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京師風雲 第一三二章難道要改朝換代

5月16日,義和團先後有三路大軍到達京師。(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

他們分別是趙三多、閻書勤等所領二萬來人,朱紅燈、心誠和尚等人所領二萬人,張德成等人所領一萬多人,加上京師原本伍先生、曹福田所領三萬人義和團,而且京城中還有漢民不斷加入,一時聲勢浩大,達到總數十萬來人。

葉之魁以敵軍勢大,暫避其鋒芒為由,命大軍避退二十余里,不可輕易交戰。

討逆大軍帥帳。

葉之魁坐于上首。

帳內眾將雲集,無論是原新建陸軍將領,還是甘軍將領,甚至連一些武毅軍將領都是一臉憤然,顯然對葉之魁的命令有些意見。

徐世昌被奪了軍權,僅僅成了一名幕僚,沒有顧慮。

說出大伙的心思道︰「葉帥,在下有兩點不明,一是義和團援軍未到之時,你何故不讓我軍攻擊京師,此時京師兵力有限,我軍若是攻擊則大有勝算。」

徐世昌見葉之魁沉默不語,繼續說道︰「二是義和團援軍在路上之時,葉帥何不下令分路襲擊,各個擊破,當時在下就一力請戰,葉帥卻不允許,還請葉帥解了在下的困惑。」

董福祥模著胡子,也是附和道︰「葉帥,老夫也認為你策略失措,致使如今敵軍雲集京師,難以攻克,我軍陷入兩難之中。」

武毅軍一些將領雖然不清楚葉之魁心中所想,也有一些意見,但見兩人竟然用質問的語氣,心中就不樂意了。

何宗蓮說道︰「我軍怎麼沒有進攻京師,大軍未到之時,吳將軍就首先試攻過,只是義和團神功無敵、刀槍不入,我軍才潰退不敵。」

徐世昌不以為然的說道︰「神功無敵,刀槍不入,此言騙騙三歲小孩還行,我新建陸軍在山東不知斬殺了多少義和團拳民,也不見他們有什麼神功,難道到了京師他們就有神明護體了。(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

何宗蓮被嗆得說不出話來,要說武毅軍敵不過義和團,別說連他不相信,即便營帳內的其他人也沒有一人相信的。

武毅軍一些高級將領,王士珍、溫白山、吳大山自是明白葉之魁的計劃,全都含笑不語。

葉之魁起身站起,不急不緩的說道︰「眾位,我葉之魁不是膽小怕死之輩,此事日後自有分饒,如今我只有一個命令,那就是等,不得我令,不得出擊,否則軍法處置,若十日後形勢還沒有轉變,我葉某願退位讓賢。」

董福祥聞言訕訕說道︰「老夫也只是好奇,並不是窺視葉帥之地位,既然葉帥都如此說了,老夫再等十日又何妨。」

董福祥自認不能駕馭武毅軍這幫強兵悍將,而葉之魁卻能輕易駕馭他甘軍士兵,那里會生出野心來取代他,方才也是為了大家著想。

葉之魁忽然嘆了一口氣,帶些惆悵的說道︰「國家正直多事之秋,眾位不要把眼光一直盯在京師這個小地方,東北有俄軍侵略,江南也是蠢蠢欲動,兩江總督劉坤一(前文說兩廣總督是劉坤一,是小蟲弄混了,不好意思,此時兩廣總督是譚鐘麟)前日來電,曰英國揚言要佔領江陰炮台、江南造船廠和整個吳淞地區,幸他調兵遣將以示堅決抵抗,加之美國人的斡旋,英國才作罷。張香帥也來電曰英國有進入長江的企圖,此兩人要我葉之魁盡快結束戰亂,不給外國可乘之機,葉某責任重大,不動則已,一動便要畢其功于一役,眾位下去後,當勤練士卒,不可懈怠,否則休怪葉某不進人情。」

眾將聞言都是一臉羞愧,吶吶不敢言,自己等人還在小打小鬧的時候,人家葉帥早就想到了全局,不能比,不可比啊。

「為示抵抗之決心,我葉之魁武毅軍山東部已經在威海衛登艦,不日將隨北洋水師北上,于旅順口登陸,與東北人民共擊俄軍,共赴國難。」

徐世昌見葉之魁確實一心為國,和袁世凱大不同,不得不贊道︰「葉帥此舉深得人心在下自愧不如。【葉*子】【悠*悠】」

葉之魁緊接說道︰「此時,再有武毅軍、新建陸軍、甘軍之別實為不智,我葉某提議,三軍合一,編制不變,改稱為護**,以後凡是加入我軍中,就是護**的一員,大家一視同仁,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葉之魁把心中早已計劃好了的提出來。

別以為改名稱是一件小事,此舉不但能讓軍心凝結,短時間內雖做不到消除所有隔閡,但各軍一旦融入這個體系,將不斷被消化,改變,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從此不說是生死與共,但至少大家寵辱一體、休戚與共了。

