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人性系列之26 人性的傷口 原創-詩憶。》

憶如不知道莉莉花了多久時間以及用何種方式讓婕妤不再哭鬧,她們回家時婕妤的養樂多剛好喝完而電視影集也打上劇終兩個字。

感情這東西沒有一定的公式,付出和所得也沒有一定的比例公式,運氣好的人成正比或是倍數的成長,運氣差的人則呈反比或是不規則的比例,親情也是一樣,只是親情的比例是正比多于反比,倍數回饋多于不規則反比。憶如在婕妤身上耗費的時間不會比她看電視或聊天來得多。

憶如手上的數據是「探索古文明」的教學課程,她想去上這類的課程,上完課之後她所談的就不是只有精油或某種植物萃取液的功效。

興趣是培養的!

憶如常听到這句話,因為常听到,所以我們不該懷疑它的可信度。

她以消去法決定學習課程,書法是修身養性,她目前不需要它,繪畫需要花時間,這個也不列入考慮範圍;天文探索則是太深奧,要培養出興趣好像不大可能,古文明是現在當紅話題,所以它就雀屏中選了。

「探索古文明」兩個月一期,每期的學費是兩千兩百元,教授課程的老師有一長串的資歷,包括研究英國的巨石陣、麥田圈、金字塔和印加文明;老師也曾到喜瑪拉雅山的山腳下拜訪年老的瑜珈行者。

老師的行腳跨越幾大洲,向他學習等于臥游寰宇,她的知識就不再局限于精油、能量水的世界。

憶如也挑了社教館的「唐詩」課程,如果能夠「出口成詩」,那麼她就不會被定位在高職一年級的程度。她不記得誰曾說過,高職一年級的程度和國中畢業是相同的。

她想起來了,這是偉成的姑姑說的,偉成的媽媽說這樣說憶如也就是鄙夷到許偉成。

這些都是記憶里的事情,陳年往事就讓它封存在記憶里並且永遠不要去打開它;它就等于不存在。

教唐詩的老師是位高中退休的國文老師,她把長長的頭發用各色棉布條束起來後打個蝴蝶結,蝴蝶結的顏色配合老師的唐裝,唐裝類似改良過的旗袍,有時是深藍色滾著粉紅邊的棉布連身洋裝,有時是淺色上衣有著寬大扇袖,下面搭著寬寬的農夫褲或是飄逸的長裙;她的穿著自成一種具有文學素養的格調。

憶如沒想過簡單的棉布衣也能表現出高雅的氣質。獨樹一格比普羅大眾更能吸引人。憶如想到了所謂的民族風,她也要改變她的格調,不過她的民族風一定要不同于藍太太。

憶如站在婕妤的臥室外向她說︰「從這個星期起我每個禮拜三晚上要上古文明的課,禮拜五晚上要上唐詩的課,回到家大約十點。」

「知道了。」婕妤沒有打開•房門,她有些納悶,媽媽怎麼會想要學這些東西?莫非她知道自己「偷偷地」在學英文?

(管他的!學些東西也好,免得老說些精油、能量水之類的東西,那些東西听起來像騙人的玩意兒。)

婕妤慶幸沒把收音機開得太大聲,否則憶如又會問她︰「妳在干什麼?」

憶如很專心地听老師上課,睽違二十年後再當學生也很新鮮,她在講義旁邊記下老師的話,回家之後洗完澡還會把講義拿出來看一遍。

老師先講印度的瑜珈行者,授課中老師拿些他珍藏的照片給學生看,照片中的瑜珈行者身材瘦削,臉上充滿無法言喻的安詳與寧靜。他說古文明的探索永無止境,要修習這門課首先要有平靜的心和緩慢的生活態度。

「探索不是一蹴可及,心情的平靜才能探索,各位若是有心研究一定要自己研讀相關書籍,如果抱持著听故事般的態度來這里上課,你所得到的將不會比電視采訪記者多,若是研究到某個階段或許可以考慮到當地探索。因為我們需要寧靜的心,所以我向大家介紹一本目前頗為流行的書,書中有談到如何讓自己學習平靜。」

他說完話後在黑板寫了︰

書名和尚賣了法拉利

出版者天下遠見

ISBN978-986-417-877-3

老師接著說,里面最受用的一句話是「速活早死」,與其要忙忙碌碌的過每一天不如靜下心來探索古人的智能。

課堂上的同學馬上記了下來,憶如也不例外,前面幾行她是懂的,可是什麼叫ISBN?她看看左右的同學,好像沒有人對這幾個英文字有問題,憶如等到下課後同學都走了才去問老師什麼是ISBN?

「ISBN是書籍的統一編號,就像我們的身份證字號,每一本書都有一個號碼,全世界的書都有ISBN的編號,如果妳在書店找不到這本書,妳拿這個號碼請服務員幫妳找就一定找得到,如果妳是在網絡購買,有了這個號碼買的書就不會出錯。」

老師並沒有說妳連這個也不懂?他是很有興趣地向憶如說︰「怎麼會想來上這種課?全班妳是最年輕的。」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憶如不敢回答說是因為興趣,因為她完全一竅不通,可是除了興趣外還有什麼可以當成答案的呢?

「流行是吧?現在很流行這個。」老師替她說了,憶如笑了笑,老師說了算!

現在流行的不只是古文明的探索,現在也流行瑜珈,憶如也去學瑜珈,瑜珈的課程包括冥想,千年的傳承至今仍是文明的一部份。憶如好像有一絲絲的了解什麼叫「速活早死」,她歸納出一個重點,速活只會加深皺紋,皺紋多了就是年老了,年紀大就真的離死不遠,她才三十六歲,離進棺材的距離還很遠,遠到她看不見,偉成是自討苦吃,莫名其妙的提早為自己買棺材。

學瑜珈的事憶如沒有告訴婕妤,她去報名的時候接到婕妤的簡訊,她說要跟小徐去逛街。那天過了之後憶如就忘了告訴婕妤,等她想起來時婕妤不在家。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何必像三歲小孩般的報備。憶如這麼想,此時她又不由主的想到她二十歲時婕妤已經要上幼兒園了。

人的改變總在剎那間,憶如漸漸地不再以「靛鑽」為生活目標,搜尋有關老師上課內容的書成為她重要的工作,她也學習「慢活晚死」,放慢走路的速度、每天固定做一個小時的瑜珈,反正一切都改為慢速進行。

直到有一天,她想起好久沒跟婕妤談話;哲人的生活態度是寬恕,唐詩的課程好像也有這麼一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憶如走到婕妤的房門口,輕輕地喊著︰「婕妤?」

房內沒有聲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