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烽火諸侯 第六百六十章 兩路穿插

滬鋒口薊鎮北部最為重要的屏障,在四年前被大夏以凰箕剛方式拿下之後,這里已經成了大夏西北方最為重要的一處關隘,除了是作為南下吳國的橋頭堡,隨著西北方的望月郡臣服,從大夏通往大唐的黃金商道的開啟,冷鋒口也作為黃金商道的屏障而存在。

冷鋒口本身只是一個狹長的山巒裂谷,空間並不大,根本就無法駐扎五萬禁軍,所以在大夏聖元元年,在冷鋒口北部三十里,一處靠近河流的地方修建起了如今的冷鋒城小既是作為冷鋒口最大的屯兵地,也是囤積物資的地方,隨著黃金商道開啟,這里也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物資中轉站,商人們帶給這座城池無比的繁榮,而士卒的存在也讓這里商人眾多。

對吳國北邊督師洪承疇的拉攏勸服早從聖元二年就開始了,期間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在洪承疇與中央吳三桂的爭斗中,洪承疇接受了大夏的秘密通商協議,並建立一座大型的貿易集市,盡管這些都是秘密。但是這樣大的秘密有些時候根本就不是秘密,吳三桂就算知道此事,也不敢過多的逼迫洪承疇,他也要考慮到如果洪承疇如果真的率領三十萬兵馬投了大夏的後果,可以說吳三桂也是投鼠忌器,洪承疇不是一個普通的將領,而是握有重兵的總督。

雖然說洪承疇並沒有改投大夏的懷抱,但是也不能說大夏的行動沒有取得一點的進展,利用私下的貿易。拉攏洪承疇部下將領,甚至蝶樓還策劃了一些陰謀,要挑起中央與邊軍上的矛盾,但是一切都在吳三桂死後落空了,黃巾之亂起,並且在一年的時間內快蔓延,比著癌細胞的擴散度還要可怕,幾乎整個中原,半斤,江南,只要是大的諸侯國幾乎都爆了大的黃巾動亂,就如同瘟瘦一般,讓人畏懼。

冷鋒城,一座典型的草原城池。盡管這座城池有著城牆,但是卻不是那種高聳寬闊的厚重城牆,而是一種類似與回字形的迷宮牆,牆高不過一丈,但卻有七八道,這樣的城牆可以有效的抵擋騎兵的沖鋒,畢竟冷鋒城個于草原之上,主要面臨是游戈在草原上的部落,相反南面因為有冷鋒口要隘倒不需要太關心。

如今的冷鋒城內,駐扎著大約十五萬兵馬,以趙雲的左羽林衛和韓德讓的右羽林衛為主,其次就是西北府抽調出來的五軍輪備騎兵軍,本來還有部分西府的兵馬前來,但因為國內有些動亂,西府兵馬要坐鎮地方,所以兵馬調動被取消,而北路的兵馬也就只有十五萬人。三月的冷鋒城寒風依舊,草原上的風帶著獨有的穿透力撫在人的身上。讓人冷的打著寒戰,不過風寒卻擋不住城內的喧囂,才一大早的。夫。城內的騾馬車隊就在趕車人那獨有的叫喝聲中馱著貨物向著西方而去。馬鈴鎖出的悅耳鈴聲悠揚的在風中蕩開,在遼闊的草原上回蕩。

冷鋒城南門,一彪人馬飛的南下。朝著南部的冷鋒口關隘而去,冷鋒口,就如同一個巨人在哭泣小那嗚咽的風聲常年不絕,猶如鬼哭神嚎。駐扎在關隘內的兵馬大約只有七千,不過此刻在冷鋒口南面卻已經是旌旗蔽空,遍地的營盤,自從去年年底前大夏撤出了王風鎮,就已經明白無誤向洪承疇表達了大夏的決心和目的,投降或者一戰。

