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三跪九叩、山呼萬歲,朱鐘起身後,稟報了李善長的近況,在說及身後之人,赫然正是韓國公府上的管家李福。面對皇上,卻絲毫不驚,朱元璋知道應該是頭幾批派去各府的檢校,關于忠誠度是絕對可信的。

詳細的詢問了李善長近幾年來的表現,從對胡惟庸案的態度,到告老歸田後的奢侈,再轉到年後韓國公府上下的矛盾,以及臨來之時的疑點。事無巨細,對于這些老部下的心機,朱元璋不敢有任何懈怠。

試想自己不過是駕馭群臣而得天下,而蒙元的江山實際上卻亡于這些那些朝廷官員明爭暗斗之手,在慶幸的同時,朱元璋一直保持著比較清醒的頭腦。從不敢小看這些屬下的心機。

但是也確實沒有什麼疑點,值得僥幸的是,李善長在臨走出轎門時的那一刻猶豫,因為他想起了李福也是大明立國之後才招收的僕從,所以想交代商量一番的心意瞬間停止,任由事情的發展,不再與任何人說起。

李福回答的相當謹慎,事無巨細也十分之得體,朱元璋滿意的同時,心中的疑惑更大,要按照李福的如此說法,那李善長簡直就是半個聖人了,對朝廷的忠心、對家人的約束、對皇命的遵從、對朱家的順從。除了偶爾貪圖自己的享樂而假公濟私之外,還真的再找不到什麼疑點了。

而所謂的丁斌揭發,也不過是因為想要減輕自己的罪責,而胡亂攀誣而已。從李存義父子那里得到的一些消息,也不能使朱元璋感到滿意。

明白了這些。朱元璋長舒了口氣,剛想命朱鐘和李福兩人退下。心里卻是一動,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沉思了一會,道︰「傳朕口諭,鑒于韓國公的功勛,作為大明第一功臣,朕要親自前往探視。」

停了一下,又說道︰「你帶了李福,再去通政司提了那李存義父子。準備好後,隨朕一起前往韓國公府。」

躬身稱是,然後帶著李福又輕步離開御花園,朱鐘心里還是一個勁的發寒,皇上是一年比一年的難侍候了,到了這個情況下,還要進行最後的試探,不過從他內心的最深處可能還是希望李善長這次是真的瘋了。否則,按照皇上的x ng格。是什麼結果很難預料的。

李善長和他一點關系也沒有,而朱鐘出身于檢校家庭,父親是當年第一代的檢校,是絕對忠于皇室的人。就連這個名字,也是皇上賜予的,本不該有這種思想。但是卻在此刻也動了惻隱之心,也許是認為李善長曾經身為一代丞相。不該死在謀反這個事情上吧。

殘陽如血,如血殘陽。在當r 黃昏,朱元璋身後跟著朱鐘、李福和李存義父子一行來到韓國公府邸,接受拜見之後,就將一干人等遣了出去,充滿了藥味的韓國公李善長的臥房之內,除了皇上帶來的人,只留下駙馬都尉李祺和寧國公主兩個人。

李祺有些意外的看了自己妻子寧國公主一眼,發現對方的神s 中也隱藏著深深的不安,但是朱元璋卻是沒有理會,只是漠然注視著正在那里自言自語的李善長。

經過太醫院眾人的努力,李善長的情況已基本穩定下來,再則,皇上要親自探望,所以太醫們開了很多安神凝氣的藥物鎮住了心竅,此時,雖目光散滯、喃喃自語,倒是也安靜了許多。就是只是望著大殿的梁柱不放,絲毫沒有把平r 敬畏有加的皇上放在眼里。

可是朱元璋又怎麼會在此時給一個瘋子計較,只是注視著往r 忠心的下屬,旁邊有個穿綠襖的小姑娘,在給皇上萬福後,遂退至床尾,只是擔心的望著李善長。

也不解釋,朱元璋沒有再耽擱時間,慢慢的走到床前,看著雙目無神的李善長,有些感慨的說︰「百室,你比朕年紀稍長一些,本想著你作為一個富家翁,應該比朕更享福一些,本想宣你進宮敘舊,但是沒有想到會搞成這樣,倒使朕心里有些不安了!!」

