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一章 東西兩個方向的擴張

當晚,在其余七位總兵滿是羨慕嫉妒恨的眼神當中,洪承疇和以祖大壽、吳三桂這對舅甥為代表的遼西將門集團,一條過江龍和兩條地頭蛇就吳標模範旅這支強軍而展開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爭奪戰。

雙方都想在松錦戰事期間將吳標麾下這數千人拉攏到自己的陣營當中來!

開玩笑,能夠在對陣建奴四個旗的滿洲兵和漢軍旗火器部隊的作戰之中佔據上風,並且斬獲甚重,這樣的部隊不去拉攏,那才是傻子!

祖大壽開始使用了多年來屢試不爽的招數,以舅舅的身份要求吳三桂要與吳標將軍好生相處,結拜為兄弟!接著便是以長輩的口吻很是關切的詢問吳標一個嶺南人在遼東征戰,可否習慣?日常飲食起居是否有人照料?所部兵丁情勢如何?

當吳標很客氣的同樣以晚輩之禮向他說明了自己有親兵照料時,祖大壽很是驚訝的表示,廝殺漢子如何能夠照料得了?將軍若是不嫌,我祖氏家族之中倒是頗有幾個年貌尚可的女子,可以供將軍日常起居灑掃之用。

明擺著做媒聯姻之後,更是要撥出數百家丁來給吳標所部補充缺額!

面對著如此**果的挖牆腳行為,洪督師如果再不反擊,他就不是薊遼督師了!

當即表示,吳將軍乃是神機營建制,所部歸本督師節制。自然他的部隊戰損應該由本督師來補充了,當即命令督標親兵中軍副將選拔一千人的精銳補充到模範旅之中。

但是,一番爭執之下。少不得三家都要給模範旅之中摻沙子進去。不說別的,在這支軍隊里派上自己的人。從他們的日常起居訓練作戰當中學到一招半式,便可以收回成本了!

當下。祖大壽拍了板,遼西祖家給模範旅撥了一千精壯去,原本打算派家丁,結果被吳標辭謝了,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老將軍連日苦戰,所部消耗太大,家丁便算了,選拔些精壯就是了。

而吳三桂也是從自己新近編練的騎兵隊中撥了一千人給吳標。為的便是從他那里學會騎兵該如何練就如牆而進的戰術!

「吳將軍,建奴稍退,你部便駐扎松山堡,一來保護錦州側翼,與小吳將軍一道保護糧道,二來便是盡快整補軍隊。」

接著,便是洪督師和祖大人就下一步的戰略該當如何進行展開了討論。

眼下明軍之中,早已形成了不以錦州解圍為目的的共識,何況。眼下嚴格來說並不算是解圍,建奴的大隊人馬尚在錦州的東、北兩個方向駐扎,隨時可以卷土重來。意見雖然大體一致,但是內部卻是分歧重重。

以吳標、吳三桂為首的一派。主張在建奴主力與己方對峙之際,別遣一軍以奇兵奔襲建奴老巢沈陽,迫使其回援。進而達到在遼西走廊地區前後夾擊建奴的局面。就算不能一戰而定遼東,也會重創建奴主力。

而以馬科。唐通,李輔明、左光先、劉肇基、楊國柱、王樸等七位總兵主張的穩健派。則是主張繼續步步為營,先擊破當面之賊再說!

錦州總兵府中的拉攏、爭執、分歧,被人悄悄的收集整理,送出錦州。

不同的是,一路向北,交到了黃太吉手中。

而一路則是直奔寧遠,交給在那里的隆盛行商號,再由快船直接送到天津,接著再海船送到南中。

大約十天之後,遠在順化的李守漢便可以看到這份來自天津的緊急軍報。

與這份錦州軍報一道擺在守漢案頭,還有一份來自于吳標模範旅營中關于對米尼彈的報告。

這種被南粵軍上下稱為窩頭彈的新彈丸,第一次實戰便是在乳峰山戰場。

雖然滑膛槍配備上了窩頭彈並不像守漢心目中前裝線膛槍配備上米尼彈那樣無敵,但是,射速和精度、射程綜合評定下來,卻是要比以前的彈丸好了不少。

「請河靜軍工的幾位先生們好好看一下這份報告,看看能否在彈丸材質配比等方向再挖掘一下。」

守漢在報告上面附著的一張紅頭信箋上做著批復。

「另︰由隆盛行再行撥付十萬粒該種彈丸銷售給模範旅,只收取成本價,但是要將各項數據收集齊全。為下一步我軍大量裝備打下基礎!」

將桌案上公事房用竹筐送來的十幾份公文一一批復完畢,守漢很是欣慰的把手中最後一份關于就南粵軍展開秋季對抗性訓練,簡稱秋操的報告重重的放在竹筐之中。

「主公,二公子和徐先生在外面等候。」

被守漢搖動銅鈴喚進來的當值文案收起了批復的文書,低聲提醒守漢,他的二公子李華寶和李華寶拜的先生徐宏祖在外面等候接見。

原本在歷史上足跡只到達雲南麗江,在慨嘆木家府邸恢弘壯麗之後便因為感染了腳氣(?)而被木家命人送回老家南直隸江陰而病故的徐宏祖,在南粵軍之中也謀取了一個差事,應該說,在南粵軍的體制之中,他算是混得功成名就如魚得水的。

