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章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徵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構成了《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r/>

《三國演義》精於塑造人物形象,能通過敘述人物的行動和舉止,來反映他們的獨特個性。三國人物如孔明、劉備、曹操、關羽等早已深入民心,性格突出,全賴《三國演義》繪形繪聲和生動逼真的描寫,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三國演義善於描寫戰爭場面和政治斗爭,書中事有聲有色,尤其善於描述各大小戰事,變化莫測,使人驚心動魄,有親歷其境之妙。

三國演義結構宏偉緊密,全書人物眾多,頭緒紛繁,情節復雜,惟作者能以蜀漢為中心,抓緊魏蜀吳三國間的沖突矛盾,寫來井井有條,脈絡清晰,規模宏大。

三國演義語言方面夾用文言白話,明快生動,既吸收古代文言的精華,亦加以適當的通俗化,故能「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收雅俗共賞之藝術效果。

《三國演義》和三國時期故事傳說對東亞文化形成了深遠的影響。最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流傳民間,李商隱有《驕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據《東京夢華錄》載,北宋已出現「說三分」的專家霍四究。

北宋民間說三國故事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傾向,蘇東坡的《東坡志林》說︰「涂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听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中國古代有關三國的詩詞歌賦就不勝枚舉,以三國故事為內容的評書、戲劇和其他口頭文學作品層出不窮。

而且這些作品和《三國演義》的相互借鑒,傳承形成了獨特的類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類三國故事劇集、漫畫、書籍還是經久不衰。

《三國演義》及三國故事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至今仍隨處可見,在人們處於競爭環境或奮斗階段,可能會以三國的場景,人物關係作為考量。其間的褒貶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但無論褒貶的結論如何,人們對三國中人文精神的認可已經根深蒂固。難說會有較大改觀。

個別的講,在有些與《三國演義》故事相關的地區或族群中,三國文化的烙印更是明顯,如諸葛姓氏,川陝地區等。

中國自古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指年輕人不該讀《水滸傳》,否則容易會整天想打架,思想上變壞;而老年人不應該讀三國,因為其中人物善於用計使詐,處心積慮、勾心斗角,作為應該「知天命」的老人應該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著算計別人,對自己身心無益。

夏志清教授在〈人的文學〉一文引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劉安殺妻喂肉的故事,同情舊時婦女的悲慘命運︰

「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

《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賠了夫人又折兵、蜀中無大將、三分天下……等等。

一些俚語也與《三國演義》有關,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曹操,曹操到」等等。

中國的《三國演義》在日本戰國時代常被當作是軍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

而人物的描寫也讓人著迷,例如︰同為戰國時代的陸奧國大名津輕為信相當崇拜關羽,也學演義中關羽留長鬍鬚,被喻為津輕的美髯公。

現時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機構,有不少都以《三國演義》的故事教訓來做商業政策。例如,香港的馮兩努就出版了一輯十多本的《三國啟示錄》,指導商家如何把《三國演義》的策略運用於商場上,以及日本松下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也是運用三國演義的內容運用於商場和員工教育訓練上。

金庸《鹿鼎記》曾透過《三國演義》對主角韋小寶的啟發,突顯傳統小說與戲曲對中國基層人民的影響力。韋小寶不識字,對歷史的認識全部來自於戲曲。在羅剎國協助蘇菲亞奪權時,便想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橋段(另外就是康熙曾對他說過多爾袞擔任攝政王的事蹟)。之後對王屋派也使用過「柴桑弔孝」的橋段。

中國於1991年拍攝的長84集《三國演義》及於2008年拍攝的長95集《三國》。兩套電視連續劇集的製作規模與演員陣容都非常龐大。相關電影作品亦時有上映,例如於2008年上映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及《赤壁》等。

由中國及日本合作拍攝的長52集動畫《三國演義》於2009年播出。由日本萬代改編自本作的模型系列《bb戰士三國傳》,在中港台地區亦是大受歡迎。

《三國演義》傳出中國後,日本人尤其喜歡,1939年─1940年,吉川英治發表的衍生小說《三國志》在報紙連載,該小說以《演義》為底本,但是糾正了擁劉反曹的傾向,刪減了神話成分,備受日本讀者喜愛。

《三國演義》改編成漫畫或動畫不下於數十次,例如橫山光輝的《三國志》,然而傳入日本後,《三國演義》普遍被稱為《三國志演義》,只是有為數不少日本人受到早期的湖南山人日文譯本和吉川英治衍生小說影響習慣簡略稱為《三國志》,也由於《三國志》(其實是《三國演義》)題材於日本地區頗受歡迎,加上此略稱廣為流傳,也導致有一部分人仍舊以為日本地區所稱的《三國志》為正史。

而香港漫畫家陳某也有以三國改編的《火鳳燎原》,香港作者李志清也曾經到日本推出《三國志》漫畫,另外《龍狼傳》等改編的漫畫也很受歡迎。

市面上以三國作背景的電腦游戲和電子游戲亦是多不勝數,比較著名的有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由1985至2012年,共推出了12代)、真、三國無雙(共推出了7代)及網上《真。三國無雙》等游戲。

另外亦曾經推出以故事模式的《三國志英杰傳》、《孔明傳》及《曹操傳》等。除了《橫山光輝三國志》推出過相近三國志系列的戰略游戲外,也有《吞食天地》故事形式游戲分別於任天堂游戲機及電腦上出現,其中《吞食天地》後來被台灣買下來,以中文藍本推出。

台灣智冠公司亦推出過《三國演義》1至3代戰略游戲,可惜到了第3代,因為當年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游戲,無論在畫面質素及娛樂性均遠先進於台灣版本,致使第三代的《三國演義》不太受到歡迎。

然而,《三國演義》基於使用中文版本,有別於當年任天堂游戲和光榮出品的三國游戲只有日文和英文版本界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據說,因為台灣此游戲的成功,才吸引到光榮公司將三國志第1至3集電腦游戲翻譯成中文版本戲。近年中國大陸亦開始發行《傲世三國》等游戲,而台灣宇峻開發的《幻想三國志》更推出日文版,另外台灣亦推出過《三國志趙雲傳》、《軒轅劍外傳─漢之雲》及《三國戰紀》等,至於以三國為題的網上游戲則是多不勝數,包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兩地於2009年9月推出的《赤壁》。

三國題材亦經常被日本製作成為成人游戲,例如戀姬無雙及一騎當千系列等。中國近年也依樣畫葫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