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與狼共舞 第九十六章 強征擴軍(七)

劉德不清楚俄國人的事情,鄧肯卻是會知道。趙強需要鄧肯在劉德這幅並不完善的地圖給他標出俄國人的動態,具體到他所知道的俄國人都在遠東建立了哪些城,城中又有什麼防守力量等等。另外,他還迫切需要知道尼布楚在哪里,因為銀礦的誘惑實在太大,而且尼布楚地區既然銀礦豐富,那麼想必其他的礦藏同樣不少,如果有鐵礦、硝石硫磺之類就更好了,這些都將是武裝軍隊的寶貝。

首義城雖然已月兌離寧古塔管轄,但畢竟名義仍是清朝領土,在這里建立反清根據地,危險太大,隨時有可能被清軍大舉進攻,因此在清楚自己所處位置之後,趙強便想能有一個更安全的根據地。以免困守首義城一處,一旦清軍勢大,而無緩沖地帶可以規避全軍覆沒的風險,並且也要防止俄國人和清軍一個碗里吃飯。怎麼說,趙強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是搶俄國人的飯吃,這種不禮貌的行為肯定不會受人歡迎的。正所謂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山可不容二虎,趙強從不幻想俄國人會對自己唱出一曲「遠方的客人」,正如他想對俄國人唱的那歌一樣「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趙強當俄國人是豺狼,自是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俄國人當他是朋。如果清軍重兵對他們這些再次復叛的「吳逆」用兵,趙強毫不懷疑俄國人會很熱情的從背後給他來一刀。

翻看地圖,安全的地方肯定不是南方的東北,也肯定不是黑龍江流域,因為那里既有清軍,又有俄國人,兩方正相持著,趙強這點人馬冒然過去摻一腳,只有自討沒趣,而往北,原始森林,人煙稀少,一頭扎進去走幾日都不見得看到一個活人,若是在那建立反清根據地,倒是安全,只是恐怕今後只能與當地土著一樣,避居世外桃源了,然後在百多年後,成為「偉大」的沙皇俄國的農奴。

西伯利亞的土著居民是趙強計劃中的兵源補充,但是他可不是想去他們的家鄉進行實質統治,而是要將他們全部遷到自己的地盤,他可沒精力憑著這麼點人就對三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施有效佔領並統治。

在西伯利亞建立有效統治的事情還是留待後人,只要我把俄國人趕走,把當地的土著全部征發起來對滿清用兵,順利入關推翻滿清,再調關內無地之漢人去充實遠東地區,還不是自己想做就做的事。就算自己來不及做,定下個國策,讓繼承者落實就行,趙強如此想道。

什麼地方最安全?想來想去,也只有俄國人遠離黑龍江流域所建的那幾座城池適合趙強的「移民」行動,而首當其沖,最讓人動心的就是尼布楚了。首義城未來只作為一個前沿中轉部使用,將所擁有的各族人力全部遷移到尼布楚後,然後再把周邊的俄國人逼走,形成一個橫貫西伯利亞的大後方。如此東面有出海口,深山老林里的原始大樹是最適宜造大船,一支強大的水師完全可以建立起來。而西面又和外蒙接壤,那里有不甘被滿清壓迫的厄魯特蒙古人,可以與他們打打交道,建立民族統一戰線,共同對付滿清。再接著就可以和蒙古人一起去新疆開展「好外交」,準葛爾的力量不能不用,用得好可是清軍的大敵,如果一切順利,甚至還可以跑得遠些到西藏拉來反清盟,那些喇嘛和藏軍巴不得有人帶著他們和滿清開戰呢,如此整個大西北及東北關外都將連成一片,至于推翻滿清後如何「分髒」,可不是他們說了算。

在趙強眼里,哪怕是以支持蒙古人重建「大元帝國」為條件,支持新疆的葛爾丹劃地為王為條件換取他們的聯合,都是值得的,白紙黑字簽什麼條約都可以,事後大不了學校長一撕兩半就是。

條約只是戰爭欺騙的一種手段,在己方勢弱時,條約是必須要遵守的,在己方勢強時,條約就可以背棄了。盟同樣和條約一樣,更何況是異族的盟,中華千年古訓︰非我同類,其心必異!

