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京師風雲 第四十六章 徐世昌說袁世凱

京師,徐世昌府上。就在葉府正在準備向盛府下聘禮葉之魁忙得不可開交之時,袁世凱與把兄弟徐世昌正在家中密謀。

徐世昌,字卜五,得袁世凱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後中進士,現為翰林院編修,與袁世凱結為盟兄弟。

翰林院編修為七品小芝麻官,事多銀子少,並且徐世昌還不待見于自己的頂頭上司李鴻藻,于是就悲催的一直坐著冷板凳,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輪到自己上場了,要不是這個官是個京官且能結交到一些上層人士,已將近不惑之年的徐世昌早就請求外放了。

如今這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徐世昌正一臉認真的听著袁世凱講著自己的斑斑血淚史。

袁世凱訴苦道︰「兄啊,你是不知,弟如今不容易啊,現如今中堂不待見我,我看我還是另尋他路得了。」

李鴻章現今為什麼不待見袁世凱呢!原因都是小袁自討的,袁世凱稱病從朝鮮詐逃回國之後,李鴻章給了他個差事︰管後勤,趕赴糧餉武器。小袁不願意了,傲嬌的對李鴻章說哥就不是管吃喝拉撒的樣,不給哥來只部隊,哥就不上前線去了。

要說這小袁也算是對「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句類似的話有深刻的認識了,曾國藩有湘軍,李鴻章有淮軍,才被人稱為「中興之臣」,就算是他叔祖袁三甲也是因為有兵馬在手,才得建功立業。所以他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有幾根「槍桿子」拿在手上,很早以前在朝鮮之時小袁就玩陰的想謀奪「東家」吳長慶的慶字軍,可惜功敗垂成與老上司吳長慶搞成了反目成仇。

後朝鮮東學道起義,身為「朝鮮太上皇「的他心中暗爽,以為機會來了,卻不知是被日本人擺了一道,日本人告訴他︰小袁啊,你放心讓大清出兵吧,我大日本帝國保證不派兵過來。

為了個人能獵取權勢,袁世凱積極聯系朝廷主張清政府對朝鮮派兵,可惜清軍一到還沒坐熱,日軍也隨後就到了,小袁一見,這情況不妙啊,人沒小日本多啊,趕緊裝病向李鴻章請求回國,李鴻章一听這丫的一個勁的說自己在朝鮮快病死了,不能處理事務了,心一軟還是讓他回國吧。可這小袁一回國,不但病好了,還吃嘛嘛香,到處上躥下跳,逢人就說,日本人在朝鮮那個勢力猛啊,我大清國還是退到鴨綠江邊來吧,要不是我老袁在朝鮮見機得早,早就被日本人給 嚓了。同時為了表示自己並不是膽小怕死逃跑回來,也為了能趁機領兵,一直勁的請求李鴻章給他一支軍隊上前線抗日。

李鴻章已經被他騙了一回,覺得這個小同志心術不正啊,得先放一邊晾晾,磨磨性子。于是一腳把他踢向後勤大隊,小袁一听這命令,心里哇涼哇涼!牙一咬,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托關系找門路,找上軍機大臣翁同穌、李鴻藻,兩人與小袁同志的姑父袁寶恆有交情,小袁又是大把大把的銀子不要命的送,于是就奏請讓小袁領一軍上前線去。

李鴻章得到消息,怒了,竟敢去投靠我的政敵翁同穌小兒,好歹你也是北洋出身,忘恩負義啊,于是表示堅決反對小袁領軍,你還是繼續去給我搞好後勤吧!因為李鴻章的主子(慈禧)比翁同穌的主子(光緒)牛,見李鴻章態度堅決李鴻藻沒轍了,表示無能為力,小袁兩眼淚汪汪只好又跑回去搞他的後勤。

眼見這戰爭都結束了,小袁還沒接到新的任命,心里未免有些急了,又听到朝廷「督辦軍務處」有意整頓舊軍和改練新軍,心里不免開始活絡了,機會還是得自己制造啊。拉關系,找門路,先去拜訪了李鴻章說了一下意向,李鴻章已經推薦了葉之魁于是就不鳥他,再拜訪,李鴻章閉門不見,不得已只好找自己的好兄弟商量兼吐槽一下了。

