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京師風雲 第一九九章抵制英貨

中國民眾圍攻英國使館之事,當即就已經傳遍了整個使館區,話說,如今的駐華大使還真不是一份什麼好差事。

前日本公使小村,差點腦震蕩,灰溜溜跑回國;前俄國公使契科夫,被五花大綁的遞解驅逐出中國,而後在俄國的地界從人世間蒸發;法國公使格萊利斯被人澆了一盆水,淋了個濕透;美國使館被人無緣無故的扔了大量污穢物,雖然事後沒有查出個子丑寅卯來,但大家心中雪亮著,估計又與那位以專門惡心人為己任的軍政府首腦有關。

如今听說英國公使威爾遜被臭雞蛋砸中臉面,各國公使終于心理平衡了,同是天涯淪落人,難兄難弟,不要相互取笑了。

對英國人這段日子的遭遇,其他公使只有抱之以同情了,德國公使海靖心中最爽,一邊在若無其事的在旁邊看熱鬧,一邊暗中向德皇威廉二世上報,認為中英兩國起沖突,對帝國有利,應該暗中支持;法國公使自是暗中與威爾遜聯絡,認為英法兩國應該站在一起,共同對抗軍政府;美國佬由于在國際上還沒有取得與實力相等同的地位,便以大國自居假惺惺的兩相勸解。

日本人的反應,除了沉默還是沉默,原本伊藤自朱爾典被抓之後,就一直擔憂不已,不知中國人何時會找上他,不過隨著軍政府完全將罪行推到英國人頭上,他便暗松一口氣,無論是朱爾典夠朋友,還是軍政府有意隱瞞,都說明當前中國無意對付日本政府。

當然,令各國始料不及的是,中國民眾圍困英國使館,這還是前奏,高潮還遠遠未到來。

有了北京人民的榜樣作用,全國各地開始陸續爆發反英游行,一時間,受英國人的牽累,各地在華洋人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門,因為大多中國人分不清英國人和其他洋人的區別。

上海,《亞洲時報》報社。

亞洲時報由于能夠及時的將一些大事件清清楚楚的報道出來,名氣也是越來越大,至少在南方,有眾多報社都盯著它,時刻準備轉載著上面的一些消息,當然,大家也不是傻子,或多或少都能猜到這家報社和軍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只是這個說不得的秘密只在上層流傳,普通百姓自是不太清楚了。

此時,報社會議室內,總編唐有才正拿著厚厚的一沓資料,皺著眉頭翻看著,而報社主筆沈藎則是一臉好奇的看著他,其他眾多記者則是拿著紙筆,隨時準備記錄領導的講話。

每當這位總編有此表情的時候,沈藎就知道,會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

果不其然,唐有才緩緩放下資料,站起身子來,臉上表情變得嚴肅,環顧一周,吸引眾人的目光後,方不緊不慢的開口道︰「眾位,唐某向來以為辦報不僅僅是開啟民智,亦能起到抵制列強侵略之作用。」

眾位聚精會神的編輯記者都是點點頭表示贊同,前些日子發生的中外文化交鋒事件,報紙就在其中起到了舉重若輕的作用。

唐有才提高語氣繼續說道︰「如今,中英兩國交鋒,我輩身為中國人,自是不能袖手旁觀,除了不斷揭露英國人的丑惡嘴臉之外,我們應該起到更大的作用。」

眾人都是一臉好奇的看向他,等著他的解釋。

唐有才目光變得堅定,振振有聲的說道︰「我們要起到主導作用,政府由于這樣那樣的顧慮,不可能將一些事情說清楚,而民間卻沒有此顧慮,唐某願意以三尺筆鋒,號召全民抵制英貨。」

「抵制英貨?」有些人不解的出聲問道。

此時還沒有人明確提出過類似的概念。

「不錯,我們要號召國民以不用英貨為榮,英國人通過對華貿易,賺取了大量的外匯,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政治上來說,此時抵制英貨,都百利而無一害,不用英國人的東西,不吃英國人的東西,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從中國做起,讓英國的貨物滯銷,當然,抵制英貨,不等于不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這兩件事根本就是風牛馬,不想干的。」

眾人都是眼冒精光,開始低頭沉思起來。

沈藎有些擔憂的說道︰「現在大多數的老百姓都分不出英貨與其他各國東西有任何差距,如果光光抵制英貨,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牽涉到其他各國,到時各國聯合起來,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讓一些技術性的東西不流往中國,則得不償失了。」

唐有才贊賞的看了沈藎一眼,笑著說道︰「這個大家只管放心,我是早有準備了。」

說完,他拿起方才翻看的資料,在手中揚了揚,繼續說道︰「這些文件已經詳細的包括了各種英國人的貨物,只要我們將這些披露出來,則可以讓民眾區分出英貨與其他國家貨物的區別。」

如此詳盡的資料,沈藎自是不會相信唐總編是憑著自己的能力收集的了,看來,又是從北方傳來的了。

唐有才拍了拍手,吩咐道︰「好了,大家都行動起來,沈藎,你聯系與我們有關系的各家報社,勸服他們與我們一起完成此事,其他人,將這些貨物清單明細列出來,編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民眾能盡快記住。」

次日,一場抵制英貨的民間自發行動開始悄然拉開序幕,並且漸漸席卷向全國各地。

「抵制英貨,從我做起,中華民族是該行動起來的時候了,英國人卑鄙無恥的行徑,讓我們見識到他們的虛偽無恥,因此,本報號召廣大民眾自覺自發的抵制英國人的貨物,不讓他們從我們口袋里掏出一塊銅板。」

「今年用火柴不用駱駝牌,喝酒不喝小三陽,衣服不穿迪卡斯,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這些取著中國名字的貨物原來都來自英國。」

上海群眾剛剛睡醒,大街小巷就響起了眾多報童的吆喝聲。

「快來看啊,愛國從我做起,各大報社號召大家堅決抵制英貨,就算是擦用的手紙,也請你放棄英國制造。」

「出了啥事?」

「不知道,買張報紙去看看。」

「姥姥的,原來是報紙號召大家不要用英國人的東西,不讓英國人賺俺們的錢,說得太對了,俺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是一直沒有付諸實現。」

「說到我們心坎里去了,無條件表示支持,誰用英國貨誰就是賣國賊。」

各式各樣的消息流傳開來,原來愛國是如此簡單,群眾開始沸騰起來,報童更是高興,只要跑到正在反英游行的人群中,就這麼一吆喝,沒有多久報紙就告罄。

幾乎與此同時,各地報社紛紛響應號召,大肆報道,不但挖出各地英貨銷售情況,還有記者開始專門蹲點,一旦見有人上前去購買英貨,就極力勸阻,弄得一些銷售英貨的老板哭笑不得,卻又不敢出言反對。

聲勢浩大的抵制英貨行動不久便傳遍大江南北,群眾開始自發組織起來,人人以購買英貨為恥。

一些英國賞人開始驚慌起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們手中的貨物都出現滯銷,而且一些原本賣出去的貨物也遭到了要求退貨的請求,英國商人要求英國政府向軍政府施壓。

葉之魁兩手一攤,對站在他面前的威爾遜無可奈何的說道︰「管我鳥事,他們自己不想用,難道軍政府還要逼著他們用不成,英國不是自詡民主的國度嗎?買東西做生意是大家的自由,軍政府也管不著,實在是無能為力。」。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