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第七百一十二章 超然創作之氣

第七百一十二章超然創作之氣

「如《黃土地》里那場著名的求雨場景。「域名請大家熟知」場面非常壓抑,無數瘦弱的老農向畫面盡頭緩緩奔去,傳達出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而在安塞腰鼓那個場景里,鏡頭的情緒卻飽滿了許多。漫山遍野,上百名青年農民在興高采烈地打著腰鼓,盡情釋放著歡樂情緒和使不完的力氣,好像一切都在瞬間變得生機盎然。這兩個場景都象征著力量,但前面一個表現不知所措的盲目的力量,後者則意味著生命本身積極進取的力量。影片顯然想通過這兩個場景的對比說明,這兩者都集中了中華民族x ng格的成分,是這片黃土地上生成的民族文化的必然兩面。陳凱歌這種帶有隱喻意味的象征場景同樣出現在了他的佳作《霸王別姬》里。關師傅死在了一個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戲班子情景之中,死在為孩子示範《林沖夜奔》中「八百萬禁軍教頭」的英武造型之時。關師傅的死名副其實地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和一個世界的沉淪。此後,便是蝶衣、小樓與張公公的巧遇,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之年。解放軍進駐bj,以蝶衣、小樓、及張公公同在的畫面宣告了既往歷史失去了的綿延,被壓縮為一個平面。這樣舞台化的場景設計使三人的重逢宛如一張見證歷史的老照片,風雲變幻的蒼涼氣息在一瞬間被定格。這些有著油畫般質地的場景與影片史詩般的格局相當w n合,許多場面令人震撼。如果說《霸王別姬》讓我們看到了陳凱歌對場景的鋪張與渲染……」

「高度角s 化的人物造型也是陳凱歌導演的電影中一個鮮明的標志x ng符號。眾所周知,電影離不開人物,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電影創作的基本任務。但由于創作者的藝術功力有高下之分,對人物的藝術處理有輕重之分,人物形象的塑造便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臉譜形象,x ng格形象,典型形象。其中典型形象是形象塑造的最高級形態,它不僅作為個x ng鮮活的形象而吸引人,還能使人從它身上找到某種思想啟示。陳凱歌就善于塑造這類典型形象,他總是把思想寄寓于人物的個x ng之中,讓觀眾去尋找個x ng後面的「微言大義」,甚至不惜在人物造型上砸下重金來完成角s 的塑造。也因為他對人物造型角s 化的處理,才使中國電影長廊多了如許光輝奪目、x ng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作為一個有著敏感的電影觸覺的導演,陳凱歌從未放棄將他的人生哲學和文化思辨注入電影中。他總是試圖把自己對個體與群體、傳統與現代、生命與理想的反思以壓倒一切的方式體現出來,透l 出知識分子深沉的社會責任感與憂患意識。盡管他這種居高臨下的j ng英之氣與肆無忌憚的話語知覺,難免與普通觀眾拉開距離。但回望整個電影界,又有幾人還像他這樣沉湎于民族歷史,熱衷于人x ng建構?他的創作態度固然有雕琢之嫌,但也有股超然之氣。不管怎樣,陳凱歌依然走在路上,我們依然期待他為我們奉上厚重的電影禮物。從《黃土地》的悄然面世,以其全新的電影理念和導演意識,嘹亮地劃破中國電影的黎明,到《霸王別姬》的橫空出世,以極大的藝術雄心和成就確立自己的電影地位,陳凱歌一直固執地堅持和堅守著自己的電影理念,以一個思想者的姿態,通過電影來表達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追問和探究,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無論其成敗如何,都引發了我們對這種思考和探索的極大尊重……」

……

上了幾節課,見北影同學們的興致依舊很高漲,唐謙繼續又為他們講述了一位電影大師的故事。

站在講台上的唐謙說道︰「在二十世紀末,這位深居簡出的電影大師悄然逝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斯坦利.庫布里克這個名字依然還環繞著重重謎團。而人們更熟悉的還是他導演的電影,從史詩巨片《斯巴達克斯》到里程碑式的科幻片《2001漫游太空》,從驚心動魄的恐怖片《閃靈》到充滿黑s 幽默的《奇愛博士》,當然還有控訴戰爭、直b 人x ng的越戰片《全金屬外殼》以及挑戰人類道德極限、引發強烈爭議的《發條橙子》和《洛麗塔》,盡管庫布里克以從不重復自己而著名,但在這一系列風格迥異的作品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他一貫的張揚、j 進、果敢、肆意的風格。生活中的庫布里克則游離于人們的視線之外,他極少接受媒體采訪,甚至不願公開l 面,他隱姓埋名地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中,同妻子和nv兒一起享受著不被打攪的生活。他終生痴m 國際象棋,將生命置于低調、謹慎,小心翼翼的行動之中。他可以十年如一日地蟄伏在紙醉金m 的電影圈之外,使人們幾乎忘卻了他的存在。然而一旦時機成熟,他的創作便會如同突然爆發的火山,勢不可當地噴涌出炙熱的j 情。庫布里克的電影總是扮演著一個顛覆者的角s ,他對電影語言乃至人類j ng神世界的一次次探索,無不引發地震式的爭議,伴隨他電影而來的常常是鋪天蓋地的不解和誤會、憤怒與責罵,當評論界喧囂塵上時,庫布里克卻始終沉默著,相對于大多數電影來說,他的電影顯然更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電影生涯中,他為數不多的十幾部作品總是會在上映多年以後被視為代表一個時代的經典……」

