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風華初露 第三十四章 明白 不明白

「這份折子我一時半會兒也是沒有琢磨明白,皇上你說說看,李鴻章是北洋大臣,這江南的事情干他何事啊?再說了,把桑樹都砍了,改為農田,這倒是沒有听說過的新鮮事……」慈禧有些疲乏的接過李蓮英遞過來的熱毛巾,捂了捂額頭,又說道。[]

「李鴻章素來辦事精明,怎麼會無緣無故上這樣一份莫名其妙的折子,這里面的門道想來皇上清楚幾分吧?」

光緒心里一跳,合上折子剛想辯白解釋幾句,慈禧卻擺了擺手說道,「我今日也乏了,這些事情該怎麼著,皇上自己拿主意……不過這朝廷上面的事情皇上畢竟年輕,有些計較還是該有的。作皇上的駕馭臣下,也不能全然听之信之,該怎麼用還是要有個度。這些個學問皇上慢慢琢磨吧。」

說罷,慈禧站起身來,手搭在李蓮英的手臂上又吩咐道,「皇上身子骨弱,晚上又熬夜看折子,回頭讓御膳房準備些蓮子銀耳羹給皇上送去。」

「喳。」李蓮英恭謹的點頭答應了一聲,攙扶著慈禧緩緩的走了進去。

「恭送親爸爸。」光緒也慌忙站起身來,躬身說道。

今日慈禧的表現著實有些奇怪,光緒一時也沒有回過神來。仔細思量下,琢磨著可能是前些日子給了自己一巴掌,現在又給個糖給自己潤著的意思。但是這份折子卻對他太重要了,慈禧讓自己做主,這倒是省了自己不少功夫。

回到養心殿東暖閣後,光緒顧不上歇息,把折子打開又仔仔細細的看了幾遍,心中一陣狂跳。果然和此前商議的一樣,卻沒有想到這麼短的時間里面,林啟兆居然就做好了準備,這可是上千萬兩銀子的大買賣啊,林啟兆果然不同凡響。

他在心中沉吟了片刻,提筆在折子上批示道︰農業乃朝廷根本,今年各地歉收,又兼災荒不斷,朕心甚慮。著軍機處將此折庭寄兩江總督府,會同有司商議籌措。

寫完後,又細細的看了看,這番話說的並不清楚明白,卻正是他要的意思,似可似不可,讓那些大臣們琢磨去吧。

心中一松,也懶得再看那些堆積如山的折子了,信步走到殿外,望著漆黑深沉的夜色,忽然間竟又有了出宮的念頭。

那張清秀的臉龐隱隱約約的從心里飄浮起來,柔軟如霧,秀美如花,要是此時,和那個小丫頭喝喝酒,談談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再拉拉小手……

一回頭,小德子正滿臉恭謹的侍立在身旁,小意的問道,「皇上可是想出宮轉轉?」

「轉個屁哦。」光緒不由得一陣心亂如麻。

醇親王病危,自己不去看看倒也罷了,這時候再溜出去宮和那個小丫頭喝酒,要是被那些個御史清流們知道了,還不定掀起什麼風浪出來。、

洗洗睡吧,光緒咬咬牙,心中恨恨的念道,老子都快混成太監了。

………

軍機處在第二日早上便接到了光緒批閱的這份折子,幾個大臣們輪流看了半天,卻是越看越糊涂。

軍機處向來是承旨述旨的地方,也就是個上承下達的意思。可如今倒好,成了太後和皇上角力的地方,一份折子繞來繞去,最後又還是繞回到軍機處,讓這幾個軍機大臣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

李鴻章的這份折子原本是孫毓汶經辦的,他和李鴻章素來交好,在朝廷中互為聲援,很少駁李鴻章的面子。上次合辦銀行的事情是因為有太後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只好讓李鴻章受了點委屈。這次雖然也很是有些莫名其妙,李鴻章向來精明,此時把手伸向兩江用意何在啊?但是見李鴻章折子上面有叩請太後懿旨的意思,便二話沒說,直接讓軍機章京把折子送到了寧壽宮。

但是太後把折子轉給皇上,而不是讓軍機處草擬意見,這其中的意思,軍機處里面的這幾個中樞重臣們就算再糊涂,也多少聞出點味道出來。前兩日徐桐那些個弟子們上的折子,太後就直接轉給了皇上,被皇上留中不發,其實就是置之不理的意思了。太後還讓李蓮英帶了話出來,三個字,別折騰。這究竟是說讓皇上別再折騰還是大臣們別再折騰,卻是分辨不清楚,也沒有誰再敢去分辨清楚的。而這一次李鴻章的折子,太後又是如此,大家伙也終于明白過來,太後她老人家這是要準備和皇上打踫踫和了。

可皇上也怪,批示在折子上面的話模稜兩可、似是而非,既不像是同意也不像是不同意。最讓軍機處這幾位搞不明白的是,皇上讓軍機處將這份折子庭寄兩江總督府。這不是明擺著讓兩江大大小小的官吏和李鴻章打擂台嗎?

