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

柳苗坐堂沒幾天清河鎮就傳開了,柳家醫館有個漂亮的女大夫,醫術好人又好,就是有一點兒——診費收的高。

當然,這也是個別人傳的。

清河鎮這地方莊戶人家多,大多沒有多少銀錢,方圓百里內又只有這麼一家醫館,柳苗收診費那也是看人下菜碟的。

鎮上一位穿著破爛的母親給孩子看病,柳苗就沒收一份銀子的診費,就是那藥費小安都是半買半送的。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但柳苗坐堂第一天收了人家十兩銀子診費的事兒太過驚世駭俗,一時間倒是在清河鎮傳的沸沸揚揚。

柳苗也不在意,曲老頭第二天就上門說那方子有效,還送了柳苗兩只老母雞來,說是給她補身子用。

柳苗當時就懷疑老頭是不是背地里調查過她,不想收老頭的禮,結果老頭二話不說留下老母雞就走了。柳苗無奈,只好告訴小安收了,最後干脆中午在後院給炖了,還放了一些藥材做成了補身體的藥膳。做好了後柳苗讓小安給老兩口送去了一只雞。

這些都是小事兒,隨著柳苗開始在柳家醫館坐堂,漸漸的開始贏得大家的好感。

做大夫的,在啥年月都是招人尊敬的職業,當然,那前提是你得有醫德。柳苗是個和善的性子,給人治病都是本著治好的原則,即使有不確定的病也不妄下斷言,一時間在醫館坐堂也是順風順水。

柳苗粗略算了一下,坐堂大夫一天可不少賺啊,累是累了點,可刨去最初賺的曲家那十兩銀子,柳苗每天都有幾錢銀子的進賬,好的時候甚至能賺到一兩銀子,這還是她在好多窮人不收診費的前提下。

這不過七八天的收益,不算曲家的那十兩銀子,就有五兩多銀子,柳苗有點兒不敢相信。

不過冷靜下來柳苗也就想明白了,這清河鎮就這麼一家醫館,最近一個多月來都沒有坐堂大夫,如今她剛接手病人多些也正常。

再者,柳苗不得不承認,作為女大夫,多多少少有那麼一些渾水模魚的「病人」,當然,遇到這種「病人」柳苗收銀子沒手軟就是了,還借口給他們治病賣了好多黃連出去。黃連那東西味苦價高,正好給那些不正經的人去去火,對此柳苗一點兒壓力都沒有。

小安整日里跟在柳苗身邊,小心伺候認真學習。柳苗發現他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孩子,再加上基礎牢固,病人少的時候柳苗干脆讓小安診治,到時候她再把關,就這樣師徒兩人倒也默契。

「小安今天沒啥病人,我想早點兒回去。」外面天色有點兒陰沉,柳苗記得家里窗戶開著,就想早點兒回家。

「師傅我讓老陳送你。」老陳是柳家的下人,平日里也不在醫館,只是早晚負責接送柳苗。

柳苗點點頭,也沒客氣。「我先去買點兒東西,一會兒怕是要下雨,干脆今天先關門吧。」後院的藥材中午就收好了,這下雨天的也不能有啥病人,又不是趕上趕集啥的,病人估計應該沒有了。

「好了師傅,你先去買東西,我讓老陳在鎮口那等您。」小安答應了一聲,就拿門板去關門。這個時代沒有卷簾門,關門都是用一個一個的長門板擋住的,所以晚上打烊也叫關板。

柳苗抬頭看天,估計一時半會兒這雨也下不起來,就起身去了糧食鋪子。家里的米、面啥的也沒多少了,柳苗準備采購一些。

家里眼下就她一個人,柳苗雖說手里有了銀錢,卻也不敢亂花,買了十斤大米花了一百個大錢,又買了二斤紅小豆,這東西補血,又花了二十四文錢。這個季節家里沒啥好吃的,柳苗就又買了二斤綠豆一斤黃豆準備生豆芽吃。在糧食鋪子一共就花了一百六十文錢。

唉,這銀錢真是不抗花啊。

柳苗就想著得趕緊想個法子多賺錢才是。

眼下玉米和瓜子倒是種下了,不過等那東西開始收益還得等半年,這半年該想點兒別的什麼出路才是。

賣肉的小販正在收拾攤子,看到柳苗過來就道︰「夫人您看要不要買點兒肉,我便宜點兒算您。這眼瞅著要下雨了,都便宜了。」這個時代沒有冰箱,小販賣肉也不容易,眼瞅著要下雨就想多賣出去一些。

