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叛徒?判教!

封神之戰之中,三清風禍起蕭牆之內;三清內斗不休。為了擊敗強盛的通天教主的誅仙劍陣,不惜引狼入室;借助于西方二聖的力量,打破通天教主的截教,為元始天尊自己的闡教避過了一劫,更是引來了闡教短暫大興。

但是大興之後就是打敗,盛極而衰乃是天地之間不變的定理;更何況三清之間的內斗之下,眾生受苦,玄門氣運一敗再敗;加上原本的三清一體,在元始與太上的逼迫之下,通天道人毅然地斬卻三清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情緣,世間再無三清一說;玄門更是一衰再衰。

而西方教先是在封神中大佔便宜,強渡了截教的三千弟子,使其成了西方教的三千紅塵客,理清自己的大道道基之根源,為自己以後見道埋下了大機緣,形成了自己的三千大道的根基,現出了自己的軸行。接著西方教更是得到了大機緣,氣運再也不不被強悍的玄門氣運壓得喘不過氣來,正式地改為佛教,而三清之中的太上、元始對此很是無奈與憤怒,但是因果糾纏之下,自己等人是難以出手,指望通天道人;但是通天道人在封神一戰之中,完全看清了太上與元始的嘴臉,不由地心灰意冷,再加上自己又是月兌離大教對于自己的束縛,又何必為自己埋下一個敵人而讓太上、元始稱心如意?自然是毫不搭理,無奈之下,西方教改立佛門已成定局,而三清為西方二聖所震懾之下,不敢出手向阻攔;白白地讓佛教的名聲一時之間在三界之中,遠近馳名。更是在地仙界卻是一時風頭無二;隱隱約約的勢頭之上,為以後的大興打下了基礎。

卻說闡教的十二金仙雖然在封神之戰之中,避過了天地之間的殺劫,但是還是由于殺劫的威力之下,自己為三宵的九曲黃河陣之中的混元金斗一舉消去了自己的頂上三花,千年的修為一朝喪;化作了一個個的凡夫俗子!尤其更是在混元金斗之下,對于自己的修行之中的感悟更是化為烏有!這讓一向是橫行霸道的闡教弟子如何度日子啊?但是也沒有辦法只有夾著尾巴做人唄!

可是在另一件事情發生之後,整個闡教差點被毀與一旦!

卻說封神之戰闡教之中功勞最大的無疑就是——姜子牙!但是今生今世之下,合該姜子牙沒有仙緣!雖然作為大劫之中的應劫之人,可以得到無量的功德,可是姜子牙也不虧是所有的應劫之人之中,除卻了盤古之外最衰的一個了!

要知道封神之戰即使是姜子牙自己親手動手殺人都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因果纏身的啊!可是這廝是千不該萬不該的是听信了陸亞的謊言,借助于釘頭七箭書射殺了趙公明!

要知道能夠成就仙道的人物幾乎都是得到了天道的認可的啊!一定的程度之上是受到天道的庇護,可不是那麼可以無緣無故地可以斬殺的!而且即使是在天地之間的大劫來臨之時,也不過是各自憑借彼此的手段,優勝劣汰!但是你運用詛咒之術也是太過于陰狠了。有傷天和,為天不容,視為不祥!自然是為天道所棄,罪業纏身。消減自己的自身氣運。

不然的話,以陸壓的性子這樣的機會會白白的讓他姜子牙一個仙道不成的家伙來施展?要知道陸壓乃是妖族的太子,而釘頭七箭書就是傳自妖族的東皇太一與天帝帝俊,但是怎麼不見他們在巫妖大戰之中運用到釘頭七箭書這件利器?主要就是釘頭七箭書太過于陰毒有損于自己的妖族的氣運,如果用了這種手段的話,妖族可能還沒有打敗巫族而自身就被滅族了吧?畢竟妖族的氣運可不是什麼白開水,要多少有多少的!如果是用來對付一兩個人的話,憑借妖族的強盛的氣運,自然是可以;但是殺傷一兩個巫族之中的眾人,又有何作用?無關大局、不痛不癢而已!所以一直是被妖族束之高閣!輾轉流落在了陸壓的手中,為陸壓道君的一大利器。

陸壓的作為,擺明的是欺負姜子牙的經歷不足,擺上了套讓姜子牙往里面鑽嗎!更是其他的闡教中人也不是像姜子牙那也難怪的小白,好騙!自然是不找他姜子牙找誰啊?活該姜子牙倒霉,遇到了陸壓這個煞星,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機緣。

要知道詛咒之術乃是如此的陰狠的手段,當初玄光就是利用詛咒之術,活生生地將妖族那個龐然大物那麼多的妖族一下子活活詛咒得罪業纏身,更是與人族接下了生生世世的靈魂血契,兩族的關系就是因玄光的一句話兒改變!威力堪稱是逆天至極啊!

