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很糾結的池塘

張鎮長看樣子確實挺高興,連連點頭道︰「嗯,你娃兒耿直。」又看了看小茹,卻又有點遺憾的道︰「要是你沒媳婦,我就把我這閨女介紹給你了。「一個勁的覺得可惜。

劉明一看這位,感情屬于炮簍子這一類型的,說風就是雨,可能嘴里沒啥分寸,不過這心倒是不壞。不過對于這種問題劉明可不敢輕易回答。

小茹可整紅了臉,也不敢去瞪鎮長,不過那眼卻瞅著劉明,臉上的神色分明寫著晚上要劉明好看的架勢。

劉明也不去管她,回頭對羅玲笑道︰「羅記者,你們要采訪啥,我盡量配合,有啥問題就問吧。」

又對那些村民喊道︰「好了,別看了,有啥新鮮的,趕緊的摘幾個果子走人,要看晚上自家看電視去,上這里湊啥熱鬧。一會兒就得來客人了,還不回去準備準備。」

那些村民這幾天也老來這里逛蕩,吃過一兩次這里的水果後,對這果子是垂涎欲滴,再說這熱鬧也看過了,想想劉明這話也在理,這電視台的人也沒啥好看的,于是各自摘了幾個果子一哄而散。

村民摘的果子都是劉明送的,不收錢的,劉明也不心疼。反正這果子現在多得很,越摘越多,鄉里鄉親的,還落個人情。

羅玲撲哧一笑道︰「我可不是記者,我是主持人,跟記者兩個樣,我是動嘴的,記者是動筆的。」

劉明撓了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呵呵,都一樣,你們都是電視台的,也都得罪不起,要不然這黑的說成白的,那可就慘了。」

羅玲眼一瞪,「我們都是有職業道德的,哪能這樣啊,瞧你這樣,好像不太願意采訪似的,是不是有什麼顧慮?你放心好了,該播的我們會播,不該的我們肯定不播。」

看來羅玲對劉明還有些好感,破天荒的說了這麼多話。

劉明點了點頭,也不置可否,又拿了幾個凳子,招呼大家坐下。

坐下後,劉明又問大家想吃啥水果,自已摘。這下好了,看來大家對這果子早就有想法,也不客氣,紛紛挑了自己愛吃的水果。

羅玲也極不客氣,自顧自的摘了個粉紅的大桃子,嘴里還樂道︰「呵呵,今天我也來做個摘桃子的人。」

不過摘完桃子,她可就犯了愁,別人摘的要麼桔子要麼李子,杏什麼的,听劉明說不用洗,就直接吃了起來,可這桃子要不洗上面全是絨毛,這可咋下嘴。

劉明一樂,也從樹上摘了個桃,對羅玲道︰「桃也可以這麼吃的。」邊說邊剝桃皮。

可能羅玲壓根就沒想過這桃還能這樣吃,一臉驚喜,卻又小心翼翼的就輕松剝開,就像小孩子得到了最心愛的玩具似的。

用貝齒輕輕咬了口酥軟的桃子,甜甜的汁水就流進了羅玲的心里,頓時覺得這桃應該是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桃,看了看周圍,所有人都在埋頭大吃自己的水果,就連張鎮長也捧著個西紅柿大啃著,于是自己也不顧形象的大吃起來。

等眾人吃完了水果,氣氛就熱烈了起來。均覺得這水果果然是名不虛傳,吃了還想吃,雖說三十一斤有點貴,不過也算是物有所值。再說了,人家還說這是綠色食品呢,光這名頭也能值個不少錢呢。

老張吃完,這大嗓門又嚷了起來,」龜兒子的,這西紅柿咋跟別的不一樣呢,吃了一輩子這東西,今天才算知道三十塊錢的和兩塊錢的區別的,老劉,你兒子硬是要的,這玩意都能種出這樣來,打工回來的就是不一樣。種的東西都比別家好。唉,這麼好的娃,配我家閨女正好,可惜了。「