賈詡瘦弱的身體被包裹在厚厚的獸皮毛大襖中,賈詡如今已經是大夏樞密院參謀部的第四順個的參謀。僅次于沮授,田豐,徐茂公,這斤。排位無關于地位高低,很大程度上還是資歷上的差別。

賈詡來到大夏也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賈詡這個名字早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今的賈詡叫做賈和。賈詡從入參謀部以來,曾策劃了山海關奪取,坐鎮山海關一年之久,其後,又到海軍府中做軍師參謀,為七星海軍府的建設出了不少力,不過在海軍府內戰事卻不多,畢竟整個大渤海都是大夏的後花園,連海盜都是大夏私養的,自然沒有多少事情可做,而這一次大夏進軍中原。自然需要大批的謀士以坐鎮軍中,以便出謀劃策,賈詡在年關的時候回到天之城述職,之後被允放了兩個月的假期,在二月上旬被任命為北路軍軍師,這一路趕路,這才在一天前趕到冷鋒城。

趙雲,韓德讓與賈詡雖然不是第一次見面,但卻絕對是第一次合作。賈詡只在陸軍系統里呆了一年多點。余下五六年時間都在海軍府內打混,雖然同屬大夏兵馬,但是海軍府與陸軍府卻又是兩個系統,互不隸屬,但是賈詡的到來,趙雲和韓德讓兩人卻早早的出了轅門兩里迎接,畢竟參謀部的謀士在軍中地位僅次主帥。

「軍師一路辛苦,這北風吹的人可是嗖嗖的冷,快入大帳內暖和暖和!」

賈詡呵呵一笑,道︰「還好,其凹口甩姍旬書曬齊傘大燃二的冬天比起陸地上要冷的多,倒還適應的來,只是久厲沏川這騎術倒是生疏了!」

三人詳談甚歡的入了大帳,親兵上了暖茶之後就退了出去,賈詡在喝了幾口茶水後,身子也暖和了許多,這才道︰「賈某初來乍到,還有許多事情不明,還要勞煩兩位為我講解一番!」趙雲點了點頭,他知道賈詡來之前肯定是對這邊的情況做了了解。不過從紙面上的了解總不及他們知道的詳細,客觀,趙雲站起身從側面的一個小櫃子里拿出一副羊皮地圖,攤開在桌子上,賈詡和韓德讓兩人也都圍聚過來。

趙雲這才道︰「我們的位置是在這里,這條虛線以內的區域屬于雙方的緩沖區,雙方都無兵馬駐扎,之前由于我們頻頻在這里劫掠打草谷。除了一些偏僻地方,少有村莊,過了這條虛線就是有重兵駐扎的城池。淡陽,春城,下谷,三個城池大約駐扎有兵馬七萬左右,淡陽守將乃是洪承疇手下大將關世杰,春城守將徐世濤,下谷守將陳斌,這三人號稱邊關三守將,都是最精于防御作戰的行家里手。」

「四年前二冷鋒口初下,我麾下一員將領曾南下追擊潰兵,直到春城。曾與徐世濤打過一次交道,那一次折損了上百騎兵,而這個徐世濤確實名不虛傳,臨機處決果斷,並沒有因為大批的潰兵出現而有半點的間隙,我軍長途奔襲,勞累體罰,最後不得不回返,其後的時間里,我軍雖多次南下,但都沒有在這幾座城池尋到好處,反而因為頻頻的南下。洪承疇有從其他地方調來了另外兩人,三城形成一張大網,兜住了我們的外圍

「淡陽通大名,春城,下谷為薊鎮屏障,這三城之間也並非孤立的。洪承疇此人常年宿衛邊疆,抗擊草原鐵騎南下,所以早有一套應付騎兵的手段,比如在三城左近的村莊。大多以堡寨的形勢出現,每一座村莊都是一座小型的堡壘,這些村落圍攏在城外,星羅棋布,打的話。耗費大量時間人力,不打的話,這些小堡壘卻可以不間斷的襲擾我後方,甚至這些小堡壘內部還有狼煙可傳信,這就讓我們想要快攻打城池變的困難重重,騎兵快戰不可能。如果硬推下去,卻需要不少時日。畢竟這一路上道路破爛不堪,抬重難行,加上三座大城經過數年經營,早就是固若金湯,唯一的弱點就是糧食不濟,但就算如此,對方要死守的話,半年之內也不一定能拿的下來。」