但是就是這樣的詛咒之術由玄光親自施展也是諸多的限制,如果不是有著天地之間的人族的諸多的靈魂與人族的人心所向與天地之間游離的魂魄與精血的話,就是玄光現在主神之境,結出了自己的本源印記也不敢輕易地動用這樣的詛咒之術,更何況是姜子牙這樣的區區一個天仙不到的修士?

姜子牙不由地被天道降下了惡業,侵染了自己的元神;如果不是有著天道降下的封神功德的話,姜子牙不要說今生今世不能修道,就是生生世世能不能修道都是問題。

所以姜子牙今生與道無緣,合享人間的富貴,壽終正寢。

元始天尊也沒有卸磨殺驢、上樓抽橋之輩,相對于對待把申公豹拿去填北海的海眼,對于姜子牙可謂是善待了。在姜子牙轉世投胎之後,自己親自前去接引姜子牙入道。而轉世過來的姜子牙這廝修道的天分卻是資質不錯,修煉的速度比起被消去了自己的頂上的三花,變成了凡人的十二金仙還要遠勝;而元始天尊由于自己的自身的問題,要壓制自己的修為,無力處理闡教的教務;見到姜子牙如此的天分,欣喜之下,將偌大個闡教交由姜子牙打理,而自己則是前去閉關,準備化去自己的一身修為,迎接前來的挑戰了。

可是性急之下,原本聰明絕頂的元始天尊卻是沒有發現自己居然一時之間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太高看了自己的在諸多的弟子之中的影響力,也小看了自己的弟子的野心與他人的人心了!

但得知闡教由日後由姜子牙執掌之後,十二金仙都是勃然大怒︰他姜子牙算什麼東西?你一個後天的人族,居然要我等听命于這廝?

要知道十二金仙都是先天靈物得道,又是得到了元始天尊的青睞之下,各個都是心高氣傲之輩,眼里哪里容得下他人?都是人為天老爺第一,自己的師傅第二,自己老三的!現在居然讓姜子牙這樣一個後天的人族活生生的比下去了?顏面何存?

可是現在有著元始天尊坐鎮頭上,闡教的十二金仙可謂是敢怒不敢言。媽的,忍了!十二金仙是把這一口惡氣咽在了自己的嘴里,不與姜子牙計較什麼,隨姜子牙去折騰吧。

可是這樣之下的姜子牙可不是一個善主啊!好哇!原來自己現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是你們這群混沌明知道前面是個坑,看著我正在往里面跳,不僅不出聲提醒一下,還幸災樂禍?今天風水輪流轉了吧?現在姜子牙的修為也是逐漸地高了,哪里不知道自己當初上當之事,自己這幾個好師兄的幫助?心里恨得牙根癢癢,不由地在教務之中對于十二金仙指指點點的、挑三揀四的。

氣得十二金仙怒火朝天,敢怒不敢言;都是回到自己的洞府之中緊閉山門,苦果心中嘗,準備恢復自己的修為,一洗前恥;好好的拾掇姜子牙一番。

而看到退讓的十二金仙,姜子牙更是不由地得意了!但是可憐的姜子牙並不知道就在他得意之極,有一個道人也是頭上的三花之中顯出了一朵朵的金蓮,而金蓮之中一個金撥、五顆形色各異的珠子在上面不斷地纏繞、吐息,身前更是垂下萬道金光,一股玄奧、質樸的氣息不斷地涌現開來。道人的身後更是凝聚出了一具,莫名的法相,法相聳立之間,道人的氣勢更是不凡。

