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五帝治世!鼎定九州

軒轅黃帝證道人皇果位,隱居三十三天外火雲宮,為三皇之人皇之位功德之多,足以讓其無量量劫逍遙。本說天地人三才,這人族乃是天地主角,有無窮氣運,當有聖人出。人教教主太上聖人立天地人三皇,與三才相對。用紫宵宮鴻鈞道祖所賜與自己的鴻蒙紫氣為引,促成人族三位人皇歸位更是以他們的無邊的功德鎮壓人族的氣運,一舉讓人族大興。這人族乃是人教根基,人族大興也即是人教大興,因人族出三位天命人皇鎮壓人族的氣運之後,人教氣運一時之間大漲。

人族有三皇治世,隨後出了五位大毅力之人,乃是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禹等人。

顓頊為軒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乃是其母女樞因感「瑤光」而生。

顓頊接任人皇後,號高陽氏,上位後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

而顓頊接下人族共主之位後,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因為當時被軒轅黃帝征服的九黎族,雖然歸降了軒轅黃帝,但是大多為巫人,仍然信奉巫族祖巫,並雜拜鬼神,于是,顓頊便強令他們順從黃帝一族的教化,促進了各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使各族發展。

同時,顓頊很重視人事治理,並努力發展農業,而由于生產方式的變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導力量,女人的地位漸低。

而且,顓頊依各部落版圖創制了九州,並建立統治機構,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傳位于帝嚳。

帝嚳,姓姬,乃是是軒轅黃帝的曾孫,顓頊之佷,帝嚳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于亳。因他興起于高辛,被百姓尊稱為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帝嚳在位之時,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帝嚳在位七十年,帝嚳去世以後,其子摯繼承其帝位,可是帝摯卻沒什麼突出的政績,。而放勛十五歲時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努力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贊許。于是,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勛而疏遠摯。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于放勛,放勛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于唐,即以唐為朝代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後人稱其為唐堯。唐堯即位後,順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為政勤慎儉樸,定歷法,施德政,抗天災,建國制,選賢能,政績卓著。

堯繼位之初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是洪荒人族最早的歷法,奠定了農歷的基礎,堯當政後生活依然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听百姓們的意見,實乃一代明君。

此時堯帝已年老體衰,又黃河洪水泛濫,湮沒了無數百姓家園,堯帝自覺已無法再造福人族,是以召來四岳大臣,讓他們舉薦可以接替人族共主之位的人。四岳向堯帝推舉他的兒子丹朱,堯帝搖首道︰「朱兒封于丹地可以為一地之首,可其才卻難為天下之主,不可!」

有大臣向堯帝舉薦虞舜,稱他不僅是個孝子,更是個有為有才之人,可以為人族共主。

堯帝言道︰「吾亦曾聞舜之孝名,只是尚未見過,不知其人如何,畢竟共主之位關乎天下百姓之福,不可隨意傳下,須得考驗一番方可定奪!」

堯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听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堯以二女妻舜觀其內,使九男與處觀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又"納于百揆,賓于四門",試驗他的才能,最後叫他"入于大麓",讓烈風驟雨和虎狼蟲蛇考驗他的勇氣,舜逐一通過了考驗,堯放心地把國君之位讓給舜,卻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為歷代賢君之美談。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舜將天下劃為並、冀、幽、營、兗、青、徐、荊、揚、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確定各州的邊界。

同時,舜對官員們三年進行一次考核,三次考核決定升降和處罰。因此,大小官員都努力建功立業,而其中禹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劈開很多山嶺,引導洪水流入大海,確定九州的劃分,各自按規定前來朝貢。在五千里的範圍內,無論是南邊的交趾,西邊的戎、析支、渠?、氐、羌,北邊的山戎、北發、息慎,還是東邊的長夷、鳥夷,都受到安撫,天下人全都感戴帝舜的功德。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使得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二這個時候黃河洪水泛濫,湮沒了無數百姓家園;更有妖獸興風作浪,危害人間。舜在位時黃河洪水泛濫更加嚴重了,鯀受命治理水患,鯀受舜帝之命,乃專心于治水大業上。他暗思︰洪水滔滔,只有堵之,方可不讓其危害人族,是以征調了大量的百姓前來掘土堵水,哪里有洪水肆孽,便去哪里堵截。如此洪水日後一丈,圍土便日高一丈,九年之後,耗費了人族無數地人力物力,黃河之地隨處可見堆得高高的土牆,洪水被堵,一時沉寂了下來!

鯀以為洪水已被他制伏,于是報與舜帝。舜帝大喜過望,于家中招待眾臣,同賀鯀治水之功。

天降暴雨,暴雨沖破了圍著洪水地土牆,洪水涌出,湮沒了無數的百姓莊稼,死者無數!最後舜無奈,為了給人族一個交代而在羽山將其處死。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涂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听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亦關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了,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後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著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干最苦最髒的活。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月兌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干枯,臉龐黧黑。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闢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于潮濕,禹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

水患治理之後,帝舜以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為帝妃,娥皇無子,女英生子商均,另有庶子八人。帝舜知道自己的弟弟象和兒子商均都不成器,于是向上天薦告將帝位禪讓于治水有大功績的禹。

禹接位之後,姓姒氏,人們將其尊稱為大禹。大禹因治水有大功績而接了帝位,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禹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而大禹更是在治水的途中,以無上的毅力斬殺了無數的洪荒妖獸;更是收集了大量的妖獸的精魄,而後更是為了確保人族的萬世基業,以巫族的無上大法鑄就九鼎,結下九州結界;最後大禹騎龍破空成仙而去。

而就在大禹布下了九州結界之後,首陽山兜率宮。

作為人教的教主、人族之中的至尊,自然是心生感應;不由地太上老君掐指一算;不由地轉而就是登時面色大變,忍不住怒哼一聲,將一爐即將練就的金丹生生炸碎。幸好八卦爐乃是先听靈寶、堅固異常,而幸免于難。但是這個時候的太上老君眼中精光暴閃,直射出三尺來長,宛如一道道的凌厲無比的劍光,讓人不能仰視;而這個時候的太上老君哪里還有一絲無為的氣息啊!

這時候太上老君唯一的弟子玄都大法師從頓時從一片煙塵中走出,恭敬問道︰「老師,何事?」

而這個時候的太上老君這才收起鐵青的臉色,裝出一臉的淡然,讓人很難想象剛才的那人是他!同時太上老君大手一揮說道︰「無事,退下吧!」

「是,老師!」玄都大法師躬身而去。就在玄都大法師離開之後的太上老君的眼神越是陰沉如水。

昆侖山玉虛宮。

元始天尊的臉色也好不到哪里去。半晌才緩和過來,搖頭失笑︰「好一個玄光……好一個神道至尊……」

金鰲島碧游宮。

通天教主收起掐算的手指。面上盡是愕然,良久之後方才回過神來,搖頭失笑︰「好一個玄光啊!不愧是連老師都對于你很是忌憚的人物啊!果然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雷霆驚怒啊!哈哈哈哈……」緊接著,又露出玩味神色,自言自語道︰「只是你這一手,一下子就將人教氣運刮去一半,可把大師兄得罪慘了,真想看看大師兄此刻的表情……」

通天教主先前神態與元始天尊一般無二。只是通天教主灑月兌,截教又與玄光從一開始就交善,瞬間便放開心懷。而元始天尊則是與玄光仇深似海,但是由于玄光的氣運加身,根本就不能奈何得了玄光,再經玄光的這一手,以後、、、哎!就難了!不過這樣也好至少不是有人在自己的面前為自己擋災不是?。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