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這是前代文人對宜城的贊譽,這座建立已近千年古城在經歷了近代的輝煌開始慢慢衰退,尤其是改革之後省政策重心的遷移讓這種沒落來得更加迅捷。仿佛是一場夢醒的時間,老一輩的宜城人就發現那些榮光都成了歷史,而小一輩只能在老人的訴述和文字的描繪中去想象那個在神州大地大放異彩的宜城,在破落的古巷中,在古舊的遺跡上,在傳統的方言里去緬懷那些他們不曾有過的燦爛輝煌。

去年完工的新華圖書城,掀開這個城市振興的序幕,即將在明年建成的宜城長江大橋和市民文化廣場對于宜城居民生活習慣的改變是此時的人們難以想象的。

坐落于江南水鄉的先天優勢,又得天獨厚的在境內發現儲量不低的煤,鐵,銅等各種礦藏,讓宜城幾乎不需要的外力的在近代蓬勃而起,所以宜城人有著他們的驕傲,即使在被省里的大人們拋棄後,依舊固執地相信自己城市的地位不可動搖。在隨後的幾年里,如果說省會盧城和南邊米市的強勢發展是因為自身不錯的條件加上政策的大力扶持,那麼以資源起家的北方煤都和一江之隔的鞍城,陵縣後來居上顯然讓習慣了安逸的宜城人寢食難安。若說天府之國的川城人是神州大地上最安逸怕是沒人願意辯駁的,而早些年的宜城人也不遑多讓,古老的歷史榮光,優裕的生活環境,讓這個城市的大多數人不需要為求生而掙扎,而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更讓宜城人多了種小富即安的本能。如同夏秋的突然轉變,在某一天宜城人打開自家窗戶時發現外面的天地和印象里大不相同,那種對于固有認知的強力沖擊是旁的人難以感同的,于是宜城人一邊默念著自己在省內首屈的歷史,一邊努力地融入現代化的節奏,他們的驕傲讓他們無法忍受那些他們曾不屑一顧的小兄弟在面前指指點點。

古老而沒落的宜城有著在整個華夏都稱道的文化傳承,自清初開始的桐鄉派文人,雄踞文壇百多年不倒,其時更有「天下文人出桐鄉」的絕佳贊譽,桐鄉也是坐實「中國文都」的稱號。而屈辱的近代史中,宜城捍衛了炎黃子孫最後的榮光,開啟中國近代工業的篇章,晚清時宜城兒女更是多次起義,並在武昌起義後帶領皖省率先月兌離滿清統治,為辛亥革命作出不菲貢獻。建國以來,先後走出了「兩彈元勛」,「將軍外交家」,「美學之父」等一大批國之棟梁,即使是改革後,宜城一中,白湖中學在皖省也是舉足輕重,每年的中高考捷報頻傳,高校錄取率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明年舉辦的宜城一中百年校慶和人大附中的校慶相比亦是各有千秋。

行走于綠蔭道上,看著並不繁華的街市,此刻宜城亦是此時華夏的縮影,清末李鴻章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放之今r 也是無差的論斷,時刻不歇地變化讓人目不暇接,時代的脈搏如此有力卻無人能把握。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時期,迫切地希望能離開自小不離的故土,哪怕為此付出再多也不惜,滿懷憧憬地奔向理想的樂土,然後跌爬滾打,領會了古人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感到了故土難離,卻又每每近鄉情怯。我們每個人都抱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想法遠離故土,想著衣錦還鄉的榮耀,最後卻要忍受著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煎熬。

崇一航想到在魔都打拼的那幾年,為了衣錦還鄉的美夢,自己苦苦堅持著,靠著幾分機遇終于在魔都有了立足之地,迎來了事業的上升期,然後更多的人卻還是在那里辛苦求存著,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就像自己組里的那些小家伙,即使崇一航和他們年齡相仿,即使崇一航也不過剛剛立足,卻足以讓那些還在魔都底層掙扎的人仰視,這是生存的法則。

現在,因為一次離奇的境遇,自己穿越回07年的宜城,沒有了初成的事業,重拾埋藏的書本,再開始一次求學到求存的歷程,和上一次相比,不過是多了幾年經歷,拋卻荒廢的大學時光,這些經歷實在沒給現在的自己帶來多少優勢,一向平庸的自己未曾結識到未來大放光芒的潛力股,也記不清那些給主角莫大契機重大事件的具體情形,不知道哪年哪只球隊贏了NBA總決賽,哪只球隊又獲得雙冠甚至三冠王,甚至自己對這些同學未來的狀況都不清楚,而高考之後多年不曾觸踫書本的生活讓自己現在有些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了,後來流傳于網上的「高考時是最博學的時候」不是空穴來風啊,對比于眾多穿越文里的主角自己似乎太不合格了啊,對此崇一航唯有自嘲。

