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一章 淮河南岸

第二十一章淮河南岸

「報告元首,以英國一個印度師,一個新加坡團,一個緬甸團,一個澳大利亞團組成的三萬遠征軍,以及安徽革命黨的第一師第二師,部分地方武裝,集結于淮南,我軍第一師轉移至上窯,溪泉布防,另第四師南上九里塘,並進行工事挖掘,第一混成野戰炮團進入蚌埠,工程團人員已經就位。」鄧森愁眉不展的看著地圖,他沒想到聯軍竟然兩線攻擊,不得不使用有傷天和的方法,這個方法他原本是不準備使用的,畢竟代價太大,但是事到如今在百姓生死,與自己存亡之間他還是選擇了自己。

「命令休整之第三師馳援蚌埠,東部防線由第一師防御,另外第五師南下一旅,北方諸多鄉鎮民兵發放作戰武器,不管南方打的怎麼樣,北方絕對不能放松警惕。」這段時間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大開方便之門,德國人與鄧森的交易盡皆從此處進入皖北,對于德國,鄧森有著出奇的好感,蓋是因為他乃是後世穿越的原因吧!

「元首,我軍接連大戰,雖然子彈炮彈較為充足,但是火藥奇缺,若是沒有火藥兵工廠的子彈生產線就無法運行了!」鄧森在開戰之初便購買了高達一千萬發子彈,後來德國人又支援三百萬發,可是僅僅泗水東部阻擊戰就消耗掉四五百萬發,如今戰斗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沒有火藥生產線都成問題。

「一步一步看吧!如果那幾個計謀都不能取得效果我們也只能殉國了!」火藥都被鄧森收集起來制造炸藥包了,現在用于兵工廠的火藥極少,可是鄧森也沒有辦法,上海地區的武器被禁運,德國那邊也只是答應看鄧森對于英國人的作戰成績而定,德國給鄧森畫了一個很大的餡餅,貸款,武器,軍官,甚至幾艘內河炮艦,而要求就是鄧森所指揮的皖北鐵血軍盡可能的消耗英國人的力量。

相比于別人,鄧森更知道德國與英國現在的態勢,就像布爾戰爭一樣,德國人支持,只要世界上有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反抗英國,德國都樂意提供幫助,以消減英國人的實力,這遠東地區作戰與歐洲作戰不同,即便是僅僅一個旅的人馬,日月所需就大的驚人,否則英國也不會在布爾戰爭中消耗二十億英鎊的損失,如果鄧森如同布爾人一樣,可以給與英國人巨大的殺傷與消耗,德國人當然樂見其成,而且鄧森也知道,只要打退列強這一次進攻那麼就可以挽回局勢,英國現在雖說不是日薄西山,但是也後繼無力,日本正在忙著還日俄戰爭的賠款,軍隊不可能多派,而且作為島國,日本現在還沒有決心進攻並想著吞並中國這個龐然大物,至于法國,現在的法國估計正在和德國軍事競賽。

按理說鄧森皖北之地雖然不大,但也不小,而且有近千萬人口,比之布爾人要強大的多,可是德國出于對中國人的不信任,所以對于支援很謹慎。

「淮南阻擊戰,以李方作為戰地總指揮,總之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以邊戰邊退將敵人吸引到九里塘長青等地。」鄧森現在已經不去想著戰爭傷亡了,自開戰以來,鐵血軍付出了萬余傷亡,第三師幾乎陣亡近半,編制全部紊亂,就是此次休整估計也難以達到之前實力。

蚌埠現在處于軍管狀態,大量百姓市民遷往淮河以北,整個蚌埠內聚集著包括地方警備民兵,一線部隊三萬余人,而整個淮河以南,鐵血軍的人數達到史無前例的七萬,幾乎與英軍持平,可是所有人包括鄧森都明白,佔據著火力優勢,裝備大量火炮,重機槍的英國軍隊不是那麼好抵擋的,蚌埠後方已經建造了十二條堅固浮橋,如今河水暴漲,因為到達了雨季,在如此情況下進行浮橋安設極為困難的。

「起立……」

蚌埠前線指揮部,李方進入會場之後,會議桌上的各師各旅長官紛紛站立起來,這是鐵血軍的規定,一切正規化。

「請坐!」李方還了一禮,隨後叫大家坐下。

「現在由尤參謀長來講解一下如今形勢。」鐵血軍中團一級均有參謀長,其參謀長普遍軍餃都與部隊長官低一個到兩個階級,此次作為戰地參謀長的是一師尤傳龍,是尤集鎮出身,留過洋進過軍事學院,雖然說不算什麼大才,但是也不是庸才。

