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朝鮮風雲 第三十三章 戰後的那些事兒

葉之魁在漢城的搶劫行動,震動了中日兩國,日本駐朝公使大島圭介隨後便發表聲明指責稱︰清國太原鎮總兵葉之魁無視兩國和談傾向,蓄意挑釁駐朝日軍,陰謀引起兩國爭端,再次引發戰爭,要求清政府嚴懲葉之魁,歸還所劫之財物。當然,聲明中日本也沒有說明被劫財物之數目,因為這批財物也是他們通過來歷不明渠道獲得的。

清政府方面因為葉之魁上交了一批財物,葉志超又上下打點,清廷毫不費力發了一筆大財,自是極力維護葉之魁,李鴻章回應指出中日雙方雖有和談傾向,但直至今日亦未簽署任何停戰協議,因此葉之魁攻擊漢城合乎情理,無任何差錯,只是對他私自出兵劫掠不痛不癢的責罵了一兩句,以後發橫財的時候能不能通知老夫一聲,老夫也很想發橫財啊!

時平壤有英國記者采訪葉之魁,問及葉之魁對此事的看法的,葉之魁淡然說了一句︰「日方若有任何不服,可來平壤劫掠于我。」眾皆默然,日人亦無話可說。

處在風暴中心的葉之魁可不管這些,依照新軍兵法操典按步就序的訓練他的勇虎軍,在葉之魁心中其他一切都是浮雲,只有軍權才是王道。

………………

「這是你們新來的教習!王士珍,王聘卿。」葉之魁領著王士珍向虎勇軍中炮兵哨的將士們介紹說道。

王士珍既無奈也無語,葉之魁那天不去要炮彈,反而把他給要過來了。原本王士珍被葉之魁硬調進虎勇軍中還有點不情願,但當葉之魁將他在德國所學以及後世知道的一些彈道學與他討論時,並且用幾何、算術等基礎學科在操炮技術上的應用在王士珍面前顯露了一遍之後,讓王士珍深深為之折服。

王士珍本身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的炮兵科,教官是德國軍官,而葉之魁則是直接留德學習,兩人的師承一處,當然是「臭味相投」了,王士珍又見葉之魁很是重視軍中炮兵隊,將之集中為一哨,最終心甘情願的答應葉之魁來虎勇軍炮兵哨當一名教習。

葉之魁這一任命剛下,低下眾人都不是很服氣,紛紛議論,虎勇軍炮兵自有一股傲氣,中日之戰時在各路清軍中算是立了大功的,自認是清軍中最厲害的炮兵隊,那里還看得起這名沒有自己在朝鮮戰場上出彩的教習。

哨官趙二狗就直言直語說到︰「大人,這王教習渾身上下沒有幾兩肉,能當我們炮兵哨的教習嗎?我們虎勇軍的炮兵哨那可是需要真才實學的,不是其他哨隊可以胡亂混過去。」

葉之魁並不回話,閃到一邊,將問題交給王士珍來解決,他想看看這個被稱為北洋之龍的王士珍如何處理。

王士珍直截了當,不言其他,走到虜伯鋼廠出品的大炮前面,當著眾人的面,先將大炮的各個構造部件以及作用一一講解出來,再指出其中某些大炮的一些小毛病,都給予一一校正。

趙二狗見眾人听得津津有味,慢慢被其他折服,不由冷哼一聲,說道︰「一個書呆子而已,大炮最終之目的是要擊中目標,知道這些構造部件什麼的又有何用呢?」

王士珍微微一笑,對這個矮黑的炮兵哨哨官並不反駁,只是說道︰「既然如此,趙哨官可敢與我比試一翻,我們選擇一處目標,連試三炮,看看最終誰擊中目標較多較近。」

趙二狗自是答應,葉之魁也樂見其成,吩咐找來兩門相差無幾的大炮之後,趙二狗先來,只見他以戰場上所學之經驗,眯著眼楮瞄了一會,命令炮兵按他的要求連放三炮。三發下去,其中一發擊中目標,其他兩發離目標距離也不是很遠,顯然這個成績已算很不錯了,趙二狗得意洋洋的看著王士珍。