劉明大汗,這跟打不打工有半毛錢的關系啊。而且這話可太得罪人了,小茹臉都快綠了,看來要不是這人太多,非得給這老頭好看不可。

羅玲見氣氛有點詭異,忙拍拍手,開始干活了。這才緩和了點。

劉明倒是兩眼模黑,不知道這些人要拍些啥。

這次來的明顯是以羅玲為主,現在正主持著一個叫‘都市采風’的節目。時長二十五分鐘,要把劉明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縮小在這二十五分鐘里,當然得找些有特色,能勾起人看的**的東西來拍。

攝影機對準了劉明一家,先是讓這一家子跟大家問聲好,羅玲把小茹也算了進去,小茹臉紅紅的,倒也沒有說話。

之後,這些人就是各忙各的,一個小伙子拿出筆在紙上寫寫畫畫的,那攝影師則把鏡頭對準了院子里的果樹和花,看來得把這些東西搬上電視里去。

而羅玲卻好像啥事沒有,就是陪著幾人聊天。

劉明感覺,有這樣的美女陪聊,確實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羅玲很會說話,一個眼神一句贊嘆,就捧得劉明快要找不著北了,幸好劉明還記得有些事說得,有些事卻打死都不能說的。

撿壽壽,山谷斗鷹,小白吃蛇,這些事經劉明娓娓道來,劉立濤夫妻兩人雖說不是第一次听見,仍有些驚心動魄的感覺,更別提初次听到的人了,一個個都驚奇不已。就連這張鎮長凳子都移近了幾步。看得劉明又好氣又好笑,覺得這鎮長還算挺可愛的。

九點不到,已經來了一波客人,這是應該是一家子,兩老兩中年一個小孩子。劉明倒是沒見過,應該是第一次來,看見這院子這麼多人,而且好像在拍電影倒是楞住了。

小茹趕忙迎了上去,那老頭看了看小茹,突然笑道︰「你是小茹吧?我在網上見過你,你就是這農家院的人,可算找著了,不過,你們這里在干啥呢?拍電影?」

小茹可不知道自己在網上居然也有了名氣,一時間有些驚喜,忙道︰「老爺子,你們好,我就是小茹,歡迎你們來清雅居,他們不是在拍電影,是市電台的,準備在這里錄些節目,不過不影響你們來玩的。說不定還得采訪下客人呢。」

這幾人倒沒想到一來居然有這等好事,都有些歡喜,那小孩咬著手指,更是叫道︰「爺爺,我要上電視,我要上春晚。」幾個大人一起大汗。看來這家子看郭德綱看多了,連小孩子都知道這句台詞。

幾人進得院子,又是對院子一陣贊嘆,那小孩眼楮一陣亂轉,更有些看不夠,突然就甩開了拉著母親的手,跑到一棵桔子樹下摘桔子。

別的樹的桔子都快壓到地了,那棵樹可能是風水好,老被人摘,下面的都被搞完,這孩子舉起手來都夠不著。可把他急得。直叫爺爺來幫他。

這一家子都有些尷尬,他老爸叫了聲小東,然後就虎著臉上去,看樣子想訓訓孩子。

小茹趕忙上前幾步,從樹上摘了個大桔子,蹲下來遞給他,模了模這孩子的腦袋,笑著道︰「這孩子真可愛。」

小東捧著這將近一斤的大桔子,又有些發愁,太大了,自己可剝不了。小茹樂不可支的道︰「來叫聲姐姐,姐姐幫你剝。」

于是一聲甜甜的姐姐就響了起來,看來小茹真有當怪姐姐的潛質,對付小孩子駕輕就熟。

小東捧著桔子,把大大的桔瓣塞進嘴里,桔瓣比小東嘴都要大,只能咬,于是這汁水就順著小東的嘴角流了下來。幾個剛才吃過這桔子的就想起桔子的味道來,不由得暗暗吞了吞口水。

那攝影師趕忙把鏡頭對準了這一幕,劉明不由贊嘆,這攝影師真有眼力勁,太懂得宣傳了,自已說怎麼都不如別人親自體會,尤其還是這麼個純真的孩子,看來等這節目播出去後,這桔子賣得就更快了。

