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京師風雲 第六十四章 饅頭引起的血案

求朋友們收藏,推薦!收藏快3千了,還有去三江閣幫忙投張票哦!

…………………………………………………………

在京師之中帝後兩黨爭權奪利,都想主導維新變法之時,山東渮澤的一個小集市里。

杜三小心翼翼的把剛乞討回來的兩個饅頭放入懷里,今年華北大旱,顆粒無收,朝廷的救濟遠遠不夠,杜三只好帶著兩個女兒來鎮里乞討,希望能挨過這個冬天。

「讓開!快滾開!要是踫傷我們大人,你們這些賤民陪得起嗎?」杜三抬頭看去,見是鎮上的兩個洋教士出行,而在前面開路的卻是三個中國教徒,這些人被山東老百姓稱之為「二毛子」。

杜三惹不起這些人,只好向一邊讓開,可事情就是有這麼巧,杜三多日不食飯腳下發軟一不小心便摔在了那個二毛子身前,二毛子一見,喲呵一聲大叫,還真有不怕死敢攔爺路的,這些人以前就是地痞無賴,加入洋教之後,更是橫行無忌,任意妄為,搞得連官府也不敢再多管。

二毛子見從杜三懷里掉出來了二個饅頭,一個二毛子便上前一下將饅頭踩得個稀爛,剩下兩個更是狠踢了杜三幾腳,嘴里叫道︰「狗日的,老子讓你攔路!不想活了你。」

周圍的圍觀的群眾都憤憤看著這幾個二毛子,後面傳教的兩個洋鬼子怕影響不好,上前制止道︰「主是仁慈的,罪惡的人啊,讓主寬恕你的罪孽吧。阿門!」

杜三嘴邊流血,半躺在地上,眼楮猶死死的瞪著被踩成粉碎的饅頭,想到正在等著自己回家的兩個女兒,一咬牙不由又向饅頭爬去,洋教士見杜三不理他,心下微怒,一腳站到饅頭上面說道︰「仁慈的主啊,原諒你的信徒吧,信吾主者得永生,不信者墜入地獄!阿門!」

杜三見此心如死灰,忽然發了瘋般大叫一聲,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用盡全身力氣爬起身子來,便朝洋教士沖去。

其中一個洋教士不慌不忙從身上掏出一把火槍,對著杜三就是一槍,杜三中槍身子一軟,倒在了血泊之中,二毛子趁機向旁邊圍觀的人群叫囂道︰「你們這群不知好歹的賤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我們是你們能惹的嗎?誰要是再敢攔路就是這個下場。」

二毛子的話猶如油澆火上,瞬間點燃了眾人的怒火,四周已經聚集了百多人,一開始他們想不到洋鬼子會當眾殺人,等到反應過來之後杜三已經倒在血泊中了,這些人原本都是憤怒的看著洋教士,而二毛子的這翻話更是炸開了鍋。

不知是由誰帶的頭,人群忽然騷亂紛紛朝洋教士和二毛子沖去,兩個洋教士臉色大變,連開三、四槍,隨即被淹沒在憤怒的人群之中,三個二毛子更是不堪,早就抱著頭蹲在地上了,不過憤怒的群眾也不會放過他們。

不多時,兩個洋教士和三個二毛子就命喪黃泉,活活被圍觀的群眾踩死,官府接到消息,頓時大驚,不由一邊抓捕行凶人員,一邊向上稟報。

滿清官府對外不行,對內卻是一把好手,不出半天就通過槍傷的調查,抓捕了二十多個老百姓,關進大牢一一審問。

其中有位長得三壯五粗的大漢叫做趙三多,一看就是「暴力分子」的模樣,于是首先對他審問!