「1928年7月26日,斯坦利.庫布里克誕生于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天資聰穎,活潑好動,對于周圍的世界充滿了興趣和疑問。13歲的生日晚宴上,父親送給他的一部照相機引領他走上了用影像對世界進行表達的道路。在七十年的生涯中,這個紐約人為我們留下了十多部既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又能吸引大眾關注的電影作品。幾乎每一個與他相識的人都會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這位導演,「他是一個天才,他是為電影而生的。」

1928年的紐約,正處于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前夕。一切看來還是那麼的繁華。庫布里克誕生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是這個家庭生育的第一個孩子,是一顆真正的掌上明珠。六年之後,他的妹妹芭芭拉誕生了,這個可愛的nv孩子成了庫布里克最好的玩伴。1941年,12歲的庫布里克就讀于布朗斯區的塔夫月兌中學,在學校里,他並不是一個只會啃書本的好學生。在同學眼里,庫布里克一直是一個富家公子,原因可能就在于他小小年紀就有了一架照相機並有了自己的暗房。自從13歲生日時,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庫布里克就開始對攝影充滿興趣。他是學校校報的攝影記者,利用這個身份他能夠hu 更多的時間在影像中捕捉夢想。1945年羅斯福總統去世,整個美國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17歲的庫布里克拍攝了一幅照片,圖中一個賣報的老人因懷念總統而留下了眼淚。這副照片被許多主流報紙轉載,庫布里克也因此成為了一名職業攝影家。高中畢業之後,庫布里克供職于一家雜志社,成為了一名攝影記者。大量的圖片攝影工作,為他將來的電影事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50年,22歲的庫布里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一部紀錄片——《搏斗之日》。這部電影以一個拳擊手為主角,記述了一場拳擊比賽。即便是這樣一部簡單的紀錄短片,也還是能夠看出庫布里克對光影以及攝影機位置的j ng確把握。拍完《搏斗之日》以後,庫布里克辭掉了雜志社的工作,開始專注于電影拍攝。1953年在父親的資助下,庫布里克拍攝了影片《不安和**》,這也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盡管影片顯得有些青澀、幼稚,但庫布里克在拍攝過程中卻表現出執著的j ng神和成熟的駕馭能力。整部影片的制作過程都在他的完全掌控中。顯然,此時他正大步踏上通往夢想的道路。《不安和**》可以視作庫布里克的一部學生作業,盡管如此,他還是通過影片發行收回了成本,這使他獲得了拍攝下一部影片的經濟能力。1955年,影片《殺手之w n》開始顯現庫布里克式的風格,在對光影的處理上,它毫不遜s 于另一位好萊塢大師希區柯克。這部懸疑s 彩強烈的影片使得庫布里克初l 頭角,好萊塢的制片商們也開始注視這個只有27歲的年輕人。1956年,《謀殺》上映,這是一部具有強烈的存在主義風格的黑s 犯罪片。喬尼.科雷是一個被判了5年徒刑的罪犯。當他終于熬完監獄里的刑罰恢復自由後,他下定決心來個大手筆,一次賺足,然後遠走高飛。于是他定下一個天大的犯罪計劃——準備從賽馬場里偷出兩百萬美元。所有一切都計劃得天衣無縫,但百密一疏的喬尼,卻忽視了他的兩個貪婪的同伙。于是,事情開始變得越來越糟糕。影片最後,費盡心機的喬尼帶著搶到的兩百萬來到機場,卻因為裝錢的皮箱太大必須接受安全檢查。就在喬尼和心上人站在鐵絲網後面等待檢查結果時,戲劇x ng的一幕發生了。大風漫卷著數不清的鈔票鋪散開來,在強光的照sh 下如同撲火的飛蛾。所有處心積慮的y n謀和罪惡,到最後無非都是一場注定的虛幻。

《謀殺》成功地締造了庫布里克作為一名優秀的電影導演的聲望,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的電影投資和更為寬松的創作空間。1957年,庫布里克拍攝了里程碑式的戰爭片《光榮之路》……」