今次出來也是崇一航穿越以來第一次逛街,說是逛街,目的只是去新落成的新華圖書城買些資料,近來愈加明顯的學習壓力讓崇一航無法如前世那般輕松愜意地對待高二的生活。所謂壓迫之下必有改變,崇一航就趁著周末出來買些資料,想自己雖只是混跡于大學,但好歹也受了些燻陶,花些氣力應該能重回巔峰的,只是這觀點的底氣有幾分就不為人知了。

自打大學後,崇一航就成了宜城的過客,工作後更是只ch n節回家呆個幾天,往往連親戚還沒走完就匆匆離開,此番經歷人所未聞的大變後再次走在宜城的大道上,心中更是頗多感慨。那些即將不復存在的陳舊設施,將會成為過去的城市風貌,此時看來卻那麼留戀,這個城市有著華夏的縮影,走著一樣的步伐,在時代的沖刷下一點點遺失古老。很多年後,忙碌之余停下的人們打量宜城時,才會感概時代的巨變,而現在宜城人還在埋頭努力,以圖重振榮光。崇一航不知道這些改變是好還是壞,就像後世總有人質疑科技的進步是福還是禍,我們享受著這些改變帶來的好處時,也在默默地被改變,某個閑暇的午後,某個寧靜的夜晚,某次繁華的間歇,我們突然發現自己的陌生,那個曾言笑晏晏,青ch n肆意的自己已不知何時湮沒于塵埃。

這個佔地數百平,六層高的建築就是七月剛剛落成的新華圖書城,這是宜城第一個使用玻璃幕牆為主體的建築,半弧形的入口設計,透過玻璃幕牆清晰可見擺滿書籍的書架,現代化的內部布局,從她打開門的第一天起就不斷誘惑著家長學子光臨。相對于古老陳舊且規矩森嚴的宜城圖書館,這個新建成的集閱讀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書城無疑是宜城讀書人的天堂,不說每年開學時期因學生購買輔導書而人滿為患的壯觀場面,每逢周末各排書架前也是擠滿了閱讀者,就算是工作r 這里也不缺少來充實自己的。此刻,這里也是熱鬧非凡,和一門之隔的空曠大街形成鮮明對比,通過zh ngy ng空調傳送出的冷氣也為顧客營造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四層巨大的空間擺滿了圖書,近十萬種的各類收藏給宜城居民帶來巨大的文化沖擊,廣大的學生和普通居民就是通過新華圖書城一點點的充實自己,從而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循著指示牌找到高中教輔區,這時候比較出名的輔導書有《課課練》,志文輔導系列,《黃岡試卷》等,文科的崇一航對于做題的需求不是很大,純試卷x ng質了只買了黃岡的數學和英語,整個文科也只有這兩門需要大量的做題積累,而其它的更多的是要理解記憶。雖然這時候物理化學還在學,但是成績的好壞已經不重要了,崇一航記得很多時候,物理化學課上都是老師拿著一堆實驗器材在講台上做實驗,底下則是聊天睡覺都有,只會在實驗j ng彩時才會盯著講台,大家更多地是抱著看新鮮的心態,而老師也听之任之,形式化的會考已經沒有必要逼迫這幫孩子去學習跟高考無關的科目了,最後這些課名存實亡成為了的自習,所以崇一航也不會花錢在這些毫無意義的科目上。又拿了一套文科的志文輔導,崇一航就走向了小說散文區,教輔區雖然總是不缺身影,也是各家書店最大的收入來源,但是最受歡迎的還是小說散文區,不論是喜歡散文的文藝型,還是熱愛小說的普通型,在這個2B青年還未因網絡發展而大行其道的時代,小說散文無疑是大多數學生課後最愛的消遣。

幾十元一本卻看不了幾天的小說顯然難以引起大多數人的消費y 望,而充滿魔力的文字勾勒卻又時刻誘惑著少男少女們不堅定的心,去書店看書成了最好的辦法,這里不光有冷氣,還有眾多的同道中人,既擺月兌了父母的監視還能頂著熱愛學習的名頭,既節省了不多的零花錢有很好的滿足了自己的閱讀y 望,真可謂一舉數得。生在普通人家還未變成2B青年的崇一航當初也是茫茫大軍中的一員,每個周末吃完午飯就急忙趕去,因為晚了就沒地,周復一周,孜孜不倦地翻閱著,就是這樣,他認識了純潔堅強的簡?愛,游覽了神奇的海底兩萬里,見證了基督山伯爵的復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