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8章 老一輩的故事(一)

大約走了三個半小時的山路,一行人總算來到了曲文的老家,沒來過的人怎麼都想不到整個屯子會建在高高的山嶺上,難怪當年小[日]本到了山下村子就是不進這個屯。

走了兩個多小時,謝穎終于忍不住腳痛趴到了謝單背上,這讓趙海峰好生郁悶,他一路急著求表現,可對方偏偏不給他機會。

得知曲文一家要回來,整個屯子的人都跑出來迎接,滿滿的圍在屯口像是有領導視查一樣。

在屯口寒暄了幾句,年紀最長的二太爺把人全都叫到了祠堂里。

祠堂很大,有三百平左右,加上兩邊的幾間廂房足有五百平左右,這是老一輩人合力建起來的,每逢屯里有大事大家都會聚到這里。

來到祠堂,因為曲建國是長孫加現任族長的關系所以跟二太爺坐在最前邊,然後兩旁按輩份分排而坐,感覺有點像舊社會的大家族。

趙海峰和曲文坐在後邊,悄悄的推了下曲文的手臂︰「你家究竟是些什麼人,感覺比舊社會的大家族還可怕。」

曲文撓著頭︰「看見中間坐著的那個年紀最大的沒有,他是我二太爺今年九十四歲了,听說原來是個山匪,再下來是我四太爺九十二歲原來是個國民黨兵,七太爺九十歲原來是個農夫,九太爺八十八歲原來是個小商人,十二太爺……」

曲文一口氣將坐在前邊的人介紹完,光是他還活著的太爺爺就有五個,後邊爺爺女乃女乃輩的就更多了,而且正好是過年,屯子里所有的青壯年都回來,若大一個祠堂竟然不夠站,輩份小的都站到了祠堂外。

幾個長輩在前邊聊了一會,二太爺招手把曲文叫了出來︰「文子,你媳婦呢?」

曲文听見急忙把蘇雅馨拉到前邊,也不管她的臉變得有多紅。呵呵笑道︰「二太爺,她就是我媳婦,名叫蘇雅馨,是我師父的外孫女。」

二太爺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下蘇雅馨,轉頭跟幾位太爺級的人對了對眼。都滿意的點了點頭︰「听說你師父是個鑒賞大師。那這閨女就是名門之後,長得文靜秀氣,不錯不錯,你娶到這閨女我又完成了一樁心願。等將來到下邊見到你大太爺又有一件值得夸口的事。」

二太爺說完招手讓蘇雅馨走到前邊,對她很認真的說道︰「閨女,文子把你帶回來,那你就是我們曲家的人了,這件東西你拿著。是文子大太爺當年留下的寶物。等你們正式大婚的時候我一定會替你們好好操辦一場。」

蘇雅馨的性格文靜易害羞,紅著個臉乖巧的點了點頭,接過東西退了回來,別說是她就連曲文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大陣仗,如果是正式結婚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蘇雅馨剛一退下來,二太爺又轉向曲文︰「文子,你還記得我們的家規第一條是什麼嗎?」

曲文听見立即答道︰「不可背叛族人和兄弟。」

「那第二條是什麼?」

「不可拋妻棄子,要善待家人。」

「好,你都記得。那知道該怎麼對你家媳婦了吧。」

「知道,二太爺不說我也會好好對她的。」曲文猛點著頭實話實說,從小家規背了不知道多少遍,萬一忘記他老爸絕不會有丁點客氣。

「很好!」二太爺又說了個好字,揮了揮手讓屯子里的人都先行散去。然後對曲文說︰「文子,你跟我來。」

「哎。」曲文應了聲,讓蘇雅馨跟趙海峰幾人先跟著他母親離開,轉身和曲建國一起走到了祠堂後堂。

後堂要比前堂小一半。里邊簡單的擺著一張桌子和幾張椅子,在最里邊的牆角放著幾個箱子。平常沒有二太爺或曲建國的允許誰都不許進來。而曲建國平時都呆在龍城,所以都是二太爺一人說的算。

跟著二太爺進來的除了曲建國還有另外四位太爺。

等坐了下二太爺一臉正色的說道︰「文子,听你建國說你拜國內的大收藏家為師,學到不少本事,太爺爺想考考你看看你都跟你師父學到了多少?」

聞言曲文愣愣的望著二太爺,以前只知道他使得一手好刀,但沒听說過他也會鑒定古玩啊。

「二太爺你說。」

二太爺沒有出題而是向九太爺打了個眼色,九太爺隨即從牆角的一個箱子里拿出兩件器物,將外邊的小箱子打開豁然是一件玉瓶和一個瓷碗。

「文子,你給這兩件東西斷斷代。」九太爺說道。

曲文又愣了下,九太爺能說出斷代這詞說名他個懂行的人,最少懂得一些古玩行的說法行規,隨即想想九太爺當年是個小商人,多少可能踫過些這類東西,能說出來也不足為奇。讓他更詫異的是,幾位太爺那來這些好東西。

