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烽火諸侯 第四百八十四章 雞肋的火炮

友。隨著火藥被點燃。」聲好似雷聲的巨響從船上響起照宜訛大船的船身也為之一窒,甚至向後退了幾米,一發有些火紅的大鐵球飛射向海灘之上,雖然鐵球不能爆炸,但是直線撞擊的恐怖殺傷力卻很強,這種殺傷遠不是床弩等可比的,這一炮至少拉出一條長達兩百多米的空白。所過的地方,無論牛羊還是人全都被砸飛,幾乎沒有人能在那兩百多斤高速飛射的鐵球的沖擊下活下來,砰,鐵球最後深深的砸入地面,至少有二十多個倒霉的家伙被砸死。鮮血被拉起一道長長的血霧,而那好似雷聲的轟鳴,對人造成的恐慌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該死的火炮。每一次都冒這麼多黑煙,不過威力倒還湊合,只是這性價比,還不如多造點床弩來的快。而且更便宜!」一個來自現代的技師撇著嘴說著,烽火大陸上造不了後膛炮,炮彈也都是大鐵球,而前膛炮的缺點實在是太多了,炮威力不夠,炮大威力夠了,但太重無法移動,而且這一炮下去就是十幾,幾十個銀圓,打造那鐵球用的鐵足夠打造數百個精鐵狼牙箭頭,殺傷力可比這一炮大多了,用來轟人就算大夏有錢也玩不起,也只有海上大戰能用得上。

如果非要套個時髦點的詞語來形容。那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火炮的打造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要知道最早的火炮在宋代就已經使用,而到了明朝,火器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鼎盛時代,如果不是八旗滿清入關,中國自己造出的東西不一定會比西方的差。

不說大夏里面還有不少後世的技師,就是古代的一些匠人只要稍微提醒幾句,也能造出火炮來,不過造出的火炮能不能用才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前膛炮很顯然並不算是超出冷兵器時代的兵器,而後膛炮的制造就受到限制了,大夏造炮的時間並不算短,早在烽火六年的時候,就已經有第一門前膛炮被造了出來,不過那門不過五百斤重的炮,威力實在是讓人沒話說。

因為沒有更猛烈的炸藥,也沒有精密的車床,開始制造出來的炮都是用泥模制成的,內里不平滑不說,炮造的薄了,很容易炸膛,而且黑火藥的威力也讓人不敢恭維,藥量十分不好掌握,試驗多次,也出了好幾次事故,最後卻得出,三千斤以下的火炮根本就沒有打造的價值。

只要對比一下剪,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結論了,冷兵器中威力最強大的冷兵器器械,無疑是床弩,床弩的制造在大夏十分成熟,經過數代聯演化和制造,甚至采用低級玄獸獸筋和上好的韌木作為材料,而這種床弩,最高的射程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七百五十米,有效殺傷射程為四百米。甚至還帶有部分增持的屬性效果。比如采用風系玄獸獸筋,可以增加五十米的射程,箭速提升照之類的,而配合上摻入血鋼打造的特制精鐵弩箭,可以在三百米外,穿透三十層大夏軍制的牛皮鐵葉甲。

而同比,一門五百斤重的火炮射程卻不過三百米,威力更是不用說。盡管鐵球帶有強大的沖撞力。但掄起殺傷卻不及床弩的五分之一,而造價,一門五車斤重的火炮花費的材料,時間全部算起來,一門炮至少要七百銀圓,發射的火藥不值錢。但一個鐵炮彈卻需要五個銀圓,而一張最好的床弩造價也不過一百五十銀圓,一支上好的弩箭,也花不掉一個銀圓,畢竟一個滾圓的炮彈打造難度遠遠要超出一支弩箭打造的難度,而且一門火炮的使用壽命也要比床弩少的多,床弩只需要更換一根弩弦就可以了,而火炮在發射三十發到五十發就已經宣布報廢了。

而一門三千斤的火炮射程也不過是提升到了一千二百米,有效殺傷射程八百米,可以發射一百二十發炮彈,而不會偏的厲害,或許是炸膛。而一門三千斤火炮的造價就如同它的重量,達到了四千多銀圓,至于八千斤的火炮一門造價就要在上萬銀圓,使用的都是上好的黑鐵甚至還有部分隕鐵,以用來提升使用壽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可不是說說的。