四周一片寂靜,大家都在听著皇上這如同敘家常似得說話,估計除了朱元璋自己,沒有一個人認為皇上說的是真心話,因為朱元璋在說的時候,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李善長的眼楮。

「你府上的事,李福都給朕說了,李存義父子二人的過錯,不能牽涉到你的……。」話還沒有說完,就听見身後「咕咚」一聲,不用看,正是李存義被嚇的一下子跪在了那里。皇帝這次是說了,他們父子二人有罪,但是不牽涉到自己的哥哥李善長。

听到皇上如此的保證,面s 枯槁的李善長才吃力的轉過頭來,嘴角抽搐了幾下,似乎想說些什麼,但還沒有說出來,口水就順著流了下來,把花白的胡須粘成一縷一縷的,也不知道擦拭。

那綠衣女子驚惶的看了皇帝一眼,舉步上前想要照顧,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冒犯龍威,饒是她平r 百般聰慧,但畢竟未曾習過宮中禮節,一時也不知所措了。

朱元璋卻好似沒有看到,自顧接著說道︰「百室,朕知道你擔心什麼,但是你又何嘗不知道朕在擔心什麼?今天看到你成了這樣,當初跟著朕東征西伐的你們都離朕越來越遠了,可是,為什麼會成了這樣一個結局?」

「朕不明白,恐怕你也不會明白……。」

「你知道嗎?百室,李福是朕派到你身邊的檢校。就連他也對朕說你韓國公對大明是忠心耿耿。朕怎麼還會不相信呢。」

「……其實,朕真的不想殺人,但是,朕……朕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使你們心安,正如你們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使朕心安一樣……。」

朱元璋自己說著說著,竟然十分投入,以至于忘記了身後還有那麼多人听著。也許此時的他根本不介意有人听到。

韓國公府李善長的臥房內此時鴉雀無聲,除了寧國公主之外。沒有一個不提心吊膽的,不過很快他們就解決了心理上的矛盾。朱元璋形同自言自語一會後,看到李善長仍舊是那般痴呆的模樣,心情煩躁之下吩咐︰「你們外邊候著去,別在這里添亂,在韓國公的府邸之中還能有什麼事,除了駙馬,你們都出去吧。」

朱鐘等眾侍衛答應一聲,都退了出去。那綠衣女子想出去,卻又不忍讓李善長在那里受罪。一時間也是左右為難,只是怔怔的看著皇上,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留下吧!」朱元璋淡淡的說道︰「幫韓國公梳理一下吧,大明的功臣不該如此模樣。」朱元璋吩咐道,竟然慢慢的走近床榻,有些吃力的坐在榻邊的椅子上。

「朕曾經懷疑你是害怕,才偽裝成這樣的……,」朱元璋此時說著,卻是沒有再看向李善長。

「現在已經不重要了。不管你是怎麼樣,既然你要心安,朕就讓你心安,你這個孫女。朕讓允炆娶她如何?」

也不知道老朱是怎麼想的,難道對李善長根本就沒有起過殺心,龐煌如果看到這一幕。肯定會郁悶的糾結萬分,按照他知道的另一個時空的歷史。李善長的確是被老朱干掉的,到底是怎麼回事。

唯一的解釋。那就是朱元璋還是在試探,不過看到李善長依然的痴呆如故,如果是那樣,也不由的佩服其的演技,不過,如果朱元璋這番舉止意在試探的話,演技也是不差。

招手叫過那綠衣女子問道︰「太醫怎麼說,怎麼會病得這般厲害」!

