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千古興亡觀氣數 第二十七節 剛中堂入彀

有李鴻章、榮祿兩人明里暗里的支持,再加上趙衡、凌天錫等人出馬串聯,「深明大義」的言官立即就反應過來,接二連三地有人上折子,要求朝廷委派大員到南方切實查辦,尤其是厘金一節更要詳細整頓。當然,名字是不會直接寫明剛毅的,那也太直接了,慈禧定然會起疑心。

對這些有的放矢的折子,慈禧深以為然,她先發一道「上諭」,要求各省速即認真舉辦。過了兩天,眼見上疏之人越來越多,又明發上諭,語氣加重了幾分,威脅說「倘有不肖州縣,玩視民瘼,陽奉陰違,該督撫即當嚴行參劾,從重治罪。」

到這個當口,派人出京的調子已了定下來,唯一沒定的就是人選。考慮到各省總督的老資格,沒有軍機大臣出馬想都別想,而軍機當中的人選如何選定,也讓人頗費思量。

既有人望,又有能力的當然是榮祿首屈一指,但慈禧認為京城尚未完全安定,其他人都可以動,唯獨榮祿萬萬不可動。

有人望,能力稍差的是徐桐,但徐桐年已八十,看上去精神雖然尚可,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出了京便死在途中,就是朝廷的過錯了,慈禧直接就放棄了。

人望稍差,能力稍差的還有慶親王奕劻和王文韶,但前者素以貪腐出名,派他出京只怕地皮刮得太狠,到時候激起民變恐怕大為不妙,而王文韶為人處世圓滑異常,在軍機當差唯有磕頭了事,從沒有多少意見,這種只求無過、不求有功的個性根本就制不住南方那些督撫。

想來想去,只剩下剛毅比較合適。不過,慈禧決定還是先找榮祿問一下比較合適。

听得李蓮英前來「叫起」,榮祿已猜到了一些,問了一句︰「太後有什麼急事麼?」

「好像是為了派大臣南下查辦之事,太後難以決斷,特請中堂過去商議。」李蓮英平時也看不上愣頭愣腦的剛毅,小聲道,「榮中堂,這機會您可不能錯過啊。」

連李蓮英都這麼說,榮祿更覺得有了底氣。果不其然,還沒說上三句話,慈禧便把意思挑明了。

而榮祿恰到好處地進言道︰「江南厘金積弊甚深,非得力干員不可。剛中堂人如其名,辦事剛毅,若能雷厲風行地梳理一番,武衛軍的餉項便有了著落。」

武衛軍是慈禧最為看重的事情,特別是經過戊戌這場風波,讓她更對軍權有非同尋常的敏感,榮祿以此為突破口,著實撓在了她的癢處。

「只是,南方各處糾纏不休、積弊叢生,只剛毅一人行麼?」

「太後如何忘了剛大人前幾年審案之事。」

一听榮祿說起這節,慈禧眼前一亮︰剛毅前幾年查辦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可是大大出了風頭,頗有快刀斬亂麻的作風。何況這事以後,剛毅對江南官場了解不少,更有積怨,自然不會徇私。她點點頭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就派剛毅去。」

「太後聖明。」

「算啦,別給我戴高帽了,你以為我看不出來?」慈禧調侃道,「剛毅合著徐桐前段時間折騰的有點不像話,讓你清靜幾天也好。」

這話實在沒法接,榮祿只能尷尬地賠笑,好在慈禧也是玩笑,當不得真的。

正事之後,就是閑聊了。

「你保舉的那個姓趙的小子,真有這麼好?」慈禧道,「那天我可是看你的面上,把崇禮訓了一通。只是,人要提不起來,你可別護著,不然別人那里我擺不平。」

「聖明莫過于太後。」榮祿看慈禧情緒不錯,便簡明扼要地將趙衡那天和他說的,「太後變法、中堂秉政、外洋內軍、上政下行」的意思又重復了一遍,當然,言辭要更委婉一些。末了還加一句︰「太後,普天之下敢當面說我是康黨的可只有兩人,這小子便是其中之一,要不是他家世清白,我還真以為是太後您老人家派下來的。」

一番話听得慈禧臉上陰晴不定,好半天才說︰「這小兔崽子說的還真是有幾分道理,比康梁之輩強多了,可見咱大清不是沒有人才,在于會用不會用。皇帝當時要能用這種人來變法,哪現在這麼多事?這人膽子倒是不小,要不,帶來讓我見一面?」

