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9章 高屋建瓴

回到長青園,胡萬里徑直就往師爺薛良輔的院子而去,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大禮儀之爭,這三件事情有何聯系,他一路上也沒想明白,對于土木堡之變和大禮儀之爭他的極為清楚的,但對奪門之變,他卻並不十分清楚,僅僅只知道明英宗是通過奪門之變復闢的。

再則,上疏支持武勛的折子也要馬上寫,既然與魏國公府往來的消息已經泄漏,這事就不能再猶豫拖延,越快越好,必須趕在文武之爭沒分出勝負之前送達嘉靖的手上。

院子里一片黑暗寂靜,唯獨書房里一盞孤燈,薛良輔恍如老僧入定一般靜靜的坐在椅子上出神,公開上疏支持武勛的事情實在太大了,他得從方方面面加以權衡,稍有不慎,便覆水難收,如此瘋狂的想法,也只有他的這位東翁才敢想,虧他還是正經八百的進士出身,如今官場的風氣也變了,四平八穩,按部就班,苦苦熬資歷的少了,都想著一言幸進,幕賓是越發的難做了。

正自雜七雜八的想著,卻听的「篤篤」兩聲敲門聲,他這院子平時沒什麼人來,大晚上的除了胡萬里不會有其他人,他心里不由一驚,該不會是又出了什麼變故?否則胡萬里何以去而復返?他忙起身掌燈出門。

胡萬里進的院子便快步而行,上的台階,他才含笑道︰「今晚怕是要好生叨擾先生了。」

「東翁請進。」薛良輔說著又轉頭吩咐小廝道︰「送壺茶來,越濃越好,順帶送兩條熱毛巾。」進屋落座,他才試探著道︰「方才東翁出門了?」

「不錯。」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道︰「方才見了嚴嵩一面,午時在大報恩寺見魏國公府小公爺的事。嚴嵩父子都已經知道了,消息既然泄露了出去,上疏支持武勛之事已經勢在必行。」

消息泄露的這麼快?薛良輔不由一呆,微微沉吟,他才道︰「東翁,此事不僅風險大。而且可能影響東翁一生清譽,日後的仕途怕是亦分外艱難,東翁還是該再三慎慮。」

胡萬里微微一笑,輕松的道︰「無須瞻前顧後,從大局出發,此舉可謂是為國為民,從自身利益考慮,雖然眼前要遭受些挫折,長遠來看還是利大于弊的。咱們本來就不為朝中百官待見,若再失了聖眷,日後怕是想艱難也不成,此事無須再權衡。」

這話倒也不無道理,胡萬里之所以能夠快速擢升,便是因為嘉靖和張璁的賞識,若是失了聖眷,這仕途根本就無須再指望了。既是如此,薛良輔也樂的輕松。微微沉吟,他便道︰「如今張閣老不在,東翁可有法子將奏疏直接送進宮?」

胡萬里點頭道︰「這沒問題,讓魏國公托南京守備太監轉呈。」

這法子確實行的通,薛良輔微微點了點頭,道︰「這份奏疏該如何寫。還請東翁示下。」

「先生以為這奏疏該如何寫?」胡萬里含笑道。

寫折子向來是幕賓的拿手好戲,薛良輔也不客氣,稍一沉吟,便道︰「東翁既說是為國為民,那自然要將武勛重返朝堂對皇上對朝廷的種種益處寫足。如此,東翁亦能少些罵名。」

「如此寫,格局太小。」胡萬里微微搖了搖頭,正待接著說,卻見小廝托著茶盤進來,便住了口,待的小廝退下,他才接著道︰「一個王朝要想國祚永延,必須做到兩點,一則是權力的平衡,一則是完善的監督反饋機制。

歷朝歷代,朝中皆是三股勢力——文官、勛戚、宦官,本朝亦不例外,這三股勢力平衡,則政治清明,國家安定,一旦失衡,則亂象叢生;監督反饋亦是如此,權力一旦缺乏監督,必然產生**,這一點無須贅言。

如今朝中是文官獨大,勛戚、宦官皆是一蹶不振,無力與之抗衡,這既不利于權力平衡,亦不利于權力監督,長此以往,必生禍患。這是支持武勛重返朝堂的一大原因。

再則,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國家防務建設,特別是軍隊的建設,這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對武將和士卒的培養和訓練,還包括對武人地位的提高,文貴武賤不利于軍隊的建設。

如今邊境不寧,海疆不靖,整飭武備,提高武人地位已是迫在眉睫,武勛重返朝堂,不僅有利于權力平衡,亦有利于國家的安全,有利于提高武人的地位,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不僅是利國利民,亦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听到這里,薛良輔不由汗顏不已,這眼界還真不是他能比的,難怪他說自己格局太小,這番話完全是高屋建瓴,從體制從實際需要兩方面來闡述武勛重返朝堂的必要性,根本就無須多改,稍加潤色即可,這位東翁他是越來越看不懂了,年紀輕輕的,又是苦讀這麼多年毫無作用的聖賢書,他從哪里來的這些見識?自外任以來,他可就一直跟著,從沒見過他跟武人有來往,一個正經八百進士出身的文官,他何以對武人如此重視?

胡萬里呷了口茶,又看了他一眼,才接著道︰「最後順帶提一下宦官,宦官的名聲歷來不好,但宦官勢力卻是皇權的延伸,因為宦官的權勢完全是依附在皇權之下,朝中這三股勢力,宦官是最適宜監督的。

成祖之初設鎮守中官,其意便在于用宦官監督地方文武官員,宣宗之後,鎮守中官之所以能夠發展成地方體制中重要一部分,在諸邊、各省皆設鎮守中官,在南京、中都設守備太監,便是因為宦官在監督地方官員方面功不可沒,而且宦官還有一大便利,反饋監督信息方便,能直達御前。

遺憾的是,這一監督機制卻因為缺乏對宦官這個監督者本身的有效監督而被全面破壞,竊以為,鎮守中官制度不宜全面廢除,應妥加改善,形成互相監督的局面,如此,才能真正收到監督之效。

文官、勛戚、宦官,三股勢力唯有形成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局面,朝廷方能長治久安,唯有形成制度,方能一勞永逸。」(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