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千古興亡觀氣數 第三十九節 開平涌風雷

沒過幾天,京師忽然流傳一股風潮,謂開平礦務局張翼謊報賬目,挪用公款接濟海外康梁黨人,更在開平局中大量引入洋人股份,企圖挾洋自重,意圖不軌。

戊戌以後,慈禧最听不得的字眼就是康梁,而洋人對康梁黨人的「包庇」以及在廢立一事上的掣肘,更讓她如鯁在喉,急于除之而後快。消息一起,很快就長了翅膀,到了她跟前。

不過,整件事情似乎有點捕風捉影,再加上涉及到張翼這個舊醇親王府總管,牽一發而動全身,讓慈禧不得不慎重起來,他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召見榮祿問詢一下為好。

听到慈禧為此事「叫起」,榮祿的嘴角儼然大有笑意,又讓趙衡這小子的陰謀得逞了。

平心而論,這件事情趙衡委實辦的不錯。他原以為不過是李鴻章耐不住這幾年的寂寞,想在開平舒展一下手腳,沒想到前兩天忽然凌天錫居然上門前來拜訪,言辭間極為懇切,不但幾個條件全部答應,儼然還有听命于自己的意思流露。

榮祿大喜過望,凌天錫搞洋務的本事雖不如盛宣懷,但總歸是拔尖的,個人節操比盛某人著實要強得多了,辦事做人都極為低調,最是踏實肯干的那種,很符合他的用人觀。更難得的是,榮祿在言辭間還提起了李鴻章,本想試探一二,看對方真心與否,不料凌天錫對李鴻章並無半點怨言,反而老老實實承認︰是接受了趙衡的勸告,寧願背個背主的名聲,也希望能為老中堂的事業續一份香火。

如果凌天錫跑過來對李鴻章指指點點,說幾句壞話,榮祿也能理解,這是人之常情,這兩年背北洋之門而出的大多是這樣的套路,但為免為他榮祿所看不起。像凌天錫這樣,不但絲毫沒有半點詆毀之語,反而還願意曲線迂回,寧願自己受委屈也要盡最後一份薪火之情,卻讓榮祿認定尤為忠誠可靠,人才難得,感覺極好。

大喜之下,榮祿居然說道︰「公望,能得你幫助,我如久旱遇甘霖,喜出而望外。開平的事情我榮某人要麼不經手,只要我經手,必定照你的意見辦。你也可以轉告李中堂,謂我一定將他的事業經營好,發揚光大,請他安心調養,國家總有借重的時候。另外,你也不必內疚,你就算李中堂借我的人才,絕不算背門而出,將來少荃若是需要,你盡可以回任,這點請他放心。」

榮祿輕易是不許諾的,這番話出口,等于是板上釘釘,凌天錫自然是應諾連連。

至于趙衡,榮祿就愈加高看一眼,原以為趙衡是被老李拉過去,起碼也有左右逢源、兩邊下注的兩樣心思,沒想到這小子居然走通了路子,給自己拉來這麼一個助手,當真是意想不到。北洋人才濟濟,榮祿是十分羨慕的,他手下就樊增祥一個,日常應付尚可,洋務是真搞不來,突然多了一個助力,還有一堆好處,自然滿心歡喜。

至于趙衡刺激他所說的「太後秉政、中堂變法」一事,榮祿更是念念不忘,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希望能夠改變慈禧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在加緊搜羅班底、做好準備。正如趙衡所暗示的那樣︰就個人權勢而言,榮某人已如日中天,但為將來做點什麼,在青史上留下些什麼,卻是他要考慮的。總不能說,我榮某人一生就只干了戊戌政變這件事吧?

是故,在慈禧問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榮祿不再像往常那樣顧左右而言他,而是直言道︰「太後,此事很可疑,外界的傳聞不僅有憑有據,開平內部還有人出首到奴才處,願公開指證。」

慈禧點點頭,意思榮祿繼續說下去。

「奴才的意思。」榮祿想了想,換了個措詞,「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就算張翼沒這個心思,難保被人利用。賬目的問題可以不計較,但洋人股權恐怕就不好解釋了——搞洋務這麼多年,這麼多地方,這麼多人,為什麼就他張翼下面有那麼多洋人股權呢?同樣是開平,唐廷樞任總辦之時怎麼就沒听說有這件事呢?」

「你是說?」慈禧怵然而驚,「這傳聞是真的?」

「現在風傳這麼厲害,還有人出首,非要說真,奴才不敢斷言,非要說假,也不見得容易。」榮祿道,「這是個很棘手的事情,捂著也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總免不了糾葛,另外……」

