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十二章節 收降馬騰

能有最好的裝備,那麼這只訓練有素的隊伍就是無敵的。

背負睡袋,後腰掛水壺,手拿長矛,腰插長刀,左手套一個小圓鋼盾,一身重鋼甲,頭戴鋼盔,腳一雙膠底布鞋,腿扎牛皮綁腿,這就是我的長矛士兵的通用裝備。

背負睡袋,後腰掛水壺,左手拿三把投矛,腰插兩把長刀,左手套一個大圓鋼盾,一身重鋼甲,頭戴鋼盔,腳一雙膠底布鞋,腿扎牛皮綁腿,這就是我的重甲步兵的通用裝備。

重騎兵馬的披甲是三層的,披甲覆蓋馬的背面和身體的前部及兩側,就剩肚子沒有包裹。

貼近肉的一層是厚實的粗布,然後上面覆蓋一張皮革,再上面就是竹片甲葉,每片竹片包裹鋼片。

使整匹馬全在鋼片密集的防護下。被弓箭射在護甲上能極大的減少對馬的傷害。

馬的四蹄腿是全包裹鋼片的,關節處還有尖狀的突起,戴上馬鋼質頭套後,整個馬遠看就是跑動的鐵馬。

3萬重騎,其所用的裝備所需的錢財是驚人的。

而我只帶25000騎在征討鮮卑,江南和荊楚我還留下近3萬重騎,那是絕對要防備四面的諸侯來犯境的。

85000重騎,每騎都是耗金十斤的存在。

這多精良的騎兵就是我的王牌軍。

重騎兵裝備是馬鞍左側掛一把長刀,自身腰際掛一把長刀,背負一把鐵胎弓,馬的右前吊帶上掛三把短投矛和有一個3米長矛的掛鉤,另一掛鉤還掛一個30只箭的箭壺。馬鞍後部是掛的小帳篷及睡袋包裹。

