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朝鮮風雲 第二十六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小川這一走還真當其時,要是再晚點他是想走也走不了,葉之魁緊接著將第二梯隊給壓了上來,如果說這第一梯隊是躲在暗處放冷槍的無恥者話,那這第二梯隊則是勇往直前的猛虎了,直接從幕後沖向台前。

虎字營這一沖,勇字營的一看,這還了得,虎、勇兩軍平日就暗自較勁,自是不甘落後,也不躲在後面放冷槍了,直接提刀就上。

朝鮮軍見前面的兩個梯隊殺得爽快,也是蠢蠢欲動,身為朝鮮第一營營官的見仁時吾相當的識相,見葉之魁沒有命令,將臉一拉長,吩咐親兵,沒有命令誰敢亂動,格殺勿論。

葉之魁也沒有讓他等久,不一會,命令下來了,就兩個字——追敵!

朝鮮軍終于在最後時刻出擊了,三波人馬,第一波沖破敵人的防線,第二波阻止敵人的反擊,第三波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那個稻草。

戰斗一開始,被炮轟過後的營地,日第5旅團少將大迫尚敏與便與小川又次聯系不上了,連忙聚集起三、四百人想要正面頑抗,自己躲在後面進行指揮,一時間聲勢浩大,其他落單的倭人也紛紛向其匯聚,屠夫見此情況,連調兩隊(一隊13人)狙擊隊對其軍官進行暗殺,以配合勇字軍之進攻。

「報,將軍閣下,中佐福田命喪敵手,另有幾名少佐和大尉都被敵擊中,難以指揮軍隊,清軍有刺殺我大日本軍官之特別部隊。」

「八嘎!」大迫尚敏將帽子一把摔在地上,憤怒的說道︰「葉之魁如此卑鄙狡猾,不敢與我大日本皇軍正面交鋒,非武士之所為,傳我命令︰中佐死了,少佐指揮,少佐死了,大尉指揮,直至戰至一兵一卒,也絕不為敵人所生擒,寧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兒之氣節,保全日本男兒之名譽。」

「嗨伊!」屬下領命而去。

吳大山見此處敵軍反抗激烈,知如不及時擊潰,恐有變化,命令勇字軍組成敢死隊,親任敢死隊隊長,對日軍進行決死突擊。

三百名敢死隊手持大刀,冒著槍林彈雨,向著大迫尚敏部陣地沖鋒而去,中軍葉之魁得到消息,急令江自康領虎字軍發起全面攻勢。

殺,中日兩軍在陣地上展開極為慘烈的肉搏,刺刀見紅,血肉橫飛,最殘酷之戰斗由此打響,勇字軍敢死隊與大迫尚敏部以一比一的比例倒下。

「將軍,清軍與我軍展開肉搏,我軍只剩一百余人,懇請閣下先行轉移以圖來日。」屬下滿臉都是鮮血,對大迫尚敏建議道。

大迫尚敏抽出武士刀,說道︰「刀名村正,斬殺過德川家的養子,折辱過眾多幕府名將,如今在我手,豈能侮辱此名刀,今日只有戰死之武士,無後退之將軍。」

大迫尚敏率領剩下五十余人向葉之魁部發起反沖鋒。

江自康在軍中看見倭人五十余人竟然反沖過來,不明所以,對葉之魁說道︰「倭人愚蠢,區區五十余人不退反進,豈不知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葉之魁沉默不語,馮國璋見如此,接話說道︰「不然,我大清國如有此之兵將,早就與列強並立了,豈是現在任由西洋人欺負。」江自康若有所思。

葉之魁傳令下去略過大迫尚敏射擊,未幾,戰場之上只余大迫尚敏一人,葉之魁令見仁時吾進行勸降,不從,以脅差自盡而亡。

見仁時吾帶回兩把日本刀,一把太刀,一把脅差。葉之魁拿起太刀,拔出來一看,寒光粼粼,刀銘村正。

大迫尚敏是第一個被正面擊斃的日軍少將,他死後,日軍小川營帳再沒有任何有規模的抵擋,葉之魁來不及感嘆,命令三軍將士乘勝追擊,殲滅日潰軍。

此令一下,葉之魁部瘋狂追擊,銳不可擋,就連做飯的阿姨,燒菜的大叔,也拿著鍋碗瓢盆,將彪悍進行到底。

葉之魁將騎兵集中在一起連追三十里余里,殺敵無數,直追得軍馬口吐白沫方才罷休。

左部人馬與葉部人馬相遇,見虎勇軍煞氣逼人,彪悍至斯,在虎勇軍殺氣騰騰的眼光之下,具不敢與之搶功。

經此一役,虎勇軍名聲大噪,威震清軍,普通軍士與其他部將官相遇不僅不先行行禮,反而目無斜視、毫不理會而走,而虎勇軍的將官更甚,根本不將其他軍放在眼中,這也導致了日後有人上奏虎勇軍桀驁不馴,無視將官的折子。

小川帶領大部人馬逃出營帳,來不及感嘆,便又與左寶貴部相遇,經過左部連連截殺,又損失將近千人,小川不敢與山縣有朋聯絡,帶領余下人馬連夜逃往漢城。

日軍司令山縣有朋受馬玉昆部和衛汝貴部偷襲,也是措手不及,好在他反應及時,在損失更大之前,領兵緩緩撤退,即使這樣,亦損失一千多人,與小川同病相憐的是,他也遇到了左寶貴部和呂本元部的阻擊,又損失千余人,好在部隊沒有潰敗,緩緩往漢城方向退去。

是夜,日軍大敗,丟棄的武器、彈藥、糧餉和其它物資無數,盡數為清軍所得。

23日佛曉,眾將紛紛整理戰果上報,23日夜,葉之魁部殲敵二千左右,俘虜日軍士一百余人,能俘虜這麼多日軍士與見仁時吾這廝的努力分不開來,見仁時吾展開他三寸不爛之舌,拉人下水;左寶貴和呂本元部殲敵一千多人,馬玉昆和衛汝貴部殲敵一千余人。

擊斃日軍包括大迫尚敏、佐藤正在內的少將一名,大佐五名,其他將官數十名。日軍經過一天一夜的戰斗,損失兵力高達六千余人,逃往漢城,龜縮于城內不敢出來。

消息傳開,日本震動,雖有狂妄者叫囂繼續增兵,但因為戰爭消耗巨大,日本國小資源少,海、陸戰兩戰沒有佔得絲毫便宜,陸戰更是失利,民眾求和之聲漸起,主戰派亦不得不考慮和談。

中國舉國歡騰,清流黨人更是上書要求清軍乘勝出擊,將倭人從朝鮮趕出去。光緒帝更是淚流滿面,祭拜祖先,言大清朝終于在我手上中興了。

西洋諸國擔心中國乘勢崛起,在東亞一家獨大,英外交大臣就說過︰「中國的任何勝利,都會一般地對歐洲人發生嚴重後果。」因此紛紛對極力施加影響,迫使清政府盡快對日和談。

慈禧見北洋勢力聲勢大漲,李鴻章威望日隆,如若再取得勝利,北洋勢必不可控制,威脅到滿族的統治,暗示李鴻章「乘勝即收,以勝求和。」

李鴻章為保存實力,也只好順勢而下,與日本政府暗暗商議和談。

葉之魁本建議乘機攻下漢城,但收到和談的消息,也不得不暗罵一聲︰豎子不足與謀!只得一邊操練士兵,收買軍心,一邊在朝鮮大力發展勢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