賈詡看著地圖上的幾個地方。腦海里快的盤算起來,良久才道︰「此番南下,並非以攻取城池為要。而是要逼迫洪承疇投降,以我對洪承疇此人的了解,這人有大志卻無野心,否則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堅忍,坐擁三十萬兵馬如果他想反。自立為諸侯,在吳三桂當初在止。海關大敗的時候就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但那一次洪承疇並沒有動,而這幾年來,雖然吳三桂屢屢對洪承疇使用手段,但此人都以大局為重。不曾舉起反旗,這些都足以說明此人的性格。」

「洪承疇有大略,以三州貧著之的養出三十萬雄兵,既要面對外敵。也要斗爭中央,卻依舊屹立不倒,確實有本事,而從這幾年我們對其部下的滲透和拉攏的情況看,此人對待將士以溫厚,麾下將領對其十分忠誠,確實是一個帥才,但繞來繞去,他也只是一個帥才而已,如今吳國吳三桂以死,吳國內亂已經不可壓制,加上黃巾四起,地方糜爛。本來就入不敷出的北部三州根本就養不起三十萬兵馬和數百萬軍民。如果他是雄才英主,那麼此亥趁亂南下,是最好的選擇,這三十萬雄兵可不是吳國京畿已經四分五裂的兵馬可比,至于那些黃巾,不過是疥癬之疾,一群百姓聚集起來在凶狠也不過是群羊,就算如今鬧的凶狠。卻是無根的浮萍,早晚都會沒落下去,可惜他如今還在猶豫不決,並無出兵南下以爭奪之意,顯然他還在掙扎。

「北部三州乃是他起兵之地。三十萬將士家眷也盡數在三州之內,而且此人心有大局,所以做事必然思慮周全,而如今我大夏佔據山海,冷鋒口兩地,他知道如果他選擇南下,那麼北部三州就會落入我大夏之手,放棄三州,就等于斷了根基,顯然在他心中,三州的分量很重,既然他遲遲不願意做出選擇,那我們就逼他做出選擇,我們完全可以放棄重城把守之城池,以我騎兵之度,快穿插與三州月復地,南北兩路並擊,洪承疇既然無南下的決心。那麼面對我大夏如此,他除了看著自己的轄地被分割,就只有迎擊。但是迎擊的話,以我大夏鐵騎的厲害,以步卒為主的吳軍定然抵擋不住,而給洪承疇的選擇也就只剩下一個

「哈哈,听軍師一言,果然茅舍頓開,我們何必要費力不討好…江打那此重城關隘,洪承疇如今是左右犯難,我們就幫惋定。只要陳重兵與武陽城下,他就算不想降都不成!」趙雲拍案而起,顯然對于賈詡的所言甚為贊同,兵法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上之策。

大夏聖元五年春,在大夏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在四月中的天之城朱雀廣場的公審大會,這一場公審在天府令包拯的主持下進行,大夏皇帝,皇後,皇妃,以及內閣眾多大員盡數到場,朱雀廣場作為主廣場之一,是可以容納五萬人的廣場,但此刻卻是人讓。人海。

整個審判過程在眾目睽睽之下舉行,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李布衣這個亂臣賊子必死無疑,直接判個斬立決,株連九族,畢竟在任何朝代。只要犯上作亂都逃不過一個死。不管你身份地個如何,這是不變的。但是審判的結果卻足以讓任何人吃驚,李布衣最後被判無罪,而且還是以一咋,忠君愛國的形象走完了整介。審判過程,而在審判中,包拯處處以大夏律法為引,著重強調法理。而李布衣也成了一個憂國憂民,處在廟堂之外卻依舊為國著想的士子階層的代表。