不用放出靈覺,光是憑經驗來看,曲文就知道這兩件不是一般的古玩,端祥了下說道︰「幾位太爺,我先說這個玉壺。這件玉壺為喇叭狀高圈足,壺身呈長梨形,下月復大,勁部較細琢有兩個繩狀耳,壺身嵌滿金花紋飾,器型修長典雅,華貴大方。按器型和紋飾來看應該是清中期的東西。」

曲文笑了笑接又說道︰「不過這件玉壺不是我們華夏的東西,它確切的名字應該叫作‘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玉器’其實就是‘伊斯蘭教玉器’,主要來源于印度、土耳其、新疆等信奉伊斯蘭教的地方,由那里的工匠制做出來的玉器就叫做‘痕都斯坦玉器’。而‘痕都斯坦玉器’在清代中葉受到清朝皇族的大力追捧,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贊譽,紀曉嵐也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可見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痕都斯坦玉器追求玉材純淨之美,一般一器一色,沒有俏色做法,但部分玉器會嵌有金銀細絲及紅、綠、黃、藍寶石或玻璃,呈現出典型的阿拉伯燦爛華麗裝飾風格。玉器的雕工與華夏傳統玉雕差異較大,玉壁一般極薄,花紋多般采用剔地陽紋,所有的隱起花紋都要磨去琢痕,使得整件玉器特別圓潤。」

「從乾隆33年到嘉慶22年的近50年間,全國各地向朝廷進貢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同時清廷的駐外大臣也購買了一些玉器進獻給乾隆皇帝。但痕都斯坦風格玉器因過度耗費材料且使用上容易毀損,因此乾隆皇商在晚期下旨停止制作。而清宮中的痕都斯坦玉器大多都收藏在乾清宮暖閣和圓明園殿座之中。可是這兩個地方先後經歷了一場大火和一場浩劫,致使清宮中的痕都斯坦玉器全數損毀流失。如今能找到的都是玉制器中的最精品。」

曲文慢慢說完,九太爺點頭微微笑了下,沒有說話抬手示意讓曲文繼續說另一件瓷碗。

曲文又看了看桌面上的瓷碗,正聲道︰「這件應該是咸豐年間的青花纏枝蓮紋碗,目測而觀直徑在十五厘米左右,撇口、斂月復、圈足,外壁以青花滿工繪滿纏枝蓮紋,四朵大的花葉上托著蓮花,小花葉葉面呈雙開裂,構圖較為繁縟,青花發色濃艷,胎體細薄,釉色泛青,這全都是咸豐年間的青花瓶做法和特點。」

曲文說著把瓷碗一翻,下邊果然刻著「大清咸豐年制」。

沒等九太爺說話,曲文又繼續說道︰「咸豐年間可以稱得上是內憂外患,內有太平天國,外有英、法等列強虎視眈眈。加上朝政**,生產凋敞,制瓷業愈加衰落,因此咸豐年間的制瓷數量極其有限,傳世品更為稀少。」

「咸豐青花瓷的造型與道光時期大體相同,但略顯笨拙,民窯尤其明顯,官窯器中則有少量精細產品。按這一件的胎質,釉色和落款來判斷,應該是件難得的官窯真品。」

曲文把兩件東西鑒賞完畢,年代出處巨細無遺,等他說完幾位太爺都露出欣悅的笑容。

九太爺對二太爺笑道︰「二哥我沒問題了,你說吧。」

曲文不知道幾位太爺弄的是那出,好奇的轉望著二太爺等他發話。

沉靜了會二太爺緩緩說道︰「文子,你一定好奇為什麼太爺們會有這些好東西吧,而且有這些好東西為什麼家里還是這麼窮對不?」

曲文連連點頭,他現在何止是好奇,簡直是好奇到了極點。

「二太爺你就別吊我的味口了,你老再不說我可得急死。」

二太爺呵呵笑了會︰「其實我們也不太懂這些玩藝的價值,老九懂一些,只知道應該值些錢,之所以拿出這兩件,是因為老九只懂這兩件。要說起這些東西,還得從幾十年前的戰亂年代說起。」

*********************

今天6000字完成,蠻民也想盡力寫得更好,如果兄弟們覺得還可以的話給張月票和打賞吧,讓蠻民也小小的興奮一下,說不定劇情會隨著大家的鼓勵變得更有生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