馬匹就是行動中的兵器庫。

騎兵一般是拿三米長矛集體沖鋒,槍斷裂和捅穿物體不能拔出來時,才抽馬鞍邊的長刀砍殺,投矛是對對方的盾形陣和矛陣遠距離攻擊用的,弓箭也是有遠距離攻擊的殺傷力的。

重騎兵就是我在戰場上決定勝負的厚重籌碼。

之所以給周瑜配備三萬重騎之多,因為西北面的少數民族都是馬上的游牧民族。

沒有好的精良騎士軍隊,勝那些馬匹數量之巨的民族是幾乎不可能的。

周瑜的重騎前鋒接到斥候的來報,在接近涼州城時,那里的守軍全向西跑去了。

你跑我就佔城。每佔一城就留3000長矛手和一萬重步兵把守,外加3000投矛手和4000弓箭手。

這樣的配備是強有力的守城配置。

馬匹對攻城是沒有威脅的。

周瑜連續拿下三個西涼的重鎮後,6萬步卒都安排完了,每個城都是3000長矛手和一萬重步兵把守,外加3000投矛手和4000弓箭手。

各城都運進上百車的補給和糧草。連弓箭都運進城有30車。要知道一大車箭支就是一萬啊。

不是近6年的籌集和打造,也不會有這麼充足的準備。

下令涼州,西郡,張掖的幾萬軍士好好把守城池後。周瑜開始在斥候的帶領下轉戰。

你跑我就追打你。

不過失去城市依靠的兵馬是不會僵持很久的。

周瑜能跑十二天再回到三個城池里補充一下消耗,然後修整兩天再出擊。但馬騰不行啊。老被周瑜在草原上趕著打。

一年下來他的人馬損失了一半。

其實是有絕大多數的人不想老在草原上跑,一個個離開馬騰,回自己的部落了。

回去的人得知城池里的居民安居樂業,過得很美好。

他們也厭倦了長期證戰的日子。馬騰再來招喚都不出來了。

最後馬騰心說我要來點厲害的給你看看了。

他在一天里,用10000輕騎引周瑜遠離涼州城60里後,把埋伏在涼州城附近的8萬步兵引出來,瞬間包圍涼州城,然後開始強攻。

城頭上箭雨直下,城下是尸體一片。

在城邊百米內,不時有中箭倒地的,靠近城牆的被投矛穿透身體跌落下來。好不易要爬上城頭了,被長矛捅死不少。上城頭的更是淒慘。被砍得成幾大塊,被人當石頭砸下來。

攻了一個小時就死了8000人。

上去的沒有一個活著回來。

:////《星空守護神》

:////《際間道行鬼》

:////《爭雄逐鹿傳》

支持起點正版閱讀,點擊作者書頁。

不間斷的又攻了兩小時,還是上不去城頭。

城下的護城河都被死尸血水填滿了。

看著兩萬人就這樣沒了。

身後得報的周瑜帶30000重騎又殺過來。

在身後追趕了十里,又砍殺了近5000多人馬。

馬騰的心涼了。

15萬人,打了一年,最後剩不到五萬了。

馬騰給周瑜來信,徹底的被打服了。

周瑜讓出一個西郡城來給馬騰。

傳達我的指令,今後建立功勛再獎勵城池。馬騰看見我的30000重騎是垂涎的,早知道我孫策有這精良的裝備,他就不會和我一戰了。

周瑜交給他一套行兵打戰的技巧後,又傳授一些軍備的制作方法。

馬騰成天和我的工匠們泡在一起,他自己也打出了一把好刀,喜不自禁之余,對爭霸天下全然不去想了,成天在屋子里敲敲打打,他在專心研究自己的裝備去了。

平定了西涼,我的側翼又多了一份安定。此刻迅速的平定鮮卑是當務之急。

196年秋。

在周瑜還在草原上追馬騰時。我這邊的草原萬馬大戰同時開啟。

鮮卑是在內蒙古高原的草場放牧的游牧民。

如果收成不好他們必然在漫長的冬季卻衣少食。

北方在10月就提前進入了寒冷的季節,直到第二年的四月才能在草地上看見女敕草。這漫長的七個多月全靠夏季的口糧儲備。

加上西北邊的匈奴還找鮮卑頻頻納貢。

匈奴是統一的部落,經過東漢幾番征討後,內部分裂勢力大衰。他們南匈奴的一支融入了新興的鮮卑部落。

鮮卑實則是內蒙草原上的王者。

195年,南匈奴歸西漢部族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

25000重騎在半路隱去了蹤跡,其實是進入了地下的坑洞。

帶著65000重步兵,我繼續向鮮卑的月復地開拔。

四面的斥候我全部收攏,我就是要讓鮮卑人知道我來了。

對西漢的步兵北方的民族是絕對不放在眼里的。

人家草原上牧馬的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戰馬。

往往人家追擊戰,一民戰士帶兩匹備用的馬,連續的換騎,這飛跑的速度不是你能比擬的。

我的重騎即使跑得再快,也是不能和換騎得鮮卑人追著干的。何況重騎的馬速我是限速的。

馬背上坐個百十來斤的人,加上全套鋼甲和裝備,馬不算自身的披掛,就負重200斤有余。加上鞍具和馬的防護披掛,實則是一匹馬背負近300斤跑路。

一直只能用馬的中速趕路,這樣能堅持馬的耐力。就能跑得更遠點。

得知我孤軍深入北地,只有不到7萬的步兵,鮮卑族人撤去了他們駐扎地的游民。

這時的北邊游牧民也開始種植少量的植物。有部分人是靠開墾和種植來補充口糧的。

11月進入原鮮卑人的駐地,這里只有土胚房屋幾十座。

此刻早人去屋空。連屋子里的瓦罐都沒有滴水。

伺候在十里範圍沒有看見任何的人跡。

令士兵在此地安營扎寨。

160大車的木柵欄立刻被安裝在營地的外圍,兩道木柵欄相聚3米。中間開挖兩米深的壕溝。取出的土堆放在第二道木柵欄後形成高台。

營地中的帳蓬按井字型排列,長矛手在土台上放哨,重步兵在各門站崗,和營區內把守庫房貨堆。

弓箭手在營區里來回游走巡邏。

坐在大帳里,收到使者的回信。強悍自傲的鮮卑部落頭領不認為我有實力和他們一戰。拒絕了我合並部落,駐地開墾的安頓游牧民的計劃。

說來也很難,廣大的北地游民數量驚人,但年年干旱少雨。能提供羊群馬匹吃的草料極少。游民彼此之間還是矛盾重重。

彼此的搶奪和殺戮的事頻有發生。

很多在外掠奪和征戰的男子回到原部落時,自己的家人可能都被別部的人殺了,女人也被搶去了。

如此的局面,作為干旱時期的大頭領在忙于自己的內部調解都應接不暇。

他此刻都無力平衡草原上眾多部族的瑣事。

此刻的鮮卑大頭領正在聚集各勢力大的部族討論此番南下的掠奪計劃,此刻得知一支人馬突入到他的領地內部來了,他有點頭大。

打這只隊伍吧,一路看不見任何破綻,刺蝟般的防衛,簡直是燙手的山芋。

(注︰鮮卑族中國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東胡族的一支。秦漢時從大興安嶺一帶南遷至西刺木倫河流域。曾歸附東漢。匈奴西遷後盡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萬戶均並入鮮卑,勢力逐漸強盛。西元2世紀中葉首領檀石槐被鮮卑各部推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軍事聯盟,分東、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統領。東漢遣使持印綬封檀石槐為王。鮮卑以游牧為生,善騎射。)

第二十三章節彎弓獵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