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京師風雲 第一四零章 風雲天下動

香港,「乾亨行」商號內。

剛成立不久的興中會中,幾位骨干成員一臉喜悅的圍在圓桌旁開會。

陳少白,陸皓東,鄭士良,孫中山,楊衢雲等都在列。

陳少白先指了指桌上的《泰晤士報》,滿臉開心的說道︰「真是想不到啊,我興中會剛成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奮斗之目標,葉將軍便一夜間就扭轉乾坤,推翻了滿清。此事當浮一大白,估計中國沒有幾個人能預料到如此之情景吧。」

陸皓東提醒道︰「少白不要弄錯了,是義和團推翻的,不是葉將軍推翻的,葉將軍充其量也只是起了戰後穩定作用。」

孫中山看著半眯著眼楮的楊衢雲,出聲問道︰「會長,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此時興中會的會長是楊衢雲,孫中山還只是個秘書。

楊衢雲是洪門中人,主張推翻滿清,建立合眾政府。

「葉將軍不是在報上說了︰廣邀各路豪杰入京師參與國事嗎?正好,趁這次機會,能將我興中會的主張在世人的面前大大方方的展露出來,我準備北上京師建議葉將軍建立合眾之政府,推舉他為總統!」

陳少白和陸皓東異口同聲的說道︰「會長,我們也要去。」

「那好,大家都準備一下,明日我們就光明正大的北上!」

楊衢雲豪爽的開口回道。

旁邊的孫中山卻微皺著眉頭,無限憂愁涌現心頭。

楊衢雲見了,不解的問道︰「載之何故如此表情,可是對葉將軍有何不滿?」

陳少白和陸皓東同時看向他,一個是好朋友好兄弟,一個是他兩心中敬佩之人,陳少白希望孫中山不要對葉之魁有什麼不好的看法。

孫中山模了模胡子,謂然一聲長嘆,回道︰「我是在擔心我們的路費夠不夠!」

楊衢雲,陳少白…

湖南長沙思賢講舍。

三十來歲的齊白石正幫自己老師王運收拾行李。

「先生,此次葉將軍部下楊度邀您北上,先生定能一展心中抱負。」

齊白石深知自己老師認為他自己懷才不遇,一直耿耿于懷。

王運早年懷抱帝王之學,曾試圖參與治世,想大有作為,然而屢遭挫折,無法施展抱負,遂絕意仕進,歸而撰著授徒,前後得弟子數千人,有門生滿天下之譽。

不過他此時「縱橫志未就,空余高詠滿江山」的傲岸之氣未有稍減,一有機會,他是不會放過的。

王運顯然心情很開心,展露笑意說道︰「湘潭楊皙子多次邀請為師出山,此次更是附帶有葉將軍親筆邀請函,邀請為師入京商議國事,為師亦不好再多做推辭了。」

齊白石為老師開心道︰「葉將軍如登上帝位,先生您則為帝師,平生帝王學定能施展。」

「阿芝,你也和我一起去吧,此次北京議國事是我中國百年難得一遇之大事,葉將軍遍邀五湖四海之有才學之士,無論鄉野,到時雲集京師,濟濟一堂,你去了也能長長見識,多多認識一些有志之青年。」

「那學生就不推辭了。」齊白石早就想去了,可惜不好意思提出來。

如今王運一提起,他就滿口答應。

次日,王運帶領學生十余人,離開湘鄉之地,起身前往北京。

上海租界,南方維新派重要人士唐才常擰著個小禮盒,敲開了容閎的大門。

容閎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因對洋務派失望,十多年一直僑居美國,直到中日甲午戰爭起,關心國家的他馬上回國盡微薄之力。

變法失敗後,他心灰意冷,避居上海。

「先生,先生!我唐某今日拜訪您來了。」

門被容閎咯吱一聲打開,唐有才張眼看去,見畢永年早已經坐在里面品茶了。

唐有才和畢永年是老熟人了,互相打了聲招呼,也坐了下來。

六十大幾的容閎穿著一身得體的西服,笑著說道︰「想不到平常冷清的老夫門庭,今日同來兩位貴客。」

唐有才和畢永年連稱不敢。

容閎自是知道他們的來意,臉色一整,說道︰「你們的目的我很清楚,葉之魁在京師發出招賢令,各路賢才應聲而動,可惜如今老夫早已沒了當初的雄心壯志,恐怕要讓兩位失望了。」

唐有才力勸道︰「容老,您對西方制度較為熟悉,如今國家正處轉變之時,正需要像先生您這樣的人才,像湖南的王運這些帝制擁護者,早已動身。到時葉帥受其蠱惑,登基稱帝,則中國的民主之路當遙遙無期啊。」

容閎沉默不語,有些意動。

畢永年附和道︰「葉帥此人我在京師見過,性子和善,有容人之量,軍政府草創,人才短缺,以先生之名,必將受到重用,先生亦能一展心中抱負,為我中國之富強而盡一份力。」

容閎松下口來,終于被兩人說動,答應不日將入北京。

葉之魁一句共商國事的電報在報紙上一發表,頓時便震動士林,不但各省督撫派代表入京,就連那些維新派,革命派,保皇派,各式各樣的人物也同時放下手中工作,紛紛入京。

連葉之魁自己也沒有想到,動靜會弄得如此大,要說也怪這個時機取得好,一是經過維新變法後,各方代表把康有為的上書大業學了個淋淋盡致,有事沒事喜歡向各省督署進言上書,更不用說是商議國家大事這種有名有利之事了,誰不會心動。二是革命派人士還沒有發動暴利革命,葉之魁忽然推翻清政府,他們一時間失去了目標,而葉之魁又向大家伸出了橄欖枝,他們能不興奮嗎?

