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張必武已經是糾集了九千人馬,他向著遼東而行,而他的這一舉動,頓時令得滿朝都在議論紛紛呢!

因為他們認為張必武只帶領了九千人馬,他還大張旗鼓地前往援救,這樣一來的話,不是要讓皇太極好截殺他的這一支人馬嗎?在兵法上來說,這是愚蠢至極的一種說做法。

尤其是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所組成的言官,他們被稱為烏鴉,因為他們無不以彈劾,攻訐為能事。朝廷上不管哪一件事,他們都要跳出來,橫加指責一番,好事往往都被整成了壞事。

雖然言官在嘉靖、萬歷朝時不畏強權,為國直言,那時是非常好的言官,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可自從魏忠賢亂政之後,清正,為國言事的言官已大去,現在留下的大多是沽名釣譽,空談無用,結黨營私的言官。

東林黨、復社等等黨派的盛行令得那些一心為國的言官,全都變了,他們是真正的烏鴉,他們只知道為了本方黨派而爭利益,為私人利益而斗。要是讓他們從國家的利益上來考慮那是非常難的。

不是本黨派的,就算是他所做的事是有利于國的,可他們還是出于本黨派的利益在不斷地攻訐著。這就令得朝政r 非,敢于為國者寥寥無幾了。

朝中的言官亂哄哄地,無不質疑著張必武的用兵方略,他們都認為張必武再去,還是會損害國家的利益,令得國家又白白損失了糧餉以及士兵。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站了出來,說︰「皇上,張必武一路上是走走停停的,以他的行軍速度,恐怕一年半載,他也到不了遼東!有傳言他是特意要名譽的,有敢于擔重任的美名,他也能擴大其軍事力量!所以他才會主動請戰的!為擊破謠言,請皇上立即催督張必武率師火速進軍,盡早趕至松山、錦州城下以解救洪尚書!」

光時亨一說,與光時亨關系密切的周鐘、武愫都出來贊成光時亨的意見。

陳演和上一年的狀元郎魏藻德都紛紛表示,要是張必武再不快速地進軍的話,那就只能是讓洪承疇望救無援,洪承疇等就極易陷于清軍之中。最為重要的是不能振奮士民之心。

陳演義正辭嚴地說︰「我听聞張必武自從出發已來,他是行一r ,停一r ,而且行軍非常地緩慢,行行停停之間,本來可以一r 就能走完的路程,他硬是走了三天!皇上,這不是有意拖延,這是什麼啊?請皇上速速下旨,催促張必武速速進軍!」

這些文官們當然知道,以張必武的新招募九千之兵去面對百戰虎狼之士的十幾萬清軍,他是難以取勝的,持重,確實是最好的一個方法,可是他們根本就不理,不管,他們只知道他們進諫可以為自己贏來美譽,故這種損人損國利己的事,他們是非常樂意去做的。

就算是害死張必武以及他的九千人馬,還有松錦的明軍那又如何?正如人們所稱呼的一樣,十足是一些可惡至極的烏鴉!

崇禎沉默著一言不發,要是以前他們說的話,崇禎一定會發火不斷地催促張必武進軍,可是現在張必武已經有密奏于崇禎。

崇禎心中有數,他見到言官們不斷地讓他下旨催促張必武,他知道張必武還是得催促他進軍才行的。

崇禎便說︰「好!擬旨,催促張必武迅速地出軍!要是有必要的,張必武可以會同吳三桂、以及遼東各將士一同往救松錦!」崇禎又轉向了兵部尚書陳新甲︰「你作為本兵也可以是催促張必武盡快解救松錦!」

此時,群臣心中驚訝了,因為按照往常張必武如此松懈,不盡速進軍的話,崇禎一定會大發雷霆的,可現在崇禎卻如此地平靜,著實讓人奇怪!皇上還真是讓人模不透啊!

同樣有疑問的陳新甲得先按下疑惑,急忙應道︰「是!皇上,臣一定是完成臣的職責!」「是!」眾百官都紛紛地點頭稱是了。

陳新甲看著崇禎的臉s ,隨之說︰「皇上,湖廣戰事有利啊!張獻忠攻桐城,黃得功與劉良佐合兵,于鮑家嶺擊敗張獻忠,擒斬張獻忠部將闖世王馬武、三鷂子王興國。其中王興國最為驍勇,是張獻忠養子。黃得功面部中箭,卻越戰越勇,轉戰十余r ,殺傷極多。」

眾臣一听直叫好!而且他們說的是黃得功真是一員猛將啊!為京營是大大地掙了臉!

