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聲名鵲起 第115章 祁縣喬家

「行,那這事就這麼定了。」談妥了分髒協議,馬亮心情大為愉悅,又道,「二少,現在再說另外一件事,上回你出的賣地的主意,可是讓本步堂大大地丟了回臉,本步堂怎麼也沒想到,那些個山西老摳,一個個全他娘的都不買帳。」

柳師爺接著說道︰「中堂大人的意思,二少您能不能幫著想想辦法?」

「得,我呀就是個勞碌命,早晚得累死。」二少哀嘆一聲,又道,「中堂大人,要不這樣吧,這次回關中,我就順道走一趟祁縣還有太谷,就憑咱這口三寸不爛之舌,怎麼也要說動幾家山西富商前來唐努烏梁海置辦產業。」

「哈哈,好,二少果然是爽快人。」馬亮聞言大喜道,「不過,二少您的口才,本步堂那可是領教過的,死的都能說成活的,稻草都能說成金條,要說服那些個山西老摳,那還不是小菜一碟?柳師你說是不是?」

一邊的柳師爺自然是連聲附和。

馬亮又把戈什哈隊長巴布圖叫了進來,吩咐道︰「去,趕緊備一桌酒席,今天晚上本步堂要與二少好好地喝兩盅,哈哈哈……」

深夜時分,二少才醉燻燻地回到了西字號。

都說醉酒傷身,可是該喝的時候還是得喝啊,這中國從來就是人治的社會,人治的根本是什麼?說白了那就是關系網哪在沒有編織起一張龐大的關系網之前,這樣的應酬只會多不會少,什麼時候關系網編好了,能夠呼風喚雨了,二少才能給別人定規矩。

一夜無話,第二天起來,二少就把秦虎還有徐拐子叫到了房里,先給了徐拐子五千兩銀子,讓他在烏里雅蘇台城內物色合適的院子,再雇佣幾個帳房伙計,先把「日日昌」的牌子給立起來,又讓秦虎從團丁里挑了五十號人,留在日日昌听調。

安排好了一切,二少免不了還要敲打徐拐子幾句︰「日日昌我可就交給你了,今後不管是南下關中購進磚茶,還是北上唐努烏梁海接收軍火,那就是你這個徐大掌櫃的事了,至于說販賣軍火之余,是不是還可以做點別的生意,你自己看著辦,我只看結果,也只想看到日日昌的生意能夠越做越大,我這個東家的銀子能夠越來越多」

「成,二少東家您就瞧好吧。」幾天下來,徐拐子已經頗有大掌櫃的氣概了。

二少又向秦虎道︰「秦虎,日日昌的安全,徐大掌櫃的安全還有軍火生意的安全我可就全交給你了,當然,如果遇到無法應對的風險,你也可以去找漠北新軍騎兵協的簡協統,如果真有必要,你甚至可以直接去找馬中堂,記住了嗎?」

虎重重點頭道,「小人已經記下了。」

二少微微一笑,又道︰「告訴弟兄們,好好干,東家虧待不了他們」

「沒說的,二少待弟兄們的確夠意思。」秦虎淡淡一笑,旋即語氣凝重地說道,「弟兄們也不是白眼狼,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敬我一尺,我就回敬你一丈從今往後,只要有我秦虎在,日日昌的商隊就絕不會出任何意外」

「行,日日昌的安全就拜托你了。」二少拍了拍秦虎墩實的肩膀,又轉頭向臉傷未好的劉飛說道,「劉大哥,讓剩下的弟兄收拾收拾,我們這就要動身了。」

「噯,好 ,我這就去招呼這些兔崽子。」劉飛答應一聲,轉身去了。

半個時辰後,二少就帶著劉飛、長順還有三十團丁踏上了返回包頭的旅程。

由于這次運輸的軍火數目巨大,足有兩千六百多條水連珠、十余萬發子彈、兩千余顆手榴彈以及四挺馬克沁重機槍和兩門快炮,所以馬亮特地調撥了一隊八旗兵外加一隊綠營兵負責武裝押運,二少免不了又要上下打點。

從八旗佐領到綠營把總,再到旗兵、綠營兵,少說也花了好幾千兩。

來烏里雅蘇台時,二少腰包里揣著三萬兩匯票,駝隊還馱來了兩萬白花花的現銀,可是當他踏上回程時,三萬匯票已經歸了馬亮,兩萬多白花花的銀子也是花得所剩無幾了,連日來的各類開銷,這白花花的銀子就跟流水般流了出去。

