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87章 東下江南還是北上河洛

******

李自成不過一流寇,大多時候只會破壞,不會建設。東征燕雲之時百姓尚且翹首以盼,可見明廷實際已是民心盡失。

崇禎致死不肯取消加派的「三餉」,被百姓棄如敝屣,人心向背已不可逆轉,這些都是事實。

而顧君恩重點攻擊朱家孫驕奢yin逸,橫征暴斂的行為,雖然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卻也並非胡亂捏造是非。

朱家孫確實找不出幾個象話的,就連被東林黨包裝成「賢王」的潞王朱常淓,監國才兩天,也主動投降滿清了。

顧君恩滔滔不絕說了一通之後,明確提出讓秦牧自樹旗幟,自立為王,秦牧當然不能立即答應。

自古以來,要做皇帝的人,都不會直接跟別人說我要做皇帝,都需要下屬再三勸進,才勉為其難接受。

你或許覺得這種行為很虛偽,其實這其大有章。

首先這樣可以向天下人表達一種謙遜的態度,好東西到了你碗里該你吃大家能理解,但你的吃相不能太難看,否則難免招來天下人的非議。

其次,這也是給屬下一個表忠心,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好東西大家都想吃,你把肉都吃了,總得給屬下喝點湯,分點擁立之功。

再者,還可以向天下傳達一種眾望所歸的信息,看,這麼多人都擁護他,他若不賢明,會有這麼多人再三勸進嗎?

秦牧不答應。作為屬下自然要再接再厲。

霍勝一點兒也不客氣,隨後站出來說道︰「大人在這邊和韃拼死拼活。什麼魯王唐王卻忙著爭權奪利,互起齷齪,擁立這樣的人,豈不讓三軍將士心寒,大人,除了您,沒人有資格來號令我軍將士,也只有大人有資格做天下之主」

「胡扯!」秦牧冷斥一聲。「如今整個原盡為胡塵所暗,百姓流離失所,任人屠掠,這個時候談何天下共主?」

司馬安出來說道︰「大人所言極是,但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順。大人志在驅逐韃虜。恢復華,便應高舉義旗,方能匯聚天下英才,眾志成城,共克時難。」

諸葛敏也大聲勸道︰「大人,魯藩、唐藩皆是十世遠支。魯藩無賢名,唐藩實為罪藩,實無資格繼承大統,二者只不過是地方豪雄為一己之私擁立起來的傀儡;若其可立,則天下何人不可立?

大人撫寧江右。德布四方,仁及萬物。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純化既敷,則率土宅心;義風既暢,則遐方企踵。天祚大偽,必將有主,主祀者,非大人非屬。」

精通太乙奇壬之術的吳晉錫說道︰「大人,自古以來,尊位有德者居之,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朱明運數既終,行運在乎秦氏;

大人並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慮,出自胸懷,不勝犬馬憂國之情,遲睹人神開泰之路。望大人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以慰普天傾首之望。則所謂生繁華于枯荑,育豐肌于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

殿諸人紛紛出來,開始述古論今,丟起了書袋。

秦牧不為所動,平靜地說道︰「既然大家不同意擁立魯王或唐王,有關擁立之事,就容日後再議吧,如今我軍面臨著兩個方面的軍事壓力;

東線,多鐸兵鋒正盛,咄咄逼人,池州已化作一片焦土,韃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咱們絕不可坐視不理;

北線,也不容樂觀,必須奪回武陽關,以免韃再長驅入直,另外,根據夜不收傳回的消息,清軍正在河南、陝西集結兵力,不出所料的話,很快就會南犯襄陽,我軍必須盡快制定應對方策。」

秦牧說到這,頓了頓才接著說道︰「以上所說的,都是戰術層面的東西,面臨這樣的危局,咱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戰略部署,下一步該偏重哪個方向,大家一起議議吧。」

秦牧一發話,大家都很默契,沒有在勸進一事上再多作糾纏,因為此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況且這勸進的人數也太少了。

有關戰略走向的問題,武昌知府李明堂先出來說道︰「大人,四川居湖廣上游,實宜先取之,以固湖廣;

再者,張獻忠暴亡,大西軍群龍無首,如今張獻忠四個義威望不足,沒有一個足以服眾,大西軍漸呈四分五裂之勢,正是我軍進取四川的最佳時機,否則,一但大西軍重新聚合,或是被滿清韃捷足先登,我方將極為被動。」