21日,譚嗣同、劉光第等被關入大牢中的維新人士被葉之魁放了出來,他們這些人也算是幸運之極了,維新失敗被抓後,恰好踫上葉之魁前來討逆,逃過慈禧的毒手。而京師發生動亂之時,他們又身在牢中,沒有被波及到多少。

眾人劫後余生,對葉之魁自是感激,譚嗣同文武皆備,其他人也有才干,葉之魁邀請他們入軍政府任職,吩咐他們先將維新變法的一些條令整理成冊,化繁為簡。

曹隨蕭規,光緒不能成功之事,他葉之魁未必不可以成功,再說清末新政不是搞得轟轟烈烈的嗎?那有推行不下去之道理,只要看你拳頭夠不夠大。

護國軍招募士兵的同時,也在打發入京的義和團拳民,勸說他們回鄉務農。

22號,葉之魁在天安門發表重要講話,當時盛況空前,廣場上集中京師以及拳民幾十萬人。

葉之魁號召義和拳拳民卸甲歸田,稱贊義和團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已經戰勝天主教之侵略,然隨著時間之推移,義和團面臨著另外一場戰爭,那就是春耕,農民為軍政府中不可或缺之一員,軍政府糧倉告急,需眾拳民放下刀槍,回家種田務農。

義和團首領大多加入護國軍中,積極響應葉之魁的號召,遣散眾多拳民,為防這些拳民不還鄉流竄他地,軍政府組織人手,傳令山東,直隸各府派人前來分路帶領回去。

當然,為表彰拳民所做之貢獻,每人發銀十兩,發一種反清復漢紀念徽章一枚。光是這筆開銷,軍政府就花掉了幾十萬兩的白銀。

送走了這幫大爺後,身處總理衙門的葉之魁總算松了口氣。

「葉帥,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宋育仁發來電報,要求軍政府匯錢過去,總款是三百萬英鎊。」見仁時吾一臉郁悶的走了過來。

「你剛才說什麼?」葉之魁直起身子,強打起精神,不信的問道。

班子太小,很多事葉之魁都是親力親為,未免有些精神不濟,他幾乎懷疑自己剛才因為太勞累听錯話了。

見仁時吾詳細的說道︰「宋育仁去年以清政府名義從外國銀行借款三百萬英鎊,如今銀行催上門來,他要求政府盡快了結。」

我勒個去,就算是公款吃喝玩樂也花不了這麼多錢啊。

「這個宋什麼的,把錢花在哪里了,還有膽子向我來要錢。」

見仁時吾一臉佩服的說道︰「葉帥,此人不得不讓屬下欽佩。」

葉之魁倒是起了好奇心,看向見仁時吾,听他述說。

「甲午戰爭時,宋參贊見我中國豐島海戰失利,情急之下,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希望能出奇並反敗為勝,他與使館參議密謀購買英國賣給阿根廷、智力兩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組成水師一旅,托名澳大利亞商團,準備以保護商隊為名,自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

「確實是一個大膽的設想!」葉之魁也不得不佩服這位的才華。

見仁時吾接著說道︰「計謀確定之後,宋參贊以中國政府名義與康敵克特銀行立約借款二百萬英鎊、另戰款一百萬英鎊,以支付兵船購買費用。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購艦只,備齊了槍彈武器,各級戰斗人員,也已經募集妥善,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軍,準備交由前北洋水師提督瑯威里率領。不過他卻沒有料到葉帥能快速擊敗日本,簽訂和約。因此這只艦隊就沒有成行。」

葉之魁興奮的站起來道︰「那如今這只艦隊在哪?」

見仁時吾聳聳肩道︰「因為當時的北洋大臣榮祿拒付這筆借款,艦隊面臨解散,我估計這位宋參贊見軍政府剛建立,想死馬當活馬醫,來試試看了。」

葉之魁可不想失去這只艦隊,北洋水師已經很久沒有添購新軍艦了,日本又開始蠢蠢欲動,宋育仁這可真是及時雨啊。

「我筆借款就由軍政府還了,傳電報過去,要求宋育仁盡快帶艦隊回國,艦隊仍然由瑯威里率領。」

葉之魁沒有絲毫猶豫的說道,熟悉北洋水師的人都知道瑯威里對北洋水師的作用,不怕丁軍門,就怕瑯副將,他嚴格按照英國海軍訓練,治軍嚴謹。

後世有歷史學家認為,瑯威里的離職,致使了北洋水師快速墮落,訓練開始長期廢弛,是甲午海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瑯威里再來華,葉之魁必定會重用他,除了北洋水師,不是還有一只南洋水師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