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5章 華夏第一艘航母(求月票,推薦票)

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三司,即船舶行業管理辦,根據楊主任的規劃,目前正在長興島大興土木。浪客中文網

長興島,依長江、瀕東海,面積80平方公里,具有59公里長年不淤、不積、不凍的深水岸線,是一塊造船寶地。

一期工程于1978年3月6日開工建設,總投資4.5億美元,佔地面積600公頃,使用海岸線3.8公里,預期計劃建設四個大型船塢,九個棧橋碼頭和兩個貨運碼頭,年造船生產能力450萬噸,共有三條造船生產線。

長興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采用分三條生產線運行的設計和建設思路,每條生產線呈「u」字型布局,確保從材料碼頭進料,到切割加工、分段制造、涂裝、總裝、船塢搭載,最後到碼頭 裝,依次向前推進,不走回頭路。

基地共建設大型造船塢4座,配備7台從聯邦德國和英國進口的500噸龍門吊。其中最大的一個船塢長580米、寬120米,面積大約相當于1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可以說是船塢中的「巨無霸」。

計劃經濟的優勢,就是中.央一聲令下,全國所有企業單位都得無條件服從。也正因為這樣,才可以集全國之力,在最短的時候內,用最快的速度,保持保量的進行各種浩大工程。

目前,長興造船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一半,兩個大型船塢和一條生產線業已竣工投產。

這一年多來,楊衛平先後四次來過長興造船基地,每次踏上這片土地,看到一個一個樣的工程進度,楊衛平心里就充滿了踏實和自豪感。

上一世所謂的「圳深速度」,跟如今的「長興速度」,根本就沒法相提並論!

這個基地,是楊衛平親自規劃設計的。基本上套用了上一世中船集團船舶制造基地的設計方案,只是略加了改動,以制造軍用艦船為主。

那個巨無霸一樣的大船塢,就是為接下來的重型航空母艦鋪設籠骨準備的。

而今,這個船塢里停泊著棲裝完成近九成的老瓦號輕型航母那水線長度230米的巨大艦體。

有過楊衛平下達的明文規定,國內的各大企業再也沒有哪個敢搞領導視察時迎來送往這種形式主義。

此時此刻陪同在楊衛平身邊的,除了長興造船基地的黨委書記汪海洋,就只有東海艦隊長興警備司令部的司令郭振中。

站在長長的水泥棧橋上。楊衛平望著前方艦體腳手架和甲板上成百上千的忙碌身影,眼含贊許之色地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不錯,每次來都有新變化,照這個速度看,估計不用等到十一國慶節,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就可以下水進行海試了。」

年過花甲的汪海洋深有感慨地說道︰「這主要是楊主任您第一次來基地視察的時候提出來的‘長興速度’,在時時刻刻地鞭策著我們全基地一萬八千五百四十三名黨員干部和職工啊!」

「長興速度,毫無疑問將成為我國國家工業化體系建設中一面旗幟,一個標桿!」楊衛平欣然說道︰「長興速度。不是什麼大躍進,而是實實在在的咱們工人有力量!」

仿佛是響應楊大主任的說話似的。長興基地所有的有線廣播里播放出來了雄壯嘹亮的《咱們工人有力量》,跟著一個女播音員用一種明顯興奮地語氣播報道︰

「長興基地的全體干部職工們,現在播送一個好消息。國防科工委的楊衛平主任又來我們長興基地慰問大家來了!眾所周知,楊主任從來不喜歡迎來送往那種形勢主義,只要我們全體干部職工用最飽滿的工作激情,積極地緊守各自的工作崗位,用被楊主會稱之為‘長興速度’的工作效率。保質保量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就是對楊主任最好的歡迎和致敬!」

