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40回 不一樣的“尺”

第40回不一樣的「尺」

二拐子在心里默默的記著小王爺所講的1、2、3、4這些數字和那兩個象城門洞一樣的「愛木、愛木」。他感到,這些天國的數字要比自己所認識的壹、貳、參、肆等數字要簡單的多的多,也好認的很多。就是這個長度單位,「愛木、愛木」說起來有些費勁。

最讓他感到驚異的是小王爺拿出的這把能從小盒子里伸縮自如、薄如蟬翼的尺。真是太精巧奇妙了!這是用什麼鋼打造的、如何打造出來的呢?怎麼會這麼長而不折不斷,又如此光亮、韌性極好的鋼尺誰能做出來呢?絕非人所能及,非神莫屬。

他踏著跛步走到了自己的工具箱前,從中拿出了自己用「百煉精鋼」精心打造的一把1尺長,1寸寬,1分厚上面刻10寸和100分刻度的鐵尺。這把尺是自己精心打造的,但和小王爺的尺比真是太粗糙,太簡陋了。而且長度單位也沒有小王爺尺上的「愛木、愛木」那麼精準。自己的尺的最小單位是分,而小王爺尺上是「愛木、愛木」,這一個「愛木、愛木」要比自己尺上的最小單位的分要小很多,越小越精確。但究竟小多少呢?這是二拐子最關心的。

二拐子把自己的尺遞給了王義豪問道︰「小王爺我的這把尺上的分寸和你的那把尺的「愛木、愛木」是如何換算的呢?我的尺長是多少‘愛木、愛木’?」

王義豪接過了二拐子遞過來的這把古代的「鋼板尺」用卷尺量了量,大概是307毫米,很顯然這個時代的「尺」和自己所處後世的「尺」雖然叫法相同,但具體的單位長度是不同的。自己那個時代的1尺等于333.33毫米,比二拐子的這把尺長了差不多26毫米。從二拐子的尺上看1尺=10寸,1寸=10分這和自己所在的後世叫法也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他的尺短,他的分、寸自然也跟著相應的短了。

盡管如此,王義豪還是對有些古代小說中所描寫某一些「大漢」時,動不動就是身高9尺、身高丈二感到有太夸張了,畢竟什麼時代身高超過2米的都是極少數。

王義豪把兩把尺疊放在一起,展現在二拐子的面前說︰「你的一尺是307毫米,也就是307個‘哎目哎目’。王義豪沒有再向下解釋寸和分,因為再解釋下去就牽扯了小數點,要想解釋清楚小數點就要講分數,這就不是一兩句話馬上就能讓這個連阿拉伯數字都不認識的人懂得的了。

他現在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普及推廣後世的度量衡標準和數學知識。他的原則就是二拐子知道就行,頂多以後做幾把以毫米為單位的尺,讓現在的工匠們使用就行了。

王義豪看二拐子已經大概的明白了三視圖,和自己圖紙上所標注的尺寸單位,于是他把那張用樺樹皮制作的施工圖交給了二拐子,並把卷尺也借給了二拐子。讓他按圖施工,在實踐中進一部的體會自己所畫的圖和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長度單位。並告訴二拐子,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的問自己。

「小王爺,昨天那麼大的火,為什麼這幾棵樹只燒焦了點皮,火沒有侵燒到樹干里面呢」二拐子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王義豪看了看這幾棵大樹準備蓋房子時用做立柱,現在已被二拐子清理干淨的樹干,一面用手比量一面說︰「風由北向南刮,風從山崖上刮過時,不會直接扎道山崖下,而是有一點的角度的。也就是說山崖底下窩風,對于已經清除了易燃的樹枝的粗大樹木主干,在沒有足夠氧氣的情況下,它們不可能充分燃燒,所以這些樹干僅是表皮上過了一下火,不會影響使用。

「小王爺何為氧氣?」

「什麼是氧氣。氧氣是空氣的組分之一,無色、無味。」行了,我可和你說不清,王義豪欲言又止,把自己到嘴邊的話憋了回去說︰「這個問題我以後在和你講。形象點說,你打鐵時不斷的拉動風匣就是在增加氧氣的供應量使火燃燒的更旺。」

