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十三章狐仙洞

如果要說有關于一些蘇妲已的傳說,那有八九成都是來自于《封神演義》之中,在《封神演義》當中,蘇妲已為商朝諸侯國君之一蘇護之女,因紂王建鹿台而欲征天下美女,更點名要蘇護獻出他的寶貝女兒,蘇護無奈,為保全蘇氏一國只能將自己的女兒獻出,卻不想在途中,一只千年九尾的狐妖附身于蘇妲已體內,至此,千年九尾狐妖以蘇妲已的外貌迷惑紂王,殘害群臣,更致使商朝的基業斷送在紂王手上。

在《封神演義》中,千年妖狐蘇妲已最後為周武王的一方所擒並斬下級,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但實情是否如此,便不得而知了。

因此,毛秀鳳他們在看到「青丘之國」這四個字時,他們倆個人的心髒不由大力跳動了一下,這h市既然有「青丘之國」的記錄,這是否能再一次說明千年九尾狐妖蘇妲已並非如《封神演義》的那一本神話小說書中所說的那樣,當年千年狐妖蘇妲已被姜子牙斬下了級後,而卻是埋尸于此地,更有可能,這「青丘之國」只是一個騙局,而里面卻居住著一只比千年九尾狐妖還要厲害的千年之妖魔?

九尾狐象征子孫繁息,亦禹娶于涂山氏之女的遺意。後世反其意,以「食人」之九尾狐為妖,六朝時李邏注《千字文》「周伐殷湯」,已謂妲己為九尾狐,明人小說《封神榜》則更揮其說,因而乃成為妖媚工讒的女子主詈稱。

在中國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生在漢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狐狸不比龍鳳麒麟,是很難保住它的神聖地位的。盡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經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經,不免胡作非為,就像沒成正果之前的孫猴子一樣。不過在唐代人的觀念里,最厲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卻仍保持著正派風範。可惜九尾狐的光榮史終究是要結束的,只不過因為它神通最大比別的狐結束得晚一些,也正因為它神通最大,當它被妖精化後也就成為妖性最大的狐狸。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況《儒林公議》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九尾狐在人們心目中已經不是什麼瑞狐、神狐,變成壞東西。而也在這個時期,中國遠古史上一個著名女人被說成是九尾狐,而且傳到日本,這便是商紂王的妃子妲己。宋趙令疇《侯鯖錄》卷八︰「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繼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寫的《狐媚記》,其中說「殷之妲己為九尾狐」。《狐媚記》記日本康和三年(1年)事,相當于宋徽宗時期,可見在此前中國已經有這種說法了。其實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經把「能喪人家覆人國」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當九尾狐變成妖精時,妲己這個用美色把紂王迷惑得亡國喪身的王妃被說成是九尾狐精,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說是級狐妖的完美結合。在小說中的描寫,則是由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紂書》開了頭,再由明代長篇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廣而大之。

在《武王伐紂書》中,吸盡妲己魂魄元氣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結局是在武王克殷後被姜太公用降妖鏡*住現出原形,然後把她裝進袋子用木碓搗死。之所以費了這麼多周折,原來是因為行刑的劊子手讓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撥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義》在《武王伐紂書》基礎上對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揮,寫了她做的許多壞事。相反商紂王「才兼文武」並不那麼壞,而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後淑妃,本來江山穩固得很,都是這個千年九尾狐狸精帶著九頭雉雞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斬時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寫,比《武王伐紂書》更為生動細致。小說極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嬌滴滴」地把行刑軍士迷得「軟痴痴攤作一堆」,最後還是姜子牙用寶貝葫蘆取了她的級。

《封神演義》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來關于*婦型狐妖媚人的觀念推向極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觀念推向極致,也把禁忌觀念和「從來多亡國」的女禍觀念推向極致。

《山海經》記載九尾狐有食人的特性,那麼它不能定義為靈獸,靈獸只有人食它的份,它是不食人的,也有學者認為,九尾狐能食人只能說明它能威脅敵人,這恰能體現保護神的特性,再結合後來的衍生出來的故事,九尾狐實際上是渴望人類生活的,白狐若想幻化為人,要經歷千年的修行,傳說狐狸修行一百年才多出一個尾巴,修行千年才長出九尾來,而只有九尾才能幻化為人類。正是由于東夷人對狐仙的特殊感情,才成就了&1t;聊齋>的獨特成就和蒲松齡的極大成功。

此後還有一些小說寫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說《狐狸緣》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後被呂洞賓收服,割掉她八條尾巴。晚清小說《九尾狐》不是寫狐妖而是寫妓女--妓女胡寶玉綽號九尾狐。小說說九尾狐最*最媚,「比尋常之狐尤為厲害」,所以拿來比胡寶玉這「一個極*蕩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體的觀念,妓就是狐,最壞的妓當然是九尾狐。

王局長顯然不明白他們倆個為什麼會為「青丘之國」這四字激動不已,還以為毛秀鳳他們和他想的是一樣,都是因為蘇妲已這個人物可能與《封神》中所述之事不同而激動,卻不想我們想的卻是另一件大事……

王局長听了毛秀鳳的一番話話緊張著問道︰「毛小姐,這蘇妲已,要是真的有這個大人物的存在的話,我們該怎麼辦。」

毛秀鳳說道︰「現在還是先讓我們看看這「青丘之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是我們的運氣不好的話,我想我們這次是我們一路上遇上的最厲害的妖怪,而且還有可能會是一代九尾天狐蘇妲已,那麼我們就真的有點麻煩了。」