這一家子準備的相當充分,那個中年男的後面背了個大兜,應該是裝的漁具,看來主要是想來釣魚來了。

自打劉明釣起這大紅鯉魚的照片一傳上網,來這里采摘的多數都會去池里釣釣魚,網上形容這農家院是五多,果多,花多,鳥多,怪物多,池子里的魚更多。

也不知道這池子里的魚是怎麼回事,一個二個傻了吧唧的。就算完全不會釣魚的人,拿著釣竿坐那里,一小時也得釣起個一兩條。現在這草魚都長到兩三斤重了,鯉魚也得一斤半,就算是最小的鯽魚,也有三四兩。所以每次來的釣魚的人都樂呵呵的,覺得在這池子里釣會魚特有成就感。

最讓劉明感到詭異的是這池子里老出大魚,已經被釣起的是一條二十一斤半的草魚和一條十四斤重的烏魚。還有上了釣連竿子都拉斷了的兩條魚,人們估計那魚不下四十來斤。當游客用一種敬畏的眼神看著池塘,嘴里贊嘆劉明這塘子里魚的種類和個頭都很齊全的話時,卻不知道劉明心里卻是苦笑不已。

劉明真的是蒙了,從第一次的震驚到現在的麻木。劉明知道這大魚絕對不是自家養的,草魚還能解釋說可能是變異,而這烏魚農家一般都不養,因為這烏魚跟小白一樣,都是吃同類的。養著太麻煩了。

而對于塘里那兩只居然能把釣竿拉斷的魚,劉明也是很糾結,要不要把塘水放干徹底看下到底有啥,覺得這池塘太詭異了。

劉立濤倒是不反對,不過現在這游人一天都十來人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放水就擾了客人釣魚的興致,再說池子里動物太多,幾乎都靠這水活著呢,鵝,荷,鳥。而且這些大魚現在對農家院來說絕對是增長名氣,要說有什麼壞的影響還看不出來,所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看來得等到冬天了。

只不過現在這池塘可不敢再下去洗澡了,天知道這水下有沒有不知名的魚類,要是攻擊性強點的,那洗澡的人可就悲劇了。

話說這釣起了魚的人都是讓劉立濤來做的,劉立濤別的菜拿不出手,做魚卻是一把能手,吃過的沒有不說好的。

那條烏魚被劉立濤做了個烏魚炖豆腐。白女敕的魚肉和白白的豆腐,佐料只放了點鹽和味精,做出來湯卻極濃極香,口感十足,當時吃得這些游客舌頭都快吞下去了。

而魚頭卻被做成了魚頭湯,也是濃而不膩,吃完的人都說原來自然的東西才是最好吃的,又大夸劉立濤的廚藝,讓向來黑臉的老劉也紅起了臉。

那條大草魚劉立濤卻是紅燒的,叫碗豆燒草魚,也是吃得大家極為過癮,魚雖大,不過除去內髒及魚鱗就剩十五六斤,被二十來人分一人也就沒多少了。

不錯,確實是二十來人,十三四名游客,劉明一家子,還有幾個當時來串門的村民。尤其這些人吃得最狠,最後吃完抹了抹嘴才說吃了個半飽

釣到魚的高興,吃到魚的也舒服,于是就上網發貼子,一來二去,劉明家就有了這池塘里的魚最多這個名聲。

這一家子大概也是听到這名聲,準備來試試倒底是不是所傳非虛。不過進院子吃了幾個水果後,幾人就差點忘了釣魚這事,最後還是劉明提起才想了起來,讓小茹暗笑不已。

這兩女對釣魚倒不怎麼感興趣,就想留在這里看看院子里的花,听劉明說起塘子里的荷花更美卻又心動了。

羅玲顯然對池塘也很有興趣,于是眾人就一起去池塘,想看看這網上傳的轟轟烈烈的塘子是個啥樣。

于是胡淑琴留在院子里,一會來人了好接待接待,別的人紛紛起身,張鎮長也道要見見這漂亮的池塘。

PS︰啥也不說了,去親戚家一天,回來一看自動上傳的沒傳上去,心里這個悲劇啊,咱也不整虛的,這是欠下的。順便鄙視下自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