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潛伏與發展 第四章 小人物(一)

進入孫公館這座庭院,只見洞然敞開的大門,大門檐下高高掛起十只大紅燈籠,紅艷艷的彩綢縈繞四柱並隨風飄擺,一幅八喜臨門的畫卷,三進院落錯落有致的亭榭樓台,層層別致,別有洞天。

隨著孫晉的地位提高,吃穿住行的檔子也上去了。這不首先不用住書房。按照孫夫人意思搬入---獨門獨院,院落的地面上貓眼草及多羅樹、楓樹的新綠,被雨水濡濕後發出黯淡的光亮;龍牙草、五鳳草、酸漿草、銀線花,這些花草此一叢彼一簇,芊蔚繁茂,長滿庭院,仿佛是將山谷原野的草叢原封不動地搬移到這里似的,頗有江南花香雨夢般的韻味兒,所謂「牆頭雨細垂縴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主臥室不用說啦,裝飾是舒適而人性化的。而屋外的空間,更是一種與自然、與風雨相融洽的環境。假山,水池,花架,欄桿……錯落有致的搭配,別有一番風情。

到時邀幾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不再局限于室內,在庭院里一起享受著陽光,閑聊著心情。一個人的時候在庭院,三兩閑書,一壺清茗,心情也會變得恬淡從容。夜晚的時候在走廊,一把躺椅,沐風而席,靈魂也會不由自主的散懶起來。人生有何求?沒有《蝸居》的為擁有遮風避雨小屋而披星戴月的辛勞,什麼小三,哼,小四小五都有。有家的感覺,真好。有庭院的感覺,真好。

孫晉佇立在庭院內,茫茫然,不知是激動還是沒有反應過來,反正內心興奮得一塌糊涂,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此刻心情。听管家孫福及丫鬟說這里布置皆是孫夫人精心設置的,處處體現出江南風味的細膩。憑這份心思足以讓孫晉感動不已,因為孫夫人知道孫晉是在南方生活長大的,盡量模仿南方花草樹木的環境。

有時孫晉在想,這位孫夫人是不是幾十年前也是穿越者?她設計的居住環境如此接近後世仿古的要求,有超時代的居家理念,若放在後世絕對是個知名的居家裝飾設計大師。

奉天城茶館,酒肆層落擺開從帽子街兩旁延伸而去,街面招牌林立。帽子街是奉天城內有名的熱鬧,三教九流,跑江湖、做買賣、走鏢的。街面上人往熙熙,人聲鼎沸,各種帶點方言叫賣聲不絕于耳,好似繁華昌盛。

昌盛茶館坐落在帽子街東邊。這里旗人漢人老少爺們兒居多,有北京腔、天津腔、山西腔、江浙腔、東北腔,操著各種腔調的,紛雜在一起;有旗人裝束的、留洋的二鬼子西洋裝束、有大馬褂的,那叫一個熱鬧。孫晉今兒個整了副大少爺的派頭(福叔要求的,這樣有孫家大少爺身份),悠悠然坐在那臨街窗口品著茶。對孫晉來說,體現這種民國初年休閑生活只有在電影看過,感覺是那麼一回事兒,但當你身臨其境卻有著別樣的。

孫晉邊喝著茶,眼楮四處瞅一瞅,那兒都透著新鮮。旁邊坐著是管家福叔,這次出來主要是陪孫晉出來制衣服。

孫晉來到這個世界,唯獨感到不對勁的是這衣服,什麼大馬褂、西洋服,特別不對勁,沒有辦法只有這些啊。所以對夫人說了他的意思,孫夫人一听,二個字「照準」,而且要求陪著少爺逛街並到制衣鋪里給他制幾件合身衣服。畢竟奉天城都知道孫福是孫公館的大管家,有他在沒人敢欺負他,本來福叔意思是讓裁縫到家里專門給少爺做,但孫晉說想出去逛一逛。

福叔作為孫公館的大管家,在奉天城還是算是公眾人物,特別是那些個商家。孫福原來是孫烈臣的貼身警衛,打小跟著孫大帥東奔西跑,吃了不少苦。後來在一次戰斗為掩護孫烈臣受重傷。傷愈後,孫烈臣看他做事做人有板有眼,就安排做了孫府大家管。三十多年,從個小伙子到知天命,孫福兢兢業業,府內吃穿住行及衍生品等等都安排有條不紊,孫烈臣及夫人對他挺尊敬的,府里的人敬稱「福叔」。