厄魯特蒙古,趙強知道不是太多,僅知道他們在康熙年間給清朝帶來了很大麻煩,而葛爾丹這個人,趙強卻是太了解了。說起來他也確實算是雄才大略的主兒,相當了不起。史記載葛爾丹東征滿清,其實帶出來的總兵力只有四萬人,爾後又跟東方親近滿清的蒙古各部打了很多仗,幾乎仗仗必勝。終于搞得康熙坐不住了,于是兩人在烏蘭布通打了一仗。其實也不能說打了一仗,康熙這廝在沒打仗之前本來裝得挺牛掰的,可是到了快踫葛爾丹的時候,就裝出一副生病的樣子,屁顛屁顛逃回北京去了,可笑的是還不知廉恥地找了個借口說得了急癥傷寒。

葛爾丹之後在烏蘭布通和清軍打了一仗,當時清軍的前線統帥是大漢奸佟國綱。葛爾丹在此戰中大獲全勝,不但擊斃清軍統帥之一的大漢奸佟國綱,還殺的清軍尸橫數十里。而且最終在數倍于己的清軍的圍攻下從容組織撤退,成功月兌離接觸。可笑的是,清軍在兵力數倍于敵的情況下,損失數倍于敵並折損大將居然卻還有臉宣告自己在此戰中獲得了大勝,並作為康熙的所謂的一大戰績拿出來炫耀,當真是無恥的可以。

不過葛爾丹的運氣比較背,他不是打不過滿清,只是不小心讓自己的佷子給奪去了準格爾的老巢,成了無家的孤魂野鬼。但是昭莫多一戰,仍然盡顯風流,以兩千余人的犧牲殺得清軍鬼哭狼嚎,不愧為一代名將。

葛爾丹具體在哪年和滿清開戰,趙強不是記得太清楚,但估模著也是康熙三十年左右,算起來也是幾年後的事情,現在他可能正在準格爾忙著招兵買馬,磨刀霍霍。此人一定要拉攏住,不能聯合也得想辦法讓其不要敗得太快,趙強琢磨著是不是要等過兩年派人去準格爾看看,適當提醒一下葛爾丹小心他佷子,實在不成就幫他清理門戶。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然後等敵人瓦解後,我再將朋消滅掉。在沒有推翻滿清前,趙強不介意與任何一個能給滿清制造麻煩的勢力聯合,甚至是俄國人都可以,當然前提是俄國人得被自己打趴下,成為一種雇佣軍性質的聯合。

如果趙強的計劃一切順利,那麼對于康熙來說可就是大大的頭疼了,要知道他可曾詔告天下,不修長城的。那份詔趙強後世時曾看到過,只是不記得全部內容,但大概意思還是不會記錯的。其主要內容無非是說︰今天準格爾蒙古入侵,我不用修長城來防守,投靠我的喀爾喀蒙古就是我的長城。況且前代修長城耗費民力無數,效果也不見得怎麼樣。所以我命令以後就不修長城了。

其實康熙哪是不修長城,他的真實目的卻是險惡無比。長城的作用無非是區隔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活動範圍,阻止游牧民族對農耕地區的破壞,歷代皆然。但是到了滿清手,由于女真是蠻族狩獵出身,而其所倚靠的蒙古人也是游牧民族,滿清的統治,是以游牧民族對農業民族地區的佔領和破壞為基礎建立的,他們修長城干什麼?難道作繭自縛給漢人以復興的機會?阻擋自己的盟蒙古人入關平叛不成?

滿清不是不修長城嘛,那就好得很,各族聯軍今天從山西入長城,明天從甘肅入關,後天跑他們的龍興之地溜達溜達,跟當年皇太極對付明朝一樣,慢慢的削弱它。到時我看你康熙修不修長城,你不是被吹捧為歷代少有之明君嗎,我卻偏要看看面臨這樣的局面,你如何破解,如何明君!

時間不等人,眼下已是五月,金庸小說《鹿鼎記》所描繪清俄雙方在冬天交戰的場景根本不可能出現,因為嚴寒的西伯利亞將是一切軍隊的噩夢。離嚴冬到來只有不到四個月時間,如果在這四個月里,趙強不能擁有尼布楚並且打通尼布楚和首義乃至周邊地區的通道,將之連成一片,那麼只有等到來年春暖花開再說,而那樣一來,康熙二十二年就變成康熙二十三年了。在康熙二十三年,清廷的戰爭機器將全部往北方轉向,除了應付準葛爾和厄魯特蒙古外,最大的用兵方向便是極北的羅剎人了。趙強可不想成為擋在俄國人之前的犧牲品,所以他必須要抓緊時間,搶在清軍大舉北前,把俄國人的實力削弱一些,把自身的實力更強大一些。

張義奉命去提鄧肯之後,趙強又問了劉德一件事,那就是松山堡內那幾百關內來的老瓜賊,但劉德卻是說對此並不知情,也從沒有听舒穆祿提過此事。想到自己後世所看到的一些野史,趙強便沒繼續問劉德,這種有傷天朝國名聲的小偷小模之事,想必康熙不會大張旗鼓的做,指揮那幾百老瓜賊的也許是清廷的重要人物,舒穆祿這種八旗軍官里的異數自然不可能知曉,他不知道,劉德更是不可能知道。

「千戶,鄧肯帶到!」

迫切需要收藏,紅票,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