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十三章節 決戰時刻

羅馬。哦~!

多麼令雄者神往的都市。

所有的強大武力都想在它宏偉史詩般的巨牆邊一絕雌雄。

不過更多的事實是,能坐在羅馬執政廳寶座上的寥寥無幾。

無論是愷撒還是歷來的王者,無一例外被居心叵測的人給謀殺在它的權力寶座上……

……除了還有政治生涯。

這不是凡人想要的羅馬,更不是理論家實現夢想的城市。

羅馬是一位神的影子,或許因為它不受任何人的掌控。

因為此,來自東龍的孫策是沒有在羅馬的議政大廳的正座上哪怕坐一小會。

在攻佔了羅馬議政大廳後,他直接把羅馬的行政大權交給了羅馬人。除了軍事權。

他接受了羅馬人送給他的橄欖枝,卻把海量的金銀留給了羅馬新修歷代戰亂,損毀的十幾座著名建築。

歸還了迦太基人繳獲羅馬軍團的所有武器和戰士的盔甲,歸還了380枚議員才擁有的議員金戒指,歸還了羅馬的女人還有尊嚴。

孫策在籌劃羅馬戰役前,就計劃在8年內得到羅馬城,但是他的內心不是想得到前面這些所見到的東西,而是虛無縹緲的所謂愛戴。

這或許是不為普通人所真心得到的東西。

可是孫策的一切行為贏得了這些。

羅馬的老人口里所說的就是龍皇,羅馬的年輕人希望給他當士兵,羅馬最喜歡他孫策的就是羅馬的女人。

可是這一切都是付出後的回報。

戰死了無數的東龍軍戰士。

想起跨越望鄉城堡的十萬東龍鐵甲戰騎。

此刻簇擁在孫策身邊的不足5000人。

離開的這些兄弟不是回家鄉去養老,而是骨骸埋在了這異國的土地上。

孫策面前是米蘭那高大的城牆。上面是破爛的東龍戰旗。

或許這一戰下來,站在城頭上的士兵沒有幾個能看見明天的太陽,可是威武雄壯的東龍戰士還是十分堅定的屹立在哪里。

手里的長矛和刀劍仍閃著寒光。他們可以無視自己腳下死去兄弟的鮮血,無視敵人將刺來的刀劍。他們寧願為了一個帝國的皇帝而戰。

孫策身後的5萬銀龍騎士,都向米蘭城下馬行軍禮。

因為這座城邊死去了太多的兄弟。

昨天的戰火就是今天勝利的燈火。

孫策跳下馬,全身的白金盔甲在晨曦中閃著輝光,他腰間的長劍鞘烏黑油亮,尖長的鋼靴使他步伐雄武有力。

他的猩紅戰袍在風中飄飛。

手里的鋼槍頭在閃著寒芒。

孫策是走在松軟的草地上,用手指著面前不遠的米蘭軍團戰旗道︰「我的戰士們。你們從東龍遠道而來,不是想獲得敵人的財富和女人,而是想擊敗無視東龍帝國的敵人。你們昨天有幾萬兄弟戰死了,為了一面東龍大旗,或許為了我孫策,他們沒有失去東龍戰士的尊嚴。我們今天要做的是讓敵人的旗子滾出我們的領土,讓敵人在我們面前屈膝。我在這里,再次帶著大家一起沖上去……」

5萬戰士雷鳴般的吶喊。

孫策和大家一起在胸前畫了一個十字,然後和大家一起上馬,向3公里外正匆忙列陣的敵軍殺去。

米蘭軍團此刻幾乎沒有了重甲騎兵。

和東龍的2萬戰騎沖殺之後,攻城也損失了大量的戰馬。

8萬戰騎幾乎全部在東龍的大戰中死去。

東龍的弓箭和槍炮的確是射殺他們戰馬的元凶。不過射人先射馬就是東龍戰法。

此刻區區8000余騎的不列顛戰團僅能護衛步兵的兩翼,而且還顯薄弱無力。

女王的所有最強戰力此刻所剩無幾。

原本想一舉擊潰米蘭城,直奔羅馬,在東龍大軍遠道來救援前,一舉攻佔羅馬以作為抗衡,此刻一切都言之過早。

而且東龍大軍援軍抵達的時間遠遠超出他們的意料。

快捷的戰報,迅捷的行軍,一貫是東龍的作戰風格。

東龍的戰士和羅馬軍團最大的區別是,每個戰士無論是否能敵對手,他們都敢亮出武器對戰,直到戰死。

事實上大多數的東龍戰士都是在疲累後,被人數眾多的敵軍圍殺的。

5萬銀龍戰騎向不列顛的15萬步兵大陣沖來時。

米蘭城頭的千葉禾子也從城頭的望遠鏡里看見了孫策的大旗,接著她也看見了萬軍中最前列的一個身穿猩紅戰袍的武士。

千葉禾子內心十分的震撼,難道這個心懷刻骨仇恨的男人,此刻是想用5萬騎沖殺敵軍15萬大陣麼?

