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四章 跨過哈勒欣河︰狼顧之章 (二)

「麻雀歌唱

夜鶯跳舞

春天里綠色的田野多可愛

石榴花紅

楊柳葉綠

展現一幅新圖畫。」

政信的童年就是在這首歌謠的傳唱中度過的——光看著幾句鮮亮景色的歌詞,誰也想不到它的名字叫做《黃海之戰》。歌謠記錄的是扶桑帝國海軍的聯合艦隊在黃海擊敗尤克托巴尼亞帝國之後,舉國歡慶奔走相告的情形。扶桑曾經是一個受到西方列強欺凌的落後國家,然而憑借運氣與初生牛犢的勇氣,居然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尤克托巴尼亞帝國。幼年的政信就是在這種軍事冒險得逞的狂喜氣氛中形成了自己最初的戰爭觀,許多年以後,她還將自己親身踐行這種冒險。

新興的扶桑從老大帝國手中奪取了滿洲殖民地,不但取得了國際公認的列強地位,還榨取了一大筆賠款。從此正式躋身于列強陣營當中。到了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扶桑更是成為了五大協約戰勝國之一,徹底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列強大國。據說當繅絲女工們听說自己辛勤工作生產出來的生絲出口換匯,買來的戰艦打敗了尤克托巴尼亞太平洋艦隊的時候,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然而流完淚水,她們還是得繼續自己每天12個小時的苦工,沒有休假,沒有勞保,工資是那樣的菲薄。流不盡的汗水,直不起的腰桿——這就是扶桑普通勞動者的生活。瘋狂膨脹的侵略機器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以扶桑單薄的工業勢力積累的那點資本,投進去一個水花都不起就沒影了,所以只能依靠勞動人民的血汗。因此,較之待遇已經大大改善了的西方國家,扶桑財閥和軍國主義政府對本國工人的剝削要更加地殘酷,更加地血腥。

政信出身的石川縣山中町地如其名,是個閉塞的山村,冬天經常被大雪封閉。這個有6個孩子的家庭,生活比城市居民還要更加困苦些。政信從小就是個成績優良的孩子,她的父母對他期望很高,覺得這個女孩子以後能有出息。在「東谷奧村尋常小學校」受完六年義務教育之後,又去讀小學高等科小學高等科在離東谷奧村8公里的山中鎮上。

對于一個女孩子而言,出息在哪里呢?他的父親理解很簡單︰當一個小學校長,不用燒炭也能吃飽飯了——醫生或者護士,教師或者校長,這幾乎是當時在扶桑女性所能夠從事的唯一體面的工作。

她的故鄉顯然是不能為她做出榜樣的︰山中鎮是很有名的溫泉鎮,鎮上溫泉旅館林立。在爭霸戰爭和軍備競賽中,有人橫死荒野,有人骨瘦如柴,但是也有人大發橫財一夜暴富。有錢人想放松一下,就到鎮子里面泡泡溫泉,支持一下扶桑的「服務產業」發展。整個鎮子都浸泡在一種**的空氣中,最常見的景象就是喝得醉醺醺的有錢人摟著妓女在到處閑逛。政信在念書的時候,就經常能看見這些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雛妓當街賣笑的情形。

她沒法嘲笑這些人,因為她們能吃飽飯,而自己卻餓著肚子。

因為持續進行超過國力承受能力的軍備競賽,隨著主力艦的一艘一艘下水,扶桑陷入了嚴重的通貨緊縮。物價在下跌,股指在下跌,工業生產在下跌,就一樣東西在上升︰失業人口。光7509年一年,扶桑全國工廠礦山就解雇工人七十六萬。

當時的扶桑工業雇用人口基本上是農民的老二老三和女兒,沒有了工作就只能回家務農。而此時的扶桑農村更是慘不忍睹。糧食越是豐收,糧價便越是低落,而政信的家計便越是難過——征服滿洲,高麗和福摩薩,帶來的是廉價的殖民地糧食,這樣的沖擊便讓糧價越發低下,結果就是農民大量破產。不得不出賣女兒,一時間扶桑的「唐行婦」遍布世界各地。《扶桑農業年報》有這種統計數字︰「7509年山形縣賣女兒的農戶有四五千戶。舉最極端的最上郡西小國村作為例子,該村40歲以上未成年的女性四百六十七名中,被賣掉的有一百一十名,佔23%。另外還有一百五十名出外做女佣或女招待

