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如水調歌頭 第六十四章 如水調歌頭

回廊亭閣內,大家隨著秋水子所吟之詩心情也跌宕起伏,莫說那天籟的嗓音,只那美人一皺眉,便讓人憐惜有加。何況是一位出家的仙姑呢?

今年的冬天來的特別早,夏天仿似才過,冬天隨著一連數十天的雨,便紛紛攘攘而來,此時中原的江南,也只是中秋剛過沒多久,文人才子或許還沉浸在中秋明月夜的吟詩作對中,哪家的公子又作了一首名詩,哪位才子作了首名詞,博得了那家小姐的芳心,那秦淮河上,郁春樓頭牌姑娘看上了哪位才子等等。

渾然沒有把邊境戰事放在心上,誰又會想起,在蒙古的大草原上,一位叫鐵木真的人即將雄鷹展翅一飛沖天,用他們手中血淋淋的彎刀砍下無數人的腦袋,騎著胯下蒙古馬踐踏著花花江山呢?

天空中突地飄下了一片雪花,山南的第一場雪也降臨了。

「下雪了,下雪了!」

道明興奮的手舞足蹈,每年的雪落之時,便是清閑之時,那之後,就可以躲在暖暖的房里烤火,打坐念經也會少下來,大師父們的活動便也少了。他們這些侍候人的小僧們,就可以三五的圍成一圈,說著不著譜的趣事兒。

阿牧達旺蹲子,把那燒水的火堆添加了幾根柴火,茶水已經涼了,有心想再煮沸,看了眼被自己挑撥的黯然神色的秋水子,便就此打住。

方丈法師卻是興致盎然,也不知道他今天哪里來的那麼大精力,就算他此刻突然吟上那麼一首詩詞,阿牧達旺也不會意外的。

隨著雪花的飄落,秋水子收回了惆悵的心情,繼而便被雪花吸引了。她依在亭閣的欄桿上,探出芊芊身體,伸出雙手去接那飄落的雪花,露出一節藕白的手臂,比之那雪花,也不過如此啊。

他想起先前自己想要問她的那句話,「為什麼她的皮膚會那樣的白呢?李青鸞,雪衣,彤萱,還有紅豆那丫頭,莫說藏人,就是比那蘇杭江南女子,也可以對比。」現下里想想,所幸沒問,問一個女子,你的皮膚為什麼那樣好呀?要是平常之人也就罷了,偏偏對方是個女道士,這話可是透著不妥呀。有點輕薄之意。

不過,阿牧達旺是真像弄清楚,不是靠藥物保養的話,那就是和練習的武功有關了。

雪花落在她白皙的手心里,隨即便化成水滴,那晶瑩剔透的水滴在她手心里滾動著,隱隱倒影著她一張仙子飄飄的臉龐,而後掃興的是,那美顏的臉龐頭上卻盤著道士的發飾,頓時一顆悸動的心涼了下來。惶然間覺得不妥,是了,自己怎能在幾個和尚面前表露女子的天真情愫呢?

她忙回頭看去,徑直看到的就是阿牧達旺瞪大眼楮滿眼驚艷的神情,秋水子本能的心升怒意,卻又見那小和尚伸手模了下他自己的頭,那窘態透著絲絲憨憨,秋水子繃緊的神情松了下來,一笑,他還是個孩子。

「這茶也飲了。詞也作了。倒是獻丑了。方丈法師、佛爺可不能笑話呀。」

方丈法師睜開眼楮,剛想說話,那邊阿牧達旺卻說道,「茶香,詞好,人也美。這良辰美景如果能有些酒,那就更好了。」

秋水子听他嘴里胡亂說著,卻是不計較他的口花花,笑而不語,倒是方丈法師越發的看他氣惱。孺子不可教也。如此玩兒,又怎能一心修佛呢!