「這是庫布里克導演的第一部戰爭片,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經過長期的艱苦戰爭以後,法國和德國都傷亡巨大,兩軍正處于對峙的狀態。雙方都在養j ng蓄銳,無論哪方膽敢輕舉妄動都將遭到毀滅x ng的打擊。而此時,法國將軍羅德里德為了自己能夠升官晉爵向前線部隊下發了強行進攻的命令。這無異于讓戰士們去自殺,陸軍上尉達克斯在無奈之下帶領部隊展開攻勢。進攻的結果顯然是注定要失敗,惱羞成怒的將軍羅德里德為了掩蓋自己錯誤的指揮,組建了軍事法庭,以膽怯為名審判三名普通士兵。這部電影根據漢弗雷.科比193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庫布里克第一次讀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只有14歲,原著對于戰爭深刻而尖銳的控訴深深地影響著庫布里克對于戰爭這一人類災難的認識。《光榮之路》起初的劇本設置了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化的「大團圓」結局。也就是達克斯上尉成功地解救了三個被判死刑的士兵。但在電影開拍之前,庫布里克發現,這樣的結局會削弱電影的反戰爭意念,于是他最終選擇跟小說一樣y n冷、暗淡的悲劇結局。這個行刑場面被庫布里克不遺余力地鋪陳開來,攝影機從不同角度、以獨特的運動方式關照了每一個在場者。肅穆而壓抑的軍鼓不斷地制造著緊張的氣氛,並進一步地昭示,戰爭罪惡並不是單個生命的罪惡,而是參與它的每個人共同的罪惡。行刑前長時間的鋪陳,還給觀眾造成一種強烈的錯覺。以為能夠在最後出現奇跡,而「最後一分鐘的營救」也往往是好萊塢影片慣用的伎倆。但庫布里克在《光榮之路》中的表現顯然是對好萊塢這種俗不可耐的情節模式的顛覆。當每一個人都在期待奇跡時,電影呈現的卻是密集子彈與冰冷的死亡。《光榮之路》並沒有在死亡和絕望中就此收場,此時的庫布里克對于人類的未來還是充滿了一個年輕人的希望。影片最後,當一個被俘虜的德國少nv被迫為戰敗的法國士兵唱歌時,庫布里克心中那些真正令人感懷和傷感的東西才開始悄悄蔓延開來。這種情感是如此的復雜而深沉,甚至無法用言語來表述,但它使得整部影片成為了值得我們含著眼淚去欣賞的作品。《光榮之路》不但奠定了庫布里克大師級導演的地位,同時也讓他找到了能夠終身相伴的愛情。因為《光榮之路》中涉及了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軍隊內部的丑聞,這部電影在法國被禁止上映長達20年。這恐怕是庫布里克的電影第一次引起較大的爭議。現在我們知道,這些爭議僅僅是一個開始。相較庫布里克在其後拍攝的所有影片來說,《光榮之路》遇到的麻煩顯然不值一提。在迅速成長為一名頗具聲望的青年導演之後,圍繞庫布里克個人以及他的作品的各種猜忌接踵而至。然而,真正的電影大師是不會因誤解而改變自己的方向的。庫布里克肯定屬于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天才,在得到自己才能施展的空間之後,他的電影風格開始猶如一匹不羈的野馬縱情馳騁開來。

1968年庫布里克最重要的影片《2001漫游太空》在經過長達四年的拍攝後終于公映。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作品,直到如今它仍被視為所有科幻影片中最杰出的一部。《2001漫游太空》的英文片名是《2011︰》,直譯是太空奧德賽的意思。奧德賽是《荷馬史詩》中歷經千辛萬苦,遠渡重洋回到故土的王子。他在歸家旅途中遭遇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這代表著人類在前進中面臨的來自自然和神靈的嚴峻考驗。庫布里克在電影中對于人類過去和未來的重新定義和悲觀思考是一貫的。在幾乎所有的影片拍攝過程中,庫布里克是掌控一切的船長,他嚴格地引領整個團隊在電影之旅中去實現對于人類命運和世界真諦的思考。而他的這些思考絕不僅僅停留在單個的領域,而是將觸角伸到與人類相關的幾個最主要的範疇之中,並且利用商業電影中的幾個重要的類型將這些思考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

「如今,當我們回首這些光芒四sh 的作品時,我們會由衷地感覺到,庫布里克的所有作品集結在一起是為我們留下的是另一部《奧德賽》,是用影像書寫而成的二十世紀的《荷馬史詩》……」

「1965年到1973年期間,美國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這場曠日持久、傷亡巨大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爆發的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越戰點燃了席卷美國乃至全球的反戰l  o,當時的年輕人中,叛逆、無政f 主義的嬉皮士運動成為了主流……」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