八千斤的麒麟炮,射程達到了恐怖的兩千五百米,或許在現代這不算什麼,但在冷兵器時代卻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距離了,要知道最大的投石頭的射程也不過兩千米,而且八千斤的麒麟炮威力還是不錯的,有效殺傷射程達到了一千六百米,而那碩大的鐵球炮彈絕對是讓人覺得恐怖的存在,兩百多斤的大鐵球,幾乎踫哪傷哪,要是被砸個正著,全身骨頭粉碎,成了個肉餅也不稀奇。

然而八千斤的火炮有了讓人滿意的射程,以及還算湊合的殺傷力,面對密集的軍陣,絕對是可怕的殺器,但讓人悲哀的是,八千斤的大炮需要多少人擺弄,才能調整一下方向。至于拉著打野戰,那還是算了吧。就算是在大夏鋪設的平整官道之上。運輸都要耗費大把的時間,就別說沒有路的地方了,根本就運不動,何況這玩意打起來只能打直線,用來嚇唬人不錯,但一讓人知道虛實。就是一個擺設,如果勝了還好說。敗了,就是給人送的戰利品。

本來夏羽是不打算造炮的,至少在當前是不打算造的,因為這玩意太雞肋,有造它的本錢造出來的床弩,刀劍,弩箭等等遠比它的性價比高多出了,不過這事還是受了那次被海盜強搶了一艘四桅寶船的刺激。連一個海盜都裝備上了火炮,雖然威力不咋地,但確實是用了,大夏要保持大渤海上的絕對優勢,霸主的位,就意味著不能被任何人超越。所以大夏匠作作坊打造出了大約不到百門的火炮出來。

而這百門火炮,文達海軍府接收的最多,畢竟文達的海軍府目前是規模最齊備的,戰船數量也最多,作戰經驗最豐富,這一次將火炮安在船上也有試驗的意思,畢竟能用上這種造價高昂的大炮,而不至于虧本的地方除了戰船之外,就只有一些個分重要的要塞可用了,用在其他地方簡直就是浪費,有錢沒地方花了。

雖然這火炮很雞肋,但不得不說比起投石,,及彈射石炮要領井不少,雖然火炮的角度很難調整,但心川剛代。海戰拼的就是戰船數量,以及接舷戰,遠的打不著,近距離還是很無敵的小一點的船,一下打散架也不是不可能。

四十來門八千斤,五千斤,三千斤的炮一響,那聲音真的堪比雷聲。不過飄散出來的黑煙也著實讓人郁悶不已,每一次都要弄成一個大花臉,用火炮打戰船,這本錢還算能撈回來,但打人,卻顯然有點拿大炮打蚊子的感覺,殺不了多少不出。還賊耗錢,好在只有四十來門,主力仍然是大船上的投石車,以及那船上的床弩。

戰船離著碼頭不遠,象是三桅的戰船靠著岸邊五十來米,床弩可以調整角度,射起來跟打靶子一樣。下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一射一個準,整個海灘之上此刻除了那樣樣,門門叫的牛羊,一個烏桓牧民都沒有,全都是撲上來搶奪金銀財物。牛羊的草原三部士兵,他們南下本身就是為了這些戰利品。

因為這些誘惑,整個騎兵軍陣都混亂成一團,當那隆隆的炮聲一響。那些牛羊全都受了驚,亂跑起來。這一下子海灘之上更加混亂了,而乞力買,慕容垂等人也徹底的傻眼了。因為在那雷聲轟鳴中,他們發現一切都亂了,他們根本就無法控制眼前混亂起來的三部騎兵。

就在一陣轟鳴過後,漫天的箭雨伴隨著那西瓜多大的石塊 里啪啦的砸了下來,還有一些裝滿了火油的瓦罐,這一破碎,漆上火就燒,如果不是爆裂燃燒桶大部分都在慕容河畔谷地用完了,怕是場面會更火爆。但就是這樣,也足以讓東胡騎兵們暈頭轉向,剛才還瘋狂的沖上海灘。搶奪戰利品,這一刻卻恨不的爹媽多生一雙腿。

幾十里的海灘匕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牛羊,如果真要算算數量少說也有個二三十萬頭,這些都是蘇定方為東胡騎兵準備的禮物,別看那些牛羊馬很老實,幾個牧民就能管著上千頭,但一旦這些牲畜紅了眼,尤其是大規模的形成騷動,那絕對是一場災難,火炮的作用不是殺人,而是要發出那種震天動地的響動,牲畜們都怕這個,這邊一響,海灘上的牲畜就亂了,有不少被踐踏而死,但更多的卻走向著後面的山坡上沖去,而那山坡上全都是東胡騎兵。