陡然之間,道人身上的金光一斂,一股說不出的意態出現在自己的面頰;微微地一笑,嘴上說道︰「西方的二聖果然是不凡啊!聖人大道,果然無邊!不過是剛剛得到這法門不久,我的進步就是往常的千年也是難及的啊!恩!現在闡教之中,姜子牙當權,看來很多人是不服啊!好機會!元始,我為你費心費力,你居然這樣的對我,也不要怪我不客氣!今天不落你的面皮,我誓不罷休!不過我有這個東西的話,我看他們是很難拒絕的吧!」言罷之後,道人的手中頓時出現了幾顆金光閃閃的蓮子,微微地一笑,一臉的得意之形微微地一轉,整個個身形漸漸地消失在虛空之中、、、

元始天尊震怒,整個昆侖山之中,罡風肆虐,天地變色,日月無光;一道道的肅殺之氣不斷地在昆侖山之巔,不住地向著地仙界之中蔓延。頓時之間,地仙界之中的眾生都是不由地惶恐不安︰到底是怎麼了?誰又會招惹了元始天尊這一尊大神啊?

而就在元始天尊的聖人的氣勢不斷地在縱橫之際,一道青色的閃電擊落在昆侖山之中,頓時之下,元始天尊的聖人的氣勢不斷地在收斂。

但是,昆侖山之中的元始天尊卻是一臉的鐵青、震怒︰可惡!可惡的逆徒!居然膽敢叛教?背道入釋?

卻是闡教十二金仙之中的拘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和慈航道人四人,在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的蠱惑和帶領下;判出了闡教,加入了剛剛改為佛教的西方教。

而拘留孫和燃燈道人成了佛教的上古七佛之一的拘留孫佛與燃燈古佛。文殊廣法天尊證就了菩薩果位,成了文殊菩薩。普賢真人也是證就了菩薩果位,成了普賢菩薩。而慈航道人就有些搞笑了,在輪回轉世修煉的時候,卻是錯誤的成就了女兒身,後成了觀音菩薩;成為了整個地仙界之中的笑柄。所以民間稱其為觀音娘娘的時候,可能就把他給氣了個半死!

而隨著燃燈等人的背道入釋,佛教在地仙界的名氣卻是一路飆升、聲名遠播!畢竟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嘛!作為燃燈等人,此次判教歸順的目的地,外人哪里知道?不過反倒是佛教的名氣卻在燃燈道人的幫助下打響了。

燃燈和四大金仙的判教,讓元始天尊大大的丟了個面皮。一時之間,他元始天尊成了三界的笑話。如何能夠不怒?

元始天尊雖然震怒無比,但暫時也拿五人沒有辦法。一方面是這五人加入了佛教,卻是有兩位聖人庇護;接引和準提卻是不會讓自己殺他們五人的,不然佛教以後也就不用在三界混下去了。再則在下一量劫之前,自己是根本不能出手,剛才自己只是微微地一怒,天道就降下了警示,自己還不知好歹的話,可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而看到元始天尊敢怒不敢言的樣子,遠在西方極樂世界之中的準提佛母與阿彌陀佛都是不由地相視一笑,但是準提佛母不由地擔憂地說道︰「看來我們與闡教的彼此之間的因果是接大了啊!對于我們佛教不利啊!」

阿彌陀佛微微地一笑︰「無妨!佛教大興乃是天數,即使是三清聯手也不能違逆!無須擔心!」︰「多謝師兄提點,卻是小弟著相了!」準提佛母受教地說道。

而東方之中的由于元始的門人的叛教之後,玄門的氣運更是為之一衰;見狀的太上與元始都是憂心不已,但是通天道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淡然;看著門可羅雀的金鰲島,通天道人微微地一嘆,將自己的坐下的坐騎奎牛驅散之後,大手一卷,自己只身前往混沌之中開闢了自己的洞府——禹余天上清境,閉關不出;將自己的金鰲島留給了自己現在的唯一弟子金靈聖母打理。

而見狀之下的太上與元始也都是把自己的大權放給了自己的弟子,太上則是將自己的教務交由自己的唯一的弟子——玄都大法師。而這一次的元始天尊學乖了,將掌教的眾人廣成子,自己這個大徒弟,畢竟這樣好鎮壓教眾。太上與元始之後攜手前往混沌之中開闢出了自己的道場——太上的大赤天太清境;元始天尊的清微天玉清境。

道教三清漸漸地淡出了眾人的視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