人低調、重情重義!

想到此處,一直被張國燾陣亡事件弄得焦頭爛額的徐向前定定神,趕緊加快步伐,向前跟去。身後跟著的韓先楚、許世、王樹聲等將士互看一眼,也一齊不作聲,緊跟而來!

兩雙大手緊握一起!

時間定格于1935年3月30日午!就在毛偉人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實現四渡赤水的第三渡和第四渡後,紅一方面紅七軍團和紅四方面軍主力,在江津會師!李劍生與徐向前久久握了一氣,又互相凝視了好一會,各自升起惺惺相惜之意來。再過一會,李劍生向徐向前介紹羅榮桓、曾中生等人;徐向前向李劍生介紹韓先楚、許世、王樹聲等人。雙方又是一陣握手、敬禮、擁抱、問候,好不熱鬧!

不說徐、李二部的會師,成功實現紅軍兩大最精銳的主力匯合,但這「江津會師」卻著實讓後世的史學家爭個不休!無他,便是這會師的說法原因。一班史學家認為,這次會師應該是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因為這是紅一方面軍紅七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而且紅七軍團是紅一方面軍兵力最多、也最精銳的力量,會師時,這紅七軍團總兵力已佔到紅一方面軍的一半多,因此在某種程度可以算代稱紅一方面軍。但另一班史學家卻認為此舉不行,因為無論如何,紅七軍團並不能完全意義地代表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的核心應該是毛、朱、周三位偉人!如果他們三位到了,可以如此說,但眼下這三位在赤水指揮部隊渡江,並沒有參加此次江津會師,因此,嚴格意義,這次會師應該是「紅一方面軍紅七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但另一班史學家又提出了不同意見。因為他們認為,其時的紅七軍團實際就是原來的紅三方面軍,因此,這一次會師,還不如說是「紅三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說得更準確!不得不說,這三種說法都很有市場,各自說服不了對方。不過,這史學的百家爭鳴絲毫損害不了其間最關鍵的因素即紅七軍團的英名,反而給紅七軍團、尤其是其軍團長李劍生平添了許多傳奇說法和神秘色彩!

這邊紅七軍團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那邊毛偉人指揮的部隊取得四渡赤水的完勝!

原來,早在毛偉人指揮紅軍取得第二次遵義大捷後,蔣委員長終于呆不住了,于3月2日急飛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企圖采取堡壘與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南守北攻,圍殲紅一方面軍遵義、鴨溪這一狹窄地區。而毛偉人料敵先機、李劍生又熟知歷史、徐向前熟知兵法,一個在西、兩個在東,同時發動攻擊。結果,東部紅四方面軍從北往南攻、紅七軍團從南往北攻,吸引了國黨部隊主力,積極側應,而毛偉人趁機將計就計,以紅1軍團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又以紅3軍團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動,調動敵周渾元部向南和吳奇偉余部向西,爾後轉用兵力攻擊魯班場守敵。紅一方面軍主力這一行動果然調動了敵人,當敵吳奇偉余部北渡烏江和滇軍孫渡部靠近紅軍之際,11日,紅軍主力突然轉兵向北,于15日進佔仁懷,16日從茅台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入川南。

飛到重慶的蔣委員長剛剛指揮完畢,又被李劍生的紅七軍團和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所壓迫,深怕兩部突然攻攻重慶,不敢在重慶久呆,才回南京,便獲此消息,當下大驚。對著地圖一判斷,料定紅軍定是又要北渡長江,急忙調整部署,向川南壓逼紅一方面軍主力,企圖再次對紅軍形成合圍,聚殲紅軍于長江南岸地區。

為進一步造成敵之錯覺和不意,毛偉人再出奇兵,于3月21日以1個團的兵力偽裝主力,繼續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引敵向西,主力則以快速的行動回師東進,于22日,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再次折回貴州境內。2日,紅軍穿過鴨溪、楓香壩之間的敵碉堡封鎖線,直達烏江北岸。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于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一方面軍主力,包括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紅軍團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月兌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不說毛偉人統帥紅一方面軍主力,在四渡赤水後將紅軍主力南渡烏江後,開闢了進軍雲南、從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卻說李劍生部和徐向前部會師後,頭一件事便是前往張國燾的靈堂前悼念。盡管心頭對張國燾很是痛恨,但卻知自己到得這個歷史時段後,張國燾還只來得及殺死眾多的紅軍將士、還沒來得及投敵叛變,情節稍輕;再者,他再怎麼作秀、卻怎麼地也是在戰場受傷而亡的,如戰士而言,這是死得其法的;加之,紅四方面軍眼下很多將領都是他提撥的,自己的態度對于團結這支部隊其實很重要!因此,打定主意後,李劍生便直接在徐向前等人的引導下,前來奠祭張國燾。先見了陳昌浩等人,再來拜祭。一邊拜祭,心頭卻又暗道︰張國燾如此一死,倒還是死得其所的!至少,徐向前怕不會因為他的事情而受牽連了,陳昌浩估計後半生的情況也會有所改變了!只不知,許世將軍與毛偉人之間的那些故事,還會不會發生?

李劍生恭敬地拜祭了張國燾,一些對張國燾極為忠心、由張國燾一手提撥的紅四方面將領,對這位年輕的原紅三方面軍統帥極有好感。原來只听說過李劍生的英雄事跡,後來再見此人時,卻發現此人年紀不是一般的年輕,心頭多多少少有些異樣的感覺。而眼下一見,卻覺得此人做人極為周至,都生出結交之心。至少,前世那個曾對毛偉人質問、後來在新疆戰死的李特,眼下就大踏步向前,緊握李劍生的手,問好!

李劍生拜祭後,羅榮桓、曾中生等一眾紅一方面軍、原紅三方面方面軍的將領也一一拜祭了張國燾,這才作罷。曾中生原有些不願意,但看著眾人如此,也不好強出頭,加之他胸懷坦蕩,也不願與死人多計較,也認真拜祭了一回。

兩路大軍1萬人馬會師後,一方面迅速出兵,將江津周邊數地納入轄區,一方面電告中央。而此時,以毛偉人為首的中央正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調動滇軍!

本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