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

趙家大老太爺趙進,就是劉應東的親生祖父,五十歲那一年出門巡視家里的生意,一去三年未歸,回來時便帶著沈氏,還抱著個男孩子,說是他在京城續了弦。

趙家人剛開始還歡歡喜喜大肆慶祝,畢竟他們家人丁單薄,大房只有趙慶明一個兒子,現在又添新丁,的確可喜可賀。

不久,二老太爺趙煥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他大哥,把京城專營麻產品的鋪子,作為聘禮,給了沈家。

趙家是做麻產品發家的。以前這里沒有棉花,富人穿絲綢,窮人就穿的麻衣,蓋的麻布被子,就連冬天,都是一層一層的麻衣套身上,再加上平日人們用的麻繩、麻袋等等。趙家幾乎壟斷了方圓七八個縣的麻產,可以說是日進斗金。就算王家在當地推廣種棉花,麻產品市場一下子萎縮大半,但那仍是家里很重要的一個來錢途徑。

沒有分家,老大憑什麼把家里的生意這麼拱手讓給岳丈?二老太爺很憤怒,但他們兄弟以前感情還不錯,這口氣,二老太爺硬硬咽了下去。

沈氏嫁過來,說是帶了多少的好嫁妝,但那些名瓷古畫,趙家人都不識貨,不知是真是假,而他們能估價的金銀玉器,沈氏卻並沒有多少,並且,她的嫁妝,沒有一個鋪子、莊園。

二老太爺覺得大哥上當了,沈氏竟然還振振有詞,說家里銅臭肆虐,沒有文氣。她弟弟十三歲都考中秀才了,趙慶明也十三歲,還傻傻的只知道吃喝玩樂。趙家人丁單薄,後繼乏力,不如讓他幫助父親打理家中產業。

意思是趙慶明不是讀書的材料!她這樣做難道就不是銅臭肆虐了?趙老太爺五十歲娶了個二十歲的,對小妻子言听計從。

首先暴怒的,就是嫁到梅林鎮的張老太太,趙家大小姐。她花了大價錢,托人把弟弟送到河東府最好的洪洞書院。

趙慶明很爭氣,十五歲開始下場考試,一路順風,從春天考到秋天,已經是舉人了,比沈氏的弟弟厲害多了。

沈氏一改往日高傲的模樣,把趙慶明夸成人中龍鳳,不顧全家人反對,蠱惑著趙老太爺讓趙慶明赴京城參加春闈。在洪洞書院讀書不許帶奴僕,趙慶明赴京,身邊的小廝和長隨都是臨時指派的一對父子,他在客棧得了病,這對父子竟然卷了全部家當逃跑了,不然,趙慶明怎可能被客棧趕出來?

大家都認為這是沈氏在搗鬼,偏偏趙老太爺為她撐腰,趙大小姐一怒之下,和父親斷絕往來。她的夫家是大地主,整個一個山坡都是種麻的,現在趙家的麻業鋪子掌握在沈家手上,張家生計一下子就艱難起來。

張老太太是個女強人,果斷把滿山的麻田挖了根改栽核桃、柿子。梅山縣的柿子甜美多汁,是河東府的特產之一,柿子成熟,賣不掉還能曬成柿餅,副產品柿子的皮曬了都能賣錢。不僅如此,張家還和生意的對頭王家聯合,做棉花生意。王家以前在京城打不開局面,張老太太便把以前趙家麻業店里的掌櫃從沈家挖了出來,王家在京城的棉花生意立刻就扎根發芽,開花結果,而張家也趁機分了一杯羹,插足到這個行業里來。

張家很快超過趙家,成了衛城縣首富。

趙老太爺沒有看到這些,就在長子遠赴京城參加春闈後,他就病了,糊里糊涂的,有時候連弟弟都認不出來,沒多久就死了,而趙慶明卻被瞞著,他竟然不知道老爹去世,幾年後,他中了進士回家時,沈氏竟然撒謊,說她派人送信了,還說趙慶明撒謊,這事又沒法證明到底誰對,吵來吵去,不了了之。

大哥撒手西去,二老太爺這才發現,家里好些生意都是賠本的。他拿著賬簿和沈氏對質,沈氏領著兒子趙慶林哭天喊地,說小叔子欺負她孤兒寡母,她一哭二鬧三上吊,把趙家攪和得亂成一團。

二老太爺放棄了很多家產,和老大分家了。

趙慶明在外遇難、結婚的信件,都落在沈氏的手里。

洪氏死了之後,趙慶明悲傷欲絕,還是他的女乃娘,帶著女兒從趙家偷跑出去,幾百里路走了一個多月,去了河前縣,母女倆精心照顧,趙慶明終于再一次大難不死。趙慶明要娶女乃娘的女兒為妻,趙家上下全都反對,連女乃娘母女都不肯答應。但趙慶明也不肯娶沈氏給定的親,就在僵持不下時,家里忽然來了個客人,說是女兒當年和趙慶明定了女圭女圭親。

趙老太爺有一次出門做生意,路上遇到強盜,被一個陸姓壯士救了,他無以為報,便和人家定了女圭女圭親,後來那陸家去了江南,十幾年杳無音訊,大家都不把這當回事了,沒想到現在找上了門來。