毛秀鳳和鐘成一起來到電腦邊上,王局長已經幫他們倆個打開「青丘之國」這個關鍵詞的頁面自個先看起來了,見毛秀鳳倆個走近,年過半百的老局長朝毛秀鳳他們說道︰「你們倆個也快來看看吧,這其中的描述和我們所知道的蘇妲已這個人的傳奇故事大不一樣的啊。」

鐘成和毛秀鳳立即各找了張椅子在王局長的身後坐下,頁面上關于「青丘之國」之事的描述大致如下。

商朝時紂王建完鹿台之後,便命令四方諸侯在百日之內各選美女百名進宮,但紂王卻只對一個諸侯小國蘇氏國下了一道例外的命令,便是要君侯蘇護獻上他那國色天香的女兒蘇妲已,在這一點上倒是和《封神》一書所說出入不到。

但到了蘇護送女這一段上,在《封神》一書上,蘇護最後還是親自護送自己的女兒入宮,只是在半路之上,蘇妲已為天狐所附身;而這上面的資料卻寫道,蘇護不欲送自己女兒入宮,而是打算從國內挑選一個與蘇妲已外形相似的女子送給紂王,卻在他密謀之時,一個宮女自願代替蘇妲已入宮。

資料上記述蘇妲已之父母皆遭紂王毒手,而此蘇妲已則是為了報仇,于是,蘇護便將假妲已送進宮內,這假妲已艷色無雙,比之蘇妲已亦不惶多讓,便迷得紂王最後斷送了商朝基業。

再說那蘇妲已,卻被蘇護送至了恩州附近,並修「狐仙洞」以掩人耳目,至此,蘇妲已便在此洞中深居簡出,直到商朝覆滅,蘇護再尋回此處,卻只看到了女兒的尸骨,這才建冢埋之,也就是所謂的「狐仙洞」了。

「這狐仙洞那毛秀鳳也略有所聞,兒時便听毛族的長輩們說過,相傳,在很久以前,洞中住著一只修行千年的狐狸精,它神出鬼沒,變化莫測,專門吸取過往客人的精血。周圍的老百姓十分害怕。

一天,玉皇大帝得知此事,派出了一只勇猛無比的神雕,飛臨此地為民除害。誰知黑雕見三十里桃花洞山清水秀,便在狐仙洞對面的石台上築起了雕窩,在溝內安了家。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御史派遣二郎神下凡收服。

正在飲酒的二郎神絲毫不敢怠慢,立即騎馬尋至三十里桃花洞天麻騰空一躍,在兩側山崖踏開了東西馬道,至今兩側山上仍然保留著兩個豁口。二郎神瞅準後,捻弓搭箭朝大雕射去,但是,因醉眼惺忪,箭射偏了。現在事態附近有一個大窟窿,就是當年二郎神射雕時留下的箭眼。傳說總歸是傳說,但有趣的是在小佛爺灣附近,兩側的懸崖峭壁上,稱為雕窩的石台、有東西馬道和箭眼。

石台上用來搭窩的樹枝,可以裝滿滿的一拖拉機。沿著山谷北側的亂石坡攀登而上,來到了狐仙洞的洞口,洞口約是成年人的兩個身高,三米有余;寬約幾時厘米。借助火把和手電筒便可進入洞中。洞內幽深曲折,陰暗潮濕。兩側的洞壁有似水沖刷過的凹槽狀痕跡,耳畔隱隱約約可以听到一種聲音,似風聲?又似水聲。洞中時有被游人驚飛的蝙蝠飛起。洞中時而寬,時而窄,寬敞之處三人可並行,狹窄之處,僅容藝人側身而入。

听你怎麼一說,還真有這回事,但是自從當年解放過後,h市就開始漸漸建設起來了,那個神秘的山洞也就被人挖掉了。」王局長不勝感概地說道。

鐘成卻和毛秀鳳面面相覷,莫不是蘇妲已的遺體最後真個給蘇護埋至此處不成,那這個狐仙洞中,應該會有當年蘇妲已的遺體,還有可能會是千年天狐狐妖的藏身之所,只怕得去到才得知了。

想到這里,毛秀鳳連忙問王局長︰「王局長,現在我們倆個有重要的事情要麻煩麻煩你查一下,這傳說中的狐仙洞現在究竟在h市什麼位置上。」

王局長連連應諾,他開始在輸入一連串有關文字的搜索命令後,電腦上立即彈出與之相關的資料,他托著眼鏡一字一句的說道︰「狐仙洞,狐仙洞在平順縣城東約3o千米處石窯灘鄉石窯灘村的正東,有一條2.5千米長的峽谷——老洞溝,整個峽谷西高東低,彎彎曲曲猶如長蛇,兩邊山脈凸凹相套,時寬時窄。狐仙洞就在這樣一個風景秀麗的山麓下,洞是由地下水侵蝕而成的石灰岩溶洞,此洞又稱「狐仙樓」,南邊的稱「南樓」,北邊的叫「北樓」。五花十樣的鐘乳石遍布其間。北樓,共分四層。附近的百姓俗稱「狐仙樓」。就只這些資料了,可能是因為年代太久了,再加上解放時的檔案管理並不完善,所以我們局里也沒有準確的狐仙洞真正位置的描述。」

「不要緊,有這些我們就已經足夠了。」毛秀鳳輕聲說道︰「走吧,鐘成,我們這就到那里去看一看吧。」

毛秀鳳他們等人告別了王局長之後,便迅離開檔案局。毛秀鳳和鐘成立即搭上了警車,便把剛剛知道的情況的大概地址和警員司機仔細說了一遍,警員司機便開始把車子動了起來,我們便朝著h市市郊的a市方向快駛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