而夏羽對于這咋。宣判也以聖旨的形勢宣告了他對于這個審判的公正。不過鑒于李布衣引起民亂,罪不可恕,判秋後斬,不過有鑒李布衣一片拳拳愛國之心,忠君之意。特給李布衣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權任大夏遼東安撫使,處理這次遼東民亂,並推行新政,而與此同時。夏羽也對此事布了罪己詔,勇于承認自己在對待山東百姓的問題上處理不周,而公審結果和夏羽的罪己詔幾乎是這個冷兵器時代最快的度傳播了出去。

一時間,大夏國內都沸騰了,不過就如同預想中的那樣,在大夏有意的宣傳和引導下,遼東民亂的動蕩快的消餌,對于老百姓來說,一國皇帝為了一次民亂而做檢討,布罪己詔這可是開天下獨一份,而且李布衣的身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布衣可是士子文人,而他的所作所為不正是孔子所言的修身齊家治天下,這一下就成了大夏文人士子最追捧的人,當然在這背後,大夏宣傳的卻是忠誠,愛國的理念,同時也讓大夏律法更加深入人心。

而通過這次事件,夏羽的形象無疑被抬高了許多,如果說之前還有人說夏羽是一咋,暴君,蠻君,但如今夏羽卻成了仁君明君的表率,很多被大夏掠來的大宋文人士子在這一次事件後,也紛紛改弦易轍,不在執拗,可以說一時間大夏境內百姓歸心。凝聚力大漲。

而除了這咋,事件之後,大夏內部生的第二件大事卻是來自大奚山內部,統領數百部落的奚蠻王在一次狩獵中,受了重傷不治身亡,而奚蠻王的統治也隨著奚蠻王的死分崩離析,而奚蠻王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而其中最小的兒子,蠻山力因為年歲最幼。所以實力也最在爭奪中很快就被幾個兄長給擠出了權利的爭奪。蠻山力在被追殺的過程中,逃亡了大夏控制的山區,被大夏一處營地內的大夏士兵俘虜,不過後來沒有想到撈到了一條大魚,蠻山力出生在大奚山內,盡管勢力不大,但畢竟是王的兒子,所以對于大奚江。內的情況十分了解,而有了蠻山力。大夏征服大奚山的過程似乎也變得簡單了許多。

不過這兩件對于大夏來說影響深遠的大事,對于遠在吳國的兵馬影響並不大,大夏聖元五年四月,听從賈詡的建議,趙雲通信西南鎮守府的蘇定方,此復的西南鎮守府已經佔領了盛州,從南方包圍了薊遼州,蘇定方在得到來信後,同意了賈詡的分析和計劃,月中,從冷鋒口十萬大夏鐵騎分兵兩路一路走淡陽,一路走春城,而西南鎮守府的蘇定方,分兵三路,兩路攻入薊遼,一路同樣穿插入真定州,大有席卷洪承疇根基之意。

二十五萬鐵騎幾乎馬不停蹄,兵馬快穿插,而畏于大夏騎兵野戰的戰斗力,守軍只能看著大夏兵丐從城邊而過,卻不敢出兵阻攔,大夏鐵騎如入無人之境,一日行數百里,快的包圍了淡陽,薊鎮,斷去了薊鎮與真定州之間的聯系,同時南北兩路兵馬快攻入真定,沖著武陽而來的消息也送上了洪承疇的案頭。

洪承疇看著大夏那強勢的出擊,就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猶豫的時間。而且這個時候也容不得他在去猶豫。因為薊鎮那邊的消息已經斷絕。盡管洪承疇相信以薊鎮守軍的能力短時間內是不會淪陷的,但以薊鎮所存的糧草,怕是最長支撐不過半年,而且如今有兩路大夏兵馬已經奔著武陽而來,洪承疇的選擇似乎已經不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