「徐先生,您的那些書稿日記,小兒華寶送來之後我仔細拜讀過,當真是一篇奇文。昨日已經命人送去排版印刷,名字便喚作《徐霞客游記》如何?日後南粵各處官衙學校軍營工場商號之中都要至少一部《徐霞客游記》,讓人們知曉,這方天地不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個狹小領域。」

當氣色不錯面色黝黑的徐宏祖落座之後,守漢當即便說出了這番令他十分激動的話來。

沒有哪個讀書人能夠抵御著書立說的誘惑。這種活著的時候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印發行,而且被送到每一個讀書人和學校之中。這樣的誘惑,就算是因為厭惡科舉而去游歷天下寄情于山水之間的徐宏祖也是不能免俗。

當下。徐宏祖的黑臉上便呈現了紫色,原因很簡單。激動的紅了臉。

不過,隨後守漢再度拋出的一件事。更是令他激動的幾乎當時爆發腦溢血。

「二月前接到南京留守衙門的咨文通報,四月起,吳江一帶,大旱不雨,飛蝗蔽天。米價每石銀四兩,流丐滿道,多枕藉死。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食樹屑榆皮。各處設廠施粥,吃者每日數成千上萬。本官思之。你為江陰人氏,便令有司以你的名義往江陰調撥粳米數萬石,請南京守備府派人到江陰協助,按戶籍發放,每戶一石以五錢銀子發售。算是你這位江陰赤子為桑梓之地做些事情。」

活著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著作被刊印發行,自己的名字被家鄉人民感念,造福桑梓,是徐宏祖這樣的人一生的夢想,但是也只能是夢想。可是。這,夢想便在一天之內完全實現了。

「前些時候有人從南京回來,說你家鄉人準備集資給你建造牌坊立碑。」

徐宏祖到底還是有些讀書人的固執,听到了這里。當即起身,跪倒在守漢面前,「主公如此以國士待我!徐某不才。不敢說以國士報之,定當粉身碎骨以報主公之恩德!」

「振之兄何出此言!大謬矣!你相助小兒華寶在廣西修路。登懸崖,涉深澗。在地方文獻、圖志之中尋找設計路線,采岩石、收礦物,考究地理、地質,于篝火旁撰寫日記心得。凡此種種,哪一件不是有大功德于南粵百姓??」

徐宏祖在李華寶駐扎廣西修路這幾年很出色的扮演了一個帶路黨的角色,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與這項工作很好的結合起來,為李華寶的築路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別的不說,單單是他的那些日記書稿和簡易地圖,就讓李華寶省了不少心。而且,足跡當年遍布廣西的徐宏祖,對于廣西的地理山川河流道路城鎮之熟悉,大大的超乎了李華寶的想象。

「當日小兒華寶寫信給本官,對先生的文章能力大加贊賞。提出打算拜先生做老師,本官看了,只是給他回了三個字,好得很!」

守漢這話,倒也不是虛偽的客套。

徐宏祖在南粵軍之中待了這幾年,早已經看得很清楚。所謂的「學而優則仕」在南中和兩廣、福建逐漸失去了市場。在這里,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在某一個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造詣,那麼你就可以憑著這一項技藝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

哪怕你只是一個所謂勤行的廚子,但是你大鍋菜做得好,能夠同時讓幾百人吃得滿意,那麼你就可以在許多老板之間挑選一個條件最優厚的人去,甚至可以開自己的食堂。

相比之下,那些皓首窮經,整日里捧著朱子集述的蠹蟲們,卻只能在各個信局門口擺著一個可憐兮兮的攤子給那些倭人、土人勞工代寫家書,賺取些潤筆銀錢來養家活口。

而徐宏祖作為最早的驢友兼地理學者,正是南粵軍中最為稀缺的人物。守漢這一番對待,也是有理由的。

所以,當得知自己兒子的手下幕僚隊伍當中竟然藏著這麼一個牛人的時候,守漢當然興奮的手舞足蹈。特別是看到兒子的信中有要拜在徐宏祖門下好生學習一番的意思,守漢當然不能拒絕兒子的這一番求學上進的心思了。

而有了李華寶這麼一個弟子,徐宏祖的公費旅游,不,野外勘探事業自然進展的更加順利,再也不用擔心野外沒有了宿處,不用擔心缺少路費而不得不把棉衣當了。

「我和二公子也是一見投緣,頗為相得。在下不喜歡讀書科舉,唯獨喜歡寄情于山水,但是又做不出什麼詩詞歌賦的錦繡文章,也只能是將所見所聞寫成文字以備自己日後翻閱,不想被二公子慧眼識得,更推薦到主公面前。」

「誒!詩詞歌賦,不過是小小的文字游戲罷了!濟得甚事?先生卻是以如椽大筆,以大地山河為紙張,為國計民生寫了一篇大文字啊!」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在別人眼里,自己不過是一個喜歡游山玩水的浪蕩子。但是在主公眼里,卻是不世出的人才。這種巨大的差距,令徐宏祖有著如處雲端的感覺,不禁有些飄飄然。