當孫夫人說出要求福叔帶孫晉逛街,說是熟悉熟悉。老練的孫福就明白夫人意思︰孫少爺要熟悉孫家在奉天城產業,指不定那一天孫家產業落到少爺身上。所以當福叔帶著孫晉在奉天城邊走邊看。無論是酒店老板還是當鋪掌櫃都會滿臉諂媚的笑意跟福叔打招呼,孫福點點頭或揚揚手甚至踫到重要的才會露出一絲微笑,舉止投足保持著孫家大管家的矜持。孫晉跟在福叔旁邊心說︰孫福在奉天城混得還不錯,三教九流都有熟人,看樣子以後還得多向福叔請教。

福叔向孫晉介紹了孫家在奉天城產業大致情況,帶著濃濃的東北腔講了些風土人情,民間習俗。

日落西斜,黃昏後陽光柔柔的飄散在穿梭的人群,仿佛從不吝嗇自己。孫晉靜靜然坐在昌盛茶館悠然的品著濃茶。桌上放著幾個杯子,一個正冒著熱氣的茶壺。孫晉喜歡獨坐在熱鬧中,細細品味濃茶,默默享受這民國的黃昏的落日前最後的輝煌。

民國八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五四」運動興起是中國人民發帝反封建發軍閥主義序幕。自這一年開始中國社會有識之士開始探索各種救國之真理,蘇俄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讓中國知識分子似乎找到拯救中國的曙光。而是北洋政府剩下最後八年的瘋狂。把持北京政權的皖系軍事集團在這一年已是被中國社會所唾棄,皖系代表人物段祺瑞、徐樹錚在日本帝國勢力扶植下繼續出賣中國的國家權益,而且揮舞著日本貸款過來的武器叫囂著武力一統中國。隨著直皖戰爭結束,代表日本帝國勢力的段徐皖系被英美所扶植直系所打敗,

而直系代表人物馮國璋卻在這年病逝,由曹錕、吳佩孚把持著北主張京政權(1920----1924)。可是好景不長︰原來主張南北議和的直系露出統治者獨裁的本來面目。首先是作為國家政權象征的總統權利可以用錢來買的,我們曹大人玩的不是怎麼高明,把全國人民當傻子一樣玩耍,那麼當然也被人從總統寶座上踢出去,真是丟人又丟錢啊。

本來人們看好被稱為「北洋後起之秀」的吳佩孚。吳大將軍嚴于自律,治軍嚴峻,深受統治階層擁護,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封面人物,這可是‘中華第一人’啊。可是這位大將軍也是犯了天下唯我獨尊的獨裁者心態。兩次直奉戰爭,使得老百姓再次戰火摧殘;受英美勢力指使鎮壓工人罷工---「二七」大罷工,制造二七血案。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直系月復背受敵,吳佩孚失敗南下,直系軍閥統治時期告終。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1928)直系垮台後,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權。他們抬出皖系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實際則在背後操縱。段祺瑞提出召開「善後會議」,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各派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縱橫捭闔,敵與友之間根本無一定之分。北方的奉系與馮玉祥國民軍系首先發生矛盾,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系與吳佩孚重新攜手,共同反馮,1926年初將馮部擠出華北。奉系內部,郭松齡于1925年底聯合馮玉祥倒奉,由于日本的干涉而失敗。同時,東南孫傳芳與奉軍激戰,一躍而為五省霸主。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後奉、直兩系在圍攻傾向革命的國民軍的共同目標下「聯合」起來,暫時建立了他們在中國中部和北部的統治,並組成直系和奉系軍閥勢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這個政府由內閣「攝政」。

這時,南方國民革命興起,經過五卅運動,形成全國性的革命**,使廣東革命軍的北伐時機成熟。1926年7月,北伐開始,北伐軍先打吳,再攻孫,最後擊奉,各個擊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國半壁江山。

北洋軍閥在面臨失敗的最後關頭,仍不願意自動退出歷史舞台。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安**政府,自任大元帥,企圖聯合各派軍閥,進行最後掙扎。蔣介石、汪精衛先後進行「清黨」、「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頓,給北洋軍閥以短暫喘息之機。然而為時不久,國民黨各派再度聯合繼續進行所謂後期北伐,張作霖見大勢已去,遂于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帶,向東北收縮。他本人在回沈陽途中,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洋作為一個政治集團完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那些歷史人物鮮活的面孔呈現孫晉的腦海里。這些歷史人物受到歷史局限性及所代表的利益的趨勢而最終淹沒在歷史長河的浪濤里。

孫晉,作為21世紀小人物---BJ消防局一員受未知因素穿越到這個年代,是否能改變這個歷史進程,是否有蝴蝶效應?特別是于自己有關系的老把叔---「東北王」張作霖命運;或者被稱為「少帥」張學良歷史命運。

孫晉現在有點迷茫︰他只是個小人物,來到這個年代,早晚要跟孫烈臣那些生死兄弟打交道,因為他們已經成形一個利益集團,就是說孫晉已經打上奉系烙印,想揭掉是不可能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