這天下人都明白,自打曾國藩死後,淮系和湘系就相互傾軋不斷,湘系雖然日漸勢微,但到底老底子還是有的,如今前任兩江總督曾國荃剛剛病死在任上,由劉一坤接任兩江總督,而劉一坤儼然便是湘系的領軍人物。平常劉一坤和李鴻章在大面上也還算過得去,但是私下里卻是小動作不斷,彼此攻訐對方的施政,卻都是擺出一心為公,論事不論人的姿態。朝廷也是睜只眼閉只眼,實在鬧得厲害了,和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究其實里,也多少有用劉一坤的兩江來牽制李鴻章的北洋的意思。

「諸位可有異議啊?要沒有,就依皇上的意思辦了。」世鐸坐在中間,環顧眾人說道。

軍機處里的這幾位都沒有言聲,只順著世鐸的目光微微的點了點頭。就連一向頗有主意的孫毓汶,此時也是皺著眉頭,一臉的肅然深沉。他心里清明的很,一個兩江,一個北洋,這麼一來二去,這場官司打下來沒有幾個月是收拾不了的,估計就算到了明年開春也扯不清楚。等到李鴻章和劉一坤爭論的差不多了,再轉回到朝廷中樞來定奪,桑葉都茂盛的很了,還談什麼改桑為農啊。

此時孫毓汶多少也有些看出端倪來,皇上這是在用一個拖字,想把這件事情給拖黃了。皇上小小年紀,心思卻如此縝密,這連著兩件事情的應對都是有板有眼,還真是不可小覷了。倒是李鴻章一輩子玩鷹的人,這次怎麼會弄出這麼一個損人不利己的折子出來呢?

孫毓汶在心中盤算著,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該給李鴻章提個醒。

「孫大人覺得如何?不知是否另有高見啊?」世鐸望著沉默不語的孫毓汶問道。

「還能怎麼辦啊?就照皇上的意思,發往兩江吧……」孫毓汶不想和世鐸多說什麼,話語中先就將自己輕飄飄的閃開了。

世鐸微微一笑,也不在意孫毓汶的態度,揚手叫過一個小章京囑咐了幾句,小章京躬身領命而去,這事就算告一段落了。下一步劉一坤和李鴻章準備怎麼鬧去,是他們兩個人的事情,實在過不去了,朝廷自然會出面的。

至于皇上批示中還有的一句話︰會同有司商議,誰也沒有多在意。這種事情有什麼好商量的,先由著李鴻章和劉一坤爭論個結果出來再說。況且前些日子,為了個合辦銀行的事情,朝廷中的大臣幾乎都上了折子,結果是皇上心里很不痛快,連帶著便狠狠的讓滿朝的大臣們也不痛快了一回。

眼下,就連太後都不管這事了,誰又願意沒事找事,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再說李鴻章這折子委實也莫名奇怪的很,朝廷中的大臣們多少也知道一些,如今茶葉和生絲是大清出口額最大的物資,而江南又是生絲的重要產地,真要是把桑樹都砍了,變成農田,這糧食再怎麼算也沒有生絲值錢啊。沒有了生絲的進項,朝廷少了收入不說,江南農村也不知道會有多少養蠶人家失去生計。

但是這件事情牽涉到太後老佛爺和皇上之間的這副牌局,不管是軍機大臣還是普通官員,現在都多少察覺到這副牌局有些不簡單,一時半會兒也看不明白,誰也不敢輕易把自己攪進去。

況且眼下雖說是天下太平,可朝廷的事務卻是沒有一日松泛過。拿河道決口一事來說,往年鬧得最厲害的是黃河,現如今長江也時常潰決,朝廷和地方督撫都是一籌莫展,沒有銀子啊!災民流離失所,便是各地小股的流寇土匪趁機鬧事,中間還間雜著什麼白蓮教之內的,雖說還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卻也是萬分不敢懈怠的。

這還只是一小部分,河道、鹽政、洋務、兵事、吏治……哪一樁哪一件不是事關朝廷大局,這些事歷朝歷代都有,也都沒有什麼好的法子,現在一時半會兒也是糾纏不清,只要能輾轉騰挪應付著過去就行了。最要緊的還是一個穩字,不能鬧出什麼亂子出來,要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出了也要能控制的住。

說到底,百官心里都是一樣的心思,寧可不做事,不可做錯事。能不摻和的最好不摻和,能應付的盡量去應付,千萬不要出亂子。

朝廷大臣們這次如此老實,誰也沒有站出來發表一下見解,讓光緒心里非常難過。這大臣們的正義感都上哪里去了?往常不是都閑著沒事就上折子玩的,一個個道貌岸然指責這樣不對,那樣不好,鄙視這個,嘲諷那個,這次怎麼鴉雀無聲一片節日到來祥和的氛圍啊。難不成是上次留大家在養心殿寫折子,中午的伙食太差了點,大家有抵觸情緒?要真是這樣的話,那就回家寫吧。

見朝臣們都沒有什麼動靜,光緒在庭寄發出後的第三日,再次曉諭眾臣,就李鴻章折子中所言之事,每位大臣都要寫份折子上來,暢所欲言,言者無罪。

這一下,不單大臣們懵了,就連軍機處的這幾位也是一頭霧水一臉的苦澀,因為皇上這次可是連他們都掃了進去,滿朝大臣一視同仁,不搞特殊化,就算是軍機大臣也要上折子。

一直碼字到現在,提前發了,也算是對賦歸榮華兄弟一直支持的感謝。

封面像日本人?我靠,這樣的聯想有意思,很有意思,南京!南京!……睡覺去了,明天向起點投訴,未經作者審核,制作的封面誤導讀者產生惡劣的聯系,後果相當嚴重。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