王義豪想這一大早起來一點活沒干,光講課了,這不是扯蛋嗎,于是對二拐子,說︰「好了,我們先干活吧。」說完轉身去平整那個兩塊大石頭和山崖圍成的凹字型內口去了。

正如自己剛才和二拐子講的道路一樣,靠近山崖下面的確窩風,從山崖扎下來的北風和山崖之間形成一個角度。這樣在山崖的下方就形成一個空氣流通較為平緩穩定的區域。放堆放在凹字內口里的樹枝和王義豪所預想的一樣,由于缺少足夠的空氣,很多樹枝並沒有充分的燃燒。從而形成了大量的木炭。

王義豪把這些木炭全部清出了凹字型的內口,接著他對里面的地面進行了平整,平整完地面後,他用十字鎬把兩側巨石和山崖有些凹凸不平整,不規則的石壁盡量的修正的平整一些。他發現這三個面上的石壁被火燒過後,外表一層呈棕色變得很酥,用鐵鍬就可以把這層棕色松酥的表皮清除掉。他用鐵鍬這些清理下來的棕色變酥很容易粉化的碎石塊。均勻的墊在已經平整好的地面上。

然後,他又把那些木炭又重新扔回到了凹字型的內口里,使整個凹字型的內口下面,形成了一個大約100多毫米的木炭層。王義豪知道,木炭具有很好的吸濕性和吸水性小的優點。如果在這木炭層上下鋪上水泥,那作為彈藥庫的防潮效果就相當的好了。可是現在上哪兒去整水泥去啊,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就先不要想了。現在只能在上面鋪一層土了。

其實王義豪現在已經找到了水泥,而且他剛才已經把這種天然水泥很均勻的撒再了木炭的下面。只是他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他自己已經早英國人用泥灰岩燒制出被稱作「羅馬水泥」的歷史近800年之久這個事實罷了。

王義豪放火燒的這座山崖山體部份是由泥灰岩組成的,泥灰岩是燒制水泥的天然原料,不需經過任何配料直接燒制就可以成為水泥,而且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于與水接觸的工程,故有天然水泥之稱。

這是不是太巧合了呢,其實一點都算不巧合。在地球的表面下面,零星分布很多在寒武系,侏鑼系時期所形成的泥質條帶泥灰岩,只是在地下人們沒有發現,或者說發現了太小,不夠開采的規模。王義豪選擇建庫房蓋房子的這個山崖是東西走向斷裂構造帶所形成的,藏在地層的以寒武系為主的泥質條帶泥灰岩露出地表也是很正常。

王義豪又在凹字型的內口的木炭上墊了一層土。做完這一切後,他拍了拍渾身上下落滿灰塵的外衣,和二拐子打了個招呼就下山了。他吃了些伊大爺為他準備的早餐——猴頭菇炖野豬肉後,又隨手用飯盒給二拐子裝了一塊有1斤來重的煮熟的野豬肉。

之後,他帶著部落今天分配給自己幫忙的3個人,把昨天伐下來的那8、90根用于蓋房子的樹干,分4次用汽車沿著昨晚上連夜修完的道路,用鋼絲繩拴著拖上了山。

王義豪對部落里的每個人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他把分配給自己的這3個人,全部交由二拐子,由二拐子分配指揮他們的工作。自己在車里的工具箱中找到一個鉗工用的扁鏟和一把鐵錘也跟著大家一起干了起來。

大家看小王爺和自己一樣干活,干的更來勁了,只見,他們鋸的鋸,砍的砍,鑿的鑿,劈的劈忙的不亦樂乎。

王義豪干了一氣,他看了看表,已經10點多鐘了。大家來幫自己蓋房子,自己沒有什麼可報答的。但最起碼也得管人家吃飯才是。雖然他知道就是自己不管飯,部落也會給這些人吃的。可他總感覺不是那麼一會事。現在自己已經欠部落很多啦。如果自己連為自己工作的人都不能提供充足食物的話,這樣真的太說不過去了。

可是給大家整什麼吃呀?自己上哪兒整吃的去?現在只能靠山吃山。他決定到山崖的後面看看,一方面轉悠、轉悠看看能不能打點什麼獵物,給大家整點吃的,另一方面也偵察一下「庫房重地」的後山的情況。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面,敬請收藏!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16800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