「奴才的意思還是先歷練一番,看看本事再說,年輕人升遷太快可不是好事。」

慈禧點點頭︰「也對,年少新進,易生狂妄,事情你看著辦吧。」

對答一結束,慈禧就直接下令剛毅「前往江南一帶,查辦事件」。

榮祿的用意,剛毅自然也可以猜想得到。不過他也有他的打算,因為欽差大臣往往專主一事,或者查案,或者整軍,例如李鴻章半年前的欽命差使就是治理山東一帶河道。但像這次沒有明確限定範圍,所有五大要政都在查辦範圍之中的先例卻未曾有過,可見威權極重。剛毅不由得有些洋洋得意,自覺這個差事是特等欽差,江南此行,所有督撫都要仰望于他,這個官癮可過得足了。

顯然,他對這件差使是極有自信的,只要能夠借著這次查辦機會找出幾百萬兩銀子來,慈禧太後便會刮目相看,屆時他在軍機中的地位自然能夠上升,到那時再找個機會讓榮祿帶武衛五軍回任直隸總督,軍機處就是自己說了算了。

正因為雙方各有盤算,剛毅接到旨意後也沒有廢話,欣欣然出京辦事了。

此事雖還不算最後辦成,但無論榮祿還是李鴻章,都認為趙衡辦得極為漂亮,非但當事人欣然入甕,其他人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不正常之處,完全印證了「陽謀」的做法,格外對其刮目相看。特別是榮祿,剛毅一走,奕劻又和榮祿交好,王文韶是好好先生,徐桐在軍機處孤掌難鳴,完全就成了榮祿一言堂的,饒是他氣度沉穩,也是高興異常。

而趙衡此時已完全顧不上剛毅,他正馬不停蹄地開始編練武衛中軍先鋒隊的差事。

按武衛軍的正常編制,一個步兵營包括管帶、幫帶、營教習各一員,下轄前、後、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設排長一人,轄三棚,每棚頭目一名、正兵十二。全營共有軍官二十三名、士兵(頭目及正兵)五百人,另有文案、醫官、委員、書識各兩名,長夫一百八十名,合計七百十一員。

但趙衡卻是光桿司令一個,全營甚至整個先鋒隊除了他自己,別人一個沒有。按說新編練一個營頭,各處肯定免不了要安插自己心月復人,但因為趙衡表現卓異,而且又不是因軍功升遷上來的老行伍,心月復班底一個沒有。榮祿怕安插多了他駕馭不了,干脆大筆一揮,授予組建全權,不但一個人不安插,反而明確指示,所有人員全部由他自行選定,屆時往營務處備案即可。

單就這份信任,各處都已兩眼放光,更讓人瞠目結舌的還在後面。因趙衡掛著營務委員的頭餃,榮祿連軍械采購大權都直接下放,爽爽快快撥下十萬兩銀子,一切讓趙衡自己自行采購後報銷,他榮中堂只管一年以後問他要一個先鋒營。

本來新編一個營頭的經費共計九萬八千余兩,各處雁過拔毛,七扣八扣之後能有八萬之數就很對得起人了,哪曉得榮祿非但直接繞過各處,連數字都給加到了十萬整。消息一傳出去,武衛中軍像炸了窩似的,撈不到好處的其他各處都在跳腳罵娘。

樊增祥在交付銀票時,不無羨慕地對趙衡說︰「中堂厚望,真正是前所未有。」這筆錢他也是眼熱的,不過上次趙衡已狠狠送過一次,再加上榮祿再三告誡,他不好意思再伸手。按照一般慣例,上頭撥下來的銀子,營官通過吃空餉、拿回扣等等方式,弄掉三成是再正常不過了,可榮中堂出人意料地直接發銀子給營官,完全繞開了中間的關節,如果也是這般三成的慣例,趙衡所得能大大超過以往,可見這次成功攆走剛毅的差事榮祿是極為高興的,存了補償的心思,他樊增祥就更不能動手腳了。

趙衡卻哭喪著臉︰「大人,要人沒人,要械沒械,守著銀子不能當飯吃啊!」

「滾!得了便宜還賣乖,你就不會找梁學士去參議一番?」樊增祥飛起一腳,靈光地渾然不似五十多歲的老人,趙衡避開了這一腳,拿了銀票後飛也似逃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