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八十章節 臣乃心疾

見到府邸大門洞開,一身當朝丞相服的諸葛亮是一呆。

涌進來的近30號人全是宮里服飾。

為首的是很久不見的吳國太。

其身後是皇後大喬和皇妃小喬,除此外還有龐統、郭家、荀攸、田豐、張昭等老臣。

呼啦啦一票人是涌進東龍第一相的府里。

諸葛亮不敢怠慢,立刻上前見禮,讓身邊下人立刻準備迎客。

除了文臣還有十幾員武將。

陳武,太史慈,韓當,馬騰,董襲,馬超,黃蓋,甘寧,程普,嚴顏。幾乎除了西征的趙雲和張秀,東龍虎威上將軍此刻全部到齊。

內務府大臣還有軍機處軍機大臣都雲集于此。

接到皇後和國太的雙重諭令,誰敢不來。

大家車馬都在孔明府外等候,人全部到齊了才跟老太君一起進來。

吳國太是接過江南香萌茶細細的品著。

眾人都知道吳國太是一直不關心國事的。

此刻文皇孫權還在南島度假,龍皇孫策在戰不列顛未歸。

此刻無人主持大局。

八大臣都告病了,此刻的朝野上下的奏折是堆積如山。

吳國太是輕嘆口氣道︰「吾兒孫策太命苦,年少就帶兵征戰四方豪強,每次戰役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到了快50的歲上還離不開馬鞍去戰場,你們這些做為東龍大臣的,于心何安?」

堂上兩邊眾臣是欲下跪告罪。

被吳國太擺手免之。

吳國太把先前在《百花壇》學府拿來的那張紙條讓小喬皇後當著眾人的面念了一遍。

「空有滿月復經綸,不想對牛空彈,學子大月復便便,滿是糞便肥腸。非是臣等無用,憂慮萬世江山,此等民族禍水,難堪社稷棟梁。」

席間眾文臣面若冰雕,可是武將全哈哈笑了。

吳國太環視眾人道︰「你們誰些的這首詩?能讓哀家見見面麼?」

于是諸葛亮、龐統、郭嘉、張昭、田豐、荀攸、許攸、賈詡八人來到太君面前叩拜。

吳國太一愣道︰「難道這首打油詩是出自各位大臣之手?」

眾人愕然。

賈詡回道︰「臣是最後一句的作者,前面的幾位都是一人一句,不過臣等的話都是出自肺腑。」

在場眾人相視良久,一起哈哈大笑。

原來這首詩還是眾人聯袂而出,真乃人間神品。

吳國太是也忍不住笑了,她收聲道︰「哀家來這里是希望眾臣萬難之中多想想皇帝,他此刻是比你們大家都難,若大一個帝國,放眼看去,蒼穹之下盡皆王土,如果大家不竭誠盡力,難道要把吾兒孫策一個人累死?」

諸葛亮是點頭回道︰「非是臣等不想盡心,可是天下歸一後,朝臣人人自保,為求自己後人永世榮華,不惜無視帝國法典,臣不敢姑息苟同,還請皇帝降旨徹查枉法官吏,以正朝綱。」

吳國太點點頭道︰「這件事我會告知我的兩個兒子,你們此刻不要繼續裝病來遲誤朝政,今後一旦有官員貪污腐化,你們盡可先斬後奏,只需要有真憑實據。」

在場眾臣無不點頭欣喜。

東龍的建國股肱之臣幾乎都在這里了,還有什麼事不能辦的?

吳國太眯著眼看著諸葛亮道︰「智多星,我還有一件事請你加快辦理,就是新羅半島女王給我東龍來的告急文書,你對東瀛國派軍犯境的事有什麼看法?」

諸葛亮道︰「新羅國雖是小國,可是與我東龍有盟約在前,又是禮儀之邦,此刻危難之時我軍必須得派軍救援,何況龍皇早就囑咐我等,一旦東海戰事起,必調派軍船前去相助。此刻一直統御東海船隊的是孫豹皇子。」

吳國太回身看看一邊坐著的大喬小喬,她是知道幾位皇妃也是不容易,她們子女都不在身邊,全部為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帶兵打戰去了。