「豬肉多少錢一斤?」家里也沒啥菜,這個時代的豬肉沒有瘦肉精,柳苗就停住了腳步。

「十八文錢一斤,夫人您要多少?多買我還能給您便宜點兒。」豬肉平日里賣二十文錢一斤,雖然只便宜了兩文錢,可也不少了。

「我買幾斤瘦肉,你給我再便宜點兒吧。」莊戶人家平日里難得吃回肉,都稀罕買了肥肉回去吃大肉片,瘦肉相對的就不好賣。不過柳苗可不是古人,她可不喜歡吃那些肥肉。

「成,夫人您要是要瘦肉,那干脆十六文錢一斤得了。」小販咬咬牙,很是實誠。

「成。」柳苗也沒再講價,都怪不容易的。「你給我稱三斤吧。」

「好 。」三斤豬肉四十八文錢,還是賣的瘦肉,小販很高興。末了還給柳苗裝了兩塊大骨頭,「夫人這骨頭算我送您的,以後常來啊。」小販很會做生意,柳苗不由得多看了兩眼。人不大,看起來也就十七八歲,是個機靈的小伙子。

一天又花了兩百多文錢,柳苗再次感嘆錢緊日子不好過啊。

十幾斤東西倒也不沉,柳苗趕到鎮口的時候老陳的馬車已經等在那了。「柳大夫您拿這老些東西咋也不讓我去門口接您。」老陳對柳苗很是尊敬,趕緊接過東西放到馬車上,又把車上的凳子放在地上給柳苗踩。

「沒多少東西,還讓你多跑一趟干啥。」柳苗沒把老陳當下人,相反對他很尊重。「陳叔這眼瞅著就要下雨了,已經很麻煩了。」雖說是柳夫人讓老陳接送的,可人家天天起早貪黑的,柳苗不是古代人,沒有天上的階級觀念,就覺得過意不去。

「有啥麻煩的,我這帶了簑衣沒事兒。」所謂的簑衣其實就是一個草簾子編成了披風的形狀,其實擋不住所有的雨,不過清河鎮這地方的百姓基本上下雨天都這樣,可不是誰家都能買起油紙扇的。

一路無話,半個時辰後車進了羊草溝。

「夫人你那地里苗兒出來沒有?」老陳難得問了一句。

不提這個柳苗都要忘了這茬,就道︰「要不我去看一眼吧,還真不知道出來沒出來。」這幾日醫館太忙,柳苗倒是忘了這茬。

「這就到地邊上了,我把車停在邊上。」老陳給柳苗種過地,也好奇那東西長出來沒。

柳苗下車,踩著石頭跨過河就到了河對岸。入眼處是一排排綠油油的小苗兒,柳苗高興極了。

「這才幾天的功夫就出來了,太好了。」無論是玉米還是瓜子都出苗兒了,柳苗心里高興,也顧不得弄髒了鞋子,提著裙子就往地里走。這越看心里越高興。

老陳也沒想當初種的那麼粗糙竟然真出苗兒了,雖然缺苗兒不過不是很嚴重。要知道他們府里伺候的特別精細這玉米和向陽花還是容易弄死。隱隱的老陳覺得似乎柳大夫這樣種才是對的。

「有點兒缺苗兒,不過不多,就當通風了,好好伺候著,秋天肯定能有個好收成。」柳苗笑嘻嘻的,「這還多虧了陳叔你們幫忙種地,等秋天我請你們吃好的。」柳苗不是夸口,那女敕玉米和瓜子都是極美味的東西,想必就是柳家也沒吃過。

「可不敢這麼說。」老陳看到自己伺候過的莊稼出苗兒了,這心里也高興的緊。「是柳大夫您的法子好,我種了幾年玉米了,就沒想到這麼伺候。」往日里府上都緊張著玉米和太陽花,那都是在自家暖棚里發好了芽兒再種到地上,結果每年都有許多苗兒是不小心給弄壞的,還不如這直接種到地里的。

「眼瞅著這場雨要下,估計過幾天長得就更好了。」柳苗指著這些莊稼賺一筆銀子,咋瞅這些苗兒咋高興。

「要下雨了,柳大夫還是趕緊回家吧。」老陳看了看天氣,烏雲已經一塊一塊的了,這是要下雨的征兆。

柳苗點點頭,她倒是眼瞅著到家了,老陳可還得回鎮上呢。

兩人再次上了馬車,不一會兒就到了余家。

老陳謹守著規矩,把東西給柳苗放到門口就又趕車回去鎮上。

柳苗拿了東西進門,今天林家似乎特別的安靜,每日里回家不是趙氏就是王氏,總要說上幾句,今天這是咋了?

柳苗也沒多想,一看自家窗戶還開著,就知道指望不上上房。這一個院住著,除了挑她的錯處,剩下的時候人家上房該吃吃該喝喝,從來都像是沒看到她似的,就是這些日子的水都是柳苗一個人從遠處打來的,上房誰也沒說要幫忙的意思。

柳苗對這些早就習慣了。打開房門,把東西放到外屋地上,就去關窗戶。

「咦,這是……」窗台上有個明顯的印記,柳苗臉色陰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