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雲迪:我只在乎自己的音樂感覺

()說起最近的微\博紅人,「鋼琴王子」李雲迪算是其中一位。特別是ch n晚之後,李雲迪和王力宏被劉謙再次調侃,這池ch n水再掀波瀾……

只是因為在音樂會上多看了他一眼,優質偶像王力宏和「鋼琴王子」李雲迪相識。兩人首次合作便是在2012年的ch n晚舞台上,一曲《金蛇狂舞》大放異彩,誰知被愛惡搞的網友們「拉郎配」,兩人居然也在微\博上頻頻高調互動,曬甜蜜共度感恩節照片,還見家長,李雲迪更是為王力宏演唱會獻唱,惹得台下歌迷大呼「在一起」。對此,李雲迪回應︰「蠻有意思的,不管大家怎麼看,我都會尊重他們的娛樂j ng神。」

這或許僅僅是音樂才子們的惺惺相惜,或許就是「男孩之間的第三種關系」。有人這麼評論︰他們倆之間不是愛,是可愛。

無論事情究竟如何,那個低調、謙遜但略顯沉悶的「鋼琴王子」,如今是有點兒豁出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不是娛樂化,只是現在要放松一下。

18歲榮獲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終結該獎15年無人問鼎的局面,李雲迪自此聲名大噪。這位少年天才1歲時就有很強的樂感,4歲時開始學手風琴,第二年就獲得ch ngq ng市少兒手風琴比賽的第一名。後來因為手風琴太大太沉,在ch ngq ng悶熱的天氣下練幾首曲子,胸前便會熱起一片片通紅的痱子。「能不能讓我彈一個不重也不熱的琴」,心疼兒子的父母決定讓他改學鋼琴。那一年他7歲,起步不算早,但僅學了3個月,老師便說這孩子的領悟力太強了,教不了。

李雲迪自己也承認是有天賦的,但他的成功更源于他的執著與專注,「小時候也貪玩,但是一旦上琴,是

下不來的那種。」沒有父母的耳提面命,沒有守著鐘點的苦悶難挨,他三年級時便在作文里寫下要做鋼琴大師的志向。9歲第一次接觸肖邦的《練習曲》,他從此也結下了肖邦情緣。

「肖邦不喜歡夸張華麗的元素,而是傾向于使用平實委婉的手法,其實這是很偉大的。一件藝術品,不顯山露水才是最高的境界。」長期浸染其中,李雲迪的個x ng也受到了影響,「如何從知名的鋼琴家成長為有自己風格的大師,不是靠幾年的名氣就能完成,而是要潛心學習,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

這種不隨眾、略顯清高的氣質在他剛剛獲得肖邦大賽金獎時便顯露出來。有記者問他,李雲迪你沒有談戀愛,怎麼能表現出肖邦音樂中的愛情?當時他說,在比賽中,很多人是結了婚,甚至有了孩子的,可是他們並沒能比我更好地表達愛情。

成名後,他對鎂光燈和經紀公司的包裝和營銷不感興趣,舉止隨意,不喜言談,亂蓬蓬的頭發上平r 壓一頂棒球帽。他熱愛美食,甚至曾經為了拍攝一部遠東美食之旅的紀錄片,而推掉了在金s 大廳里的商演。他還是個狂熱的車迷,對改裝車也很在行。

在他看來,這些「不務正業」的生活是一種愉悅j ng神的手段,可以激發音樂上的靈感。他不想成為一個除了鋼琴什麼都不會的人。

提到李雲迪,人們總愛拿郎朗與他對比。兩人同歲,當李雲迪成名時,郎朗才嶄露頭角。但此後郎朗抓住機遇,拿過有分量的國外大獎,並成為白宮音樂會、b ij ng奧運會開幕式等很多重要場合的座上賓,風頭遠遠勝過李雲迪。對此,李雲迪並不介意,「大家專業相同,卻有各自的風格」,而且演出場次多少並不代表什麼,「我只希望自己是一個音樂的傳播者」,尤其希望推動年輕人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不管是從哪個角度,這是音樂的源頭」。

不過從2012年開始,李雲迪更多地出現在了公眾視野,他並非反對一切商演,藝術也需要推廣,但「對音樂真不真誠是在自己的內心和血液中的,跟我的藝術理念不符的商演我肯定不會去」,「參加ch n晚,這不是一個體現自己水平如何高超的舞台,主要是為了大家一起來放松,開心,過個好年。」

這一年李雲迪開始彈奏貝多芬,還出了新唱片,他否認這是基于市場壓力,三十而立的他強調自己只做喜歡的事,「每一個唱片我都從來不考慮市場的感受,我只在乎我自己的音樂感覺。」可貝多芬鑄優美雄壯于一爐,「就好像把鴿子和鱷魚關在一起」,李雲迪可以表現最輕柔浪漫的鴿子,但他如何駕馭鱷魚?對此,李雲迪認為他需要去做人生的另一個突破,「當我和貝多芬慢慢地接觸,我相信貝多芬也會在我心里不斷地成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