小姑娘在措手不及之下被皇上點了親事,正在害羞間,听到問話忙低聲的回道︰「太醫說是爺爺平r 飲食不節,常居塞外過食醇酒肥膩,導致了脾胃失調,積痰內伏,再遇猛然跌倒所激,頭部重創,因而七情失調,蒙蔽心神心竅,就又加劇了塞外頑疾並發,吃了藥也不管用……。」

說著,那綠衣女子垂頭淚眼y 滴,突然想起是面對聖駕,于是馬上收斂了一下心神,不過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朱元璋看見了,也沒有再問下去,只是說了一句︰「好好照顧你爺爺吧。」

便站起身來,y n沉著一張老臉,使人搞不清楚到底心里是怎麼想的,也許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吧,按照常理推算,李善長經歷了家中管事的背叛、跟了自己近二十年的管家李福是皇上的臥底、然後孫女又要出嫁、皇上承諾讓自己心安幾番大起大落,要是偽裝的話,至少也會有一些情緒出現,可是偏偏就在那流著口水痴呆的模樣。

別說是老朱,就算是這種情況被策劃此事的龐煌看到,也會覺得亦真亦假,至少以他現在的道行還不足于做到如此境界。

只用了五天的時間,皇帝的這個決定就傳到遠在浙江的龐煌耳中,李善長意外的跌倒導致中風,貌似有些瘋癲癱瘓之狀,原本就在龐煌的計劃序列之內。

但是朱元璋的表現,卻遠遠超過龐煌劇本中所設定的角s ,龐煌原意本來就是想拖延一下朱元璋行動的步伐,為自己下一步的計劃留下充足的時間而已,但是沒有想到,朱元璋卻因為李善長所表現出的慘狀,竟然讓朱允炆納李善長的孫女為妃子。

以此來表示讓李善長心安,這一點卻是出乎了龐煌的預料之外,難道朱元璋真的沒有殺李善長的心思,而自己在另一個時空中所獲得的經驗,不過是朱元璋的一時沖動而已嗎?

這是為什麼呢?龐煌百思不得其解,在一邊坐著的,剛從明州回來的劉伯溫,拖著十分困乏的身軀,對于龐煌的疑問也有些不明白。

「駙馬為什麼糾結于這個呢?允炆不過是一介藩王,李善長的孫女就算是當了他的妃子,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听完劉伯溫納悶的問,龐煌不由苦笑著心里想到,這還不算是重要的事情嗎?朱允炆以後要當皇帝的,朱元璋將李善長的孫女許給了未來的皇帝,那還不是一件大事嗎?

突然想起劉伯溫剛才說起「一介藩王」四個字。好像有什麼東西馬上就浮上心頭,在洪武十八年。朱允炆被冊封為吳王,好像藩地就在杭州。在另一個時空中,好像沒有這回事吧。

才明白自己原來陷入到一個誤區里面,在這個時空的歷史中,朱雄英還沒有死,所以長子是朱雄英,而不是朱允炆,只要朱雄英在大明生存一天,那麼朱允炆就沒有戲,別說當皇帝。太平王爺能順利的當上,那就算是他的福氣了。

想通了這個環節,龐煌才釋然開懷,原來朱元璋從心里並沒有想到真正的饒恕李善長,還是一個試探而已,幸虧剛才自己想通了,否則,還以為朱元璋以後不會再對李善長擅動殺機,那麼再有事情發生。恐怕自己就難以補救了。

不過總算是爭取到一定的時間,對于龐煌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洪武二十三年即將過去,洪武二十四年即將到來。龐煌也決定,在明年,怎麼也不能讓朱元璋那麼省心的專門集中權力了。

張定邊又去了琉球。這次作為一個高僧的形象,他將要先去r 本。然後經由r 本再去高麗,尋找合作的契機。而李芳遠已經早早的偷著向r 本伸出了橄欖枝,因為李芳遠知道父親親近大明,而蒙元現在勢力太小,不足于幫助自己成就大事。