崇禎听到後是很高興的,他又示意陳新甲繼續說下去。陳新甲當然是要繼續說了。

「秋八月張獻忠在信陽為左良玉部所敗,帶傷出商城,走英山方向,又被王允成擊敗,‘眾道散且盡,從騎止數十’。而且張獻忠是受了重傷啊!還說他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他跑到李自成那里,還險些被李自成所殺呢!又有傳聞張獻忠逃亡之中就死了!而張李二賊在內訌之中,實力大減啊!張賊一滅,就能移師中原,剿滅李自成。等到流寇一滅,就能專諸于東虜了!」

其實陳新甲並沒有說一件悲痛的事那就是李自成和羅汝才合力攻打葉縣,葉縣的守將是劉國能,劉國能與李自成和羅汝才結為兄弟,可是後來歸順了明軍,並且立志為為崇禎盡臣節。這樣就令得李自成非常地痛恨,城一破,就把劉國能給殺了。

崇禎還感慨于劉國能的忠誠,對他是大加褒獎的。葉縣城破,李自成勢力大強這一件事就暫時不提的好。

崇禎听後很是高興地,他仰天大笑起來了,這對于他來說是一件大大的喜事呢!只要平了流賊再除東虜,大明中興就計r 可待了。他並沒有因為張必武緩慢行軍而絲毫的介意,這更讓群臣疑惑加重,只是他們見到皇上高興,這才是重要的。

這一下子,整個朝廷都是沉浸于歡樂的氣氛之中,諸大臣無不高興,無不開心呢!誰也不敢乘此時再來說掃興的話以免惹怒了心情正佳的崇禎。

還有些大臣更是直接提到了張必武,要是張必武出軍能救回洪承疇就好了,要能解松錦之圍,那更是天大的奇跡,更是天大的喜事。

不過說是這樣說,說的人都不能相信張必武能救回洪承疇,他們只是想討崇禎的歡心罷了。

崇禎心中也是沒底的︰「國雄啊,你說你自己都沒把握能解得了松錦之圍,這一去或許就是永別!唉!朕真的希望你能救得回洪承疇,就算是救不回,你也要平安地回來啊!你所奏給朕的妙計,朕就依你的妙計而行了!」

什麼?張必武還奏了妙計給崇禎?這就難怪了!到底是什麼妙計?

等到退朝之後,大臣都在搖頭,在議論紛紛︰「張必武不是死于韃子之手,就是因為遲緩進軍,惹怒皇上被斬于西市啊!」

「誰讓他貪功想搶功勞呢?功勞可不是好搶的!尤其是和韃子作戰,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就是!他現在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些大臣在說這一番話的時候還帶著幸災樂禍的神情,他們的內心話就是誰叫你張必武不入我的黨派!我的集團!結黨營私本就是當下朝廷的趨勢,不這麼做,你張必武獨善其身當然是眾矢之的。

陳新甲卻是很得意地,他心想︰「楊閣老啊,您老對我有知遇之恩,要不是你的推薦,我也不能做到兵部尚書這一高位啊!你視張必武為敵人,你一直想要殺死張必武,可惜一直不能成功,那麼今天我會完成你的心願,把張必武給害死的!現在皇上讓我緊急地催促張必武進軍,那我自當遵令了!哈哈!」

新甲在不斷地發送催促作戰的文書時,這些文書都有如石沉大海,他自己都感到奇怪了。張必武膽敢如此無視兵部,無視皇上,膽子未免也太大了吧?就算是張必武不回,可張必武的屬下也會有人要回的!

兵部的催戰文書,怎麼會沒有一點點的回復呢?難道張必武真想反了不成?他的手下將兵都要隨他造反嗎?他為此便進宮面聖以說明了,這樣出事了,也好推卸他的責任。

哪個懂,崇禎一听說後卻是哈哈大笑起來,說︰「好!陳愛卿,你做得好!你繼續催!你什麼也不用理!你就只管催戰就行了!而且還要讓人們知道你們兵部在催戰!」

陳新甲是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的,要是往常崇禎听見這樣的報告,一定會火冒三丈的,非得派出緹騎把罪將給逮入京問罪不可!而現在他卻是如此地淡定,還一臉的高興!這是怎麼回事啊?就算陳新甲心中有再多的疑問,他也不敢問。

他只能是退下,繼續給張必武發催戰文書,只是他不敢再以文書會石沉大海,而去面聖說明了,看得出,崇禎對此是早就料到了。

張必武率領新召募的六千人再加他的三千人馬火速地奔走遼東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盛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