王士珍並不理他,估量了一下目標距離,低下頭去,徑直在地上勾勾劃劃,片刻之後抬頭命令炮兵按照自己的要求調好角度,趙二狗站在一旁不以為意,寫寫畫畫兩下就想擊中目標,做夢也沒那麼容易吧。

王士珍轟轟三炮下去,有兩炮擊中目標,另外一炮也離目標很近。王士珍這一手頓時震住了炮兵哨的眾多官兵,趙二狗猶自不服氣,嘴里嚷嚷是運氣。

葉之魁狠狠瞪了他一眼,走上前說道︰「現在你們這群狗日的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吧,不要因為擊殺了幾個鬼子就自以為老子是天下第一了。以後都給我好好學習,王教習畢業天津武備學堂,很有能力,尤其是你,趙二狗,你別不服氣,等你什麼時候學會了王教習這招再來見我。」

王士珍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漸漸贏得了炮兵哨軍士的尊重,葉之魁更是對他禮遇有加,隨後王士珍為報葉之魁知遇之恩,上書建議葉之魁虎勇軍中設工程營,主要任務是實施工程偵察,構築重要工事,構築、設置和排除障礙物,實施破壞作業,修築道路,架設橋梁,開設渡場,設置各種水雷、旱雷、踩雷等。並且提出培養士兵的絕對服從效忠意識,讓他們相信葉之魁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只有听命于他,才能升官發財。葉之魁看了之後都一一采納,並將其視為左膀右臂。

時間進入十月上旬,日本因為在朝鮮戰場連戰連輸,國力有限,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又加重了日本普通民眾的負擔,導致了日本不少地方都爆發了農民暴動,社會動蕩不安。不得已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十月十日向清政府明確提出了和談的要求,清朝亦指定李鴻章充當全權代表,雙方約定于朝鮮平壤展開和談。

李鴻章即將不日入朝,朝鮮總統領葉志超命令各軍做好準備,協助中堂大人,葉之魁因為戰功彪炳被李鴻章提攜為隨身和談人員,參加此次和談。

在李鴻章入朝之前,葉之魁收到日本國爆發農民起義之後,密令見仁時吾挑選三十多名投降日軍以及數名十三鷹,攜帶大量財物,乘坐商船,前往日本引導日本農民起義。葉之魁不求成功,只求為日本上點眼藥。

這些投降日軍臨走之前都已寫好反對辱罵詛咒天皇的投降信,一旦回到日本這些想要反悔,葉之魁便會將這些書信公之于眾,並且言明他們攜帶巨額財產,相信日本政府即便不為了面子僅僅為了這些人手中的財寶,也不會放過他們,所以葉之魁很相信他們的「忠心」。

另一方面,葉之魁讓見仁時吾挑選幾個機靈的伙計在朝鮮購買一批藥材以藥商的名義前往日本並且開一家藥店,好為以後販賣毒品做準備。海-洛-因已經發明出來被當作為一種強效止痛劑使用。

葉之魁通過德國駐朝公使聯絡以前的德國舊友花了大筆金錢準備在朝鮮引進一條生產線,開辦一家藥品生產公司,再將這些毒品光明正大的以藥物的形式銷往世界各地,當然,首選最佳地便是日本。

閔妃雖然不清楚葉之魁何以重視這等「小生意」,但不妨礙她對葉之魁的支持,官商勾結之下,藥廠的前期準備展開得極為迅速順利,選址、建房、職員等問題快速得到解決,葉之魁當然不會傻等機器的到來,他掛羊頭也賣羊頭,命令工廠先行生產一些常見的藥物。

忙完這些之後,葉之魁當起了甩手掌櫃,將一些繁瑣的事情交給見仁時吾這個專家去管理,他葉之魁要的只是結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