而不尋找外援,自己在自己幾個兄弟之中,只是老五而已,遠遠沒有正朔的名分和希望,所以正在積極尋求外力的他,是不會放過高麗王室留下的聯盟線索的。

而隨著洪武十二年的來到,朱標也要從陝西回歸京師了,雖然十分震懾于父皇的威嚴,但是身為名正言順的大明儲君,還是對朱元璋有一定影響力的,那個時候,如果李善長還沒有被朱元璋處決,相信,朱標也不會讓自己的父皇那麼容易達成心願了,畢竟,李善長的孫女要嫁給自己的兒子。

雖然朱允炆不是長子,但畢竟是朱標的兒子,是隸屬于東宮的親王之一,朱標怎麼著,也有必要插手關于李善長的事情,有成功勸諫朱元璋放過宋濂的先例,龐煌對于朱標的信心,還是有那麼一點的。

但是此時在西安城內的朱標,卻是一點點的信心也沒有了。

白天的西安城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沒有一絲風,沒有一片雲。麗r 藍天,陽光暖烘烘地灑在獨秀館後藍湛湛的湖面上,映出環湖岸邊煙柳粉牆的倒影。臨水廳堂的軒閣全部打開,顯得特別亮堂。

而夜晚的獨秀館,幽靜的曲徑鋪著一層清冷的月光,花木假山浸沉在朦朦朧朧的月s 里。曲徑的盡頭,月光中將獨秀館勾畫出一個古怪的暗影。

太子朱標正在房間里輾轉不得入眠的時候,一個黑影悄悄的溜進了獨秀館那幽靜的院落,但是這個黑影明顯輕視了太子朱標的防衛力量,剛進獨秀館走了不到十余步,便听到︰「誰?」

突然有人大喝。那個黑影一愣,同時听到一片吶喊,連忙低下頭來,貓起腰在樹蔭間潛伏。

「來人哪!抓刺客呀!」

鑼聲大作,火把齊明,潛藏的東宮宿衛猛然都從不知道的角落里擁了出來,紛紛朝馬車樹叢這邊圍追過來。

「刺客就在那里,快封住大門!」

「別讓他跑了。」

那道黑影見勢不妙,月兌兔般往院後飛奔,忽見院牆擋住去路,那牆高約丈余,吃了一驚,往回跑必被抓住。于是靈機一動,急忙後退數步,再迅疾沖向牆邊,借著沖力,猛地向上一竄,雙手抓住牆頭,輕引身體,猴上院牆,等宿衛們追到牆邊時,他已跳了下去。

那道黑影順著一片灌木林往前疾奔。他非常熟悉這個地區,三彎兩轉,便鑽進一條通往四彎街的小巷。回頭看看確信無人追趕,這才理了理衣冠沿著黑黝黝的巷子朝四彎街走去。

走過了三街六巷,進入了一處宅院之中,剛一進門,立即將門拴上。

「何師叔,這麼晚了,你找俺做甚?」

「金剛奴,傳聞果然不差,太子行轅所在的獨秀館,果然是戒備森嚴,看來我們想暗中潛行進去,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師叔真的去了!」金剛奴大吃一驚,幾乎是吼叫著打斷何妙順的話,然後繼續問道︰「難道師叔還真的听那個狗頭軍師的話,要去行刺太子嗎!」

「你吼什麼,咱說正經的。」何妙順正s 地制上說︰「金剛,師叔是何等閱歷,豈會去干那些蠢事,你大呼小叫什麼,難道生怕別人不知道我剛剛闖了太子殿下的行轅嗎!」

「噢?」金剛奴眼楮一亮,馬上反問道︰「那師叔為什麼還要去闖太子行轅,難道是去游玩嗎?」

「你不用知道,你師傅知道就行了,這是我來之前,和你師傅商量好的事情,事情不可為,咱們就要行非常之事!」

金剛奴急了,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實在不行,咱們就召集眾人,直接殺了過去,反正橫豎是個死,豁上去了。」說罷抄起刀便走。(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