伴隨著激昂豪放的歌聲,播音員在連續播報了三遍後。廣播里接連播放《當兵的人》《我的未來不是夢》《華夏人》《男兒當自強》四首歌曲。

楊衛平再觀基地里到處忙碌著的那些工人,工作效率明顯比剛才又要提升了幾分。

「你們啊,說了不要搞這一套,結果還是變成花樣來搞。」楊衛平滿臉春風地望著汪海洋笑呵呵葉責備道。

就他臉上的笑容和語氣,與其說是責備,不如說是夸獎。

假模假樣的!站在楊衛平身側的葉小喬,聞言後心里嘀咕著翻眼白了他一眼。

後面播放的這四首歌曲全都是他作詞作曲創作出來的,也難怪他有點洋洋得意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換了她是他,她肯定經他還要更加得意三分。

「楊主任,要不要上艦到甲板上看看?」汪海洋欣然提了個建議。

「行,走,看看去!」楊衛平相當爽快地點頭笑道。

說完,由汪海洋在前面帶路,一行六人頭上都戴著安全帽,走走停停的一邊視察一邊登上了二十多米高的艦面甲板層。

盡管楊衛平放了身普通的藍色工作服,但還是有不少造船工人認出了這位年輕的大首長。

工人們也沒有熱情地圍過來,只是在默默地行注目禮,然後繼續埋頭認真苦干。

站在最大寬度50米的甲板上,楊衛平望著靠近艦尾處正在抓緊施工的七層高艦橋,心情沒來由地感到一陣分外的舒暢。

這艘輕型航母,楊衛平完全放棄了上一世那艘他了如指掌的瓦良格號的設計,而是借用了美國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的結構和甲板設計,可以說,這就是一艘縮小版的小鷹號。

