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章節 鐵甲無敵陣

父親的1100名士兵每天都清早起來,從半山兵營下山,人手一對木桶去湖邊提水上山頂.

這是做何呢?我特意打制的木桶是尖底的長木桶,每桶裝滿是12斤水,這樣每天都提三趟水上山頂,灌注山上的幾個大水。

十個巨大的木圓桶是不到月余就全盛滿了水。

不過眼見得士兵們練就了一身的蠻力,胳膊的肌肉都變得更緊繃結實。

我看著羅列成11個方陣的士兵們,我開始真正的布陣練兵了。

原本兵士是很少有人拿盾的,何況是鋼盾。

即使是木質盾,都是經過特意的打造,西漢畢竟沒有更先進的技術能力。

但我能用木條拼合,在外緣包裹鋼片的辦法,很輕易的就用不多的木料做了400面大盾。

其實木條的側面用鑽孔埋竹楔子的辦法就解決了拼合的難題。即使盾被部分破壞掉,只要拆開盾,換新的木板就可以,不用把盾牌丟棄造成浪費。何況我的這400面泡油的厚盾是兩層的實體,在最後的竹板面外層是木板面,這樣兩種材質十字交錯後用縱穿條板的鐵釘緊密的結合成雙面盾,在朝外的盾面覆蓋一層鋼片,用鐵釘打穿盾面,使之三層材料完全的彌合,這樣橫置的木條和豎直的竹條就和鋼片組合成了復合盾牌。

這種盾比同樣厚的木盾要輕很多,但抗穿通透能力要強上三倍,即使拿我打制的鋒利投矛在50米內直接命中,都不可能通透。

此刻1100名士卒分成11個100人隊,100人隊每排15人,7排為一個方陣。

11個方陣又羅列成三個方陣為一排,一共三排,最後是兩側各橫置一個百人方隊,護衛側翼。

這樣三列方陣可以前後靈活抵抗來自各面的攻擊。

外側和前後排的士卒每人有一面盾,這是為了抵御外來的箭矢所配備的,中間的士卒除了拿一桿長5米的長矛外,每人背負三根長1.2米的投矛。

投矛是前鋒呈三菱形的實質,具有強烈的穿透力。

此外每個士卒都配有一把細長的刀,其實就是日本刀。

1100名士卒在收割後的打谷場上羅列好陣型。每人手握一根近5米長矛,按我的辦法列成刺蝟陣型推進和後退,一邊不斷的前後按口令掉轉矛頭。

這樣羅列好幾種陣法後開始讓其分為兩邊對立陣營對練變陣和刺殺。

再加上各種情勢下的變陣和替換人手的辦法。先開始陣列亂七八糟的,不過訓練了月余後效果和默契是長足的進展,一個個豆腐塊似的方陣看了令人生畏,那密札札羅列的鋒利長矛是絕對的人肉穿透機。

高1.1米的盾,在盾的右上角處有一個凹陷,那就是立好盾後好架設長矛穿刺的所在。第二排的人把矛架設在前排人的肩頭穿刺,這樣的陣法是萬人敵。

一邊的田間是500弓箭手的練習場,在挑選合適射術的人後,我開始逐步的訓練和篩選淘汰。

17到30多歲的人都合適做弓箭手,不過我要的是神射手。不過幸運的是我能有時間去訓練出來。

800人在練習馬術,其實只有400匹馬,這樣就有了挑選的余地,能有好的輕騎,我不久就能有自己無敵重騎了。

周圍來參加隊伍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畢竟兵慌馬亂的時代,很多人都沒有了生計。

即使經過訓練沒能達到我要求的百姓,我都安排事去做,有的會圈養牲畜,有的會編制和挖掘。如此一來,沒有人在閑著無事。

我的采礦隊也在半月後出發外地,他們按我給的樣品石頭,去找鐵礦和金屬稀有礦產了。

眼看過完年就是公元186年,我努力的督促大伙奮力的工作著。

士卒不分晴雨的操練,早上提水練力後就練單兵拳腳和刀術槍術,然後一起排列方陣對練。用過午飯後大家休息好,我就給大家講述戰斗的幾種實例。比如攻城戰和守城戰的打法,還有如何和士兵產生默契配合的戰斗效果。

