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 越俎代庖

于孝天請崇禎坐定之後,轉身走到了高台前面,一抖肩膀上的大紅披風,對著下面單膝跪地的兵將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大聲喝道︰「免禮!」

數萬于家軍兵將聞令立即整齊劃一的嘩啦一聲,齊刷刷的站了起來,異口同聲的高呼道︰「謝大帥!」說罷之後,瞬間校場之內便恢復了安靜。

于孝天滿意的掃視了一眼面前台下的這支兵馬,點了點頭朗聲叫道︰「諸位!今日乃是我朝一個重要的日子!于某特別請來了當今聖上,來為你等送行!

曾幾何時,在北方的關外,有這麼一股暴徒,侵佔了整個遼東,奴役了我們遼東漢人數十年之久!

他們凶厲殘酷,殺我漢人,屢屢犯邊,無惡不作,為禍了數十載,卻無人能治,但是現如今他們將要為此付出代價,于某此次將會親自掛帥,率領你等出征遼東,將其徹底從這~個世上抹去!光復我朝故土!

拿回我們失去了數十年之久的榮耀,讓這些建奴從此之後永遠在我們腳下戰栗!你們能隨同于某得幸參加這一次出征,乃是我等的幸運!

我們將要昭告天下,從此之後,這個世上任何人都永遠無法再騎在我們頭上,當年的屈辱將會被我們徹底洗刷!

……」

于孝天用極為洪亮的聲音,足足說了大致有十分鐘的時間,這才終于結束了他的演講,雖然時間不算很長,但是卻听得下面眾人各個都忍不住熱血沸騰,在軍將們的帶領下,再一次山呼海嘯的怒吼了起來,所有兵將都拔出了武器,高舉過頭振臂狂吼了起來︰

「誓殺建奴,光復遼東……」

這片吼聲,如同平地響起了一聲驚雷一般,滾滾朝著遠方傳去,久久回蕩在天地之間。

隨後作為副帥出征的孟飛,策馬從高台下的兵列之中沖了出來,奔至高台之下,拔出腰刀,對著高台上的于孝天以及崇禎行了一個持刀禮,高聲叫道︰「請大帥與聖上檢閱兵馬,誓師出發!」

于孝天還禮大聲叫道︰「準!」

言罷之後,下面的兵將們,立即開始以營為單位,隨即開始魚貫出場,每個營組成一個橫排五十人,豎列二十五人的方陣,精神抖擻的踏著整齊如一的步伐,隆隆從高台前面走過。

崇禎心中酸楚,但是心情同時也很復雜,默默的坐在龍椅上觀看著眼前的于家軍的檢閱儀式,這些兵將眼中,根本沒有他這個大明皇帝的存在,一切都在以于孝天馬頭是瞻,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里,今天他雖然以當今聖上的名義前來觀禮,但是卻始終都是一個配角,這讓他內心之中充滿了一種屈辱和挫敗的感覺。

他知道從今以後,大明朱家王朝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個過去式,從今以後這天下已經徹底改姓了于字,今天他只是作為大明的末代皇帝,來為大明舉行一場葬禮罷了,雖然這些人目前還頂著一個大明官軍的名頭,但是他們卻是在當眾向著于孝天宣誓效忠。

眼前的這個身材高大的于孝天,已經遮擋住了他所有的榮光,使得世人現在只知一個于孝天,已經忘卻了他這個曾經的大明皇帝。

崇禎面無表情的注視著眼前這一個個方陣,緩緩的從高台下面通過,但凡每一支方陣通過的時候,都無一例外的對著于孝天施以了他們軍人最高的禮節,但是少有一個人正眼觀望一下他這個皇帝。

幸好于孝天還沒有完全忘掉他的存在,在檢閱開始之後,請了崇禎也上前觀禮,崇禎無奈之下,只得走到了前台,和于孝天並肩而立,直至看著所有兵馬列隊通場,然後返回到他們的列隊位置。

于孝天假模假樣的請崇禎也給將士們說兩句,但是崇禎卻搖頭拒絕了于孝天的邀請,只是開口道︰「朕今日預祝于愛卿和諸位將士們,能出關之後,旗開得勝馬到功成,望于愛卿你等早日得勝還朝,朕到時候在京師等你們歸來!到時再說不遲!」

于孝天點點頭笑道︰「請聖上放心,建奴不足為慮,此行微臣有十足把握,將其一戰討平,徹底絕其後患!請聖上靜候微臣的好消息便是!到時候就一切有勞聖上了!」

于孝天最後一句話讓外人听得有點雲里霧里,不知道他此話何意,但是崇禎卻很清楚他的話中的含義,點了點頭道︰「朕說到做到,到時候也望于愛卿能踐行諾言!」

于孝天點點頭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我君臣豈能戲言!請聖上保重……」

崇禎站在高台上,望著這一支兵雄馬壯的人馬,在于孝天的率領下緩緩開出大校場,隨即轉而向北,朝著山海關方向行去的時候,久久沒有說話,當這支人馬漸漸消失在大路盡頭的時候,他才忽然間趔趄了一下,險一些跌坐在地,整個人的力氣似乎都被抽空了一般、