尤傳龍得令之後拿起指揮棒,走到會議桌李方後面的大型作戰地圖之下,輕輕的點了點淮南說道︰「如今,英國侵略者,以及革命黨叛國者七萬軍隊,以英國印度第三師,以及兩個殖民團為主力,目標直指我部控制下的溪泉,而三萬余革命軍部隊則從背面進攻上窯,英俊此次聲勢浩大,重機槍初步退散有近兩百挺,火炮二百門,其中一百二十毫米口徑以上火炮不低于五十門,火力優勢明顯,純白種人作戰部隊一萬三千人,分別是印度第三師第一特種團,新加坡團,緬甸團,澳大利亞團,另外印度土著四個團足足兩萬人,也就是說進攻我溪泉的敵人多達四萬左右,而上窯方面革命黨第一師以及地方武裝人員三萬余人,重機槍三十余挺,大小火炮二十余門,不過其作戰力量極差。

自革命黨宣布幫助英國進攻我方之後,大量革命黨知識青年,愛國人士盡皆退出軍隊,或者退出革命黨,所以我們的作戰方略與初期做了一個極大的改變,現在我宣布最高軍部,元首下達的作戰命令,全部起立!」

「八月四號電,著第一第四師為主力部隊防御溪泉,以第三師萬余人防守上窯,第五師南下第二旅游動與上窯北方,隨時準備給予革命軍一致命攻擊,另鐵血軍獨立混成炮兵旅參與溪泉戰斗,總之溪泉之戰斗必須堅持四天以上,即堅持到八月八號,不管發生任何情況八月八號晚九點以前,所有軍隊必須轉移至淮河以北,並保住浮橋,以期反攻,戰斗之時若有俘虜禁止槍殺,但凡不服從軍法者就地槍斃。

八月四號,最高軍部,鐵血軍元首鄧森令,民國二年四月電!」

「大漢民族萬歲,元首萬歲,堅決完成任務!」所有軍官不管是師級少將,還是旅級大校紛紛起身。

「很好,其實此次我們完全有戰而勝之的把握,我們不用進攻,只需要防守,敵軍來攻不過四萬人,我守衛之軍隊,多達兩師以及大量地方民兵,高達五萬人,在人數上我們還是佔優勢的,而且我軍擁有重炮五門,其他大小火炮七十門,土炮臼炮二百多門,雖然遠程打擊力度不是太強,但是我我軍身處戰壕,比之敵軍還是有些優勢的。」此突破不是鐵皮炸藥拋射器,而一種鄧森兵工廠簡易制造的一種發射六十毫米口徑的臼炮類似小型火炮,身高不足一米,重量四十公斤,由德國進口鋼材,底部設計一處撞針,前方有一處可活動炮架,但因為制造匆忙與後世迫擊炮無法相比,射程一百三十米,鐵血軍一共有二百一十門,其中一百七十門是委托上海日本兵工廠制造,當然是以別的方式,鄧森鐵血軍軍用兵工廠僅僅制造出四十門,蓋是因為人手不足。

「這種小炮雖然能夠給與我們火力支援,但是我們缺少抵擋敵方重炮的工事材料,如今工事盡皆是土木工事,根本沒有混凝土,一百二十毫米以上重炮輪番射擊,不足半個時辰我們前方戰壕就可能被削平半米左右,我第三師在泗水與日法軍隊的做戰爭就遇到這樣的問題,敵軍因為不能突破我軍防御,而進行無止境的炮火轟擊,我們幾大部分的傷亡都是因此而起。所以我們必須想出一個可行的方法盡量減少對方重炮對于我們的威脅。」第三師就是袁律率領在泗水運河西抵抗的軍隊,幾天的戰斗,第三師傷亡一萬四千多人,第一旅陣亡團長兩名,營長近七名,連排長數十名,幾乎第一旅的編制都沒有了,被稱為鐵血軍悍將的郭淮,也因頭部中彈昏迷不醒,被送往後方。現在對于重炮,袁律算是心有余悸了。

「可是能有什麼辦法那?」李方雖然身為這里最高指揮官,但是他的作戰經驗還不如袁律多,除了少數旅級軍官是高小畢業,鐵血軍還真沒有什麼特別高級的軍事人才。

「我覺得可以將戰壕進行挖深,以抵擋敵軍重炮轟擊。」趙廣興作為第四師的師長,很少發言,但是此時他也想出一個法子,不過是最簡單,也是最不能的法子。

「那樣不行,我們戰士的身高都在一米七左右,戰壕的深度最多兩米,如果再深對于作戰不利。」幾名師旅長開始激烈的討論起來。

「報告!最高軍部傳來電令,鐵血軍總參謀長將于半天後抵達,作為此次戰斗的副總指揮,要求所有人員必須配合副總指揮指揮,要求總指揮李方與其真誠合作!」就在眾人討論的時候,突然電報部門的人員到達,在李方面前宣讀了一份鄧森親筆簽名的電報。

「總參謀長?我們鐵血軍什麼時候有總參謀長了?」所有人都莫名其妙,鐵血軍從來沒有設定這個職位啊!怎麼天怎麼突然有個總參謀長到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