敗了,莫名其妙的敗了,乞力買是被親兵護衛著殺出去的,二十來萬騎兵被一群比他們還多的牲畜給沖散了,如果換了個地方,這些牲畜就是一盤菜,但關鍵的是大夏那兩百來艘戰船一發威,威勢確實嚇人,尤其是那跟雷公打雷一般的轟鳴聲。可是鎮住了不少人,這人心一慌,根本就收攏不住,二十來萬騎兵被打死的沒多少,自己踐踏死的卻不少。來時浩浩蕩蕩,收攏的時候身邊卻是一群殘兵敗將。

蘇定方並沒有給東胡騎兵機會,山海關的局勢比想象的要困難,西面吳國再次兵壓讓海關,盡管南面的宋國也陳兵邊境,但吳三桂對山海關的執著是驚人的,如果有收回的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所以關內大部分兵丁都要用來守關,而東面的幽國兵馬也已經渡過了澡河,不過並沒有立刻西進,而是在澡河邊上扎了營,兵力也不多,只有兩萬來人,主要原因還是游戈在沫河上下的夏國戰船,威脅太大。

山海關屬于一塊飛地,基本上沒有什麼縱深,所以沫縣,門台兩縣對山海關來說就是東面的屏障,尤其是門台縣的碼頭,更是山海關與外界的聯系,一旦門台被佔,山海關就真的成了一座孤關了,就算是山海關是第一雄關,但被左右堵著,也會成為一塊死地。

六萬身負大仇的烏桓鐵騎就是蘇定右手上唯一的機動力量,由著新任的烏桓王樓蘭帶領,一路尾隨追殺潰敗的東胡聯軍,殺出八百余里,直追出烏桓峽谷,進入河西草原。三部這才收攏了部分潰兵,倉皇的後撤,繼北面蒙古五部大軍潰敗之後,東胡南下的二十萬兵馬也折戟而歸。東胡這邊一敗,幽國立刻退回了潦河以東,沒了動靜,讓。海關這才平靜下來。

戰事進行到這個地步,局面也愈發的明朗起來,東胡汗國以大軍壓境。妄圖以強勢的兵力,逼迫大夏就範,掠奪夏國,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預料,先是乾州府出了一番變故。絕了燕幽兩國從乾州府北上的通道。隨後安排的北路六十萬騎兵在一片煙火中得到了永生,大軍灰飛煙滅,盡管東胡聯軍主力並未受挫,但狡猾的夏軍根本就不與其正面對踫,而是粘著打,頗得游擊戰之精髓。

隨著,蒙古五部動亂,契丹兩部也猶豫不決,北路兵馬的全軍覆沒。扭轉了大夏不利的局面,這個時候。夏國在地方的影響力也終于發揮了效果,這些部落都開始持起觀望態度,而不是之前那種趁火打劫,惟恐天下不亂的姿態,這些部落的猶豫正是夏國所需要的,如果這些部落真的破釜沉舟,夏國還真不一定就啃的下來,畢竟戰線太長了,再隨著乞拔汗國後院起火,這才算是真正的觸動了東胡聯軍的神經,局面已經變得失控起來,至少已經不在東胡聯軍的控制之下。

皇太極等人決定出兵,繞過楞木河殺入古爾濟特可以說是最後的掙扎了,不過卻並失去了全部的機會,畢竟燕國在南面的突進,意外的佔領了駐馬軍府,讓夏國不得不抽出部分兵馬南下以應付士氣高昂的燕軍。但殺入古爾濟特就真的是一個機會麼。

東胡聯軍動了,大夏兵馬也動了。一支支的騎兵軍向著古爾濟特草原中部的瑞山聚集,盡管在兵力上東胡聯軍仍然有超過百萬騎兵,但是兵馬上的優勢在大夏連打帶削已經被削弱了很大一塊,兵力上,已經沒有了那麼懸殊的差距,當數量上不足以抵消質量帶來的優勢,擁有著精良裝備的夏軍很顯然已經不打算在避讓,無論有多少奇謀手段最後的勝負始終需要一場真正的大戰才能決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