講述了戰壕和戰術的配合還有籬笆牆的臨時建立能抵擋箭雨和投矛的進攻,在憑借的木柵欄後如何拿長矛逼退敵人的方法。

士兵們都有了各種戰術的概念,這對今後的攻擊戰和防守戰斗是有絕對作用的。

:////《星空守護神》

:////《際間道行鬼》

:////《爭雄逐鹿傳》

支持起點正版閱讀,點擊作者書頁。

我父親孫堅在年前又帶回來300募集來的兵士,還有近800的工匠,30多車的礦石和材料。

我把1100人的長矛方陣在父親面前演示了一遍。

看著前排的士卒架盾刺殺近十次就後撤,父親不解的問︰「你難道不怕對敵時回撤會使自己的人以為是潰敗麼?」

我淡定的說道︰「不斷的練習,士兵們是不會逃跑的,嚴格軍紀是不容情的,在戰時逃跑和慌亂的一律處刑。」

父親點點頭,看著分兩邊對峙長矛陣的方陣,他十分佩服的微閉著雙眼在欣賞著練兵。

看見100騎射跑馬過來,一溜的目標瓜果全被射落,他不由興奮的站起身來叫好。

孫堅︰「伯符,看來你是帶兵的帥材啊,為父都自愧不如也!」

我命人把一套鋼甲拿過來遞給父親。

孫堅一看就驚愕得說不出話來。

能帶護臂和護腿的全身鋼甲,這可是我耗費心力畫圖紙,然後分部件一一讓鐵匠打制的。

頭盔也是全防護盔,只在眼處留幾道細縫,即使是面對箭雨,頭都不可能有多大損傷(看起來像個痰盂扣在頭上)。身上縱然是被矛大力刺中,無非是人借力飛出,落地都不會跌壞身體,因為鋼甲的襯底是厚實的多層布料,這導致甲冑穿在身上十分的舒服,靈活的各關節部位做得不錯,使人不會笨得像頭熊。

不過我沒告訴父親,我的盔甲是拿鋼片打制後全部用碳粉加了硬度的,和白銀般的鋼甲比起來,我的黑鐵盔甲更是了得。

在年後,積雪融化,我們募集的三千人馬全部訓練完畢,帶回來的新戰馬也分配給了它的主人。

站在點將台上,我面對1100人的長矛步兵,400長矛輕騎手,和100騎射手,500弓箭手和300的投矛手。500重步兵,和100駑矢手,我感覺身上的擔子一下輕了下來。

我們的後院外更是新坐落的造紙作坊,玉刻作坊,和布匹織造作坊。

就連喂養豬和雞鴨都有了專人負責管理和宰殺。

和父親家人坐在打造的火爐邊,看著燒的通紅的炭火,我知道來年必有一場大戰要打,畢竟幼虎要稱王靠的是自己不斷打拼。

186年(漢中平三年)。趙慈起事,武陵蠻反漢,鮮卑攻擾幽、並二州。

不過我沒等朝野傳來消息,就開始打點人馬了。

我派兵丁給周瑜去信,指派他趕來吳郡,在我打點好軍務準備好北上時,這個小時候就常來玩的好友提前趕到。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西南)人。

和我同年所生,只比我小月份的伙伴,一見面當是十分的親熱。

在點將台看過我的三千兵馬操練後,公瑾感慨的說道︰「伯符,君之前途未可限也。」

我拍拍他的肩頭,把一口日本刀遞給他。

早就為他精心打制了這把刀,不過我沒預料他看見刀後是十分的淡定。

誠然,歷史上行軍布陣的將材是極少親自出陣的,除非戰局緊急。周瑜是沒親自打過幾場硬戰的。

主帥老是上場,那即是說手下兵將無能。

我對公瑾誠懇的說道︰「此番和父親北伐蠻夷,必能凱旋,不過你要做好遷地的準備啊。」

看著田間操場里熱火朝天操練的兵馬,來回穿插的戰陣。

我滿意的點點頭,我許諾在3年里就給每個兵士分配田地,我知道我的話說出口後,面臨的一戰是絕不可避免的。

隨後公瑾和我查看了幾個工坊,看到打造的精巧農具,他也贊許非常。

公瑾在我身邊我更會是如虎添翼。

我淡然道︰「天下紛亂,百姓疾苦,能一統天下非你我不能,不過今時你我羽翼未豐,必要養精蓄銳,操持家政,今後方可與強敵爭雄。」

周瑜點點頭︰「我與兄頗有默契,你帶兵征討,我在這給你籌措一切方可。」

我把一本手抄的兵法和戰陣的書遞給他,還附上一本兵器手冊。

周瑜一看就是狂喜非常。

真的是將帥之材就愛好書啊,不過人家看不看《公子》我是不肯定的。

我最後說道︰「此番一戰必打個大勝圓滿回來,你除了趕制器械,冶煉金屬,研制農耕和開發礦石外,需征召十歲頑童操練兵馬。」

周瑜點點頭︰「兄和我想得一樣啊,這亂世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平復。我只想在十年以內和兄定江東,平巴蜀,然後和北蠻一決高下。」

我點點頭,和公瑾說話就是對路,說什麼都是一唱即合。

我清點所有的隨行物資後,拔營起寨的日子也定于明天。所有兵士都在前天放假回家,今晚就可以回營準備開拔了。

(邊章、韓遂在涼州制造騷亂,中郎將董卓前往抵御討伐,未見成效。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

第五章節初戰告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