李明堂是四川人,他有這樣的建議實屬正常,而且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確實,張獻忠死得太突然,四個義孫可旺,李定國,劉秀,艾能奇都恢復了自己的舊姓,其孫可旺還還把名字改成了孫可望,他「望」什麼不言而喻;

問題是孫可望又不能令其他三人心服,四人現在各據一方,明爭暗斗,對于秦軍來說,眼下確實是奪取四川的最佳時機。

但是,司馬安等重量級人物卻並不支持將軍事重心轉向四川。

楊慎說道︰「大人,此時西取四川實為不妥,此乃舍本逐末之舉,眼下我軍之大敵是滿清韃,進軍四川,會極大地分散我軍兵力,也有可能迫使孫可望四人聯起手來,共抗我軍;

一但我軍陷于四川不能自拔,則江西、湖廣危矣。且,大人欲聚天下民望,必須始終高舉抗驅除韃虜的義旗,若棄韃不顧,轉攻四川,必令天下人心寒。」

秦牧听了向楊慎頷了頷首,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考慮戰略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治因素,否則你就會得不償失。

秦牧不是朱家孫,這個時候只有站到抗清第一線,才能贏得民望,人心齊才能眾志成城,這比一個四川重要得多。

顧君恩出來說道︰「大人,金陵乃大人桑梓之邦,西控荊楚,東壓吳越,形勢雄奇,人物俊彥,是為朝古都。明太祖建都金陵之後,金陵更已成為天下之首腦,有不可比擬的象征意義,得金陵,則得天下首腦,可令天下景從,萬民歸心;

大人如今掌控江右荊楚之地,順流而下,可成泰山壓頂之勢,且江右與江左連襟,取金陵戰線不長,利于我軍快速進戰,後勤補給不虞有失;

多鐸初來乍到,立足未穩,便盡屠揚州,頒布剃發令,激起江南百姓激烈反抗,大人此時高舉義旗,挾大勝之威順流而下,江南士民必定紛起響應,驅除韃虜指日可待,因此,金陵實應先取之。」

包括楊慎、諸葛敏、吳晉錫等人在內,都表示支持先全力攻取江南。

何亮卻提出不同的意見,只見他說道︰「大人,滿清重兵集于江南,原、關兵力相對空虛,屬下以為,東線仍應先采取守勢,轉而集重兵力于北線,先取河洛,再取關,如此避實就虛,必能勢如破竹;

荊湖在大人治理下,民生富足,可為糧倉,而西北民風剽悍,多出武夫勁卒,乃天下之兵庫;而且一但拿下西北,便可以與河西、河套之胡人交易;在商業上,可促進湖廣繁榮,在軍事上,可獲得我軍最為稀缺的戰馬;

如此一來,南有糧倉為基,北有兵庫可恃,糧足兵盛,自西而東,居高臨下,取三邊,復原,到時江南無須發以大兵,韃也勢必難再立足,退走燕雲,甚至是撤出關外是必然之事。」

何亮所言,得到了司馬安與李源的支持。秦牧深思良久,竟一時難以取決。

以秦軍現在的實力,只能有一個有主攻方向,北上或者東下,如果「腳踏兩條船」,一個不好極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如果是東下,最好的結果是能迅速打敗多鐸,但要全殲幾乎沒有這個可能,到時多鐸主力撤回江北,原、關的兵力增強,再想實現奪取河洛、關的目標就會變得十分艱難了。

原久經戰亂,民心思定,百姓其實比較容易接受滿清的統治,若是讓滿清經營的時間久了,百姓接受滿清統治之後,由南而北的統一戰爭勝負將很難預料。

如果是趁韃原一帶兵力空虛之機,先取河洛與關,秦軍的戰線將被拉得很長,秦軍以步兵為主,而韃以騎兵為主,進攻的主動權在韃手上,如此長的戰線,秦軍能不能扛得住韃隨後而來的猛烈反撲,這也是個未知數。

總而言之,先取江南,有利于將來防守,最不濟也可以劃江而治;

先取河洛、關,有利于將來進攻,但這是一招險棋,可以預見,一但形成這樣的態勢,韃一定會猛攻河洛,萬一河洛失守,關與湖廣就會被分割成兩塊。

同時秦軍與大西軍是宿敵,不能排除四川的大西軍趁火打劫,兩面夾擊的可能性。

秦牧暗嘆︰如果能同時拿下四川就好!

********************************

PS︰是先下江南還是先取河洛、關,或是別的方向。俺正在糾結,各位書友有興趣的話,不妨在書評區發表一下意見,您的見解有道理的話,昊將采納。

最後求一下月票,別老是luo奔呀,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鼓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