陸家姑娘已經十七歲,這在當時,算剩女了,趙慶明是重情義的人,覺得理應報答陸家救父親的恩情,便安頓好女乃娘母女,回家完婚。結果半個月之後,陸氏行為不慎,讓趙慶明看出破綻,她竟然是沈氏的外甥女。

陸氏一口咬定,她父親就是當年救了趙老太爺的人,還拿出信物,趙慶明只知道是一塊玉佩,到底什麼樣兒的,卻沒見過,他一肚子怒火無處發泄,又沒有理由休掉陸氏,便只身去了河前縣,從那以後,再也沒有進過長房的大院兒,就是回家祭祖,晚上也要住到大姐家。

可惜女乃娘的女兒和他一起生活十五年,也沒有生育,陸氏僅有半個月時間,卻生下了趙東貴。

趙慶明在河前縣領著百姓築堤抗洪,那大壩現在還好好的,他卻累死了。噩耗傳開,全縣百姓失聲痛哭,自發縞素三天,為其守靈,這消息傳到京城,皇上下旨旌表,恩蔭妻、子,可恨那陸氏還得了一個七品夫人的誥命,趙東貴也有個八品的官餃,長大後,在兵部得了個實缺,就是專管給軍戶發糧食的,官兒不大,油水不小。

河前縣的百姓,卻只認那女乃娘母女,有十幾家大戶,捐出銀兩,為她們買了上百畝地,這母女靠地租過日子,听說日子過得極淡泊安寧。

葉兒在兩天時間里,就知道了這麼多。背著人,劉應東悄悄告訴她︰「這些都是真的,和我以前打听到的差不多,衛城百姓都是這麼傳的。」

葉兒覺得很棘手,這沈氏還真是個滾刀肉,為了錢財,無所不為,什麼尊嚴體面,甚至連青春都能出賣,臉皮夠厚,心地夠黑,手段也夠狠。

女人一般是不能進祠堂的,不管這陣子沈氏如何鬧騰,二老太爺還是如期開祠堂祭祖,先迎了洪氏的牌位進去,讓小一輩的都祭拜了,接著把劉應東的本名趙東臣記上族譜,連正兒,都叫了趙正顯,是趙家嫡出的長子長孫。

葉兒這天,也去祠堂祭拜,女人一輩子,就這一回,只有進了祠堂,她才能上族譜,是妻子的身份,否則,就是妾,大概娶為妻奔為妾,就是這麼來的。

陸氏說她嫁來時,趙家並沒有告知自己是續弦,她不承認洪氏,還拿出自己的官身想要壓制二老太爺,不想二老太爺拿著知縣大人的判決,和陸氏爭辯,兩人誰也說不過誰,陸氏最後帶著兒子走了,這些年,趙家除了沈氏和其爪牙,其他人看她時都是白眼仁,背後說她是騙子,她也沒臉在這里生活,便跟著兒子搬到安平城去了。

不管沈氏、陸氏承認不承認,反正劉應東這個趙東臣的名字是叫定了,平日里,大家都叫他趙大爺,葉兒則叫趙大*女乃,小正兒,是大少爺,臘月則是五小姐,二老爺的兩個兒子,一個生了兩個女兒,一個生了一個女兒,都比臘月大,臘月前面還有一個,葉兒猜想是趙東貴的女兒。

趙家還真是人丁不旺,二老太爺大兒子兩女一男,二兒子僅有一女,趙東貴也僅有一女。

葉兒夫妻在衛城住了十天,把趙家族中的長輩全都拜訪了一遍,也接受了比自己小的族人的拜見,然後,就去了梅林縣看望張家老太太。

張老太太經過一個多月的醫治和調養,已經恢復了健康,葉兒跟著丈夫,帶著一對兒女,恭恭敬敬給老人磕下頭去。

「起來,都快起來!」張老太太伸手把佷子往起拉,眼淚婆娑的說道,「東東,東臣,我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今天,你回到了咱們趙家,嗚嗚嗚,你爹爹後繼有人啦——」

張家的二媳婦扶了葉兒起來。大家安慰了老太太,看她情緒平復,這才繼續見禮。

張老太太只有兩個兒子,都比趙東臣大,老大急急從外地趕回來,就是為了表兄弟能早點見這一面,剛開始,大家少不了哭哭笑笑,兩天後就好了些。但說起趙東臣的坎坷,張家人還是感慨萬千,老太太更是眼圈紅紅,這天,趙東臣就要離開了,他拉著姑母的手,安慰道︰「不經風雨,哪里見彩虹!我趙東臣就是福大,劫難越多,活得越旺,姑媽,表哥表嫂,你們就別難過了。」

一席話把大家都說得展顏而笑。

又在王老爺家徘徊了幾天,趙東臣在返回草甸子前夕,想去祭拜米氏——他心中的女乃女乃。

葉兒帶著孩子,陪他一同前往,順道把劉家的地契房契給了劉三爺。

「我今後就叫趙東臣了,三伯,最好呢,把這地算作公產,用于供養孩子們讀書吧,也是我爺爺女乃女乃對咱劉家的貢獻。」

劉三爺見趙東臣這麼尊重米氏,心里罵著劉善民蠢豬,面上卻對趙東臣連連點頭。

一家人沒有多停留,掉回頭便往郭鎮走,剛一出村,就看到路邊小樹林里有人探頭探腦。(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