政信屬于那150名的行列——為了攢學費,她只能去鎮上的溫泉旅館打零工,幾乎只差一步就要墮落進雛妓的行列了。支持她堅持學業的,一是不服輸的意志,二是對社會現實的強烈仇恨。耳濡目染的情景沒有讓她屈服,只會讓她在心底積攢更多,更刻骨的仇恨。

如果這時沒有那件意外的事情出現,政信的生活道路很可能就是高等科畢業以後考取師範學校,畢業以後回到村里當小學老師。她可能會是一個好老師,因為後來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不肯服輸,傲上不忍下的性格也似乎挺適合于做一個鄉村教師。

但是政信終究沒有做成鄉村教師。扶桑的學校有一個「修學旅行」的傳統,不管小學中學大學,畢業以前學校組織去什麼地方旅行一次,政信的修學旅行是到50公里外相鄰福井縣的武生。在武生他們在「皆行社」借宿。皆行社是當時扶桑陸軍的一種軍官集會會場設施,因為武生駐有一個陸軍聯隊,所以武生也有一個皆行社。中小學的修學旅行往往借用這種免費的地方住宿。

政信他們住在皆行社的那個夜晚,正好武生聯隊有一次軍官會議。來開會的軍官們的筆挺的軍服,錚亮的軍靴和晃來晃去的軍刀給大山里面出來的鄉下孩子政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信平生第一次知道,原來做個軍官是這樣酷,他也想當軍官!

大著膽子,政信問一個看起來比較面善的軍官︰「我也要當軍官,怎麼才能當軍官

那軍官朝這個鄉下孩子笑了笑︰「去考陸軍幼年學校,考上了就能當軍官」

這個叫五島正的少尉充其量是在和這個鄉下孩子開並無惡意的玩笑——女生怎麼靠緊陸軍幼年學校呢?但是政信很認真地記住了。

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因為日共的工人地下運動越來越強勢,扶桑政府認為無產階級的兵員不可靠。于是不得不將征募範圍擴大到農村女性中,陸軍士官學校也向政信敞開了大門。政信從學校听到了這個消息,回到家對父親說︰「我要去考陸軍幼年學校」。

父親大喜過望︰「軍隊好,國家現在需要軍人。幼年學校畢業就能進陸軍士官學校,將來就是軍官,太了不起了

陸軍幼年學校是扶桑陸軍從德國學來的軍事教育制度,招收從小學高等科畢業到中學兩年級(相當于從初中畢業到高中二年級)的學生進行三年的免費全寄宿軍事教育。當時一共有六所江戶,大阪,名古屋,仙台,廣島和福岡等六所地方陸軍幼年學校和江戶中央陸軍幼年學校(後改名為陸軍士官學校預科),學生從地方幼年學校畢業後進入中央幼年學校然後進入士官學校本科。

幼年學校的學習是很繁重的。因為幼年學校相當于高中,所以所有的高中課程都要學,而且都集中在上午這半天,下午是軍事體育︰體操,劍道,柔道和田徑。可以說幼年學校是同時包括了兩個學校︰一個普通學校,一個軍體學校。

幼年學校的教學是頗奇特的。他不像普通高中那樣教授英語,學生是在俄語,德語和法語中選一門。到以後從陸軍士官學校開始分出來的所謂「幼年派」和「中學派」的原因最早就是從這里面來的。而最終把持陸軍中樞機構的幾乎全是幼年學校的畢業生。

幼年學校是寄宿學校,平時不準外出,只是星期天才可外出一次。學生們平時和社會毫無接觸,被密封了起來,這就造成幼年學校畢業生對社會一無所知,經常用書本上的教條去愣套現實社會實際。然而軍部卻挺滿意,他們認為這樣「純粹」的軍官從小就月兌離生產實踐,不會有被布爾什維主義思想感染的危險。

政信從名古屋地方陸軍幼年學校畢業的時候,成績是全校第一。他作為「首席畢業生」從皇太子手里拿到了作為獎勵的銀懷表。她當時已經能夠預想到自己眼下站在哈勒欣河前線的一幕——為了往上爬,為了出人頭地,她需要新的冒險。為了維持擴張,為了不被瘋狂膨脹的軍事集團吞噬,扶桑陸軍也需要新的冒險。

但是她卻不曾想到,授給自己銀懷表的皇太子,有朝一日會死在自己手里。

手機用戶.閱讀。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