當然,因為現在還沒有蒸汽彈射裝置,起飛甲板不是平的,而是設計成5.5度的斜角。

除了這個斜角,整個甲板和艦島的布局,基本上跟小鷹號相仿。

甲板全長235米,左側降落跑道185米,中間延伸出三十米長的5.5度起飛斜角,右側是停機坪。

水線長210米。水線寬27米,吃水深度8米,水線到甲板高15米。

距艦尾65米處安裝了四台lm2500燃氣輪機和兩組柴油機,驅動雙軸最大輸出120000馬力,標準排水量21202噸,滿載排水量27000噸,最高航速三十節。

引管從距艦尾50米處引出來,里面設置一台升降機。

艦島和15米長的煙囪采取緊窄型設計。並在一起距離艦尾65米,緊靠甲板邊沿,為前面留出了125米長的空間,下設一台升降機。

在攔阻索到艦島中間留有一條10米寬的走廊,給從後升降機升上甲板的艦載機往前上跑道留出通道。

起飛跑道在離艦首95米和135米各設一個起飛點,串在一條線上。這樣的設計可以在前面放13架強五艦載型(含跑道上2架),後面升降機帶走廓還可以停3架。

如果不考慮降落,把可能和降落甲板沖突的135米跑道也用上,就可以一次起飛兩架飛機。這個作戰效率相對也算是比較高了。

艦島設計為一個航海艦橋,一個甲板指揮艦橋。一層海圖室,兩層機房。指揮中心放到了主甲板以下。

頂上為一台空中管制雷達,一個導航雷達,一個低空搜索雷達,一組517米波遠距離搜索雷達,外加六組69式雙管30mm對空艦炮(ak230仿制型)。

從設計之初,楊衛平就把這艘輕型航母定位為訓練航母平台,因此沒怎麼考慮全艦的自衛能力。

前前後後參觀了一圈。楊衛平發現老瓦號的上層建築基本上接近收尾階段,于是心中一動,讓汪海洋帶路乘升降機下達甲板下層的機庫。

機庫高5米。寬25米,長205米,按設計,可以停放30架折翼後翼長寬度5.5米的強五艦載型。

機庫下面,是三層內高三米,隔斷成不同功能和用途的艙室。目前這些艙室還在加緊進行內部裝修,相應的很多設備也正在安裝。

按照這個工程進度,估計最多再有五個月,華夏第一艘輕型航母就可以下水進行海試了。

就不知道現在艦載型強五的改裝進展如何了。想到這里,楊衛平不由望著汪海洋問道︰「汪書記,艦載型強五現在完成得怎樣了?」

「前天陸孝朋院士帶著幾名飛行員來基地詢問航母什麼時候可以進行起降試飛訓練。」汪海洋眼顯愧色地說道︰「听陸院士說,艦載型強五已經完成了兩架樣機的改裝,並且在海面試飛甲板平台進行了起降試飛,降了起落架和機尾掛鉤還需要作適量改進,基本上可以定型了。他們的效率比我們高多了。」

「哦?」楊衛平明顯有點意外地問道︰「這可是個新情況啊,是個好消息,陸老沒有提前跟我打招呼,看來他是想給我一個驚喜啊!」

得到這個消息,楊衛平有點按奈不住了,匆匆結束了對長興基地的視察,風急火了的搭乘他的uh60黑鷹直升機專機,直接往昌南飛機制造廠飛去。

對強五艦載型的改裝項目,楊衛平當然交給了強五的總師設計陸孝朋院士親自主持。

自從202工程啟動後,關于強五艦載型的改裝,陸孝朋院士一直都在搞。

由于現在核心機工程還沒有出樣機,陸院士並沒有等著新型渦扇發動機出來再進行改裝工程,而是在提升wp6發動機的推力下功夫。

對此,楊衛平當然是贊同的。

現在有了航空發動機的新材料,精密加工能力也比以前大幅提升,對原有的wp6加以改良,也不是沒有可能。

上一世,殲十二就是安裝過兩台800kg級推力的wp6的改進型。

按汪海洋說的這個消息,沒準陸院士已經把wp6給改良出來了。

昌南飛機制造廠,是國家「一五」計劃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位于贛省昌南市新溪橋。主要項目︰教練飛機、強擊機、農林飛機、海防產品、片梭織機、摩托車及發動機。是我國自行制造的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

強五剛剛立項之初,我國國內局勢動蕩,經濟條件惡化,為確保兩彈一星等重點計劃,強-5的研制工作被擱置,科研人員被抽調到重點計劃中。

在這樣的時期,是陸院士提出個人及未被抽調的科研人員願以最少的力量堅持研制工作,經上級批準後,陸總師帶領剩下的14名下屬繼續進行研制,首先完成了一架靜力試驗機體。

期間身為總設計師的陸院士還兼任試制車間主任,經常親自扛著零件,候在機床旁插空加工。也正是因為有了陸院士這種自力更生的頑強拼搏精神,有極其有限的資源,歷時四年,研制出來了堪稱為世界上最經典的輕型強擊機,強五!

時隔多年,楊衛平再次來到昌南飛機制造廠的時候,強五艦改型項目總負責人,年近花甲的陸院士,再一次穿上了滿是油污的工作服,不辭辛勞地站在一台精密數控車操作台前,親自動手加工一個飛機起落架上的零部件。

工作時的陸老是那麼的忘我和投入,以至于連身後來了一大堆人也沒有感覺得到。

昌南飛機制造廠的廠長段躍民剛欲出聲招呼,被楊衛平適時伸手阻止了。

望著陸老稍顯有點佝僂的削瘦背影,楊衛平情不自禁地感覺到眼楮發熱。

華夏的航空事業,正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像陸老這麼刻苦敬業的航空人,才使得我國的航空工業從零開始,經過近三十年的奮斗,造出我殲六、強五、殲七、運八、轟六等各種用途不同型號的飛機。

雖然這些飛機在技術方面跟國外先進戰斗機有著較大的差距,但是這種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刻苦奮斗敬業精神,是永遠都值得我們這些後世的國人尊敬和學習的!

ps︰熔海特以此章向強五之父陸老致以上最崇高的敬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