到了這里,他忽地停住不語。

「你說,在我面前還有什麼好忌諱的……」

「總理衙門有個堂官,叫凌天錫的,挺熟悉洋務……」

「等等,」慈禧打斷了他的話,「讓我想想,總覺得這個名字耳熟,哦,那不是李鴻章的心月復麼。」

「沒錯,就是此人。」榮祿說道,「此人來過一次,我問起開平之事,他說以開平的局面,如果好好經營,每年再多三十萬兩銀子是不成問題的。」

「三十萬兩。」慈禧倒抽一口冷氣,這款子要是讓康梁卷去了,一年可能買不少軍火,若是十年三百萬兩,差不多一兩萬的西式軍隊該編練出來了吧?

榮祿偷偷看了慈禧的臉色,繼續道︰「奴才沒搞過洋務,但想來想去總覺得有些問題。七八年前,開平一年報效就有十五萬兩,這些年大干快干,產量翻了幾倍,怎麼報效的銀子才翻了不到一倍呢?」

慈禧點點頭︰「你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凌天錫既然是李鴻章的手下,那話就是有幾分可信的。」

「太後……」榮祿忽地近了一步,小聲說道,「這件事情您認為有,就可以有;您認為沒有,就可以算沒有。但奴才以為,算有的話更有利一點,將來如果要辦大事,也是一個證據。」

雖然榮祿說的十分隱晦,但慈禧卻听明白了,榮祿這是告訴他,可以把張翼留著當活罪證,將來萬一行廢立這等「大事」,隨時可以拉出來當藉口。她不由得很動心,不過為了慎重起見,還是決定再听一听榮祿的想法。

「依你之見,這事情如何處理呢?」

「人是萬萬不能查辦的。為今之計,就是先把張翼調離這個位置,當然絕不是辦他,辦他就可能打草驚蛇,招惹了不該招惹的麻煩。而是先把他晾起來,等開平局的事情理順,各方面反響都不大,再慢慢細查。」

榮祿能這麼說,慈禧是極為嘉許的,她也不想這個當口再節外生枝︰張翼前醇親王府總管的身份實在過于敏感,動他很可能引起朝野的猜疑,再加上還有眾多的洋人股權,處置不當很容易引起交涉。

「張翼本來就是從內閣侍讀學士外放的,回京後還到翰林院任職吧,凌天錫去開平上任,他在總理衙門的遺缺由慶王爺保舉補上。」

「給凌天錫一個什麼名頭。」

「京官外放,照例要升一級,就授他直隸候補道、督辦全省礦務兼任開平礦務局總辦。」榮祿一驚,這個一級升得還真實在,看來這件事在太後心頭分量很足啊。

「另外……」慈禧說道,「報效銀子先不著急,把洋人股份弄個妥善的辦法清理出去才是正道,免得將來尾大不掉、投鼠忌器。」

「太後聖明。」

「說吧,你這次幫著李少荃搗鼓,弄到了啥好處?」正事辦完了,慈禧用了口茶,笑眯眯問道。

榮祿也是微微一笑︰「奴才也沒有太多想法,就是乘機弄點銀子。如果凌天錫真有本事,能每年搗鼓出三十萬兩,奴才擴大武衛軍就更有把握了,無論外界風傳如何,正事兒決不能耽誤。」

「武衛軍一定要抓緊,朝廷沒有銀子,全靠你自己想辦法了。」慈禧微微點點,「他的說法也有點意思,如果有額外銀子上繳,就著你說請,全部撥給武衛軍。」

「謝太後。」

「另外,傳個話給李鴻章,朝廷絕不會忘了他的功勞。只要我掌權一天,就絕不能委屈了他,國家多事之秋,有些照顧不周的地方還請他多擔待一些。」

任命很快下發,消息傳出之後,京師官場側目,對榮祿愈發敬畏,而看凌天錫的神色卻又大不一樣了,甚至好些人還在暗地夸他,謂他終于轉了性子。

賢良寺里,凌天錫趕去告辭,卻被門口的小沙彌攔了下來。

他火了︰「混賬東西,連我都不認得了麼?」

「凌施主,中堂有命令,讓你毋庸拜見,趕緊上任去吧。」

「中堂……」凌天錫雙腿一軟,跪倒在地,遙遙朝李鴻章所在方位拜了幾拜,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您老人家可千萬要保重身體……」

看著他踉踉蹌蹌離去的背影,豆大的淚珠從李鴻章眼里滾落下來,英雄末路居然如此淒涼,屬于自己的時代,即將永遠的過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