有付出自然就會有回報,這次來烏里雅蘇台,銀子雖然花了不少,收獲也著實不小,且不說跟俄國人之間的軍火貿易渠道已經建立起來,只說這軍火專賣權,就有可能給日日昌商隊今後走私茶葉時帶來極大的便利

當然了,最大的收獲還是從克孜勒到庫蘇古泊那方圓六百多里的土地

揣了揣躺在腰間褡褳里的那張地契,二少到現在都還跟做夢似的,驢日的,方圓六百多里地,那可是將近七百萬公頃,足足一億多畝哪,雖說沒有多少可開墾的好地,可光是上面的森林資源,到了後世就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哪

更何況,這塊土地里還蘊藏著巨大的砂金礦

唯一讓人撓頭的就是,金礦的開采還遙遙無期,就目前而言,二少非但無法從這片土地上得到任何好處,還要往里面投入無可計數的銀子,要想建立一個大型的軍馬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建設牧場,引進馬種,就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再看帳本,董緒年給的十八萬兩如今已經只剩七萬兩了,其中的五萬兩還得還給喬映霞喬大少,就憑剩下的兩萬兩銀子也想創辦漠北軍馬場?簡直就是個笑話,好在漠北新軍騎兵協也同樣還沒影呢,創辦軍馬場的事暫時還不急。

現如今,還是老老實實走一趟祁縣,想想怎麼說服喬致庸這個傳奇晉商吧,只要喬家帶頭在唐努烏梁海置辦產業,其余的山西富商必然也會聞風跟進,現如今,大盛魁已經日見式微,大德通和喬家已經成為晉商的龍頭了

說起祁縣喬家,就得從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說起。

喬貴發是一位貧苦農民,因為生活無著只能背井離鄉,走西口去了內蒙,在某地一家當鋪當了個小伙計,在這里他認識了後來的生意伙伴秦肇慶,兩人攢了十幾年,終于在包頭村開了一家草料鋪,不過生意一直不好,喬貴發只能又回祁縣老家種地。

有一年,留守包頭的秦肇慶無意中囤積黃豆發了筆小財,就把喬貴發叫回包頭,兩人又合伙創辦了「廣盛公」,從此生意興隆,不過後來因為投機倒把險些倒閉,幸虧有幾個好友支持才得以翻身,喬貴發和秦肇慶就把廣盛公改成了復盛公。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喬貴發死的時候,復盛公早已經開枝散葉,衍化出了復盛公、復盛西、復盛全、復盛菜園、復盛西糧店、復盛西客棧、復盛西面店等一系列的產業,再加上房產、田產等不動產,喬家的資產已經高達上百萬兩之多了

同樣的,喬家也已經開枝散葉,喬貴發的大兒子喬全德在老家喬家堡的東頭置辦房產,堂名德星堂,不過這一支後繼乏人,在商業上基本沒什麼建樹。

喬貴發的二兒子喬全義在喬家堡的西頭置辦房產,堂名寧守堂,這一支在商業上同樣沒什麼建樹,而且由于喬全義的孫子喬超五中過舉人又當過知縣,所以這一支的全都熱衷于功名,對經營基本沒什麼興趣。

喬貴發的三兒子喬全美在喬家堡村的中間置辦了房產,堂名在中堂,這個在中堂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喬家大院」,喬全美出色地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復盛公在他的經營下,產業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擁有上千萬資產的綜合性商號

喬全美的長子喬致廣早逝,等到次子喬致庸接掌在中堂時,山西票號業開始興起。

尤其是太谷縣,因為聚集了諸多票號商人,更被世人譽為「白銀谷」,喬致庸接掌在中堂之後,果斷創辦了「大德通」票號,憑借一雙識人慧眼以及過人的魄力,大德通很快就成了山西票號業中的新貴,並且首先打出了匯通天下的旗號

在喬致庸的經營下,大德通的業務蒸蒸日上,先後在多個城市開設了分號。

不過現如今,喬致庸已經是八十八歲高齡了,早在幾年前,他就已經不再過問具體事務了,現在喬家的所有產業,都是由喬致庸選定的接替人,喬家大少喬映霞在打理,而喬映霞也沒有讓他的祖父失望,很快就將大德通的分號開到了東京、漢城還有莫斯科

在喬映霞的手上,大德通的業務很快又上了一個台階,到了今年,不算包頭復字號,單單是大德通票號一家,擁有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兩,所擁有的流動資金更是超過了五千萬兩,要知道,當時整個清政府的歲入也才一億兩白銀。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