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京師風雲 第二一八章議和的反應

中俄兩國停火談判,雙方都已經派出代表團的消息傳播開去之後,引起了各方的側目,這場歷時半年的戰爭,被稱為北極熊與中國龍的較量,對中國能取得如此戰果,各國無不是詫異稱奇。

在戰爭之初,原本各國都不看好中國,無不認為中國又將割地賠款,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無數人開始分析起各種原因來。

作為頭號關注中國的亞洲小弟小日本,從中國方面著手深度解析了這場戰爭中國能取得勝利的幾個重要原因。

《東京時事》報撰文稱,中國之所以能取得中俄戰爭的勝利,與軍政府的宣傳政策不無關系,軍政府成功挑起國內民眾的愛國熱情,使他們一掃原來大清朝時的暮氣沉沉,以一國之力與俄國遠東一地之力作戰,最終取得勝利沒有絲毫奇怪。

「毋庸置疑,軍政府首腦葉之魁是個戰場狂人,他利用自己的聲望,愚弄煽動那些普通民眾,讓他們為自己賣命,他曾經說過︰中國有幾萬萬人,死那麼幾十萬不足為奇,他就是一位暴君,中國在此人的統治下,雖然短時間可能會取得一定勝利,但最終一定會帶著中國步入地獄。」

日本外務部官方主事小池慎太郎對一名前來采訪的記者如此說道。

記者繼續問道︰「閣下,對國內有些人將葉之魁當做幾百年來最出色之黃種人,你如何看?」

這位記者顯然還記得前段時間的人種爭論。

小池撇了撇嘴,不以為然的說道︰「他們太過夸大其實了,中德戰爭,諸君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中國軍隊十倍于敵人,中俄戰爭與此相差無幾,其實,軍政府外交政策很糟糕,四處挑釁西方列強,不知韜光養晦,實為不智。」

記者又問道︰「如果帝國與中國開戰,勝算如何?」

小池稍微移動了一子,讓自己坐得更為正經肅穆,說道︰「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是為友邦,實際上中日不會開戰的,不過硬要比一個高下出來,中國人不是帝國的對手,帝國十多年的養精蓄銳,不是中國一年時間能趕得上的。」

其實,日本之所以遲遲不敢挑起戰爭,除了中俄戰爭中國軍隊表現出來的彪悍戰斗力震撼了他們一把外,還因為日本海軍現階段沒有能戰勝中國海軍的決心。

他們在等待,他們的六?六艦隊計劃(配備戰列艦6只,裝甲巡洋艦6只的計劃)早在甲午之後專門針對中國海軍就已經啟動了,富士艦和姊妹艦去年已經建造,預計後年能夠竣工。到時將一舉超越中國海軍的實力,其他幾艘艦船也陸續下水,尤其是中英交惡之後,英國佬是拼了命為日本人造艦。

當然,日本人不是不知道軍政府向德國和美國訂購三艘戰列艦的消息,不過他們認為等軍政府的艦隊造出來之後,自己艦隊早就已經形成戰斗力了,到時不言而喻了。

更何況,自以為是的中國人除了從西方訂購三艘戰列艦之外,其他軍艦都是自己制造,在日本政府來看,實在是愚不可及,不但浪費了金錢,質量還沒有保證。

由此,他們勒緊褲腰帶,天皇把私房錢都拿出來了,全民都在憋著一口氣,等待著海軍以壓倒性的優勢超越中國艦隊的日子到來。

刨除日本人酸溜溜的語氣外,他們還是說了一定的道理,而法國政府和民眾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就完全是瞎扯淡了。

法國《時報》極盡污蔑之能事,稱這場戰爭中國是躺在尸體上取得一定戰果,而且配上了一幅諷刺葉之魁的漫畫,漫畫中,小丑般揮舞著指揮刀的葉之魁,巡視著下方,下方是無數具中國人的尸體壓在幾名俄國人的身上。

法國大多數報紙將俄國稍落下風的原因除了歸咎與中國人的人海攻勢外,還認為俄國人戰前尚未做好戰爭的準備,在遠東的實力太過弱小,後勤滯後所導致的。

無論外面如何爭吵不休,李鴻章帶領著中國代表團飛速離京,朝雙方約定的和談之地︰伯力而去。

國內民眾還是比較理智的,除了極少數人叫囂著要廢除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外,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軍政府應該盡快恢復民生,積極追趕列強,防止英國人的報復,盡量避免兩線作戰,中俄戰爭拖下去對新生的軍政府十分不利,以實際停火線為劃分線可以接受,畢竟貪多嚼不爛,軍政府實際上已經收回了北京條約割讓的大部分領土。

正在國內報紙大力為軍政府和葉之魁鼓吹的時候,葉之魁卻踏上了前往天津的旅途。

此次出行,除了專門慰問海軍官兵之外,還因為他得到消息,北洋制造局已經研制出了一艘全新的潛艇,能夠裝載457毫米魚雷管1具,203毫米氣動炸藥炮一門,得知消息的葉之魁自是喜不自禁,順道準備去考察一番。

中俄前線的暫時停火,英國人的暫時沉默,都是葉之魁能夠走得開的原因,當然他還是將一些事務丟分給各部大臣,有大事則通過電報請示。

23日,葉之魁僅僅帶了少量羽林衛護衛和外務部官員見仁時吾等人,秘密出行。

經過好幾日的舟車勞頓之後,葉之魁終于在8月26日到達了天津,沿路的情況讓他很是滿意,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從北京到天津的鐵路已經修築了一大半,估計再過幾個月,也就能通車了,到時京津之間就是旦夕可至了。

鑒于本次是秘密出行,除了直隸總督周馥以及制造局總辦等寥寥幾位官員外,其余直隸官員多不知曉。

這也方便了葉之魁一路考察民情,直隸為諸省之首,軍政府素來重視,吏治民生當然不會馬虎,令葉之魁欣慰的是,修建鐵路帶動了直隸經濟的發展,周馥延續變法以來的新政措施,力圖打造成軍政府的文化技術中心,直隸工業大學,直隸電報學院,發電廠等只要國外剛應用到的新技術,都進行中國的山寨版。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