但是稍微定了定神,徐宏祖立刻告誡自己,作為上位者,主公決計不是作為學生家長來和自己拉家常的。所謂禮下于人必有所求。與其說等主公提出來,倒不如自己說出來主動些。

而自家除了拜匣之中的那些日記書稿之外,似乎便沒有什麼可以入主公的法眼了。

咬咬牙,徐宏祖將拜匣打開。取出內中的厚厚一摞文稿。

「主公,蒙二公子相助,這半年,廣西的幾條道路大體完成,學生忙里偷閑往天竺等處走了走。訪了訪當年玄奘法師和王玄策的遺跡,現有一部北天竺游記在此,請主公斧正!」

徐宏祖的北天竺之行,便是李華寶全額資助,派人派船不說。更是給沿途的駐軍和在北天竺的隆盛行商人們寫信,言辭懇切,請他們對自己的這位先生予以相助、關照。就差李華寶當面給他們作揖了。

有了二公子的書信在身旁,徐宏祖的北天竺之行自然是十分順暢。

所謂的北天竺。大體上便是如今的印度北方邦所在。

這個時候的北方邦,正是莫臥兒帝國的核心部分。

蘇丹們在北方邦到處建造了雄偉的陵墓、牢不可摧的城堡和氣勢恢宏的清真寺。

阿克巴皇帝所建的西格里城堡,阿格拉城堡、西坎德拉的阿克巴陵、阿格拉的伊蒂默德-烏德-道拉墓、安拉阿巴德的阿克巴堡、奧朗則布在馬圖拉、瓦拉納西以及勒克瑙修建的清真寺等。

無數的城堡、宮殿、清真寺、陵墓、浴池和水塘。在徐宏祖的筆下被描述的令人感覺如在眼前。大膽、優雅和雄偉的莫臥兒建築風格被他敏銳的捕捉到了,而其中不同時期統治者的濃烈個人風格也被建築師們體現了出來。阿克巴統治時期的建築以雄偉高大為特色,而在沙?賈汗統治時期則以抒情詩般的風格而著稱。

那些建築物門上的魚形裝飾。黃金包裹的穹頂,拱形宮殿,帶有拱廊的亭子,地下室、迷宮都被他詳細的記錄在了自己的游記當中。

「主公,學生此去,不過是浮光掠影的到此一游罷了。若是主公意欲對天竺有所深入了解,還需多派人手,仔細的考察游歷一番才是。」

看守漢讀自己的游記十分仔細,得意之余,徐宏祖少不得也要客套幾句。

「徐先生,對北天竺與我南粵軍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怎麼看?」

猛不丁的守漢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倒是叫徐宏祖有些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不過,他游歷四方,所經歷的各類突然情況早已鍛煉出來了他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北天竺沃野萬里,氣候溫和,大片的良田。若不是元駙馬的後裔與天竺土王之間連年戰事不絕,天竺百姓當可以鼓月復而歌。」

徐宏祖很是仔細的斟酌著自己的話語,幾乎是一字一句的分析,唯恐自己的話給守漢的大政方針提供了錯誤的信息。

看著守漢和李華寶臉上認真的神情,徐宏祖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話語之中更加多了幾分自信。

「那里的數萬里土地,據學生看來,都是上好良田,當地人在那里種植小麥、棉花、豆子,煙草等物,都是我南粵軍之中所需要之物。若是主公,若是主公,」

急切間,徐宏祖竟然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來表述自己的心情了。

「若是某家以南中所出產各類物品同元駙馬、天竺土王進行貿易,交易小麥棉花豆類煙草等物,可以獲得巨利?是也不是?」

「然也!」徐宏祖一拍大腿,興奮的臉色越發的顯得紫了。「主公,學生也曾參觀過各處紡織廠、印染場,雖然不明就里,但是卻知曉這些所在一者為我南粵軍提供大批餉源,保障軍需民用。二來,也是給各處婦人提供了就業謀生所在。雖松江亦不過如此。但是,越是這樣的所在,越是對于棉花等物要求甚多,若是斷了棉花來源,只怕數十萬人的衣食頓時便成了難事。主公,為了南中百姓的生計,學生斗膽建言,務必加大與天竺各王之間的貿易,以我南中所出之物,交易其所出之物。如今三公子攻取了孟加拉,緬甸海口也為我所有,自天竺到我南中可謂是天塹變了通途。如何不加大貿易額?」

徐宏祖到底是久歷江湖之人,比起那些只知道尋章摘句的腐儒強勝萬倍。他已經隱約意識到穩定的原料來源對于南中的棉紡業、印染業意味著什麼。

從家中輾轉寄來的家書之中,他也知曉,在去年洛陽襄陽兩處緊要城池失陷,福王、襄王兩位親王被流賊殺害之後,各地的棉布便開始漲價。「松江布價一日三變,幸好有南京商人從南中大量販運至此,布價尚屬穩定。」(未完待續……)u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