不用阿牧達旺回頭看,便知那老和尚在搖頭不迭,倒是在眼神余光間,見經師從回廊內側悄無聲息地經過。

方丈法師暗想,此子再待下去,還不知道會怎樣出丑,定會丟進了寺院的名聲,「佛爺剛才又是烽火闌珊,又是文武之說,定是知曉不少道理。」

他本意說出這樣的話,好讓阿牧達旺知難而退,就此散了,卻不料那廝卻故露哀愁,一番感慨萬千之容,一手指著那天空飄雪,一手端起矮幾上的茶杯,故作清雅地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撩起僧袍,騷包地朝前面走了幾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最後深情地看了眼秋水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他說出那明月幾時有時,秋水子和了悟就頓時一愣,同時朝天空看去,雪花飄零,哪里有明月呢?

兩人在听著詞的時候,意境卻是不同,秋水子想到自己本欲協助皇帝,重振大禹,無奈女兒之身,滿朝文武痛罵桑指,只得退了政治,失意地循入空門,本欲乘風而去,然而天上不勝寒意,再則人間牽掛頗多,生活美好,雖有悲、歡、離、合。即使那月亮都有月陰,晴,圓、缺之時。人生的無奈,世事的缺憾,循入空門後這才洞悉人生的瀟灑與自慰,而此時卻又開始對遠方皇帝的思懷。

了悟的震驚卻是在詞的整個意境上,這樣高的意境,這樣徹悟的思想,自己萬萬是做不到的。看著那個年輕人不羈表情,仿佛隱隱轉世的佛祖,就應該是這樣的。他那里是想不開,放不下呢?

了悟還是回頭朝秋水子問道,「秋水子真人才學深斗,又自中原來。可曾听過此詞?」

秋水子還沉浸在詞中,搖著頭,「不曾听過。」

了悟重重一嘆,「自此詞出,余詞盡廢!」

也不知道他是嘆息這種曠世名詞怎會出自這腳都沒邁出過山南小和尚之手,還是感嘆自己今生有幸能听到這樣的詞句。

自此,便再也不說佛爺無才,打心里對他的才學另眼相看了。

阿牧達旺見秋水子搖頭,心里的石頭也落地了。他真怕這個空間的大禹朝會出來個蘇東坡來。好在他沒出現,第一次剽竊,把這個蘇大文豪的絕佳詞拿出來,有點可惜了吧。

想起秋水子顏容,卻是在心底暗贊著,「值得!值得!」

和尚泡尼姑,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嘛。何況是位美的讓所有男人見了她都想犯錯的相貌呢。

了悟方丈當即讓道明找來筆墨紙硯,當著阿牧達旺的面,核對了一番,末里又讓阿牧達旺簽名,還拉著秋水子一起,說是要做個見證人。而後把上好的宣紙寫就的《水調歌頭》收藏到了自己的方丈樓內。

待得眾人離去,秋水子也把《水調歌頭》寫了一遍,看著案幾上的墨字,秋水子再次念了一遍,而後贊道︰「此詞傳到中原後,那些自稱才子文士們,定會汗顏至死。正如了悟方丈所說,「自此詞出,余詞盡廢!」,真想不到,在這偏僻的山南,竟然有如此大才。反正在此還許呆上數些時日。明日里,找他來多敘。不妨多多觀察,興許可以把他帶到汴梁,說不定能幫皇帝的忙呢。」

*******

阿牧達旺回到自己的房間,暗思本來要去找那經師的,卻是在亭閣耽誤了。時間不早了,只得明日再去了。他隨手拿過矮幾上的一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了幾頁,心情不但沒有靜下來,反而又煩躁起來。于是放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在那一堆經書中翻找著,最後拿過一本《時輪經》,「這本書什麼時候放在這里的?我記得沒有這部呀?」

他又朝那堆佛經看去,卻又看到另一本《俱舍論》,「這本原來也沒有的。難道是那經師剛才送來的?」

反正都是經書,那就看吧。

PS︰這章應該要寫的好些的。無奈突然沒狀態了。修改了幾次,刪刪減減。只能這樣了。新的一周。阿牧達旺求推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