跟隨他前來的大太監王承恩,眼含著熱淚,上前扶住了崇禎,輕聲道︰「聖上保重!咱們該回京了!」

崇禎點點頭道︰「是呀!咱們是該回去了!」

而與此同時,在登州水城以及青島兩地的碼頭上,另外幾個旅的于家軍,也開始在軍將們的率領下踏上了棧橋,魚貫開始登上了一條條戰船,然後起帆拔錨,楊帆駛離了碼頭,想著遼東半島方向駛去。

自從獲知了入關大軍,在關內遭遇到了于家軍攔截,最終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後,整個後金建奴便徹底陷入到了驚懼和混亂之中。

所有建奴上下人等,都從未想到過,崇禎十一年他們揮師入關,最終卻得到了這麼一個結果。

他們幾乎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卻把建奴數萬精銳都丟在了關內,連帶跟著他們入關的大批蒙古八旗的兵將,隨著這次慘敗,也僅僅有少數人最終得以逃回關外。

而領兵入關的副帥杜度最終僅率領著不足三千殘兵敗將得以逃出了關外,其余的那些建奴大軍兵馬,差不多都丟在了關內。

如果不是後來大明朝廷在于家軍戰敗了建奴大軍之後,突然間對于家軍發難,派兵偷襲于家軍的話,這一次恐怕連杜度等人也難以成功潛回關外,也正是因為如此,杜度才趁亂收攏了一些殘兵敗將,最終繞過大明京師,從關口突圍而出,最終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繞回到了遼東。

原本坐等多爾袞等人帶著大批財貨人口出關返回的皇太極,聞听消息,差點當場一口氣沒上來被活活氣死,幸好左右侍從連忙給他捶胸揉背才讓他緩了過來。

皇太極清醒過來之後,頓時放聲大哭,咬牙切齒發誓要為他的兄弟多爾袞報仇雪恨,但是任誰都清楚,他們後金經此一役之後,恐怕是再難復振了。

滿洲八旗經此一役之後,除了兩黃旗和正藍旗這三個皇太極直隸的上三旗之外,其余下五旗此次都精銳盡出,隨軍入關,但是卻招致了滅頂之災。

包括隨行入關的蒙古八旗和漢八旗的兵馬,也都損失殆盡,這對于後金來說,無疑是一場致命的打擊,這才是應了那句話,偷雞不成蝕把米,建奴這一次算是把老本蝕的是連內褲都給當了。

但是這個消息讓皇太極如何都不敢輕信是真的,因為他很了解明軍的本事,這一次多爾袞和岳托領兵入關,所攜兵馬都乃是八旗中的精銳,戰力極為強悍,加之還有三萬余蒙古八旗助戰,以明軍的戰力,想要吃掉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底是誰干的這件事?皇太極立即便詢問了起來,結果逃回關外的潰兵哭訴著告訴皇太極,說這一次在天津衛領兵將他們打的丟盔棄甲的並非是北方的明軍,而是來自南方福建的一路官軍,被人稱作是于家軍。

潰兵詳細的陳述了于家軍這一次如何將他們徹底擊敗,如何又把多爾袞留在了關內,並且把傳言中于孝天和朝廷之間的關系也對皇太極陳述了一遍。

皇太極是個極有頭腦的家伙,甚至歷史上有人稱之為怪才,絕不是個笨蛋,立即便把事情大致弄了個清楚。

于是他立即大怒,認為多爾袞這一次算是干了一件蠢的不能再蠢的事情,如果換做是他的話,在杜度領兵到天津衛踫了一頭疙瘩,被于家軍痛揍了一頓之後,他立即就會放棄那些虜獲的人口、牲畜以及笨重的財貨,立即輕騎放棄走天津衛出關,選擇遠遁京師西部繞行,然後擇地率兵攻出關外。

這樣的話雖然等于白跑了一趟關內,但是起碼把兵馬給保全了下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以後他們總還是有機會重新來過。

而且皇太極可以判斷出,于孝天此次北上,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並非完全是為了對付他們建奴大軍,實質上更深層次隱藏了一個巨大的野心,那就是恐怕他這次最終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大明朝廷,有謀權篡位的想法。

如果多爾袞選擇放棄那麼多所擄的人口和牲畜以及沉重的車輛,選擇繞行大明京師出關的話,那麼以于家軍當時的情況,絕難追擊他們,並且把他們堵在關內,接下來肯定會和大明官軍大打出手,完全沒有任何人能截住多爾袞所部。

(特別鳴謝大漠笑春風、xellos、書友1727653兄弟們的打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