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鐵血根據地 第八十一章 成立紅十八軍團(一)

大會的頭一項議程,便是宣告正式成立「湘粵桂贛邊革命根據地」,下轄湘南、粵北、桂東北、贛西南四大已經連成了片的革命根據地。

第二項,便是宣告正式成立「湘粵桂贛邊革命根據地蘇維埃臨時zf」。zf主席由何長明擔任。下直轄32個縣級紅色政權,包括湘南的18個、粵北的9個、桂東北的4個、贛東南的1個。這其中又包括4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即富川、乳源、連州三個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第三項,便是宣告正式成立「紅十八軍團」。沒有人能夠理解為什麼是「十八軍團」。在討論李劍生起草的方案時,李劍生的解釋是,眼下各地的紅色政權和紅色軍隊到處都是,自己這支部隊估計已經排手機訪問︰到第十八個了,所以就選了這個。這才稍稍打消了大伙的疑問。事實上,只有李劍生自己知道,這個「十八」實在是因為後來有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那可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自己取這個名字就是想沾沾他的光。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年毛、朱兩位偉人井岡山上設紅四軍,為什麼是「四」?也是因為此前國民zf北伐時,有個葉挺獨立團所在的第四軍,號稱「鐵軍」,兩位偉人給自己的軍隊命名為第四軍,也寓言自己的部隊要成為「鐵軍」。這個道理是一致的。在李劍生看來,反正眼下這時候各地紅軍番號都是亂的,自己就起這個名,也不管其他地方的紅軍序列中有沒有同名的。

軍團設軍團部一個。設參謀處、政治處、後勤處、裝備處、訓練處、情報信息處、保衛處等七個專業機構。

在李劍生的第一稿中,沒有訓練處、情報信息處、保衛處三個機構,但有和訓練處職責相同的教導處、與情報信息處職責相同的機務處,沒有設定保衛處。前二者,經從井岡山來的老政工黃蘇建議,改了名,職責卻差不多;至于後者,還是搞地方工作出生的趙伯平認為,這個保衛處應當設立,人員就從警衛連抽調,職責就是負責保護各位首長的安全等等。李劍生受此提醒,又想起隨著自己部隊擴大,日後作戰時怕會有敵奸滲入進來,因此這個部門設立倒是有必要,便點頭同意下來。對于裝備處,初時大伙不解,認為手機訪問︰與後勤是重復設置的,沒有必要設兩個相同的。李劍生卻特別指出,這裝備只管武器,包括現有的武器、槍彈和以後新研制和生產的各種武器;後勤則負責衣、食、住、行,因此應該分開設。大伙這才理解了開來。當然,這只是李劍生的解釋,而來自後世的他,卻知道後世的部隊既有後勤部、也有裝備部,自己只是照搬後世的經驗罷。

軍團設直屬炮兵團、機槍團、工兵團、輜重團、特務團、教導團、警衛營、狙擊連、偵察連、通訊連、炊事班、野戰醫院、武器研制所、被服廠。

在李劍生的整軍第一稿中,並沒有炮兵團、機槍團兩個機構的,倒有火力支援營的設置。後來與其他幾個一商量,覺得有必要設立這樣兩個單列的火力機構,專司火力支援。李劍生思考後覺得有理,便同意下來。更何況,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尚不說自己的武器研制所已經能夠生產一些土炮,僅僅原來從譚修明部繳獲的炮,可就不少。因此,他這次專設的炮兵團,包括一個60山炮營、一個75山炮營和一個土炮營。60山炮營的山炮包括兩個批次,第一批次是從原周渾元部27團、33團繳獲的,總量為22門的60山炮;第二批次是從譚修明部繳獲的30門60型山炮。這一回,除了其中22門分配到一些基層部隊外,另30門山炮整建成三個60山炮連,歸建這個炮團。至于75山炮營,同手機訪問︰樣包括兩個批次,第一批次也是從原周渾元部27團、33團繳獲的,總量為10門的75山炮;第二批次是從譚修明部收繳的30門75山炮。李劍生將其中的19門分配給基層作戰部隊,另外的21門建成三個連,也歸建這個炮團。至于土炮營,那裝備比較容易裝配,因為那土炮就是李建生的武器研制所制的。雖然威力不如這些制式山炮,但勝在「能自行研制」,所以數量就多些,一個營裝備了40門!另有約60門裝備到各基層部隊!

至于機槍團,包括一個重機槍營和兩個輕機槍營。李劍生手頭眼下的重機槍並不多,全部加起來才42挺。輕機槍倒是不錯,有160多挺。為此,便專門拿18挺重機槍組建成一個重機槍營,36挺輕機槍組建成兩個輕機槍營。余下的輕、重機槍一律裝備基層部隊。

工兵團是將原來的加強工兵連,編入一些新兵組成。輜手機訪問︰重團以原加強輜重連充實而成。特務團由原特務一營、偵察連的一部分、加強狙擊連的一部分整合而成。教導團由原教導營加一部老兵整合而成。警衛營由原加強警衛連,並一部分偵察連戰士、一部分狙擊連戰士整合而成。狙擊連、偵察連均由原來的加強狙擊連、加強偵察連整編而成,現在為標準連編制。野戰醫院由李劍生原先設定的湘南獨立團醫療隊升格而成,原來的那些瑤族阿妹,除開雲蕾和雲蓓並勞玨外,其余全部整體並入這個機構。好在這一向來李劍生收羅到了不少願意加入紅軍的行醫人,雖仍達不到標準的野戰醫院規模,但這個架子倒是搭了起來,而且實力也不是很差。當然,因為醫院里的西醫醫師和西藥藥品並不多,多的是來自民間的「赤腳醫師」,李劍生便提前規劃,將整個野戰醫院搞成兩個分科︰西醫科、中醫科。眼下西醫科才兩個醫師,西藥也是在佔領各縣時收購的;中醫科則人數較多,包括瑤族醫師、壯族醫師和漢族醫師在內,總人數有一十六人之多,多使用草藥,規模算是不小了。至于武器研制所,現在規模至少是原來的三倍了。被服廠的規模也增大不少。炊事班還是李大淵的那個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