趙三多習過梅花拳,練得一身好功夫,面對官差巋然不懼。

官差出言問道︰「你當時在那里干什麼?」

趙三多回道︰「曬太陽!」

官差又問道︰「那你為什麼要上前殺了那個德國洋教士?」

趙三多想了想,回道︰「因為他擋著了我的陽光!」

山東巡撫聶士成很快得知消息,一邊快速向京師發電報,一邊暗暗做好準備,而且讓渮澤縣令先放了被抓之人,以免引起民變,經驗老到的他相信德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急忙調兵遣將做好各項準備以防意外。

京師,朝廷接到聶士成的電報之後,總理衙門和軍機處一邊指示聶士成抓住凶手,向德國政府表示道歉,一邊與德國駐華使館溝通,試圖展開談判。

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德皇威廉二世就收到了消息,威廉二世因為小時候生病燒壞了腦子,因此有些狂躁、自負、是個虐待狂,就連法國外交部長也認為他精神有問題。

你可以叫他怪物,但是你必須在前面再加上「出色」兩字,他是個出色的怪物,他早就夢想著開拓東方的殖民地了,至少自1869年開始,德國人就開始對膠州灣及周邊進行調查研究,德國著名的地理地質學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向德國政府提交《山東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報告,強調了膠州灣的優越地理位置,建議在此建築港口。

甲午戰爭開始後,攫取青島就成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標,並開始制訂佔領計劃。雖然戰爭最終由中國獲勝,但在自負的威廉二世的眼中,中國是個矮子,日本是個侏儒,矮子打敗了侏儒,他這個巨人有需要擔心,有需要害怕的嗎?

渮澤教案事件讓他欣喜若狂,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叫囂著要對清朝立即動手,密令停泊在上海巡演的德國艦隊海軍上將梯爾匹茨︰「全部艦隊立即開往膠州,伺機佔領。」

而大清京師的那幫老爺們此時還在吵吵鬧鬧,想著怎麼樣才能使德國的怒火熄滅,根本沒有料到德國艦隊會秘密北上,北洋艦隊也根本沒有什麼準備,只到事發後十五天,德國艦隊忽然出現在膠州,總兵章高元不敢開槍,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便佔領了膠州,威廉二世得意洋洋的的將佔領地區改名為青島。

消息傳來,清政府一片嘩然,山東巡撫聶士成堅決主張對德開戰,以不抵抗的罪名將章高元革職查辦,並命令山東各淮練諸軍向膠州圍過去,做好反擊的準備。

慈禧和李鴻章擔心本國軍隊不敵德軍,又怕開戰之後引起威廉二世的震怒,派更多的兵力來中國,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

事件發生之後,身處天津的葉之魁一方面命令直隸淮練諸軍將各德國教官囚禁,防止這些人成為帶路黨,一面上書慈禧和光緒請求新軍入山東,做好與德國交戰的準備。

葉之魁上書說道︰「臣聞鄉野之小民遇狼時既不後退亦不逃跑,狼則害怕不敢前。今西洋諸國猶如群狼,若我大清一味對德國這只孤狼害怕忍讓,必將引起群狼的窺視,後果將不可預料。臣以為我大清應奮起抵抗,打一場有限度可控制的局部戰爭,水師不輕易開戰但應防止德人突襲,陸軍可盡快殲滅德登陸軍隊,這樣既能防止德人狗急跳牆,擴大戰爭,亦能向西洋諸國反應出我大清抵抗之決心。臣本微末小將,太後與皇上不以臣卑鄙,提拔于微末之中,臣由是感激,此生維願以身報國,求太後與陛下驅使臣領新軍入魯,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光緒看了良久,反復掩卷對左右嘆道︰「真乃大清之忠臣也!」

慈禧見葉之魁分析的淺入深出,頗有道理,便招李鴻章等軍機大臣商量,由于剛打敗了日本人,朝廷諸臣還是有些信心的,不好人叫嚷開戰,即使老成持重之輩,亦不出口反對。如此,朝廷不日傳下旨來,調葉之魁新軍入山東,幫忙剿滅匪亂,另外一方面,清廷亦未對德宣戰,不過聶士成的軍隊已經和德軍交上了手,中德兩國就這樣不宣而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