5萬騎大軍是像一片閃亮的銀河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沖殺過來。

不列顛軍迎著太陽光線,火槍兵的眼楮都很難睜開。

東北方向趕來的銀龍戰團是佔據了天時和地利,此刻更有人和。

不列顛的火槍老兵事實上在前夜已戰死光,無一能幸免。

原本5萬火槍,此刻因為大軍撤離圍城,許多裝備都沒能從戰場上拿回。

事實上,此刻不列顛軍的火槍數不到區區7000把。

而此刻東龍的大軍是5萬全鋼甲的重裝騎士。

一面騎士重盾就達30斤,而且是鋼盾寬0.7米。

此刻東龍的戰馬飛快的逼近。在距離不列顛軍百米時,東龍的騎士是向兩邊分開,形成兩股戰團。

一股向西北,一股向東南。

整個陣列在不列顛軍面前展開。

在整個隊列拉成直線後,東龍戰士的火槍打響了。

不列顛正面接敵截面有一公里長,此刻是彈丸紛飛。

隊列里不停有人馬中彈倒下。

樹立在陣前的鋼盾形成的防御牆上是雨點般的槍彈在亂響。

東龍的火槍威力巨大,遠勝于不列顛軍的滑膛圓彈。

此刻因為有彈殼的緣故,東龍軍的子彈是尖錐形的子彈頭。

而且每次發射都是每人兩連射,不到半分鐘新一輪的排射又過來。

這樣密集的槍彈是可怕的威懾。

不列顛軍即使5萬火槍手,十分密集的聚在一起向一個方位發射火槍彈丸都不可能有這樣密集的效果。

可是在陣前跑成大圓圈的東龍戰騎是輪流的射子彈過來,他們身上的鋼盾和鋼甲都十分嚴實的護衛好自己的身體。

可是從鋼盾的後面射來的子彈是顆顆要命。

不列顛軍此刻感覺到末日的來臨。

因為不到半小時的火槍射擊,使得他們的死傷巨大。

不列顛的前三輪防御人牆都損失殆盡了。

他們戰士的尸體都堆積成了戰壕。

幾乎有3萬人死在這不停的彈雨中。

可是東龍的戰士是不停的騎著馬轉著大圈,靠近不列顛軍的一側時就密集的火槍射過來。

東龍戰士們每人隨身攜帶了至少200發子彈。而且軍需後勤的馬車已經在身後的林地等候戰士前來補給。

十幾車的槍彈,足夠這十幾萬不列顛人喝一壺的。

80米外的射擊,這是不列顛火槍近距離射擊殺傷力的最遠位子。

也就是說即使射中東龍軍戰士,也無非是皮外傷,射中鋼甲防御的子彈幾乎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事實。

全身包裹戰鎧的東龍戰士是無一寸皮肉外露。

此刻東龍的短柄火槍是射程為150米,彈丸比重大,而彈體小,穿透力強。

能在100米內擊中敵軍,絕對是具備殺傷力的。

何況東龍軍距離是80米。

這也是揚長避短的戰法。

敵軍的彈藥不能給己方造成威脅,而自己的卻可以殺傷對手。

這就是孫策啟用這支新兵的用意。

米蘭城頭的3萬東龍羅馬戰團也是長槍射程達190米,有效射程是130米。他們足可以堅守城池。

此刻孫策沒有想一口吃掉這些敵軍的想法,此刻的一戰是一個伏筆。

在5萬東龍銀龍戰騎射完200發彈藥的一半時,他領軍向回撤離。

5萬人,人均100發子彈。可見這500萬發子彈給不列顛軍團帶來的殺傷力。

事實上不列顛軍死亡達3.5萬人,傷5萬。

這還是密集的鋼盾防御的結果。

孫策向敵軍發泄完了自己的怒火後,他向來路撤離了。

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的5萬人再也沒有從米蘭戰場上出現過。

孫策向太子借調5萬戰騎的用意達成。

而且向太子承諾的,不損失一人一騎的承諾也兌現。

5萬銀龍騎士事實上完成了米蘭戰局的外圍戰。

不列顛軍死亡達3.5萬人,傷5萬,幾乎是不列顛軍一半的戰力,在頃刻間瓦解。

太子孫無極也是無法洞悉自己父皇來調兵的實際用途。

自己的父皇給的兵馬,此刻還談什麼借調麼?

諸葛亮事後分析米蘭戰局時提到這一戰的開局。

他認為這是狡兔之戰。

第七十四章節狡兔之戰。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