此刻貂蟬的孩子孫豹也得出戰了。

吳國太一行先行離開,大喬小喬是跟著太君回了皇宮。

幾位武將是個個告退後,八大謀臣是一個沒有走。

幾個在一起合計這個新羅國的戰事問題。

在前天接到新羅戰報時,諸葛亮就從軍機處批發了軍事調集令,將軍虎符派校尉送去了孫豹的將軍府。

此刻孫豹已經提點300戰船出了鄱陽湖面,順江而下出海口而去。

不宣戰,可是兵馬糧草先行了。

這就是東龍軍嚴整治軍的效果。

救兵如救火,不能絲毫遲疑大意的。

23歲的少將軍孫豹早就躍躍欲試了,此刻為了能和自己的弟兄一比高下,他是拿到軍機處的調兵虎符,就連夜趕路去湖口提調兵馬了。

一路趕去新羅國,海面行船最快也要3天多時間。去新羅的王城必需得6天的行程。

所以陸路趕去就花費了1天,江面是用去了2天。

出海口時3天都很快過去了。

接到救急文書是3天前,此刻必須加緊進入新羅戰場。

孫豹統御的3萬水陸兩棲作戰軍團是新訓練的兵士,火槍配備僅一半人數。

而且彈藥補給還在遠遠的南聖姑島。

此刻去救女王兵馬人數甚少,可是這位少將軍是勇武不下其父。

孫豹大軍出海不提。

諸葛亮面對郭家的質疑,他是指著面前的巨幅朝鮮半島地圖是沉思著。

此刻突然撕毀東瀛與東龍聯合國書的,絕對不是上衫景勝君。

在目前狀況不明的前提下,圍魏救趙的攻略還不能實施。

孔明主張派使臣去東瀛島見這位上衫景勝君,通曉雙方意見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于是出使東瀛扶桑島國的人定為郭嘉。隨之一同去的是趙雲長子趙俊,張秀長女張音。

諸葛亮除了和幾位軍機大臣處理幾處征戰需調用的帝國資源外,還負責徹查清理在朝的腐敗官員。

先前4個負責招納學子的文官被內務府拿獲下獄,此刻由田豐在主要審理官吏貪污案。

張昭去南聖姑島調集東龍的軍需,給新羅國的一戰提供最快的軍事補給和後援。

事隔不久,涉及到每年科考才子作弊案的30幾位在朝官員是全部被一一拿獲,徹查這些官吏的府衙,核實的不明來路財產為150萬銀兩。每個縣級官吏一年的薪俸是區區2000兩,府衙和太守的薪俸不過是3000兩,一位地區藩王的薪俸不過是6000兩,而這巨額的不明財富只能說明一個貪字。

貪污國家稅收所得,虛報數字來中飽私囊,利用地方職務巧立明目,收刮地方百姓來侵吞財富為另一個手段。

更令吳國太氣憤的是買官賣官職的事。

原本由八大臣舉薦的賢臣,在下面推薦時謊報人品,以次充好。

把原本選中的才子趕出門外,替換草包去做官來欺瞞朝廷。

孫策坐在羅馬行政大廳上,他正在翻看羅馬醫官上來的奏表。

羅馬統一後這幾年,民心安定,四海升平,不是北高盧威脅,此刻更是一派商業繁榮景象。

醫官把投降東龍軍團的7萬不列顛士兵全部救治完畢,此刻已無大礙。

西去不列顛群島的孫亭傳來戰報。失去女王統治的不列顛王國此刻見東龍大旗就開城歸降。

在東龍治軍嚴謹之下,一路並沒有反抗的軍隊。

東龍大軍每到一城都是宣讀東龍法典,收繳地方貴族武裝武器,歸並土地重新劃分丈量,然後公平的分給民眾去耕種。

東龍帝國的《山林土地稅法》早就深得民心。

既然民心歸附,整個王國就歸附了。

各城選出德高望重的人來當選執政官,此舉使得萬民臣服,一時間東龍大軍是旗開得勝,一路再無任何阻礙。

孫無極治理北高盧已是初見成效,在民眾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後,民心大定。

流落異地荒野的人都回歸了故鄉,山林強匪也是聚不成兵,立刻消失了。

孫策是得知這一切後是心情大好,正拿起一杯紅酒要喝時。

傳令官送來新羅國戰報。

他大怒。

千葉禾子聞听東瀛列島分裂成3分天下,各家老是各懷異心,此刻敢挑戰東龍威嚴向南島攻擊,還悍然大軍進攻新羅國王城。

此舉是自殺的行為。

千葉禾子是立刻去信,呵斥這木下軍團立刻退兵。

木下軍團實際是個有背後推手的傀儡。

沒有一群野心家,就不會有一個不怕死的軍隊。

這些平素叫囂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只是口頭上的屁話,實際每個人內心是想通過戰爭來謀取自己的私利。

這類人首推羅馬的愷撒。

千葉禾子此刻沒有實際把握上衫家軍事大權,所以這些人敢無視她的提醒。

早就看她不順眼的人更是無懼她的威嚴。

家主上衫景勝都快掛了,他信任的人值個屁。

此刻只要有兵權,就各干個的。你管得著麼?

愚者自愚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些人實際上把自己的美好前途全部毀在了無止境的貪念上。身敗名裂是一個事實,而丟性命就太不值得。

羅馬的愷撒也是借著為了羅馬的共和,而四處去打擊反對羅馬的強者,到頭來自己收刮得肚滿腸肥後,他貪婪的想做皇帝。于是他被刺殺了。

我們可以痛斥小丑刺殺他的卑劣,可是我們可以同時唏噓愷撒的虛偽。

軍事家也好,文學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可是一旦出發點是自己,那麼一點私欲的污穢就會涂滿你的人生光華。

對事物的貪婪與無止境的苛求。

這或許就是歷來王者的埋骨之路。

孫策是內心恨恨的道︰「我要踏平你,小小的日本島。」

第八十一章節武者較量。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