董福祥和徐世昌听了,也沒出言反對。

現如今他們在實際上都已經被武毅軍吞並,既然葉之魁給他們面子,提出一個新的名字——護**,他們還有什麼不樂意的呢至少編制還是沒變得嘛,看如今形勢,討逆軍還是勝算在握,直隸地區各淮練諸軍在李鴻章和葉之魁的號召下,已經紛紛加入討逆大軍。

他兩人相信,跟著葉之魁,確實能撈取功名。

葉之魁等人在外商議改名之事,京師中載漪等王爺經過江朝宗多日澆水施肥,加之義和團近日更是實力雄厚,再也不能阻止他那顆澎湃跳動的心。

他決定,殺光緒,奪權。

光緒被慈禧囚禁在瀛台,原先的心月復太監等都已經被蒸發,一日三餐,粗茶淡飯。

他坐在涵無殿內,看著溪光樹色,看「閑雲入窗戶」,听「清露滴梧桐」。

他一生勤勞,兢兢業業,有抱負,有理想,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他想不通,理不清。

這個苦命天子,身不由己登上皇位,親情、愛情、政治抱負……通通被剝奪,如果不是老佛爺政治野心,如果當初他沒有被抱進宮即皇位,說不定他的人生要比當皇帝幸福得多……

「皇上,天冷了,加件衣服吧。」旁邊的一個老太監見昔日的九五之尊,今日的階下之囚一臉落寞蕭素,心生可憐,嘆了一口氣,遞過一件衣服來。

「你說?朕這一生,到底做錯了什麼?」光緒像是問老太監,也像是問自己。

「皇上,要奴才來說,您最不應該就是和太後作對。」老太監既然是慈禧的人,當然站在慈禧一邊了。

「是嗎?可是我大清已經到了危機四伏之地,非變法能救國,非維新能強國,為何?為何那些朝中大臣都不支持,陰奉陽違,為何那些老百姓都不懂朕,稱呼朕為二毛子。」

老太監只知道一日三餐,吃飯睡覺,那里明白如此深奧的問題,不過他有他的智慧。

老太監試探著回答道︰「皇上,可能大家只在乎自己的衣食飯足,皇上的維新變法不能讓他們看到這些。」

光緒低頭沉思,半響才問道︰「外面的葉之魁大軍如何了?」

老太監看看左右,才回道︰「葉之魁的武毅軍被義和團大軍嚇退,已經暫時不敢進攻,老佛爺正在思量著怎麼反擊。」

「想不到,到頭來,只有一個葉之魁對朕忠心耿耿,若朕得月兌,必將重用于他。」

光緒想到近日的遭遇,看著朝中眾臣想躲瘟疫一樣躲著他,不由感嘆萬千的說道。

老太監不以為然的撇撇嘴,您這都自身難保了,還做著千秋大夢,你不知道外面幾位王爺一直想著怎麼廢除你吧,若不是老佛爺一力抵擋,恐怕你早就成為一介平民了。

光緒想到自己心愛的妃子,有些期待又有些擔憂的問道︰「珍妃,她還好吧?」

「她被老佛爺打入冷宮,一時倒是沒有性命之憂。」

光緒想到往事種種,不再說話,老太監見此知趣的退下。

載漪見葉之魁大軍退卻,當天早朝之上又上演了一次逼宮,未遂。

回到府上之後,招來伍先生等人。

載漪滿臉怒容。

伍先生見此,心下了然。

「太後一直推辭,本王實在是氣不過了。」

伍先生模了模懷中的金牌,不慌不忙的詢問道︰「那王爺你是想?」

載漪眼中閃過一絲寒光,說道︰「本王決定殺了光緒。」

見眾人都沒有露出意外表情,載漪心下稍定。

繼續說道︰「光緒被囚禁在瀛台,原本有一路通往其處,只是被老佛爺堵塞,沒有她的命令,不能通過,伍先生,你挑選一百善水之人,今晚潛進去,伺機殺了他。」

「王爺,王宮守衛森嚴,一百勇士恐不能成其事啊。」

載漪搖頭道︰「本王早就買通一些侍衛,今晚有大半人將是本王之人,要想通過不難,何況本王還有這個。」

載漪模出一份懿旨,上面著令對持旨之人放行,前見光緒。

伍先生想不到載漪現如今膽子這麼大,連慈禧的懿旨也敢造假。

心下微微冷笑,接過懿旨收入懷中,道︰「如此,王爺等屬下的好消息。」

載漪拉攏道︰「此事若成,伍先生當居首功。」

「屬下定不負王爺所望。」

伍先生下去後,當即召集曹福田、趙三多等義和團首領。

今晚,將改天換朝,驚天動地,漢人幾百年所受恥辱,將一掃而空,葉帥,屬下雖然不知你為何一直退縮,有所顧慮,但屬下定要黃袍加身,推你上九五之尊。

假如葉之魁此時在此,一定會出聲制止,也不是太矯情,也不是他裝逼,而是此時根本不是謀朝篡位的好時機,東北需要滿漢合力抵擋入侵,各地處于觀望態勢。他的威望還不足以稱王稱霸。

只是人心難測,手下等人的想法他又怎能全然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