軍務處剛成立不久的,以恭親王奕、慶親王奕劻為會辦,李鴻章、李鴻藻、翁同穌、榮祿會同辦理。

徐世昌時刻不在注意著朝廷大事,一听他的打算便為袁世凱徐徐分析︰鬼子六奕被慈禧打壓棄用了十多年,今年方才出山,早已經被磨平了銳角,形同枯槁,不用考慮;奕劻沒有什麼大才還很貪財用錢可以搞定;剩下幾個就是有實權有些能力的了,可惜李鴻藻、翁同穌不知兵,用他們來炒名氣不錯,但不是至關重要的人;這樣只剩下李鴻章和榮祿這兩個關鍵人物了。

袁世凱听徐世昌分析得頭頭是道,兩眼亮晶晶的看著他,不由自主的贊道︰「大哥果然大才啊,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徐世昌不以為意,繼續說道︰「慰亭啊,不是我說你,你當初就不該忤逆中堂的任命啊,現如今中堂步入軍機處更上一層樓,這關系要是斷了,可惜得緊啊。」

袁世凱有點懊惱,說道︰「今日去了趟賢良寺,中堂竟然避而不見,如何是好!」

徐世昌為他拿主意,說道︰「中堂那邊,你可多去幾趟讓他看到你的誠意,不過慰亭你此時急需做兩件事︰一是揚名,需廣交權貴,召集幕友,正好可以在嵩雲草堂翻譯一些西洋各國軍制書籍,大力鼓吹用西法練兵,使別人得知你是‘知兵文臣’。二是要在朝中重新找到可依靠之人,榮祿乃老佛爺親信,位高權重,可前往呈遞兵書,自稱門生請求指教,拜入其門下,如此慰亭則在朝廷中內外有人,練兵之事自是水到渠成了。」

袁世凱不得不感嘆道︰「兄之才弟愧不如也,他日弟飛黃騰達必報兄之恩。」

徐世昌笑著說道︰「慰亭何必如此,你我兄弟相稱,豈是外人,往日如無弟之資助,何來兄今時之地位。這等話你就休要再說了。」

袁世凱說著說著說到了葉之魁身上,道︰「今日弟在賢良寺外踫到了一個人,大哥你猜猜是誰?」

徐世昌搖搖頭回道︰「中堂門前車馬如梭,往來無白丁,慰亭還是不要為難大哥了,直接說與我听。」

袁世凱開玩笑說道︰「這天下間還是有兄長不知之事,是那個被老佛爺親自贊過國之福將的葉之魁,弟原本想上前結交一翻,可惜見他來往匆匆,也就不上前去打擾了。」

徐世昌哦了一聲說道︰「是他,這個葉之魁倒是年少成名,只是不知是禍是福,不過從他入京來的表現來看,倒也是一個知進退,懂中庸之道之人。」

袁世凱不解的問道︰「此話何解?」

徐世昌回道︰「此人入京以來便自污名聲,以損聲譽,有時臣子名聲過大,並不是好事,你看李中堂現如今不是給調進軍機處削去北洋大臣之職了嗎?葉之魁不管他是真愣頭青還是假裝愣頭青也好,他至少使自己名聲在外受損,有消息稱葉之魁即將升為直隸提督,赴天津蘆台操練新軍。」

袁世凱憤憤不平道︰「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同為北洋出身,我如今還要到處求人,他葉之魁卻早已位高權重,唉!不能比不可比啊。」

徐世昌在心里暗暗咕嚕了一句,慰亭啊,要是當初你能堅持留在朝鮮,恐怕又會是另外一種結局了,世事都是難料啊,誰又能想到中日大戰就能這麼快結束呢!從這一點來說,葉之魁還真是功不可沒,不是你能比的。

………………………………………

首先感謝「精巧筆」兄弟的打賞,其次又到周末了,希望兄弟們能收藏本書,最後祝兄弟們周末愉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