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四章 鑒寶趣事(下)

()快到晌午的時候,方勇看到了開幕式前他和康連波兩人見到的那位農民大哥,這位大哥正拿著他的那件青花杯往鑒寶台走去。

方勇拍了拍康連波向他說道︰「小波,那個人不是早晨我們見到的那個拿青花杯的人嗎?」

康連波說道︰「還真是他,沒想到他也來鑒定了,不知道他得知他的藏品是贗品的時候是什麼表情。」

這位農民打扮的大哥走上台來,將他的那件青花杯放到鑒寶台上,對瓷器專家張泰和張老說道︰「麻煩專家給我鑒定一下。」

張老根本就沒細看,用眼掃了一下,只說了一句︰「你這件藏品太新了。」

這時候,這位農民打扮的中年人笑了說道︰「是啊,我來之前用水洗了好幾遍呢,肯定新!」

眾人听他這麼一說,都轟然笑了。

而他卻有些莫名其妙,說道︰「都笑什麼?這個青花杯可是我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全品相明朝永樂年間的青花杯。」

張老微笑著問道︰「你怎麼知道這是明朝永樂青花杯?」

看到張老問他,這位農民打扮的中年人說道︰「你不看看杯子底下寫的那四個字嗎?——永樂年制!」

這時張老拿起那件青花杯,翻轉了一下,果然杯子底下印著四個簡體漢字「永樂年制」。張老笑著說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真強大,竟然連幾百年後的簡化漢字都會寫。」

眾人一听又笑了。

這位農民打扮的中年人還是不明白,又說道︰「這可是我三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從他家里拿來的。你們想想,我三爺爺都活了九十多歲。他老人家的東西怎麼說也是件老東西吧!而且品相這麼好,怎麼也得很值錢呀!」

也不知道他跟誰學的「品相」二字,用的還有模有樣。這時候張老不願意再給他糾纏,于是說道︰「你的這件藏品,其實就是批量生產的。你到瓷器市場去,一百塊錢能買好幾個!」

張老向他擺了擺手,示意他下去。然後讓工作人員喊下一位持寶人上台。

這位農民打扮的中年人看到張老讓他下去,滿臉的不情願。往下走的時候,嘴里還嘟囔著︰「不可能啊!這明明就是明朝的東西,這專家也太不負責了,連真正的寶貝都看不出來。」看來這位老兄還沉浸在自己的寶物里面不能自拔啊!

又上來了一位年輕的少婦,穿著一身靚麗的裙裝,斜跨著一個小包包。走到玉器鑒定專家鄭老的前面,從包包里面拿出了一件「白玉蟬」。

將白玉蟬放到鄭老前面的鑒寶台上,讓鄭老評鑒。

方勇看到,這件白玉蟬長約六厘米,寬三厘米,厚度大約一點五厘米。白玉質地,表面輕度鈣化分布整體,雕工古拙迪勁,古味盎然,整體造型勁健有力,顯現出藏家很推崇的雞骨白。

方勇一眼就看出這不是件凡品,估計是漢代的東西。連忙打開意識探測,只見白玉蟬上面紅霧繚繞,靈氣的光點繽紛流轉,非常的漂亮。用意念神術將其吸收到了意識海中,然後靜听鄭老的評說。

鄭老對這件白玉蟬也是評價極高,說這物件是漢代的古物,包邊雕工,甚為得體。

蟬在玉器雕刻題材中,幾乎貫穿于整個玉雕歷史。

玉蟬分y n陽之用。生者佩戴取其吉祥,隨身佩戴,可以防身護體,避邪保宅;逝者口含取其再生。

漢代王侯貴族和達官貴人認為,人死了可以‘再生’一次,只要將一種經過j ng細加工的白玉質地的蟬形物品放在死者口中,就如同蟬蛻變成知了一樣,取其生生(聲聲)不息之意,一飛沖天、一鳴驚人,象征著重生。

此外,蟬「飲露不食」的習x ng,是一種高潔氣質的表征,其樹上「高聲」嘶鳴的特點更是與「高升」的美好願望諧音。

從佩件的雕工和制式上來看,你的這件藏品應該是為生者佩戴之物,可取名為「雲龍紋飾白玉蟬」,很有象征意義和收藏價值。

這位年輕的少婦听過鄭老的評判後,向鄭老道了聲謝。非常鄭重地將白玉蟬收好放到了包包里面,滿心歡喜地離開了鑒寶台。

中午時分,組委會為鑒定專家和特邀的嘉賓準備了豐盛的午餐,鑒寶活動只有周末這兩天,而前來鑒寶的持寶人卻還有很多。由于時間很緊張,專家們也都很敬業,草草地吃了點午餐,稍微休息了一下就來到了鑒寶會場。

鑒寶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時候上來了一位老板模樣的人,手里拿著一卷長長的卷軸,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來鑒定書畫的。

他來到了王澤賢王老的前面,小心地將卷軸上面系的紅繩解開,將畫作在王老前面的鑒寶台上展開。

王老看一眼後,臉s 有些難看,對這位老板模樣的持寶人說道︰「請問你這幅畫是從哪里得到的?」

這個老板沒有想到王老會這樣問他,于是他便說道︰「一個客戶送的,我看到很是不錯,所以想請您老給鑒定一下。」

原來,這是徐悲鴻大師的名畫《九方皋》,不知是誰臨摹的,而且臨摹的很不像樣,還被人當做真跡流到市場上來了。這件藏品很好鑒定,根本就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因為真跡現在就在徐悲鴻紀念館里。

王老用手稍微地卷了一下這幅「名畫」,說道︰「這幅是臨摹的,拿走吧!想看真跡到徐悲鴻紀念館去看看吧!」

這位老板頓時臉上呈現了失望的神s ,默默地離開了鑒寶台。

這時候王老向大家介紹起來名家字畫造假的手段。

一般有三種形式和途徑︰一是「門里造」,即名家親屬和學生造假;二是「門外造」,即社會上依托名家出版物、展覽的造假;三是「臆造」,即憑空而造,但這種造假很容易被識破。

王老說道,危害最大的是「門里造」,由名家親屬和學生造假,用的是名家留下的印章,這種造假幾可亂真。

以前的造假,如果說是造偽者直接地用水墨來造假,但隨著科技進步,現今又出現了水印添墨、電腦刻章、裝裱作舊、陳舊宣紙臨摹等科技含量較高的作偽手段。

最後,王老還呼吁要盡早出台監管法制和建立監管機構,加大對造假的打擊和懲處力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